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讲义打印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讲义打印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考纲展示】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气温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3、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实践意义;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考点一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成分 作用 干洁空气 N2‎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2‎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O3‎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水汽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固体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水平运动为主 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作用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 ‎80~500 km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 ‎①“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3)两个作用:‎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散射。‎ ‎②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为大气逆辐射,它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部分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一般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反之越弱。‎ ‎4.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高处不胜寒”的原因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温室气体——全球变暖(右图)‎ ‎(3)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①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温室大棚改变的是热量条件(塑料薄膜、玻璃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薄膜或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②利用烟雾防霜冻: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4)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如新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③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气候较湿润,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 ‎5.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的成因分析 ‎(1)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2)日照时数(白昼长短):一般地,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 ‎(3)海拔高低:一般地,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 ‎(4)天气状况:阴天时(或有雾霾时),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晴天时,云层较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1.(2019·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2.右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3.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  )‎ A.①减少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④减少 ‎4.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2019·武威二中模拟)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2019·高考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考点二 气温的分布规律及等温线 ‎1.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 分布规律 时间变化 日变化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晴天日较差大于阴天 年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高纬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 ‎,陆地大于海洋 空间变化 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 水平分布 全球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 海陆间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 内陆地区 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 沿海地区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温差大 ‎(4)地形 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②山间盆地、河谷地形;山地的屏障作用(例如:盆地地形,地形封闭,冬季不易散热,气温高;高大山脉的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气温高);③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④焚风效应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3.昼夜温差大小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个方面分析。‎ ‎4.逆温的成因及影响 ‎(1)逆温的概念: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 ‎(2)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3)逆温的影响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 成影响 ‎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5.等温线的判读:‎ 判读内容 等温线特征 判读示例 数值大小及变化 可判断区域所在半球:向北递减——北半球,向南递减——南半球。‎ 由南向北气温递减,说明位于北半球;从气温高低可以判读上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等温线 延伸走向 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 ‎100°E附近受山地地形影响,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 疏密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 ‎ 图示东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小,等温线稀疏;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等温线密集 弯曲状况 高高低低规律:等温线凸向高纬,气温高;凸向低纬,气温低。‎ ‎1.局部区域:(1)陆地等温线发生弯曲,影响因素为地形。等温线凸向高纬,为平原或盆地;等温线凸向低纬,为山地。‎ ‎(2)海洋上等温线发生弯曲,影响因素为洋流。等温线凸向高纬,为暖流;等温线凸向低纬,为寒流。‎ ‎2.海陆间大范围:1月陆向南,七月陆向北 图中①⑤处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气温比两侧低,大致呈南北走向,为山脉所在地;③处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气温比两侧高,为河谷位置 局部闭合等温线 表示局部区域内气温出现特殊值,如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 ‎②地位于20 ℃闭合等温线内,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0 ℃、24 ℃,可判断气温值16 ℃<②<20 ℃,②应为云贵高原。‎ ‎,判读原则: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④地位于28 ℃闭合等温线内,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4 ℃、28 ℃,可判断气温值28 ℃<④<32 ℃,④地可能地处四川盆地内部 ‎ (2019·湖北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  )‎ 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 ‎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 ‎ ‎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 ‎ (2019·山东模拟)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3题。‎ ‎3.图中R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 A.16 ℃ ‎ B.21 ℃ ‎ C.23 ℃ ‎ D.26 ℃‎ ‎(2019·青岛模拟)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天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4~5题。‎ ‎4.“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5.“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 )‎ ‎(2019·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7.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考点三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1.成因:近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 ‎3.规律总结:‎ ①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⑤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⑥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弯曲,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4.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2)山谷风 巴山夜雨原因:夜晚,山顶空气冷却下沉,沿山坡下沉至谷地,谷地中的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白天,谷地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 ‎(3)城市风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读图技巧 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判读气压 ‎(1)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 ‎(2)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B地。‎ ‎(2019·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读“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第1题。‎ ‎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2~3题。‎ ‎2.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吹东南风 B.b处为上升气流 C.c处吹西南风 D.d处为上升气流 ‎3.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9·淮南一模)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读图,完成4~6题。‎ ‎4.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  )‎ A.住宅区 B.公园 C.商业区 D.农田 ‎6.“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  )‎ 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增强 C.空气对流减弱 D.水汽蒸发加快 ‎(2019·咸宁模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中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据此回答7~8题。‎ ‎7.图示信息中,只有一处正确,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  )‎ A.8:00-9:00 B.12:00-13:00 C.15:00-16:00 D.23:00-24:00‎ 考点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方法技巧】风向的判读: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因此,某点风向的画法是:首先,过该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其次,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偏转以后的箭头方向即为风的方向,偏转角度大约为30°~45°。‎ ‎3.等压线图中风力的判定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4.风向的表示方法 ‎ (2019·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第1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 C.东北风 D.西北风 ‎2.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hPa)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 A.a B.b C.c D.d ‎(2019·武汉调研)右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 000 m 高空等气压差图。读图,完成3~5题。‎ ‎3.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  )‎ A.晴天、阴雨天  B.晴天、晴天 C.阴雨天、晴天 D.阴雨天、阴雨天 ‎4.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 C.东南风 D.正南风 ‎5.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 A.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B.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C.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甲处有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6.(2019·高考江苏卷)2019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右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此时我国(  )‎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 (2019·江西调研)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的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称“冷平流”。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目前受冷平流影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暖平流影响下,常出现(  )‎ A.大风 B.降雪 C.气压升高 D.连续性降水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答案 考点一:1.D 2.B  3.B  4.D 5.A  6.B ‎ ‎7.B 8.C 解析:第7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第8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 考点二: 1.A 2.B 3.A ‎4.B 5.C 解析:第4题,气温是热量的体现,绿洲、湖泊气温低于周边沙漠戈壁,说明绿洲、湖泊热量少于周边沙漠戈壁。第5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C图符合题意。‎ ‎6.A 7.C解析 第6题,仔细读图,根据逆温层上界和强逆温层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少,A项正确。图中显示日出前后逆温强度最大,B项错;10小时左右,该地早已日出,而逆温层仍然存在,C项错;读图可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有段时间仍是增速,日出后快速下降,D项排除。第7题,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逆温层上界高于强逆温层上界,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C项正确。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这些与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无关,A、B、D项错。‎ 考点三:1 C 解析 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两侧气流上升,谷地中央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2.D 3.B 解析 第2题,图2中甲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于乙地,说明甲地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而乙地相反;因此甲地近地面气温低,b处为下沉气流,乙地近地面气温高,d处为上升气流;由于无法确定所在半球,所以a处可能吹西南风或西北风,c处可能吹东南风或东北风。第3题,城市与郊区比较,城市气温高、气压低,因此②③正确。‎ ‎4.D 5.B 6.C解析:第4题,热岛效应显著,说明市区与郊区温度差值大,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大致在11~1月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显著,此时为北半球冬季,D对。第5题,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说明①处气温较周围区域低。住宅区、商业区地表硬化,不会形成“冷岛”现象,A、C错。公园绿地、水面升温较慢,可能形成冷岛,B对。农田一般分布在城外郊区,不在市区内,D错。第6题,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因气温较低,空气对流减弱,C对。年降水量减少,A错。热量交换减弱,B错。水汽蒸发减慢,D错。‎ ‎7.C 8.D ‎ 考点四:1 B 解析 由低压中心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可知,14日6~9时低压系统位于甲地以西,根据等压线和地转偏向力可知该处为偏南风,B项正确。‎ ‎2 A 解析 a、b比例尺相等,等压距a为6 hPa、b为2 hPa,则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b;同理c大于d。a比例尺大于c,所以a点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 ‎3.A 4.A 5.C 解析:第3题,结合热力环流中等压面知识,可知垂直方向上高差相同的两地,近地面气温低的地区气压差较大,则图中甲地近地面气温低于乙地,故甲地气流下沉而天气晴朗、乙地气流上升而为阴雨天。第4题,依上题分析,近地面甲为高压、乙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知丙处风向为偏西风;四个备选项中,最有可能为西北风。第5题,图中气压差分布较均匀,风力差别不是很大;但甲处气温较低而气流下沉,雾霾不易扩散,持续时间较长;乙处气温较高而气流上升运动较强,雾霾易扩散,持续时间较短。‎ ‎6.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并不都是受高压脊控制,A错误;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高压控制下,降水较少,B错误;三亚比昆明的等压线稀疏,所以风力比昆明小,C错误;根据等压线的方向可以判断北京和上海的风向,两地的等压线分布差不多,所以风向基本相同。‎ ‎7.A 8.D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纬度和风向,可判断①北侧吹偏北风、南侧吹偏西风,气流运动符合“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特征,可以判断受冷平流影响。第8题,在暖平流影响下,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气流温度逐渐降低,常出现降水。由于暖平流运动是暖气流推动,而暖气流一般运动速度较慢而多连续性降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