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 1页共 7页 高一语文 重庆二十九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期 高一年级语文半期测试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17 分)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 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 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 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 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 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杜甫说,“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刘海粟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 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 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从而激活人的美感。激活人的美感 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 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 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 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 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还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 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 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 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 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 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 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有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美人罕 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 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 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天星桥就是这样的。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我们都知道文物古 迹很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复,自然美景也是这样,失去了就永不再来。滕王阁被火 烧了,只有到《滕王阁序》里去体验“滕王阁独为第一”的气象了。只有保护才能开发,开发 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旅游开发,卖门票挣钱,拉动消费这是物质方面的开发。把山水的美感 挖掘来,转化为文、诗、歌、影、画等艺术品,提高人们的审美,这是精神方面的开发。为什 么名山名水名人去得多,因为它的审美价值大,便于开发成精神财富。过去讲人战胜自然,现 在我们讲人与自然和谐这是一种进步,但这只是一小步,是物质层面的生态平衡,其实下面还 有精神层面的交流,审美方面的挖掘利用。一个小康社会,除了物质的充裕,还得精神丰富, 精神财富中审美是一大内容。 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 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这山水中一树一石都是一个普通 的教员,而那些名山名水就是特级教授了。我们要永葆一种崇敬、虔诚之心,向自然汲取美感。 这是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摘编自梁衡《山水为何给人以美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都是大自然中美的要素。 B.不论是人还是山水,观察者都能从中获得美感并能上升到感情。 C.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界中能找到相似的且可相通的形象。 D.山、水、树、木等物的美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举刘海粟十上黄山的事例,说明艺术强调师法自然的道理。 B.引用刘勰的话“目既往还,心亦吐纳”,说明美感产生的过程。 C.举周敦颐见莲花悟得做人之理事例,说明诗歌能蕴含哲理的美。 D.引用韩愈的话“滕王阁独为第一”,说明当年滕王阁的壮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就是其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美的要素。 B.在小说、戏剧、绘画、音乐等人的精神产品中存在的所有美的要素都可以在自然中找到。 C.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美的要素及创作的灵感。 D.自然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它们不可多得,不可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4.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事物的逻辑美的一项是( )(3 分) A.朱自清漫步月下荷塘,受用“无边的荷塘月色”,获得了宁静之美。 B.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人们登岳阳楼观景时产生的或悲或喜之情。 C.苏轼游庐山西林寺而感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梅花的气质风韵。 5.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5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18 分) 秤 匠 李笙清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老镇上就有一个专门做木杆秤的铺面,招牌上写着四个大字“韦记秤店”,黑漆 描金,古色古香。韦家祖籍四川,据说还是 19 世纪末逃荒来到我们这边的,就此在老镇落地生根,开枝散 叶繁衍开来。 韦家秤店是祖传的手艺,男女都传,但从不传于外姓。 童年时,我经常到秤铺玩耍,韦老师傅一脸的白胡须。他的一个孙子狗娃跟我同年,关系十分要好, 七岁就开始学做秤,屁股上没少挨爷爷的竹板。 到了狗娃父亲这一代,韦家已经在周边好几个乡镇都有了秤店,挂的全是“韦记秤店”招牌,就像如 今流行的连锁店一样,使用的都是韦家家传的纯手工制秤技艺。除了制秤,“韦记秤店”还修理各种秤具。 第 2页共 7页 高一语文 由于信誉好,手艺精湛,质量上乘,生意特别红火。 狗娃没念过什么书,但能说会道,头脑活络。 “你可不要小看我们做秤的,这木杆秤可以说是咱们中国的‘国粹'呢!”每次喝了酒后,狗娃总会跟我 唠叨关于秤的话题。在他的讲述下,我知晓了制秤是门纯手工活,看似简单,其实从选材、刨杆、打磨、 打眼,到校秤、锥星、抛光、打蜡、上色,工序繁杂。秤碗谓之“权”,秤杆谓之“衡”,秤杆上的秤星, 也有许多讲究,一颗星代表一两重,三颗星名曰“福、禄、寿”,解释为生意人欺人一两就会“失福”, 欺人二两则后人“无禄”,即没有官做,欺人三两则要“折寿”。狗娃侃侃而谈时,从不随意用手比划, 这一点跟韦老爷子几乎一模一样,据说是韦家祖传的家训:手是用来做秤的,不能招摇。 据说当年老镇上还有一家秤店,匠人也是外乡人,制秤手艺也不错,后来却经营不下去而转到外地做 生意去了。究其原因,主要是 20 世纪 30 年代,店主一时贪图高利,给当地湖霸制造了一杆中间打空灌了 水银的“黑心秤”,后来被渔民发现后殃及这家制秤店,结果只能卷铺盖走人了。 韦家制秤一直以来恪守祖训家规,口碑在外,曾数次拒绝过“黑心秤”的制作,大有唐代诗人郑薰笔 下“镜照分妍丑,秤称分重轻。颜容宁入鉴,铢两岂关衡”的高风。那时候使用木杆秤的多,粮行、渔行、 山货行等都是使用很大的木杆秤,有些做小生意的则是使用小木杆秤,乡下农户上街卖菜和鸡蛋、鸭蛋则 是使用较小的木杆秤,所以除了本地生意兴隆,许多外地商户也慕名而来,专门在“韦记秤店”订制大大 小小的秤具。尤其是那家因制作“黑心秤”的店主离开后,“韦记秤店”更是成了老镇上唯一的制秤店铺。 家乡小镇很古老,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一条大河穿镇而过,直通长江,南来 北往做各种生意的人很多,如贩卖河鲜、绸缎、粮食、食盐的,留下一些大码头的痕迹。过去做生意大都 使用木秤,主要有钩秤和盘秤两种。特别是乡村人家,几乎家家必备,小商小贩更是人手一把,朝夕不离。 这样一来,信誉素著的韦家木杆秤就成了人们购秤的首选,不光称量准确,而且使用的材质上乘,秤纽灵 活,秤钩美观耐用,秤盘形制多样,大小不一,秤量不差分毫。特别是渔行、粮行、煤行、盐行的大秤, 需要精心丈量距离,要做到毫厘不差。 我曾看过狗娃制秤,工序繁杂而精细。先要做好头小、腹胖、尾细的杆身,然后用“雷公钻”钻出几 百个不到一毫米的秤星孔、装饰花案孔和阿拉伯数字,每个孔里嵌入铜丝、锡丝,用利刃刮断,然后敲实、 打磨、抛光,直到秤杆光滑、秤星闪亮、秤花生辉的地步。 如今,先进的电子秤、磅秤逐步取代了已传承 2000 多年的木杆秤,但老镇集市上仍然有一些小贩在使用木 杆秤。“韦记秤店”并没有被日新月异的时光湮没,在制作传统的木杆秤的同时,开始销售和修理各种各 样的电子秤和磅秤,生意依然红火。每次返乡,看到挂在店里的那些木杆秤,就像看到令人赏心悦目的艺 术品,我的心里总会泛起几许怀旧的思绪。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从“我懂事的时候”写起,具体描写了秤店的招牌,介绍了韦家扎根老镇的历史以及制秤手 艺传承的情况,给读者带来神秘感。 B.小说以老镇上百年老店韦记秤店的兴衰为线索串联人物故事,在大跨度的时空背景下,折射出了时代 的发展与变迁。 C.“每次喝了酒后,狗娃总会跟我唠叨关于秤的话题”,小说借狗娃引出制秤的过程,既令人信服,同 时也突出了狗娃无比自豪的心理 D.结尾写如今看到店里的木杆秤就勾起“我”怀旧的思绪,一方面表明木杆秤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另 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拿老镇上同是外乡人,制秤手艺不错,但因贪图高利制“黑心秤”而失掉人心的秤店与韦记秤店 对比,揭示了韦记秤店生意兴隆的原因。 B.第段写狗娃制秤的过程,与上文狗娃讲述制木杆秤的内容相互照应,进一步突出了传统制秤工序的繁 杂。 C.文章语言富有特色,“黑心秤”“卷铺盖走人”等口语化色彩浓重,浅显易懂;而“镜照分妍丑,秤 称分重轻”等则内蕴深刻,发人深思。 D.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把回忆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我”的亲眼所见将老镇中与秤匠有关的内容集中 展现出来,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8.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认为李笙清的这篇小说散文化特征明显,请结合文章分析其“散文化”特点的具体体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 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 人贺。”寻父殁,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 “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 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 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 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 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 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 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 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 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 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第 3页共 7页 高一语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字是古代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 B.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C.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 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治理国 家的能力。 C.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 洋》,以明心志。 D.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 最后从容就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寻父殁,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4分) (2)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4分) 14.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入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和董传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②,强随举子踏槐花③。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④。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⑤新湿字如鸦⑥。 【注】①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即将赴汴京春试。②瓠叶:化用《诗经 •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亨”同“烹”)的典故,言其宴席上菜肴粗陋、简约。③踏槐花:唐代有 “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正是举子应试的时间,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④择婿车: 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⑤诏黄:即诏书, 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⑥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本应写作“生涯裹粗缯大布”,词人颠倒词序增强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清贫是董传的生活常 态。 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说明董传志向远大,不甘心过这粗茶淡饭的贫苦日子,决心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 地。 C.颈联中“寻春马”“择婿车”两个典故,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 智。 D.诗歌刻画了董传形象,他虽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不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 骨。 16.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从其亲身体验中 揭示“空想不如学习”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 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 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 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 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风采各异.或如摄影 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 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数不胜数....。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 术的享受.而且让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 彩的一笔。 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 分) A.精益求精 B.耳目一新 C.数不胜数 D.巧夺天工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20.请对文中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5分) 第 4页共 7页 高一语文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②是对儒学研究的 必要补充。③中国儒学考古的研究对象是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④例如孔子肖像、孔子及其弟子的事 迹图、曲阜鲁城及各种文化遗物、孔庙、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⑤儒学考古对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也颇有 助益。⑥包头市曾出土西周风格的一件元代青铜豆,器内刻有“雪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 永远供养”字样。⑦宣圣庙又称孔庙,是由于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原因。⑧用佛教禅师 管理孔庙,反映了元代对儒学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的关系。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字。(5 分)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6 月 14 日,2019 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 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 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据了解,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 名,象征着国际科学界的崇高荣誉。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 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 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孩子们问老师:“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 老师答:“‘朝’是早晨,指一个人的少年;‘夕’是傍晚,指一个人的老年。少年时盛开的花到老年再 捡拾。” 孩子甲急切地说:“花很美,我等不到老年了,我现在就想检拾。” 孩子乙困惑地问:“我的少年怎么没有看到花呢?” 孩子丙有些忧伤:“假如少年的花还没到老年就凋谢了呢?” …… 老师沉默了…… 请结合材料内容,立足你“少年时代”的认识与思考,面向本校同学写-篇演讲稿 。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5页共 7页 高一语文 试题参考答案 1. B 文中说“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人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 可知,只有美好之物,只有具有美感的事物,观察者才能从中获得美感并上升到感情。 1. C 举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 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 2. D 自然美景不仅靠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而成的,还要靠随机的组合。 3. C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得到的哲理。属 于逻辑美,其他三项属于意境美。 4. 参考答案:①因为自然景物中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呈现出无穷无尽的美) ②因为人善于与自然交流沟通,从而发现其中之美。 ③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为感情,形成意境,又进而求理,形成哲理美、逻辑美。 5. B “韦记秤店的兴衰为线索”说法错误,文中写了韦记秤店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而发展, 并没有体现它的“衰”,也不是以此为线索的。 7.D “亲眼所见”不对,如文中写“黑心秤”的事,用到“据说当年老镇上,还有一家秤 店”。 8.①揭示了木杆秤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文章更富文化底蕴。②有关 “秤砣”“秤杆”“秤星”的解读,照应下文“黑心店”的关门,凸显了做生意、做人都应 诚实守信,突出了狗娃、韦老爷子恪守信义这一特点。 ③通过揭示传统木杆秤蕴含的文化 内涵,体现小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精神的主题。 9.①弱化故事情节,小说只是对狗娃向“我”讲述木杆秤制作、“黑心秤”等片段进行了叙 述,文中事件相对零星、简单,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散文“形散”的特点类似。② 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丰满,文章对“韦老爷子”“狗娃”虽有描写,但缺少丰富化和个性化的 鲜明特征。③语言优美、生动,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文中综合使用“比喻”“引用”等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议论、叙述等表达方式熔于一炉,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多变。 10.【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 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 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意为: 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 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郡中豪杰”是指郡中的豪杰,中间不应断开,排 除 CD;“诸豪杰”作“皆应”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 B。故选 A。 1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 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社’指谷神,‘稷’指 土地神”错误,应该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故选 D。 1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 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 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 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错误,原文“使为书 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 诗与之”,可见,是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他拒绝了,而不是拒绝张世杰的劝降。故 选 C。 13.【参考答案】 (1)不久父亲去世服丧而归。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 (2)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 本题关键词为:(1)殁,起,因,故。 (2)以,率领;乌合,乌合之众;是,这;何 异,与……有什么不同。 14.【参考答案】①国家危急,却无人应召;②以身报国,希望感召忠臣义士。 【解析】根据“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 吾深恨于此”可知,文天祥为国家危机,竟然没有人愿意起兵勤王而感到遗憾痛心;根据“以 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可知,他希望自己做个示范者,能够感召天下的忠臣义士一起前来保家卫国,这样或许可以 让国家延续下去。 15. C “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错。这两句诗是 苏轼鼓励董传的话,苏轼认为有钱没钱不是问题,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时什么都会有。故选 C。 16.①对董传生活贫困、久滞不仕的关切与同情。“粗增大布裹生涯”、“囊空不办寻春马” 均言其清贫苦寒。②对董传饱读诗书、乐观向上的非凡气度的肯定与赞许。“腹有诗书气自 华”言其不同寻常的精神风骨。③对董传积极进取、金榜题名的鼓励与祝福。“得意犹堪夸 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鸡”是对董传给予的鼓励,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扬眉吐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 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 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 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 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 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粗缯大布裹生涯”,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 身。“囊空不办寻春马”,“寻春马”是暗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这里苏轼是说董传即 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对董传生活贫困、久滞不仕的关 切与同情。“腹有诗书气自华”,赞杨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 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对董传积极进取、金榜题名的 鼓励与祝福。 17.(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第 6页共 7页 高一语文 18. C 解析: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 人感觉到很新鲜。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第三空所言是“作 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应用“美不胜收”。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 极其精巧。 19. B 解析:结合语境.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先继承学习.后创新发展;按语言艺术: “传承”与“循古”对仗.“创新”与“发展”对仗.气势更足.更加积极向上。 20.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气势充沛,写出了刺绣种类的丰富多彩和刺绣艺术的繁荣发展,凸 显出了刺绣这门技艺良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21. ③ 在“儒学相关的遗迹”前加“与”或“和”;⑤ 改为“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对“儒学考古”也颇有助益; ⑥ “一件”应放在“西周风格”之前;⑦ “是由于……的原因”可改为“是由于……”或“原因是……” (4分,每改对一处 1分) 22. ①2019 年 6 月 14 日,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③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 ④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每点 1 分,衔接流畅 1 分,超过字数酌情扣 1 分。) 23.【审题】 材料老师说,“‘朝’是早晨,指一个人的少年;‘夕’是傍晚,指一个人的老年。少年时盛开的花 到老年再捡拾。”三个学生时候,“花很美,我等不到老年了,我现在就想检拾。”“我的少年怎么没有 看到花呢?”“假如少年的花还没到老年就凋谢了呢?”我们要从中找出“惜时”的主题,然后结合生活 素材中,把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最好写一段关于自己学习上的经历 来体现“惜时”。题干中要求“请立足你对少年时代的认识与思考,因此须围绕少年这一特定时代的生活 和学习,通过自身的经历或代表性的事例,呈现出少年这一时代的特点和状态,并且要在文章中渗透自己 对于少年时代的直观看法和真切感悟、思考。 【参考立意】 少年当惜时;少年中国;少年当努力;少年的你最美丽等等。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文天祥以“遵守天道, 勤奋不息”为题,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对策文章写了一万多字,不打草稿,一气呵成,被皇上亲自选拔为 第一。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份卷子中存在的古代典籍之义理犹如明镜,可以起借鉴作用,这个人忠肝义 胆如同铁石,所以臣敢为陛下得到人才而庆贺。”不久父亲去世服丧而归。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 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 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 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佑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 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 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朝廷后,任命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京。他的好友劝 阻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 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 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 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以义而胜者谋 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 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 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渡海到了温州,于是到了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 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 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 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 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崖山被攻破,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到首都。文天 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 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 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终年四十七岁。 第 7页共 7页 高一语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