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爱莲说 (10)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爱莲说 (10)_鲁教版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 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 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 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 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 篇文章。 激趣导入 爱莲说 周敦颐(宋) 1、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 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 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 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 题目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周敦颐,道州营道(今湖 南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 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 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人们就称他 为“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商康郡任职时 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 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上建赏莲 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 亭玉立。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想宦海 之沉浮,爱莲花之高洁,写下了这篇著名 的《爱莲说》。   背景介绍 听朗读录音 朗读指导 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 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 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注意生字字音: 蕃( ) 淤泥( ) 清涟( )  濯( ) 噫( )  亵玩( )  鲜有闻( ) fán yū lián zhuó yī xiè xiǎn 重点词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甚爱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 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 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 人很喜欢牡丹。 ①之: ②甚: ③蕃: ④独: ⑤盛: 结构助词,的。 很。 多。 只 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重点词语 [译文]我则惟独喜爱莲 ──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 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 (缠绕的)蔓,(也)没有 (旁逸的)枝;香气远播, 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 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 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 弄啊。 ①淤泥: ②染: ③濯: ④清涟: ⑤妖: ⑥不蔓不枝: ⑦亭亭净植: ⑧亵玩: ⑨焉: 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沾染(污秽)。 洗涤。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 指清水。 过分艳丽 不生藤蔓,不长枝节。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靠近玩弄。亵,亲近而 不庄重。 语气助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重点词语 [译文]我认为,菊是 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 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 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 的还有谁呢?喜爱牡丹的 人,当然很多了! ①隐逸: ②君子: ③噫: ④菊之爱: ⑤同予者何人: ⑥宜乎众矣: 指隐居避世。在封建社 会,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 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指品德高尚的人。 叹词,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 像我这样的 还有什么人呢? 人应当很多了。 宜,应当。 1、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并思 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形体姿态 香远益清 —— 香味 —— 气质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研读课文 2、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 污,但又不孤高自许。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 仪态,令人敬重,不敢 轻侮(清高) 3、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 么?他们各有什么特性?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 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莲 → → →菊 牡丹 君子 隐逸者 富贵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 →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4、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找出课文中的 原句加以体会。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噫!"表示是作者发表感慨。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有德者鲜 惋惜 君子者无 赞美 趋利者众 讽刺 5、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 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本文主要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 写法。 讨论评价 •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 感情? •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 势的世态的鄙弃也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 生活态度。 1、句子翻译 •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 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艳。 • (2)莲,花之君子者也。 • 莲是花中的君子。 •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课堂练习 • 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陶后鲜有闻 ②无鲜肥滋味之享 • B.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是谓大同 • C.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尝遗余核舟一 • D. ①不蔓不枝 ②青树翠蔓 •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____ •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 妖:_____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__ • C、多;洗涤;美丽而不庄重;亲近而不庄重 • 4、作者称莲是花中君子,赋予莲象征意义。 •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 的品质的句子是: • 出淤泥而不染。 •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 句子: • 濯清涟而不妖。 • 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5、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含蓄批评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 • 6、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 些美好的品质?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恶浊势力同流 合污,正直大度,鄙薄名利,不炫耀自己,等等 • 7、本文采用衬托写法,用____、____衬托 莲,从而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 • 菊;牡丹;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 的鄙弃,也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 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