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本单元所选取的圆柱和圆锥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计算的量比较大学生要想算对就必须比以前更加的细心,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做题习惯。 【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如,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材均通过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形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入。在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有如此特征的实物,以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又如,对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注意拓宽学生的探索空间,加强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在操作中对问题的思考。例如对圆柱表面积的教学,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一剪展开观察,再进一步探索:长方形的长、宽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的关系,宽与圆柱的高的关系是学生在自主操作、观察与探索过程中获取的。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圆柱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呢?使学生探索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另外,在认识圆柱和圆锥时,教材增加了用长方形(或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的活动。此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总计7课时 圆柱的认识----1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1课时 圆柱的体积----1课时 圆柱的体积例7---1课时 圆锥的认识---1课时 圆锥的体积---1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充分的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2、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3、 加强相关知识的对比,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结构。 4、 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做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 第 一 课 时 课题: 圆柱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组成,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组成,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准 备 教具准备:3个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体实物、剪刀、包装好的圆柱体实物每组一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以直尺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只是会认圆柱,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去认识圆柱,研究圆柱,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圆柱体的实物,谁来说说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体实物图片,一起看。(多媒体) 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圆柱体的实物,你发现了什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1)先请同学们自学书本第18页最下面一段话,在上面圈圈画画,看看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2)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手中的圆柱体实物,互相交流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 (3)小组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分步板书追问:你有什么办法验证你的观点吗? 认识侧面。(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并且板书:侧面一个。 (出示两个高低不同的圆柱)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圆柱高低不同,那么圆柱的高低和和什么有关?什么是圆柱的高呢?师板书:高 有补充意见吗?启发:圆柱的高有多少条?(板书:无数条)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怎么样?(板书:长度相等)请看电脑演示。 (4)结合实物同桌再互相说说圆柱的特征以及圆柱的组成。 3、探讨圆柱侧面展开图 (1)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我这里有些材料,你能用事实来说服大家吗?(学生上来演示) (2)看来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同时完成实验报告单。 a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形。 b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 (3) 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想一想,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4. 练一练。(1)做一做,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转动长方形ABCD,生成右面的两个圆柱。说说它们分别是以 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四、课堂自主小结,提升理念。 刚才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通过大家的研究探索,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课堂检测 1. 一个圆柱形茶叶桶的侧面贴着商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这张商标纸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单位:cm)?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侧面沿高剪: 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 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模型 学生准备:圆柱模型、三角板或直尺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教学新知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推导公式。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3)小组讨论。 (4)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Ch (5)练习: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 2.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尝试计算。 (4)汇报订正。 4.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课堂检测 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1. 半径3分米,高6分米。 2. 底面周长6.28厘米,高5厘米。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教学反 思 第 三 课 时 课题: 圆柱的体积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 备 教具、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2)教具演示。 (3)通过观察,讨论。 (4)引导归纳。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应用公式 尝试完成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习题。 3、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3)集体订正。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检测 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1) 底面半径2cm,高5cm. (2) 底面直径6cm,高12cm.. (3) 底面周长9.42cm,高3cm.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教学反思 课题: 圆柱的体积例7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样解决的吗? 2、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例7: (1)读题,理解题意: 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质疑。 这个瓶子是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 (3)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4)尝试解决。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2、引导归纳: 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求容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2、14、15题。 四、分享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课堂检测 1.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cm,把一块完 全浸泡在这个容器的水中的铁块取出后,水面下降 2cm。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2. 右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0cm,宽是10cm。 分别以长和宽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两个圆柱体。 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7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教学反思 课题: 圆锥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的能力。 重点 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及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 备 圆柱纸筒,布,圆锥形的实物,圆锥模型,木板,多媒体课件,米(或沙子),三角板,长方形,半圆形硬纸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一、情境导入: “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教师:这是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2.教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边说边演示)。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的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学生回答。 3.教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 教师:像你们说的一样吗? 学生回答。 4.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实物图。 教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样,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这样的图形叫圆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们知道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2.认识圆锥及各部分的名称。 (1)引导学生认真对照图形和模型观察。 请一名学生上台指出哪是圆锥的底面,哪是圆锥的侧面。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底面和侧面,大家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同桌之间共同探讨。 ①圆锥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 ②用手摸一摸圆锥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③用手摸一摸圆锥的顶点,你有什么感觉?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小结: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的,有一个侧面,它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2)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 示范: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然后画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的,最后标出顶点、底面、圆心、底面半径r。(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 (3)认识圆锥的高。 师:圆锥的高在哪里?圆锥的高有几条?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然后全班讨论。 教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那么它有几条高一看就知道了。(1条) (4)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圆锥的里面,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①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②用一块木板水平的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同桌相互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有其它的方法吗? 教师:如果是圆锥形的沙堆和粮堆,又怎样测量它的高呢?(学生合作实验,并相互交流) (5)大家喜欢制作玩具吗?下面我们一起制作一个玩具,好吗?拿出你准备的三角形、长方形硬纸片,快速转动,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演示,小组内互相演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1、2题。 四、总结收获: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再加以小结。 课堂检测 1、 圆锥有( )个顶点、( )个底面盒( )个侧面,它的底面是一个( ),侧面是一个( )。 2、 从圆锥的顶点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用字母( )表示,圆锥只有( )条高。 3、 把一个圆锥沿高切开后,得到的截面是一个( )行。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学反思 课题: 圆锥的体积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主备人: 亓新新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点 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 备 课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学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一、复习引入 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进而引入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大胆猜测: (1)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通过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2)圆锥可能会和哪个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有关呢?(学生答:圆柱)为什么?(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 2.试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试验来研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 (1)明确要求,动手操作: a.用圆锥装满水或沙(要装满但不能凸出来)往圆柱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把圆柱装满水或沙往圆锥(装满)里倒,几次才能倒完? b.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试验,做好记录。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 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 3.公式推导 (1)你能把上面的试验结果用式子表示吗?(学生尝试)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圆锥的体积公式:3V=sh (3)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还要注意什么?(进一步强调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存在这种关系。) (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出示例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学生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知识应用。 1.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cm2,高是12cm, 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2. 一个用钢铸造成的圆锥形铅锤,底面直径是4cm,高5cm。每立方厘米钢大约重7.8g 。这个铅锤重多少克?(得数保留整数。)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1.填一填 ?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7d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 ?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3.14m2,高3m,体积是( )。 把一个圆柱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应削去圆柱体积的( )。 2.算一算 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31.4cm,高是9cm。它的体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V=sh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 时 课题: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复习 课型: 复习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 教学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小组交流、梳理知识 (1)小组交流导学单知识整理部分。 (2)展示整理成果,形成知识网络。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应用所学知识。 (一)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一个无盖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10分米,高是20分米。 ①给这个水桶加个盖,是求哪个部分? ②给这个水桶加个箍,是求哪个部分? ③给这个水桶的外面涂上油漆,是求哪个部分? ④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求哪个部分 (二)小结。 (1)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 (2)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以保证材料够用。(三)一个装满稻谷的粮囤,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圆柱形,量得圆柱底面的周长是62.8米,高是2米,圆锥的高是1.2 米。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50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吨? 小组讨论,汇报。 三、课堂小结。 课堂检 测 (1)一个圆柱体水桶的容积是50立方分米,内底面积是10平方分米,水桶深( )分米。 (2)一个圆锥体零件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它的高是( )。 (3)一个圆锥体的玻璃杯高9厘米,盛满水后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玻璃杯中,这时水深( )厘米。 板书设 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 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