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语文一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5高考命题点四语言类题教师用书 (1)
高考命题点四 语言类题 高考《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题中往往有三大题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或赏析文中重要语句和品 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题型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文中的重要词语,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体现小 说人物心态或性格或情感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等。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要注意三层意义:一是表层意义,即词语的字面意义;二是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三是句 外意义,即言外之意。 一、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 示例 (2017·高考浙江卷)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016·高考浙江卷)简析“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词语“××”在文中有什么内涵? (2)请解释文中词语“××”的多重含义。 明辨 题型 题干中有“词语”“含义”“内涵”等字眼 二、答题技巧需要这样想——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理解小说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坚持的原则就是语境,也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 原则,具体如下: 第一,联系上下文词句字面义直接理解词语 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义。理解这些词语时,可边读边思 考。 第二,联系上下文故事情节发展理解词语 无论这个词是在故事开头或某一段的开头、故事中、故事结尾,分别起统领、过渡还是 总结作用,都应利用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 第三,联系上下文语句中人物的状态、人物的性格或表现的情感、主旨理解词语 无论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还是作品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都是为塑造人物,表现主旨情 感服务的,因此可以结合语境,往这方面考虑词语含义。 [题 1] (2017·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 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 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 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 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 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 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 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 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 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 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 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 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 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 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 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 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 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 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 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 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 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 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 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 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 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 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 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 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 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 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 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 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本文有删改)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陌生的光: (2)陌生的气息: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的“理解”“词语”“含义”已经非常明确了本题属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 含义”类题目。 第二步:答题技巧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答题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联系上下文词句字面 义直接理解词语 “陌生”指生疏,不熟悉。(1)中“陌生的光”是从母亲眼里发出的,说 明是“第一次”出现的;(2)中“陌生的气息”是由他捉来的那条鱼产生 的,是在父母与平时不同的态度下生发出的气息,以前没有过 联系上下文故事情节 发展理解词语 (1)从下文内容来看,“他有些受宠若惊”说明这目光与平常的目光不同。 平常是怎么样的呢?下文说“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 饭碗的边儿”,说明平时是不满和责备,而现在因“他把一条巴掌大的 草鱼捧到母亲面前”而发生改变,他在母亲眼里“突然有了地位”;(2) 由上下文可知,这种气息是美好的,是对家庭氛围的新感觉,与平时一 家人少言寡语的苦涩沉闷的氛围不同 联系上下文语句中人 (1)母亲眼中“陌生的光”,可见母亲对“他”捉来的那条鱼的行为是惊 物的状态、人物的性 格或表现的情感、主 旨理解词语 奇、赞赏和高兴的;(2)“陌生的气息”是他捉来的那条鱼产生的新感觉, “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很向往这种 “陌生的气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参考答案] (1)①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②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2)① 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 题型二 理解或赏析文中重要语句 在小说文体中,理解或赏析的语句往往是对表现人物和主旨非常关键的句子。但在实际 考查中,“理解语句含意”和“赏析语句”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 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或效果加以品味赏析。分角度复习便于掌握答题角度,但实际 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一、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 示例 (2017·高考浙江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2)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2016·高考浙江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2015·高考安徽卷)画线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其他设问方式:(1)怎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2)文中××蕴含了几 层意思?请赏析。 明辨 题型 (1)题干中有“语句”“句子”“画线”等字样 (2)题干中有“理解”“赏析”“蕴含”等字样 二、答题技巧需要这样想——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理解或赏析重要语句含意“三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 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 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 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 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 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 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理解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总领 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 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 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中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 点、作用入手,进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第三步:规范答题,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即 判断艺术手法 ⇒ 分析表达内容 ⇒ 点明效果(作用) 即能够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 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对内涵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 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 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题 2] (2017·高考浙江卷)阅读《一种美味》一文(文本见本命题点[题 1]),完成后 面题目。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的“赏析”“句子”已经明确了本题属于“赏析文中重要语句”类题目。 第二步:答题技巧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答题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判断手法 要指出画线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示意”“卸去了笑容”是神态细节描 写,“黑糊糊的夜空”是景物描写,画线语句主要是写母亲的,景物描写对 人物起到了衬托作用,所以运用了衬托手法 分析语句的表 达内容及表达 效果 分析语句的表达内容可以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示意”的是“父亲 别口不择言”,说明父亲说错了话,这句话就是“三子该上学了”,就因 这句话,“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母亲也因此“卸去了笑容”,这就写出 了母亲不安而沉重的心理变化。“出神”这个关键词重复出现,具有强调 的作用,结合母亲“出神”的原因,就知道强调了母亲不知怎样面对那两 个孩子的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黑糊糊的夜空”既是景色描写, 也是母亲心境的写照,衬托出母亲内心的沉重与忧虑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参考答案] 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 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 的心理状态中。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 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题型三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 这里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 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 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一、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 示例 (高考山东卷)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明辨 题型 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语言表达特色”等字样 二、答题技巧需要这样想——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需要思考“二角度” 1.用语特点角度 用词 特点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上的搭配 感情色彩 是褒还是贬 语体色彩 是否鲜明 文言词 口头语 书面语 方言 叠词、关联词、动词、 形容词、副词的使用 运用叠词 精练的动词、形容词 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造句 特点 句式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整散句的搭配 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运用 2.语言风格角度 豪放与 柔婉 豪放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与 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表情达意→不直接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 质朴与 华丽 质朴 (平实)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描绘性语言 修辞手法→少用修辞 华丽 (典雅) 语言→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 修辞手法→多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与 诙谐 庄重 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手法→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等 简洁与 细腻 简洁 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具体答题步骤: [题 3] (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 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 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 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 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 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 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 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 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 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 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明确了区域,“语言特色”界定了本题属于“品味语言艺术”类 题,“举例分析”明确了答题步骤是先界定“特色”,然后“结合画线部分分析”。 第二步:答题技巧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用语特点 根据“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看出画线部分运用 的大部分是口语(语体色彩),并且多是短句 语言风格 正因为用语的通俗化、口语化,画线部分体现的整体风格为质朴自然,通俗易 懂;“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 摆弄”又体现出语言形象生动的风格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参考答案] 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 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 形象(活泼、生动)。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 乐 颂 陈 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 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 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 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 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了,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 那么喜欢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 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 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削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 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 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 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 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 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 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 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 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 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 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 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 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个家门的。 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 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 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 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 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 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 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 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 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1.通览全文,揣摩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并按要求答题。 (1)“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作者为何用“赐”字? 答: (2)“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说说这句话蕴含的意思。 答: 解析:(1)对于关键词的理解,既要看词语的本意,又要把关键词还原到文本语句中,结合 句子理解。“赐”有“赏赐”之意。根据文章所记述的“我”与婆家人的交往,特别是重点 介绍与大妈的交往,可以看出“我”对这一大家人的情感——喜爱和自豪,同时,还要联系 语句位置,才能明确其作用。(2)这句话是在“我”享受大妈精心准备的饭菜之后发出的感 慨,同时大妈对我的疼爱也尽在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句中使用了修辞手法,在欣赏语句 时一定要明确指出并分析。 答案:(1)一个“赐”字,既表现出“我”对婆婆和一大串亲戚的喜欢,又表达了“我”能 有缘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的欢喜和幸福感,为引出下文写“我”最喜欢的大妈做铺垫。 (2)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的享受,又含蓄地写出了 “大妈”对“我”的疼爱。 二、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4 题。 到父母跟前吹牛去 尚小迪 自打 17 岁那年我到千里之外求学起,顶不住爸妈每天三问候,我学会了撒谎。最初仅 限于在电话里虚报平安,后来领域不断扩张,谎撒得也越来越夸张,成了吹牛皮。 “妈,垒球赛我们赢了耶!” “爸,这次考试你闺女全优,厉害吧?” 听得出,爸妈在电话那端比我还开心,有次老妈甚至对着话筒鼓起了掌。吹牛真好,它 的益处在于爸妈欢愉,我呢,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好里,也身心舒畅。挂上电话,我会朝着 我吹出来的那个缤纷世界努力前行。 毕业初,我进了一家并不优秀的单位。入职手续刚办完立刻给爸爸打电话:“爸,我签 了家好单位,您就等着享福吧!” 隔三差五,我就跟妈妈说:“我又签了大客户,一切都好!” 实际情况是,当时我没底薪,每月刨去房租,连吃饭都成问题。好在,逢月底我都会收 到妈妈从老家邮来的煎饼和腊肉,我流着泪用它们果腹,然后擦干泪打电话责备妈妈:“我 这啥都有,你不用寄了,不嫌麻烦呀?”妈在那端嘿嘿笑着说:“外面卖的哪有你妈做得好 吃!” 瞧,连妈也吹上了。 后来我换了单位,有了男友,成了家。记得第一次带男友回家时,我跟往常一样,像只 报喜鸟,叽叽喳喳不停。从家出来,男友跟我一笔笔算,咱俩年收入满打满算 9 万块,房贷 得还 6 万块,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你还炫富! “怎么,怕我家跟你借钱呀?” “不怕借钱,怕掏不出来伤感情。” “你想过没?老人们聚一起,爱聊谁家孩子年薪多,以此佐证儿女有本事,我可不想让 我爸妈抬不起头。” “可是你说 10 来万,你没听到妈说‘一二十万哪,不错’,经妈的嘴传,就成了一二 十万,坊邻再传,会变成二三十万……可怎么收场呀?” 为此,男友特别焦灼。好在,并没人向我们借钱,我们悠哉乐哉当了几年伪富人,每次 回老家,一道道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让我的虚荣心飘啊飘,这算是意外之喜。 婚后第六年,有天弟弟打电话给我,说要做生意,差 10 万块钱,想从我这挪挪。 挂了电话我就懵了。上个月我们全部存款刚满 10 万元,这可是我跟老公这么多年从牙 缝里一点一点省出来的,要是弟弟的生意赔了呢? 老公脸色很不好看,他说,爸妈年纪大了,我们做姐姐和姐夫的不帮一把说不过去,可 钱在兜里还没热乎呢,我是真舍不得呀! 三天后,爸跟弟一起来我家,不等弟开口,爸就说:“妮儿顶多只能借给你弟三万块。” 转头对弟说,“生意要从小做到大,一步步来,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赔了可咋办?” 我松了一口气,当天下午就把钱给了弟弟。 后来我回家,旁敲侧击,为何爸只许我借 3 万块?我又不差钱。 爸坐在堂屋八仙桌旁的椅子上,吧唧吧唧抽他的旱烟袋,吐出一大口白烟说:“我的闺 女我心里有数,人好心善,就是爱逞点能。” 妈在一边附和:“这些年来,你说十分好,我和你爸就往一分里信。你是怕我们挂念着, 我们懂。” 我的泪顷刻间滂沱起来,多年来的憋屈全宣泄开来,在妈怀里,我哭得像个小孩。许久, 我抽抽搭搭地问,你们怎么断定我吃过苦,受过罪? 爸说:“你刚毕业时每次往家打电话都在 56 秒时挂断,我断定你缺钱哪,怕饿着你, 也怕你走孬路,就让你妈给你邮吃的。” 妈说:“你邮来的照片,跟你回家时穿的衣服总是同一身。你那么臭美,要不是手头紧, 会不多添置几件衣裳吗?” 爸说:“每次回家,哪怕你妈炖个白菜豆腐,你也吃得津津有味,说明你在外面吃不着 油水!” 我嘟嘟嚷嚷替自己狡辩:“那是妈做得好吃!” 妈呵呵地笑了,她说:“闺女呀,我和你爸没有责备你的意思。你在外面打拼不容易, 在自个爹妈面前,当然可以挺起胸膛来做包括畅所欲言在内的任何事,我们很愿意配合你的。 你想呀,你吹牛夸自己好,我们听着心里也畅快呀,这两全其美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是呀,何乐而不为,往后权当爹妈那儿是情绪宣泄站了,多个放松心情增添自信的地儿, 挺好。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随谁呢?” 爸和妈在一旁,会心地笑了。 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从 17 岁到千里之外求学时起,学会了撒谎,因为爸妈每天电话三问候,为了让他 们放心,就虚报平安,越来越夸张,就成了吹牛皮。 B.吹牛的好处就在于让牵挂着“我”的爸妈放心和快乐,“我”也一次次得到安慰和满足, 挂上电话,“我”会以我吹出来的世界为目标而奋斗。 C.弟弟向“我”借钱,“我”和老公心里很是矛盾,不帮说不过去,可要帮的话又确实没有 能力,感到很为难,爸爸体谅女儿的难处,出面解了围。 D.“我”毕业参加工作后,因为不想让爸妈牵挂远方的自己,就继续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谎言, 多亏有爸妈多次不动声色的支援,才渡过难关。 解析:选 C。C.“没有能力”的说法过重,原文说“全部存款刚满 10 万元”,应是能力不 足。 3.小说结尾写道:“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 随谁呢?’”有怎样丰富的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收拾妆容是一种掩饰,而流泪表明父母的心疼、理解让我深受感动。②说自己长得 俊是在“吹牛”,也是在间接夸父母长得俊,是爱的融通与理解。③在父母面前,“我”借 玩笑宣泄情感,放松心情,增添自信,让父母释怀。 4.小说为什么题为“到父母跟前吹牛去”?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从情节安排看,小说中的故事与“到父母跟前吹牛去”有关。②从人物设置看,小 说中的主要表现对象是心疼并理解女儿、配合女儿“吹牛”的父母。③从主题表现看,借到 父母跟前“吹牛”,暗点(含蓄地点出)安享父母之爱的主题。④从读者感受看,幽默风趣的 说法,表现出两代人关系的温馨、和谐,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