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生自主学习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生自主学习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试卷第 1页,总 11页 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 10 月学生自主学习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使用时间:2020/10/6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 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 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 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 样”。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 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 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的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 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 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 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 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 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 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 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 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 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 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 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 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因此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 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 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 我想大家必然有过“无言胜似有言”的经验。其实这个筛子虽则帮助了人和人间的了解,而 同时也使人和人间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实际情意都走了一点样。我们永远 在削足适履,使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唐朝诗人李贺要在这束缚中去求比较切近的 表达,难怪他要呕尽心血了。 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 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 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论文字下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字的“走样”,指的是文字所要传达的情意和当时当地的外局不完全符合的情形。 B.不合文法的字词常常引起他人的误会,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C.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会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意公式化,从而束缚人们对情意的表达。 D.声音、表情、动作都是传情达意的象征体系,只是前者比较间接,后二者更直接。 试卷第 2页,总 11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从文字的缺陷和乡土社会的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乡土社会不采用文字的原因。 B.第二段将文字和语言作比较,证明了使用文字时讲究文法和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C.文章阐述乡土社会对待语言的态度,进一步论证了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的现实合理性。 D.第五段用李长吉呕心沥血苦吟的典故,为语言束缚人们传情达意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在利用文字进行写作时,不管怎样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地传情达意。 B.只要传真技术还无法让人超越时空利用表情辅助语言来传情达意,文字就还会被人们使 用。 C.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不是“愚”的表现,所以只教会乡下人识字并不能根治他们的 “愚”。 D.在熟人中我们的话少,是因为大家彼此熟悉了解,心有灵屋一点通,不需要借助语言表 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读多少本“及格”?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分析 一 2018 年 4 月 19 日讯 过去的一年,你看了多少书?昨日,2017 年度“全国国民阅读调 查”发布。报告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中,全年阅读 10 本及以上纸质图书的占 10.2%, 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66 本。 报告显示,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66 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 3.12 本,与 2016 年度差别不大。未成年人在这方面则有更好表现:0—17 周岁未成年人的 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8.81 本。 若是每年阅读 10 本及以上纸质图书,便能够跻身成年国民排名的前 10.2%了。其中阅 读超过 20 本的占 4.1%,超过 50 本的更是仅有 0.9%,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万里挑一。 “日本是人均 11 本左右,韩国人均 9 本,美国人均 7 本,法国在 8 本左右。”具体负 责调查工作的徐升国,援引国外阅读调查的官方数据说。 在成年国民对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一成左右的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或者比较 多,有 37.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9.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 较少。由此,民众对举办全民阅读活动颇为期待。有超过六成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 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 二 调查报告显示,从人们对不同媒介接触时长来看,2017 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 时间最长,为 80.43 分钟,比 2016 年增加了 6.03 分钟。排在第二位的是互联网,人均每天 接触时长为 60.70 分钟。 当然,数字化阅读也是人们使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的重要目的。但在成年网民从事的 网上活动中,仍以阅读新闻、查询各类信息,以及娱乐为主流,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 低。 徐升国回忆,1999 年调查报告第一次发布时,国民上网的还很少,“只占 3.7%,真正 的网络阅读可以说还没有产生。”而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等陆续出现,使得国民 试卷第 3页,总 11页 的网络行为愈发多样化。“2007 年以后,逐渐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带来的变化更为剧烈。 微信上线后,出现了微信阅读,近几年又出现了听书这样一种阅读形式,以及社交式的阅读, 例如线上读书会、分享等等。” 三 此外报告发现,2017 年,我国有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 22.8%, 较 2016 年提高了 5.8 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听书率基本与成年人持平,其中 14——17 周岁 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达 28.4%。 听书具体听什么?“故事”与“评书联播”排在成年国民选择的前列。而在未成年人中, “听英语或进行其他语言学习”与“听诗歌朗诵”的比例相对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查特别增加了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报告显示,在 0—— 8 周岁儿童家庭中,超过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 3.07 次。 关于未成年人中 0——3 岁幼儿的阅读启蒙,徐升国发现其中有非常大的差异,“一种 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比如阅读‘三只小猪’‘狼外婆’‘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经 典故事。从中获得亲情的交互,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生命的快乐。还有一种是从小培养孩子背 唐诗,认字,亲戚来了可以表演,不能输在起跑线……我们称为功利式的阅读启蒙。后者容 易让幼儿觉得阅读很枯燥很难受,不好玩,天然就会去排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我国成年国民中,有超过一成的人一年中能够阅读 10 本及以上的纸质图书。 B.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在 8 本以上,超过美国和法国,前景可喜。 C.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不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D.大多数 0——8 周岁儿童家庭重视亲子阅读,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儿童读书习惯。 5.下列对当下未成年人阅读现状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未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情况良好,14——17 周岁的青少年的听书率相对较高。 B.未成年人的早期阅读得到大部分家长的重视,其阅读内容常与家长培养方向相关。 C.当下未成年人的阅读有功利化倾向:青少年听书内容功利化,幼儿阅读启蒙功利化。 D.随着时代发展,使用手机、互联网进行数字化阅读,成为未成年人阅读的主要方式。 6.请结合文本材料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那山,那人,那狗 彭见明 天还很暗,鸟儿没醒,鸡儿没叫。可父亲对儿子说:“到时候了。” 于是,上路了,那新人迈开了庄严的第一步,那老人开始了告别过去的最后一趟行程。 还有狗。 它对陌生的年轻汉子表示诧异:他怎么挑起主人的邮包?主人的脸色怎么那样难看? 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试卷第 4页,总 11页 晨雾在散,在飘,最后留下一条丝带,一帕纱巾、一缕轻烟。这时分,山的模样,屋, 田畴、梯田的模样才有眉有眼——天亮了。近处有啁啾的小鸟,远处和山垅里回荡着雄鸡悦 耳的高唱。 父亲发现,平川里来的年轻人满脸喜色,眼睛朝田野里乱转。是啊,对于他,山里的 一切都是新奇的。 父亲想告诉儿子,要留神脚下,但没说,让他饱览一番吧。让他爱上山,才能与山过 一辈子。 他告诉儿子,这趟邮路有两百多里,中途要歇两个晚上,来去要三天。第一天要走八 十里山路,翻过天车岭,便是望风坑;走过九斗垅,紧爬寒婆坳;下了猫公嘴,中午饭在薄 荷冲;再过摇掌山,夜宿葛藤坪。这天最累人,最辛苦。早起走得紧,才不至于摸黑授宿。 狗在前面慢慢走,走的是老人曾经走的速度。它跟随老人九年,以前老人总和它喃喃 地“聊”着。今天呢,没有!是因为那年轻人吗?狗恶意地看了新来的汉子一眼。 儿子嫌狗走得慢,狗却不理睬年轻人的焦虑,老人从狗的步子里,知道速度一如往常。 但是,他发觉双腿已经不能适应了,倘若今天还是自己挑担送邮,倘若支局长不催促自己退 休,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是不是思想上放落一身枷,人就变娇了呢? “汪、汪、汪。”狗站在山顶的岩石上高声叫着。想不到,这沉默的、温驯的狗,门竟 有这么响亮;昂首翘尾,竟有这么威武神气。父亲说:它在“告诉”山那边,将有外边的消 息和信件带给他们。 父亲指着远处,告诉儿子这叫什么地方,有多少村子,有哪些要发放的报纸书刊...... 这笔细细的流水账,好像刻在他那花白头发保护的大脑里。 儿子很像父亲。笑时的模样语气,利索干净的手势,有条有理的工作,都像。父亲高 兴,乡亲们更高兴。邮包掏空一些,但很快又塞满了。有要寄包裹的,要发信的,要汇款的…… 邮递员也是邮收员呢。八十多斤的邮包,挑回去,只怕是有增无减。 父亲哼一段打口腔给儿子听:“过了曲江是禾江,禾江下去是浊江,浊江南江连丽江, 背江横江矮子江,末末了是婆婆江。”山里没大河,“江”是对溪流的称呼。严寒也罢,急流 也罢,对于乡邮员来说,都必须脱袜卷裤通过,老人的关节炎就是这样长年累月积下的。支 局长体谅他,考虑给他换换地段,让年轻人来。他不。他担心人家来不熟悉哪儿水大,哪儿 水浅。 儿子有一双粗实的有茧的脚,有着庄稼人稳重的步伐,他从容地涉过小溪,把担子放 在溪那面干净的草地上。 狗看着陌生汉子又涉水过来。粗壮但冻得通红的双脚,稳稳地踩在岸边浅水里,略曲 着背,把双手朝后抄过来…… 就这样,父亲弯着腿,双手搂着儿子的颈根,前胸、腹部紧贴着儿子温热厚实的背。 他有一瞬间的眩晕。他怀疑这不是现实……在遥远的记忆里,他也背过儿子一次。 那一次,支局长命令他回家过三天。他和儿子痛病快快地玩三天哩。儿子出生时他不 在家,老婆反而寄来红蛋,把丈夫当外客了。那次回家,他买了鞭炮,买了灯笼。他让儿子 骑在他背上玩了一整天,儿子想下来也不让。他是背过儿子一次的——作为父子情谊,能记 起的,仅止于此啊。 筹火已燃起,狗温存地用舌头舔着年轻汉子的手背——他不陌生了,它感激他。 …… 又一个清晨。父亲下完门坎的石级,踉跄了一下,赶忙撑住儿子的肩膀。 在石拱桥的桥头,儿子挑着邮包,站住不动了。如果父亲不转回山那面的绿门绿墙的 营业所,他决计就这样站下去。 试卷第 5页,总 11页 父亲分明地看见儿子脸上的固执。他决计不再送了。 “你……小心,走吧。” 儿子默默地点点头。鼻子里酸酸的,但,他仍没开步。 于是,父亲转过身去。 狗呢?站在桥中“嗷嗷”急叫着。父亲返回去,蹲下身抱着狗的颈根,对它说:“你跟 他去,他会待你好的。你去吧,他需要你,要你做伴,要你做帮手。听清了?” 老人猛地扭转头,径直走了。狗略一踌躇,也跟了去,在老人身边“嗷嗷”叫着。 老人突然捡起根竹棍,朝狗屁股上抽去。狗负着痛,朝桥那边跑去。 老人把竹棍丢进溪水里,喉咙猛地堵上一块东西。好一阵,他觉得一股热气直扑膝盖。 睁开眼一看,是狗!狗在吻他的膝盖骨。 他又俯下身,用手替狗擦去眼泪,轻轻地说:“去吧。” 于是,一支黄色的箭朝那绿色的梦里射去。(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从视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了山区秀美的景色,营造出清晨静的氛围,写出了山区邮递 员早起奔波的生活背后诗意的一面。 B.小说的语言清新隽永。两处画线的句子,或排比,或顶真,语势贯通,暗示老人对儿子说 起邮路的漫长、艰辛时,内心仍然无法平静。 C.小说插入的支局长劝老人退体、打算给他换地段、命令他回家三天等情节,反映了支局长 对下属的体贴,更衬托出老人的精神品格。 D.“山”还是那山,“狗”还是那狗,“人”却由老人变成儿子。父子两代人先后献身于山区 邮递事业的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8.儿子背父亲与父亲背儿子两个情景,蕴含了怎样的深意?(6 分) 9.小说把狗当作一个重要角色来写,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 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 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 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 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 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 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试卷第 6页,总 11页 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 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 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 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 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 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 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 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刺史,西汉时,因为御史多失职,汉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 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 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写求仲、 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 督邮,汉代各郡 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 元嘉,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 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 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 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 C. 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 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 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 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 分) (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4 分)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3 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 分) 试卷第 7页,总 11页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9 分)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 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王安石父王益曾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 牛首山。此诗是作者寒食节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 位爵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的情思就如同被春风吹拂的杨柳千条万缕。 B.颔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流下的眼泪很多,以至于使冶城潮水上涨。 C.颈联“雪争出”与“朱早凋”相对,写出诗人头发斑白容颜早衰的状况。 D.尾联表达了诗人不甘心过打渔砍柴的生活,而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愿望。 15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 《静女》中集中笔墨写男子对女子的印象,并写出约会地点的两句是: “ , ”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千里马打比 方从侧面阐述学习重在积累的道理。 5.《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偶道具来表演故事 的民间戏剧。表演时,在白色幕布后面,艺人们操纵影偶、乐器伴奏、道白配唱同时兼顾, 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 七、八个影偶。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 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 ,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和 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 。皮影戏始于西汉, 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传互西亚和欧洲。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它在不同区域的 长期演 化过程中吸收了地方观曲、曲艺、民歌小调等的精华,( ),例如沔阳皮影 戏、冀南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阿宫腔、弦板腔等等。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 试卷第 8页,总 11页 外国人为之迷恋,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2011 年,中国皮影戏 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操耍 表现 一枝独秀 当选 B.操作 呈现 独领风骚 入选 C.操耍 表现 独领风骚 入选 D.操作 呈现 一枝独秀 当选 18. 下 列 填 人 文 中 括 号 内 的 语 句 , 衔 接 最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3 分 ) ( ) A.使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派形成 B.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派 C.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形成 D.从而形成众多流派且各具特色 19. 文 中 画 横 线 的 句 子 有 语 病 , 下 列 修 改 最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3 分 ) ( ) A.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影灯”。 B.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C.它不仅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D.它不仅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影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3 分) 记忆力是大脑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它对于 人的生命个体而言非常重要。比如,我们评价某人是否天资聪明时, ① 。据说, 人的记忆力非常巨大,相当于 1500 亿台电脑(平均每台 80G)的储存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 都拥有超强记忆力,有的人过目不忘,耳闻能诵;有的人却总也记不住相识者的姓名和相貌。 其实,一个人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实属幸运之神眷顾,可视为上苍赐予的礼物,可遇不可求。 既然 ② ,我们便不必因记性差而自卑,也不必对记忆力好的人盲自崇拜。我们可以 采取一些方式方法来提升记忆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有助于确保记 忆的准确无误,这是 ③ 的最靠谱的方法。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3 分) 古人讲“痴书者文必工,痴画者艺必良”,正是这个道理,一个人① ,就 难以产生出众的成就,也难以做出惊人的成绩,但是,② 。不光会耽误了自己 的事业,耽误了工作,甚至还会使自己走向犯罪的深渊,因此,“瘾”有好有坏,好的成就 你,③ ,命运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在上学的路上,在回家的路上,在所有通向目的地的 路上,在奋斗的路上…… 请以“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书写规范,标点准确。 试卷第 9页,总 11页 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 10 月学生自主学习检测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C 2.B 3.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B 5.D 6.①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全民对阅读的重视,满足大众的阅读需要。②与时俱进,利 用数字化阅读丰富人们的阅读内容和方式。③懂得数字化阅读的的利弊,提倡和发展纸质阅 读。④避免功利化阅读,避免娱乐化阅读,倡导深度阅读。⑤继续重视儿童阅读水平的培养, 培养儿童阅读兴趣,使国民阅读能长久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B(“说起邮路的漫长、艰辛时,内心仍然无法平静”,对小说理解有误。在娓娓道来的语 气中,蕴含着老人对这份职业的敬重与热爱) 8.答:(1)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河水冰冷,他不忍心让有关节炎的父亲再下水。(2)蕴含 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愧疚。多年来他因工作忙碌而无瑕顾及家庭,背儿子是一种补偿。(3) 蕴含着敬业与传承的主旨。父亲极少背儿子,是因为对事业的敬重;儿子背父亲过河,继续 完成父亲的事业。 9.参考答案:(1)狗贯穿了小说的情节,使结构更加流畅、连贯。(2)狗是父子两代人事业 的见证者与配合者,进一步突出人物的形象。(3)小说有时以狗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增加 了叙述的生动性与趣味性。(4)狗对儿子态度发生变化,最终追随儿子,暗示两代人之间 完成事业的传承,彰显了文章主旨。(5)狗恪尽职守,充满灵性,为读者带来审美的乐趣。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试卷第 10页,总 11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B 11. D 12. B 13. (1)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 酒喝。 (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3)略 (4)略 14 D [尾联表现诗人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15 答案 ①思乡之愁。首联诗人以杨柳喻乡思,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愁绪。②哀悼之痛。颔 联写诗人寒食扫墓,思念已故的亲人,悲痛万分。③早衰之叹。颈联写世事艰难,华发已生, 朱颜早凋,发出早衰的深沉感叹。④为官之苦。尾联写诗人虽身居官位,却没有享受到“轩 冕之乐”,表现出了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共 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默写 16.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3 分)C(操耍,操作、舞动、施展;操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活动或工 作。两者相比,“操耍”更能体现皮影艺人操作皮影的高超水平。表现,表示出来;呈现, 显出,露出。联系文段,“飞天入地、隐身变形”等在皮影戏中只能是“表现”。一枝独秀, 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皮 影戏和“百戏”中的其他戏种不属于“同类事物”,所以用“独领风骚”更好。当选,选举 时被选上;入选,中选。“当选”“入选”都有选上的意思,而“入选”还有入围之意,用它 更合适。) 18.(3 分)B(根据前文的主语及主干句内容可以排除 A、C 两项,后文只是列举了一些流 派的名字并没有强调其特色,从而排除 D 项。) 19.(3 分)D(A 项语序错误,关联词语“不仅”应放在主语“它”的后面;B 项语序错误, 关联词语“不仅”应放在主语“它”的后面;C 项暗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0.(3 分)示例: 试卷第 11页,总 11页 ①记忆力往往是个重要指标 ②记忆力属于天赋/超强记忆力可遇不可求 ③弥补记性差/提升记忆力 (每写出一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 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1.①如果不对自己的工作上瘾 ②假如一个人染上了坏瘾 ③坏的瘾毁灭你(每点 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