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 -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 清等情况,应当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 立即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 上的指定位置。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 A 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传统文化短视频,顾名思义即是记录传统文化的网络短视频。截至 2019 年 5 月初,“抖 音”平台上关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数量超过 6500 万条,累计播放量超过 164 亿次,传统 文化话题成了“抖音”上最热的话题之一。目前,短视频客户端用户集中在 24 岁左右,而短 视频传统文化传播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受众心理。 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催促着人们主动进入新环境、新领域,获得新知识。而“复古风” 从生活服饰刮到了传统文化领域,从前与受众保持一定距离的“高冷”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 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受众的面前。受众对于生动丰富、充满趣 味的小众传统文化是新奇的,基于好奇与求新的心理,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 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相对于“抖音”其他类型的信息,传统文化等知识的传播是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传递 - 2 - 严肃的传统文化信息,受众在观看其他类型比如搞笑类短视频时可能会有浪费时间的隐忧, 但是观看知识类短视频能够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 实感。而在此基础上,出于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作用,短视频客户端不再只有休闲娱乐的作用, 也是一款轻松学习、获得知识的工具。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消费”这个 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位。当今时代,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都在提高, 审美观念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好看、眼球刺激,还要有个性、流行等因素。 “美而不同”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新境界。传统文化一直作为高雅文化存在,在注入短视频这 种新的传播方式后开始接地气,不同于传统信息传播的呆板与生硬,有个性的传统文化传播 符合大众审美,更容易在受众中间扩散传播。 在传播活动中, 从众是指个体 (或群体)受到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或行为,使之和大多数 人保持一致。在短视频领域,传统文化短视频在受众点赞、转发的二次传播中,引起了其他 用户的跟随观看。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抖音”客户端无限推送的信息流模式,很多用户 会选择点赞量多的视频进行观看。而平台功能的便利性使得人们在从众心理的指导下,由好 奇的观看转化为参与视频拍摄。如共青团中央的“抖音”号与京剧演员珮瑜合作,共同发起 了抖音话题“我要笑出国剧范”,并为话题提供示范视频,引发了众多受众的模仿,截至目前 此话题阅读量超过 26 亿人次。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优秀的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了爆炸式的 传播。 新媒体技术大大丰富了知识传播的渠道与载体,短视频突破了以图文传播为主的“两微” 传播,丰富了现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虽然存在短视频“短小微”局限、所传达的内容不够 深入、视频制作者水平不高导致视频质量不够精致等问题,但目前,短视频依旧处于风口位 置,传统文化传播者在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发挥受众主导地位、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短 视频产出的同时,也要寻求更为深入的传播方式。 摘编自郝玉佩《短视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受众心理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观看短视频能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B.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都想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味。 C.当今时代,“美而不同”的审美观念提高了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 D.从众心理推动受众点赞、转发、观看、参与拍摄,使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主要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探讨短视频时代传统文化短视频 传播倍受热捧的原因。 B.文章用共青团中央与京剧演员合作发起抖音话题并提供示范视频的实例证明从众心理 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 3 - C.文章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自 己的观点。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论及短视频作为新媒体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存在问题, 给文化传播者指出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唤醒青年用户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B.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 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主观因素。 C.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传统文化也为抖音视频平 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注入了新活力。 D.在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需要寻求不同领域的合作来实现 传播效果的优质与传播方式的深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4~6 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 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 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 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 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 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 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 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 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 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 年国家 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 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 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 4 -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 2009 年,全球爆发甲型 H1N1 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 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 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 87 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 H1N1 甲流疫苗。 2014 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 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 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 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 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 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 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 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 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4.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 成因等情况,因此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食物中毒、战争等人为因素都 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 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和抗击新冠肺炎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 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2009 年我国成功抗击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成功研制生产出全 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 H1N1 甲流疫苗。 - 5 - 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 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高度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 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 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改 造 许 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 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巴掌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啥。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陪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 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 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 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 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 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 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 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 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眼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 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 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竞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 6 -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心生忐忑。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 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打发回了家。 事隔 30 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他,他坐 在一个轮椅里,隔老远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 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 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 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啊!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 然向前一挺,做了个立正的姿势。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给读者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我”既是事件的 参与者,更成为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 B.面对主人公“文革”中的遭遇,“我”的“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的感慨,升华了小说的 主题,引导读者开掘小说更深层次的内涵。 C.结尾的细节描写,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凸显了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 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D.小说情节的脉络为:不惯立正——被迫立正——习惯立正——因立正断腿——轮椅立 正,这些情节塑造了一个顽固不化的战俘形象。 8.小说写的是一个改造战俘的故事,有人认为以“立正”为题会更好。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 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的理由。(6 分) 9.有评论家评论《孔乙己》说:“孔乙己断的不只是腿。”这话也适用于本文主人公。请结合 此文本和《孔乙己》分析,两人除了腿,还“断”了什么?(6 分) - 7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 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 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 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 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 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 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 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 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 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 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 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 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 8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 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 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 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 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14.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午 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 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 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15.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 时间之长。 B.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 境的留恋。 C.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 - 9 - 颇具深意。 D.“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对比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 奢侈生活。 1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 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2)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 。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送柴侍御》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有异 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 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 ,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 AI(人 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 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 实。( )尤其走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 境现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 的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棵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 的当下, 必须 、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 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验识别环节,更是 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 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8.依改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10 - 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 的担忧。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 面的担忧。 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 的担忧。 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 的担忧。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年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 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这就需要有关部行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 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 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 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可内部加标点)。(6 分) 在 1955 年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元帅军衔及勋章授予典礼上,林彪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虽 然本人未到场), 。纵观林彪的一生,其成功, ;其 失败,只是政治上野心膨胀的结果。军事上,他战功卓著,在长征、抗日战争,尤其是解放 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所以位高权重,成为党内的二号人物。 其后期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与中央相左,反对毛主席,甚至要杀害毛主席以达到自己篡党 夺权的目的。给党和国家在国内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从这个角度看,林彪一辈子 也没超越自己的老师聂荣臻和叶剑英。 22.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报写一条“天平链”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 过 50 字。(5 分) 北京互联网法院秉持“中立、开放、安全、可控”的原则,主导组建了“天平链”。“天 平链”,利用区块链技术多方参与、防篡改、可追溯的特点,解决了互联网审判当中电子证据 的取证难、存证难、认定难“三难”问题,是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典型应用。在司法实 践中,天平链一方面可以对当事人上传到电子诉讼平台的诉讼文件和证据进行存证,防止暴 改,保障诉讼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对进行过天平链存证的诉论证据进行验证,解决当事人取 证难、认证难的问题。作为我国探索互联网空间司法治理创新、建立新型法治服务模式的重 - 11 - 要平台,“天平链”正在构建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电子证据司法治理生态。截至目前,“天 平链”已经接入以央企、大型金融企业、互联网领军企业、专业司法服务机构等为代表的 18 家高可信节点、25 家应用单位。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列宁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是会被推翻的”。南京长江大桥壮观巍峨 的主楼侧壁上镌刻着毛泽东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 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 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早在九百多年前,王安石“至议变法, 而在廷交执不可”时,便喊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惊世之言。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银川一中高三年级开展“国家与人民”主题班会,请你 以高三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答案 1、D (A 原文有限定语,“观看知识类短视频”;B 项把原文中的“通常“替换为“都想”。C. 因 果倒置,是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的提高改变了以往的审美观念,并追求“美而不 同”的新境界。) 2.C(C 项“比喻论证”有误。) 3.B (B 项“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引发关注的客观因素。) 4.A.“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错。 5.C. A 选项.范围、程度失当。范围上,原文是“部分地方政府”;程度上,原文是“比较缺 乏”。B 选项,“成功研制生产出···疫苗”不是主要原因,某种程度上讲也算是主要原因带来 的结果。D 选项,“世卫组织的肯定”在原文是作为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普遍赞赏中单拎出来的 一例呈现的,是由集合到元素的关系。选项中以偏概全,成了元素代表集合。而且将原文中 的“普遍”二字去掉了。 6.①党政领导组织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总揽全局,各级政府严格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 - 12 - 组织联防联控。(2 分) ②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 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2 分) ③民众协作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 开展落实。(2 分) 7. D.“顽固不化的战俘形象”错。本文主人公主观改造意识极强。 8. 答案一:更喜欢“立正”这个标题,理由如下: ①结构上,立正这一动作贯穿全文,小说紧紧围绕这个点,以连环式情节链贯穿全篇,一波 三折,曲折有致。 ②人物上,通过一次次“立正”,人物形象不断丰富,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不断加深。 ③主旨上,主人公的命运因“立正”而起伏跌宕,凸显了历史与社会的洪流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④艺术上,因“立正”而被彻底剥夺站立的资格,形成了反讽、荒诞与黑色幽默的效果。 答案二:更喜欢“改造”,理由如下: ①内容上,小说的主体是一个改造战俘的故事,围绕“改造”是否成功来展开情节。 ②主旨上,主人公被打断双腿,上身仍在轮椅上立正,宣告“改造”彻底失败,凸显了历史与社 会的洪流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③主人物上,在一次次改造中,逐步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9. ①孔乙己除了断腿还断了(丧失了)谋生能力和做人的尊严。他百无一用,穷困潦倒,终 因切书被打断双腿,被人践踏、嘲笑。 ②本文主人公除了断腿,还被扭曲,摧残了人性,“断”了(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和完整的人格。 ③主人公历经数次“改造”,先被打成条件反射式地“立正”,积习难改,最终因“立正”被彻底剥 夺了站立的资格。人性、思想和尊严被“立正”、被扭曲、被摧残。 10. D 11.A.文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是唐代“邮亭”之意。唐诗长亭送别常取 此意。本文中秦置之“亭”乃地方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12.C.从原文“群臣皆莫敢言”可知,“心悦诚服”明显错误。惮于皇权天威罢了。 13(1)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 了再报告。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 14. 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疑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为他设卫队,名为宠 信,实际是为了监视他。 15. D.“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错,这句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16. 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之情。首句既是写实,又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新法被废,如梦 消散,诗人内心无比痛苦、惋惜。尾句则直抒愁情。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 中间两联通过对野草、鸣鸠、旧蹊、新径、朱门、画楼的描写,阐释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 有兴废更迭之理。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欲把一杯无伴侣”,写出了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 却无人陪伴的孤苦。(答出一点给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1)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13 -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 D (1)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 迅速。语境是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快,所以用“突飞猛进”;(2)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 怪。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语境是指在人工智能下“刷脸”的常见,所以用“屡见不鲜”; (3)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日 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是在人脸识别技术 蓬勃发展……的当下,所以用“方兴未艾”;(4)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 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语境是指提前做好进入人工 智能时代的准备,所以用“未雨绸缪”。 19. A 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达转折的关联词开头, 排除 C D 两项。“人们……也引发了”搭配不当,排除 B、C 项。 20. B 本题面线语句错误有二:一是语序不当,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 前面;二是“加大……处罚措施”搭配不当,应改为“加大……处罚力度” 21.(1)超越了他(在黄埔军校的)老师聂荣臻和叶剑英。(2)是军事上与政治上双重发力的 结果。(3)政治上,他紧跟中央,拥护毛主席。 22. 天平链是由北京互联网法院主导组建,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互联网审判中的证据问题的 电子证据平台。 23.紧扣国家与人民的双向关系立意(缺一不可)。 摘取材料中 “人们的利益”“全面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等关键词,去谈国家 对人民利益的保障(如环境问题、精准扶贫、社会保障等)。可以毛泽东、列宁语作为理论的 大前提,强调人民的重要性; 摘取“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等言去谈人们对国家的责任义务。 摘取习近平与王安石语中关键词谈国民合力踏碎旧疾,改革求新的决心、方式和价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