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考点4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教案含解斩
考点4 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 考法1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及作用 9[2019天津,18,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阅读文本见【高考帮】文2 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赏析人物形象需要从人物言行、经历和身份特征入手。文中老祖母的身份是传统牧民,她敬畏大自然;呼伦贝尔草原气候寒冷,条件艰苦,但她含辛茹苦,辛勤牧羊,这体现了她的勤劳、坚忍;老祖母风雪夜里庇护小羊羔,体现了她的慈爱。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教给她劝奶歌;在老祖母的感召下,萨丽娃回归草原;老祖母的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优秀品质深深影响了萨丽娃,这些美德因此得以传承。 方法点拨 概括分析散文人物形象的四个角度 1.从事件入手。即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事件一般能反映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2.从描写入手。即要重点关注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3.从抒情、议论的语句入手。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4.从主题和时代背景入手。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还需要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 分 析 人 物 形 象 的 不 同 作 用 在内容上的作用 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衬托、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的作用 ①开头结尾的谋划;②详略主次的安排;③行文线索的贯串;④过渡照应的勾连;⑤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主次人物的不同作用 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来说,写人的要寻品,写事的要析理,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的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考法2 概括分析物象特点及作用 10[2017天津,19(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阅读文本见【习思用】文4 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中形象的能力。通读全文,可从扭曲的竹子奋力向上的细节中得出竹子具有“坚韧忍耐”的精神气质;从竹林的徐徐摇曳,可得出竹子象征内心的“从容优雅”;由“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可知,“孤高兀傲”也是竹子的精神气质之一;由“每一个人的内心……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等可知,竹子“风骨高洁”;作者说爱竹之人笔下流露出“清”“简”,还在末段中想象“竹节争先向上”,可知“清简”“争先向上”也是竹子重要的精神气质。 方法点拨 把握物象特征,分析物象作用 1.把握物象的特征。①外在形象: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②内在形象:本质、精神等。③蕴含的情感:喜爱、憎恶、高兴、悲伤等。 - 3 - 2.分析物象的作用。(1)主要物象的作用。①从内容主旨上看。主要物象一般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来说,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②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具有把散文中的众多材料组织贯串起来的作用。(2)次要物象的作用。①对结构形式的作用。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等。②对内容主旨的作用。充实文章内容,升华文章主旨。③对彰显主要物象的作用。对比、衬托、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 文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搬家到陶然亭南的地铁宿舍。走出宿舍,有一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店。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年轻的那一位售货员,刚来不久。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她想明年接着考。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或者索性送给她。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还书的时候,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 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黑压压拥挤成一团。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地在副食店上班。 大学毕业后,我搬家离开地铁宿舍时,发现旧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好了。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到,她的脸色有点黄,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起码有七八个月了。我惊讶地问:“这么快,你都结婚了?” 她笑着说:“还快呢,我25岁都过了小半年!我们有同学早都有孩子了呢!” 那天告别时,她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个宾馆报到。那个宾馆新建没几年,设计和装潢都很考究,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您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握了握她的手。她又问:“您还认得出我来吗?”起初,我真的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会议负责接待的人。她笑着说:“我就知道您认不出我来了,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地铁宿舍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个子高了些,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我对她说了这些感受,她咯咯笑了起来,说:“还年轻呢?明年就六十整了。” 她还是那么直爽,言谈笑语的眉眼之间,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仿佛岁月倒流,昔日重现。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于是,她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管这里的一切。 - 3 - 她说:“中学毕业去副食店工作,到今年整整四十年了。您看看这四十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我说:“你过得够好的了!这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吗?” 她咯咯地笑了起来:“还节节高呢!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了吗?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 分别的时候,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她还告诉我,地铁宿舍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了,盖起了高楼大厦,副食店早被淹没在楼群里了。不过,副食店前路旁的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道风景呢!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展现主人公的形象,选取了小冯同学“刚参加工作、要当母亲、做宾馆管理者”三个人生阶段的外貌特征来表现她的变化。 B.“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大的副食店”,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副食店的渺小,也正是因为其渺小,所以最终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C.小冯同学说她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这和前文“我”和她交流读契诃夫小说时的感受相呼应,也表明了“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 D.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时间跨度大,作者采用顺叙的手法描写了四十年的人和生活的变化,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了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风貌。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冯同学的形象特征,以及她身上展现的时代精神。 3.“那一排钻天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