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淄博专版)2020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再现
专题十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2017·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北京的炸酱面 刘 齐 ①北京的炸酱面很有名,我从小就知道。那时我在沈阳读书,家里常吃炸酱面。本来母亲做的已经不错了,我们吃得也快活,但幼年在北京住过的父亲仍不满意,认为没有北京的地道。我心想,北京人跟毛主席紧挨着,又有长城又有天安门,还能吃到比我们这个更棒的炸酱面,好事都让他们赶上了,难怪户口那么金贵。 ②长大看电视剧《四世同堂》,那里面有几个北京老爷子一起吃炸酱面,吃得踢里秃噜的,我在电视外面都替他们香得不行。各种书里也有不少赞誉,给人的总印象,北京除了烤鸭、涮羊肉等菜肴名震中外,主食方面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堂堂炸酱面。说它是主食,似乎不妥,因为它还配有许多小花样,不就菜也能吃得很好,故应叫主副兼备的吃食。据说,老北京人对炸酱面格外青睐,平时舍不得惊动它,重要时刻才肯拿来派用场。炸酱面在北京众多面条中风头最健,简直可以评为京面。 ③现在我也有了北京户口,走大街穿小巷,上商店入公厕,都有自豪感。北京的风光养我眼,北京的伙食养我身,我特别感激。但对北京的炸酱面却再也不敢钦佩,确切说,不敢钦佩炸酱面里的那个酱。 ④面是没的说,手擀的,筋筋道道的,一碰到牙,牙就高兴。菜码也无可挑剔,黄瓜丝,水萝卜丝,其他丝,外加豆芽、豆瓣等,赤橙黄绿,清凉可人。还有老醋,还有辣油,还有白嫩爽滑的蒜瓣,万事俱备,千军待发,只欠那个酱了。那个酱却不争气,黑乎乎的,齁咸齁咸的,酱上泛一层令人难堪的浮油,酱里面藏一些令人更难堪的肥肉丁,而且冰凉呆滞,好像搁了一百年,是慈禧手下的小太监炸出来的。 ⑤如果我只在一家饭馆遇到这种酱,我会要求自己看主流,识大节。问题是不少饭馆都是这种酱,其中一些店铺还理直气壮地挂着“老北京炸酱面”或“正宗北京炸酱面”的大招牌,小伙计特意穿着老式服装,用朴素而精致的青花瓷碗盛酱,用谦卑而骄傲的京腔高喊“来了您呐”“慢用了您呐”——面对这一切,我变得十分困惑,主流观就有些动摇。 ⑥炸酱面以酱成名,兵熊熊一个,将(酱)熊熊一窝,酱的责任极其重要,历史也悠久。几千年以前,古人还没发明涤棉、味素、塑料盆呢,就已经做得一手好酱了。一千四五百年以前,北魏一个老干部贾思勰,给“齐民”也就是平民百姓,写了一本流芳千古的实用性名著,里边专门有一节讲怎样做肉酱。贾先生特意嘱咐说,要割取刚宰杀的新鲜肉,去掉肥肉,剁得细碎一些。如若与肥肉混在一起,会使酱变得油腻 (“取良杀新肉,去脂,细锉”“合脂令酱腻”,出自《齐民要术·作酱等法第七十·肉酱法》)。 ⑦我们家乡的现代人在做酱方面更有两下子。前一段,我在锦州、沈阳一些默 6 默无闻的小馆子吃炸酱面,酱都是现吃现炸,热腾腾的,香喷喷的。花样也多,有鸡蛋酱、肉酱等。肉酱里不但有肉(是新鲜的瘦肉丁),还有青辣椒,有时有豆腐干、豆腐泡。酱往往也是东北大酱、甜面酱或豆瓣酱的复合体,多样香,不像北京那些店,仅由当地黄酱独霸一方。 ⑧我无意以家乡的好处来贬低北京炸酱面,我只是为它着急,就像为一个不思进取的名家惋惜一样。北京多好啊,名胜古迹比炸酱面里的菜码还多,老北京话的意味比手擀的面条还长,怎么那个酱就那么徒有其名,让人泄气呢? ⑨或许这些年,我仍像一个初入皇城的外地人那样,只在北京的表面打转转,一直没有发现真正的好酱,而该酱矜持地躲在三进四进的深宅大院、十层二十层的高楼大厦里,与一些熟知其妙的人物悄悄欢乐。 ⑩或许,被前人无数次夸奖过的那个酱,原本就是我现在所见的模样,只是今人发展太快,口味太刁,已经吃不出多好的滋味了。 (《舌尖上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 1.请根据提示,按照文章写作顺序梳理“我”对北京炸酱面的心理感受,完成下面的填空。 2.在①②两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北京炸酱面的名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语言诙谐、风趣。请根据语境,品味下面句子或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那个酱却不争气,黑乎乎的,齁咸齁咸的,酱上泛一层令人难堪的浮油,酱里面藏一些令人更难堪的肥肉丁,而且冰凉呆滞,好像搁了一百年,是慈禧手下的小太监炸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是不少饭馆都是这种酱,其中一些店铺还理直气壮地挂着“老北京炸酱面”或“正宗北京炸酱面”的大招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是“北京的炸酱面”,文章不仅仅是写北京炸酱面存在的问题,读罢全文,你还读出了哪些更深长的意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5.请从生活中选择一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食物,借鉴文中第④段写一段话,要融进你的独特感受。(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5·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⑥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⑦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⑧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⑨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⑩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⑪ 6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⑫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⑬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__ ⑮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⑯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请把“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这句话认真抄写在田字格中。 参考答案 一、 1.失望(不敢钦佩) 困惑 着急(惋惜) 2.父亲的夸赞、《四世同堂》里北京老爷子吃面的诱惑、各种书里的赞誉、老北京人对炸酱面的重视等。(欲抑先扬)其作用在于渲染强化北京炸酱面的名气之大,对“我”的诱惑之大,为下面写“我”的失望心理做铺垫。 3.(1)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北京炸酱丑陋不堪、毫无温度、不够新鲜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炸酱的厌恶之情。 (2)“理直气壮”充满讽刺意味,讽刺了本来品质不佳的北京炸酱面(馆)的自以为是、盲目自信。 4.借写北京炸酱面存在的问题,还淡淡地调侃讽刺了北京人(北京文化)的独霸独尊(盲目自大),不够包容,缺乏创新意识以及不思进取的自我优越感。 6 5.示例: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外形圆而色黄,正面撒满白芝麻,背面酥孔密布,薄如秋叶,形似满月。入口即碎,香满口腹,酥脆异常,久嚼不腻,回味无穷。 二、 1.(1)蘸酒写字考试。 (3)用小楷字借书。 2.(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典型的细节,强调(突出)了老师对“我”的关爱,体现了书法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那些童年经历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2)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3.补充强调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突出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加深读者对“我”家乡浓郁文化氛围的印象(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4.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老师的教育方式,为“我”打下了书法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5. 汉 字 是 中 华 民 族 文 化 的 根 基 , 写 好 汉 字 是 每 个 中 国 人 的 神 圣 使 命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