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信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信阳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卷面总分 150 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老字号是指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产品、技艺和服务并拥有良好信誉的品牌。因根 植于传统中国社会,老字号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很难被模仿和复制,因此,文化是老字号的立身之本。正是通过一个个老字号,珍贵 的产品和精湛的技艺得以流传,传统的店铺形象得以展现。但是,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 老字号也遭遇了生存危机,很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被保护的对象。但与传统音乐、戏 剧、曲艺、舞蹈、体育、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老字号有自己的生产,有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技 艺,有的还有自己的老店铺及博物馆,具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主要指有形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它主要包括历 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一个重要的遗产项目,反映了古老的人类文明在这里产生发展,可能 有一部分这样的文明,或者这样的一个文化,今天已经变了,但是一座古城或一个建筑群,是他们曾经存 在的一个历史见证。老字号建筑就是中国重要工商业文化遗产的载体,透过一个个店铺、一块块匾额,中 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尽显眼前。 对许多老字号而言,其历史文化价值还通过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体现出来,如老字号的品牌、 传说、工艺流程、商道文化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 遺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 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 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 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非物质文化 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 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 ,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 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中国于 2004 年 8 月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根据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老字号所具有的“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 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都可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许多老字号企业的技艺与文化,如同仁堂医药文化、胡庆 余堂中药文化、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等等。老字 号企业是一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离开了这些老字号,此类遗产便可能失传。一些重要的技艺、 产品和民俗只有在老字号企业的生产和实践中才能活化起来,从而得以传承和传播。同样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往往是这些老字号企业的核心财富,与其主要的产品和服务联系在一起,失去了这些遗产的内涵,老 字号便名不副实。老字号已经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为一体,老字号的发展与否,不仅是关 乎企业命运的问题,还关乎传统社会遗产能否传承和延续的问题。 (摘编自朱以青《老字号遗产资源的转化及其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老字号在历史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精湛的技艺以及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因此在现代不会被 模仿复制。 B.作为有形的文化遗产,老字号有保存完好的旧店铺、博物馆藏品和古老的品牌,这使其具有物质文化遗 产的属性。 C.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形态存在,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其 最大的特点。 D.老字号企业在生产实践中传承和传播文化遗产,而文化遗产则是老字号企业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道,两 者相融为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在第一段运用类比手法,指出老字号具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 B.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两方面,论述老字号的历史文化价值。 C.为了论证老字号的技艺和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引用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D.文章以老字号在现代转型过程中遭遇生存危机为立论的背景,呼吁人们保护与发展老字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老字号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且已经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如果没有文化,就不能称作老字号。 B.作为历史的见证,老字号承载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 C.老字号是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一旦老字号企业倒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逐渐消失。 D.只有重视和加强对老字号的保护,促进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才能使老字号遗产资源得到传承和延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 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们要统筹“两个大局”,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结合历史经 验和现实挑战,准确把握“头等大事”。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倘若粮食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 是靠不住的。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 用全球不到 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 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 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 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摘编自《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材料二: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 2020》一文中提到,到 “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 1.3 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 形式会恶化,对此农业农村部如何回应? 潘文博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 13000 亿斤以上,稻 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 200 公斤,目前我们国家人均口粮消费不到 150 公斤。 潘文博还指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三大谷 物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平衡,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米的结构 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 6 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进口谷物的总量偏少,2019 年净进口谷物是 1468 万吨,占国内的产量 2%左右。 唐珂指出,我国谷物进口量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针对社科院 报告里面提到的“十四五”末可能出现 1.3 亿吨粮食缺口,唐珂认为,这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 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这种进口有效满足了国内蛋白饲料和油脂的需求。 (摘编自《“十四五”末或有 1.3 亿吨粮食缺口?农业农村部回应》中新网 2020 年 8 月 26 日) 材料三: 表 1: 2019 年全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同比涨幅、总产量情况 (来自国家统计局 2019 年数据) 表 2: 2019 年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来自农业农村部 2019 年数据) 材料四: 我国“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到底 有多大?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任正晓指出,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来,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 每年我国 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 700 亿斤以上。 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在 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 400 亿斤以上。 我国粮食物流方式落后,散粮运输比例约为 15%,大多采用包粮运榆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全国粮 食企业有近 1800 亿斤仓容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这些环节每年损失损耗粮食逾 150 亿斤。 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 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粮损失 130 亿斤以上。 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 食物价值 2000 亿元。 (摘编自《必须正视的“粮蚀”危机》) 品种 播种面积(千公顷) 播种面积同比涨幅 总产量(万吨) 稻谷 29694 -1.6% 20961 小麦 23727 -2.2% 13359 玉米 41284 -2% 26077 大豆 9334 10.9% 1810 品种 出口(万吨) 出口同比涨幅 进口(万吨) 进口同比涨幅 大米 274.8 31.4% 254.6 -17.3% 小麦 31.3 9.7% 348.8 12.5% 玉米 2.6 110% 479.3 36.0% 大豆 11 -14.5 8851.1 0.6%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政府以“头等大事”来抓粮食安全问题,实现让人民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B.虽然我国的人均口粮有剩余,但依然要进口谷物,目的是调剂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 C.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储藏环节,其造成的粮食损失远远超过运输、加工等环节。 D.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了出品率,造成了浪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9 年我国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加大了短缺品种的种植面积,减少了盈余或平衡品种的种植面积。 B.2019 年我国的大豆虽然种植面积同比在增长,但是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保障与满足。 C.2019 年我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最大的是玉米,单位产量最高的是稻谷,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单位产量低。 D.2019 年我国进口粮食中玉米上涨超过 30%,大米进口下降超过 10%,说明我国的玉米还十分短缺。 6.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 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 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丛中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子,下 得田福军出一头冷汗。 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到鼻子上去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 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 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记得文化革命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 华茂盛之时——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也等于仍然在油锅里受煎熬。 直到不久前“四人帮”被打倒后,他才好像一下子又变年轻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 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 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 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 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 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田福军被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 队长的一孔 土窑像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 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 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 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 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 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他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 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 渣子。 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 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 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 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 什么事?” 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就是的……” “口粮哩?” “扣了!” “为什么扣了?”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注]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 “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 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 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 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 粮食!” 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让给他们分粮,我……”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队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蜒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 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 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 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 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 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 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有删改) [注]盲流:为逃荒、避难或谋生,从农村常住地迁徙到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常住居所的人们,称为盲目流 入人口,简称“盲流”。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止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写快到端阳节时,山鸡和野鸡鸣叫、苜蓿盛开、麦穗泛黄的乡村景色,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赋 予了人物活动的空间。 B.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两袋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哭成了一堆,是因为终于可以活命,心里感到暂时有 希望了。 C.小说语言有很高的辨识度,多处语言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口粮哩? ”就是当时 典型的生活用语。 D.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旨在表现他灵活 变通的个性。 8.小说第二段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6 分) 9.路遥在另一部作品《人生》中曾说过:“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 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请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文中田福军这一人 物形象。(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梁习宇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习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 治名。还为西曹令史,迁为属。并土新附,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承高干荒乱之余,胡狄在界,张 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踌。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 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 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 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贡达名士,咸显于世。 太祖嘉之,赐爵关内侯,更拜为真。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建安十八年,并州属冀 州,更拜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属冀州,总故部曲。又使于上党取大材供邺宫室。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 领客六百夫,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 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太和二年,征拜大司农。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 明帝异之,礼赐甚厚。四年,薨,子施嗣。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日白事,失太祖指。 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乃驰返,自陈已罪,罪应受死。 太祖叹习之不言,思之识分,曰: “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 ”后同时擢为刺史,思领豫州。思亦能吏, 然苛碎无大体,官至九卿,封列侯..。 (节选自《三国志·梁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 / B.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 C.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 / D.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单于,是汉代和三国时匈奴人对其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后也泛指外族首领。 B.菽是豆类的总称,是中国传统农作物之一,与稻、黍、稷、麦合称为“五谷”。 C.济阴,古地名,即今山东荷泽市,因位于济水之北而得名,为黄河下游重镇。 D.列侯是汉朝时期的一种爵位。曹魏时期仍然是非宗室的异姓臣僚的最高封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梁习为官多地,擅长政务。他从家乡陈郡的主簿做起,被曹操征召为漳地长官,又在乘氏、海西等地为 县令,所到之处,都有善于治理地方的名声。 B.梁习为政善谋,讲究策略。他任并州刺史时,很多吏民依附匈奴,他采用分离不同人群的方法,先让豪 右和丁壮离开家乡,然后再迁移他们的家人。 C.梁习督运木材,节省费用。朝廷派他伐取木材供应邺都建造宫室,他上表设置了两个屯田都尉和六百屯 田客,在沿途种粮食,以供应人和牛的需要。 D.梁习知晓大体,勇于担责。他曾经和王思一同担任西曹令史,向曹操禀告事情时,因为不合曹操的想法, 要被处以重罪,他却没有辩解,因而被关入狱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 (2)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明帝异之,礼赐甚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夏州|注]胡常侍 罗隐 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候。 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注]夏州:故址在今陕西靖边东北。晋代时为夏王赫连勃勃建都的统万城,后北魏灭夏,改名夏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的首联写夏州城楼巍峨,武器精良,从而说明夏州是军力强大、固若金汤的城池。 B.诗的首联明写夏州城的险固,暗赞胡常侍统御有方,是国家戍守边境的得力将领。 C.作者赞颂守边将士披肝沥胆,已准备好献身国家,却没有为子孙谋取丝毫的财产。 D.国家虽已不是多事之秋,可喜的是,戍边将士年富力强,仍是为国效力的大好时期。 15.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全诗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动物比喻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2)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先写鱼呆呆地一动不动,然后写它们“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 族统治,对其君主顶礼膜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古人很早就体会到了荷花之美,以及赏荷所带来的美妙感受,并且_________自己对荷花的喜爱。这从 大量的古诗词中可以看出。譬如那首汉朝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述了在茂盛的莲叶间采莲 之乐趣。又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尤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道出了荷花之美在于色彩的 映衬,在于成片的气势而非_________。最直接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的,莫过于宋人周敦颐的那篇《爱莲说》, 直接以《爱莲》二字写入篇名。除此之外,荷花还是传统国画的重要题材,在中国绘画史上,荷花为主要 内容的国画历代精品不在少数。到了近现代,这种热爱仍然在延续。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 中,清华囤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被展现得______.自古以来入诗、入文、入画的植物不在少数,但是能像荷 花这样留下这么多经典作品的,大概不是很多。 看来,荷花之所以能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一是因为美好的外形。其姿态的优雅与古典,颜色的淡雅 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因为所附着的象征意义,荷花亭亭玉立,_________,有如谦谦君子一般。 除此之外,我以为,人们喜爱荷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荷花的同生产品——藕和莲子。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毫不掩饰 独领风骚 酣畅淋漓 与众不同 B.毫不掩饰 一枝独秀 淋漓尽致 卓尔不群 C.毫无保留 独领风骚 淋漓尽致 与众不同 D.毫无保留 一枝独秀 酣畅淋漓 卓尔不群 1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譬如那首汉朝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述了在茂盛的莲叶间采莲之乐趣。 B.最直接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的,莫过于宋人周敦颐的那篇《爱莲说》,直接以《爱莲》二字写入篇名。 C.自古以来入诗、入文、入画的植物不在少数, 但是能像荷花这样留下这么多经典作品的,大概不是很 多。 D.我以为,人们喜爱荷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荷花的同生产品——藕和莲子。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以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国画历代精品在中国绘画史上不在少数。 B.在中国绘画史上,以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国画历代精品不在少数。 C.在中国绘画史上,以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历代国画精品不在少数。 D.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历代国画精品在中国绘画史上不在少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细菌在食物上的存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菌种的来源, ① 。细菌的来源更多地取决于环境,卫 生洁净的环境中细菌往往较少。就保存条件来说, ② ,所以大家才会把食物放在冰箱中。但是哪怕是 零下二十度的冷冻室,也不能杀死细菌,只是让它们消停一下。一旦给点温暖, ③ 。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沽流畅,不超过 80 个字。(5 分) 9 月 27 日,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海拔 4411 米的稻城亚丁机场,我国航空工业研制的首款 高原无人直升机 AR- 500C 跳过低高原、中高原,挑战高原飞行,并首次成功完成试飞,创造了国产无人直 升机起降高度新纪录,验证了 AR-500C 无人直升机基本具备全疆域飞行能力及广泛的应用拓展能力。它的 最大起飞重量为 500 千克,使用升限 7000 米。在起飞高度 5000 米,载荷 80 千克的条件下的续航时间约 5 小时,最大平飞速度 170 千米每小时,最大巡航速度 165 千米每小时,具备全疆域覆盖飞行的能力。同时 加装相应设备,还可将其应用于应急救援、物资投送、安保消防、森林防火、海事监管、核辐射和化学侦 察等领域。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文章中这样 写道: 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打交道、做朋友,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觉身上慢慢 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 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 目前,农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诸如农村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致富, 而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从长远看,这样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儿童面临的生活 问题,也能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高三(1)班“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上的一篇演讲稿。 ②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 ③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一篇随笔。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高三语文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A项,“因此不会被现代假冒仿造”错误,原文信息是“很难被模仿和复制”,可 见选项表述绝对,不合文意。B项,“古老的品牌”是无形的,参考“对许多老字号而言,其历史文化价 值还通过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体现出来,如老字号的品牌”可知。D项,“而文化遗产则是老字 号企业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道”错误,原文“文化是老字号的立身之本”,可见选项偷换概念,把文中的 “文化”偷换成“文化遗产”。 2.【答案】 A 【解析】“类比手法”错误,应该是对比论证法。 3.【答案】 C 【解析】 表述绝对,文中用了“可能”一词。 4.【答案】 B 【解析】原文材料二中“我国谷物进口最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 样化消费”,强调了“最主要”,说明进口谷物还有其他原因,不局限于选项所说的。 5.【答案】 D 【解析】“玉米还十分短缺”错误,根据材料二“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 整,现在玉料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 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说明玉米不短缺。 6.【答案】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不能轻言过关,应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②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 长期存在,应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进口谷物等渠道,合理调整粮食结构;③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要改 进技术,减少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造成的粮食损耗;④我国舌尖上的浪费严重,应改变消费观念,节 约粮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7.【答案】 D 【解析】“旨在表现他灵活变通的个性”错,旨在表现田福军一心为民,不顾个人得失。 8.【答案】①展现了文革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体现了田福军强烈的责 任感和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③突出表现了田福军对农村的深厚感情以及 心系百姓,工作方式灵活等特点。(每点2分) 9.【答案】①人在面临矛盾做出选择时,勇敢的人可以舍弃个人利益选择维护集体利益,哪怕会因此承受一 定的后果。②“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决不了,但田福军毅然投入到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 工作中来,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面对饥饿问题,田福军不顾个人后果,违反上级规定 开仓放粮,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 A 【解析】参考标点: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 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 11.【答案】 C 【解析】济阴应是在济水之南。 12.【答案】 D 【解析】禀告事情触怒曹操的是王思。 13.【答案】(1)梁习到并州任职以后,诱导、劝喻和招抚当地人,全部按照礼节召集那些有势力的豪族, 逐渐推荐他们,使(他们)到幕府任职。(谕、礼、稍稍各1分,句意2分。) (2)梁习在并州任职二十多年,家里却十分贫穷,没有当地的珍贵物品,明帝对此十分惊异,礼遇和赏 赐非常优厚。(居处、异、礼赐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梁习,字子虞,是陈郡柘县人,担任过郡国的主簿。太祖任司空时,征召梁习为漳县的长官,接连担 任乘氏、海西、下邳各县县令。在他任过官职的地方都有善于治理地方的名声。后入朝担任西曹令史,升 为西曹属。并州的土地刚刚归附,他以别部司马的官职兼领并州刺史。当时借高干作乱的余波,胡狄就在 并州边境活动,势盛骄横,飞扬跋扈,并州的官吏百姓有的逃亡,有的反叛,加入胡狄的部落。有兵权之 人握有重兵,侵扰残害百姓,互相煽动,与官府形成像棋子对峙一样的情势。梁习到并州任职以后,诱导、 劝喻和招抚当地人,全部按照礼节召集那些有势力的豪族,逐渐推荐他们,使他们到幕府任职。豪族问题 已经解决以后,又陆续征发强壮男子,作为自愿跟随的部队。又趁大军出征的机会,分别请求让他们作军 中的勇士。官员士兵离去以后,陆续迁移他们的家属人口,先后送到邺地的共有几万人;那些不听从命令 的,就兴兵讨伐,斩首了上千人,归降的数以万计。到这时单于恭敬顺从,声名显赫的王都俯首听命,其 部下也都任职作事,与编户百姓相同。边境上的动乱已经肃清,百姓分布在田野上,梁习经常提倡农耕蚕 桑,令行禁止。那些荐举进献的名士,他们在当代显示能力。太祖嘉奖他,赐予关内侯的爵位,正式任命 他为并州刺史。地方上有名望的人也都对他称颂赞扬,认为从听说和知道的做刺史的人中,没有人比得上 梁习。建安十八年,并州并入冀州,梁习改任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辖冀州,总领以前的部下。朝廷又 派他到上党,伐取高大的木材供应邺都建造宫室。梁习上表朝廷,设置屯田都尉二人,带领屯田客六百人, 在沿途耕种粮食,以供给人和牛的需要。后来单于归附朝廷,西北方向没有可担心的边患,都是梁习的功 绩。文帝即位,重新设置并州,梁习重做并州刺史,进封为申门亭侯,封邑百户;政务的治理常常是天下 最好的。太和二年,朝廷征拜梁习为大司农。梁习在并州任职二十多年,家里却十分贫穷,没有当地的珍 贵物品。明帝对此十分惊异,礼遇和赏赐非常优厚。太和四年,梁习去世,他的儿子梁施继承爵位。当初, 济阴人王思与梁习同做西曹令史。王思因为值班时禀告事情,不合曹操的意图。曹操大怒,教传唤主事的 官吏,将处以重罪。当时王思刚刚外出,梁习代替他去应答,到了就被关押起来,王思乘快马返回,自己 陈述罪责,认为罪应判死刑。太祖感叹梁习不为自己申辩,王思懂得承担责任,说:“哪里想到在我的军 中能有这样两位义士呢!”后来同时提拔梁习、王思为刺史,王思统领豫州。王思也是一个有才能的官吏, 只是办事苛刻琐碎,不识大体,后来官至九卿,封为列侯。 14.【答案】 D 【解析】从尾联可以看出,国家仍在多事之秋。 15.【答案】画面:作者的视线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高远寥廓的西北秋景图。(2分)由夏州城楼上远远 望去,雁阵渐渐消失在天际,秋日的天空更显得空阔辽远;夏州城下,战马悠闲地啃食着野草。(2分) 作用:雄健浑厚的景物描写,为下文赞颂守边将士为国奉献的豪情作了充分的铺垫。(2分) 16.【答案】(1)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2)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3)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17.【答案】 B 【解析】毫不掩饰:完全不加以遮掩、矫饰。毫无保留:一点都没有剩余。指全盘托出。 从语意和搭配看,应用“毫不掩饰”。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一枝独秀:形容在 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根据语境,应选“一枝独秀”。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此处用“淋漓尽致”的前种意思。与众不同: 跟大家不一样。卓尔不群:超乎寻常,与众不同。语境除了有“与众不同”的意思,更强调其“超乎寻常”, 故选“卓尔不群”。 18.【答案】 B 【解析】“《爱莲》”中的书名号应为双引号。 19.【答案】 C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成分残缺,“荷花”前缺少介词“以”;二是语序 不当,“历代”应放在“国画”之前。据此,C项修改最恰当。 20.【答案】①二是保存的条件 ②低温不利于细菌生长 ③它们照样又活泼起来(“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①9月 27 日,②在稻城亚丁机场,③我国首款高原无人直升机首次成功完成高原试飞,④创造 了国产无人直升机起降高度新纪录,⑤具备全疆域飞行能力及应用拓展能力。 22.【解析】该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属于言论型材料,它摘自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的心得文章,材料摘自原文中末尾两段。前者谈论自己扶 贫工作积淀的“泥土味道”,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密切联系,让他形成老百姓的思维方式,成为他们的贴 心人;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会了坚忍、从容,收获了家国情怀。后者谈自己对当前决战脱贫攻 坚和全面奔小康工作进程中的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小结与反思。 材料的关键词主要有“家国情怀”“脱贫攻坚”“奔小康”“创业致富”“乡村生机/乡村活力”等。审 读材料,立意构思,须整体感知上述材料内容及含意,围绕其中的关键词及其相互内在联系,结合自己对 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来阐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或者抒写自己的感悟, 表达自己的理想。 题干给出三个可供选择的写作任务:演讲稿、书信、随笔。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写作情境,明 确了写作者的身份角色,也提示了读者对象。考生须依据给定的写作交际情境与文体类别来完成写作。 写作“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的一篇演讲稿,重点须从当下乡村现实与青年的担当、使命的关系 来立意,可以论说当代青年如何去关注乡村的进步与问题,思考乡土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也可以就 老百姓思维、村民立场等视角,来阐发当代青年如何去触摸乡村,从而激发自己热爱家乡、改造家乡,进 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情怀与使命担当。 写作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则须着眼于对学长姚自强志向选择的评价,结合材 料中扶贫干部的心得体会,赞赏姚学长的勇于下基层去磨炼自我的自强精神,肯定其家国情怀,从而论析 自己对当代青年如何培养自己的担当意识的思考。 写作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随笔,在视角、立意、结构、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则 更具灵活性,可以抒写乡村的乐与忧,写对乡村发展的感触,对乡村问题的反思等,可以通过对乡村场景、 人事、物象、风情民俗等的叙写,来表达自己触摸乡村的体悟,以及对家国情怀、青年责任等终极问题的 思考。 参考立意: (1)当代青年要学会触摸乡村的喜与悲,体会乡民的爱与痛,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 (2)乡村是脱贫奔小康的基点,需要更多有志青年去扎根、改造、发展。 (3)在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时代热潮中,当代青年大有可为。 (4)热爱祖国,从热爱乡土开始;热爱乡土,从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美化家乡开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