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2017-01)
2016学年杭州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面文字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新安江是一条诗意的河流,它的水澄(chéng)澈透明,它的雾缱绻缠绵,它的两岸层峦迭嶂,一派山清水秀的旖(yǐ)旎风光。新安江的美变幻莫测,时而波光粼粼,如轻歌曼舞的姑娘;时而水平如镜,如历经苍桑的智者。千百年来,许多吟咏新安江山水的璀璨(càn)诗篇,广为传诵,读来令人怦(pīng)然心动。真可谓看不见的波光潋滟,听不厌的水声风吟,读不完的诗情画意…… A. 澄澈 缱绻缠绵 层峦迭嶂 B. 山清水秀 旖(yǐ)旎 变幻莫测 C. 轻歌曼舞 历经苍桑 璀璨(càn) D. 广为传诵 怦(pīng)然心动 波光潋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档介绍人工智能的电视节目中,智能机器人与主持人谈笑自若,妙语连珠,机器人的机智幽默都博得满场喝彩。 B.要去除旷野里的杂草,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拔掉或铲除,而是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受纷扰,只需种上美德。 C.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途中,为匈奴所囚,历时十三年才回到长安,一路受尽磨难,九死一生,他却始终安之若素。 D.我何曾不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淳朴温暖、诗意无比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可能是贫穷落后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加强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国庆长假期间,杭州交警在各个高速收费站口检查乘客是否存在不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 B.关于虚打折扣、违法促销、销售伪劣产品等网购热点问题,省工商部门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网络交易监测专项行动。 C.小镇招聘了一批本地居民担任安保员,开展信息采集,纠纷排查等工作,充分发挥本地人熟悉民情的优势,能更好地与群众沟通。 D.我国肿瘤发病率正以10%的速度每年在递增,主要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体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诱导肿瘤病的发生。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在日常而平凡生活中的记忆大致如此。 ②不论记住还是没有记住,不管日久便忘或历久难忘,全是一任自然,具有感性的色彩。 ③后者――也就是自觉的记忆,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 ④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 ⑤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⑥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 A.④①⑥③⑤② B.①⑥③④②⑤ C.①④⑥②⑤③ D.④⑥②①③⑤ 5.在某图书馆,不是出现大声说话、手机铃响、躺在沙发上睡觉等现象。请你代图书馆拟写一副对联,提醒读者举止文明。(20字以内) 6.运用“梅花、矮墙边、祖孙”等词语,写一段描述冬日温暖场景的文字。要求有细节描写,富有文采,不超过15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这就像一个太极图,里面有阴也有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而阴阳又是互根的。中国的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强调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强调彼此转变。在古人心目中,不论有多少事物,不论现象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一个东西贯通,这就是“道”,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佛教华严宗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汉代河上公注的《老子》很有意思,他认为老子的很多道理,既可以用在治身上,也可以用到治国上。“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对人体的认识运用到政治这个集体上。范仲淹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人生志向,也早已成为千古佳话。 中国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为什么要讲“中”?因为“中”就是事物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就会产生偏差。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相对而言的。在这个时间地点取得了平衡,到了下一个时间地点又不平衡了,又得再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动态平衡。近代哲学家章太炎讲到,西方哲学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相对来讲是静止的,因此可以对它进行细致的精确的静态的分析;中国哲学关注人,人世间的事情是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不可能用静止的方法,而只能用动态的方法整体把握。 中国文化主张自然合理。只有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这就是自然合理。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是万事万物的本然状态。从大禹治水到李冰治理都江堰,指导思想就是顺其自然、自然合理。大禹治水,看到水总是要往下流,就疏通河流,让水能够顺畅地流下去,所以水就治好了。李冰看到水是波动的,就不用死的、硬的坝栏,而是用竹篓子装上石头,放在那里,随着水的波动,它也会起伏。汶川地震中,新修的钢筋水泥的水坝都震坏了,而李冰留下的装着石头的竹篓子却没有坏。顺其自然的思想,可以适用于一切方面,适用于人身,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整个大自然。大自然本身也在不断调整,我们要顺应它本身的发展趋势,帮助它取得平衡,而不是去破坏平衡。 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荀子曾引用《尚书》中的“维齐非齐”来谈他对平等观念的理解,认为要达到社会的平等,就必须“非齐”;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对待的话,那当然就“不齐”了。究竟是“齐”还是“不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维齐非齐”4个字背后蕴涵着自然合理的思维方式。先秦儒家讲“维齐非齐”,宋明理学家讲“理一分殊”,其根本精神指向是一致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对“理一分殊”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达。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整体关联、动态平衡、自然合理是中国人思维的三大特征,也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 B.“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所以可以成为范仲淹的人生志向并获得广泛认同,是因为中国人有将对人体认识运用到政治集体的传统。 C.中国文化强调动态平衡,是因为哲学更关注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人生,也主张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 D.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虽然“道”的具体语境和涵义不同,但在复杂现象中寻求贯通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 8.根据文意,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 B.中西哲学思维方式比较 C.中国哲学思维的辩证思考 D.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底蕴 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插 曲 [美国]威廉· 福克纳 每天中午他们都从这里路过。他穿着一套刷净的西装,戴一顶灰色的帽子,从不扣上衣领,也不扎领带。她穿一件雅致的棉织花布上衣,戴一顶阔边太阳帽。我坐在密西西比州我自己的在小山中那所粗糙简陋的小别墅前,或在木头门廊上摇摇晃晃时,见过他们好多次。 他们都至少有60岁了。他是位盲人,步履蹒跚无力。她每天带他到那座大教堂去乞讨,像平稳的水流一样说着话,用她那多节的手做着手势。日落时她又带他回来,把他带回家。直到斯普拉特林从阳台上对她打招呼,我才看到了她的脸。她左顾右盼,然后又向后面看看,没有发现我们。听到斯普拉特林第二次叫她时,她才仰起头向上看。 她的脸是褐色的,永远美丽得像个妖魔。她没有牙齿:鼻子和下巴之间可以相互一览无余。 “你很忙吗?”他问道。 “你有事?”她欢快地答道。 “我想给你写生。” 她没听懂,热切地看着他的脸。 “我想给你画一幅像。”他解释道。 “跟我来。”她立刻笑着对和她在一起的那个男人说道。他顺从而艰难地想在院子围栏那狭窄的混凝土地基上坐下,却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一位过路人帮她扶他站了起来。我找了一支铅笔,就兴奋地离开了斯普拉特林,去为他找一把椅子。我看到她实际上正在哆嗦——不是因为年老,而是因为愉快的虚荣。 “艾绥斯·乔。”她命令道,他坐下了,他那无视力的脸上充满了只有盲人才了解的那种冷淡的上帝般的平静。斯普拉特林带着他写生的本子来了。她坐在已就座的那个男人旁边,把手放在他肩上。人们立刻明白他们要拍在结婚纪念日上拍的那种照片。 她又是一位新娘子了,倚仗着只有死神才能剥夺我们的优秀神话的魔力,她又一次穿上了丝织衣服(或者类似的东西),戴上了首饰、花冠和面罩,或许还有一束鲜花。她又是一位新娘子了,年轻而且美丽,她那颤抖的手放在年轻的乔的肩上。她身旁的乔又一次成为震撼她那充满恐怖、崇拜和虚荣的心灵的某种东西——有点令人害怕的东西了。 一位偶然路过的人觉察到了这一点,停下来看着他们。就是看不见的乔,通过在他肩上的她的手也感到了这一点。她的梦想使他变得年轻而且骄傲了。他也设想着在1880年那时候的男子和他的新娘拍照时的固定可行的姿势。 “不,不,”斯普拉特林告诉她,“不要那样。”她的脸色阴沉了下来。“转向他,看着他。”他赶紧补充道。 她服从了,但仍然面对着我们。 “把头也转过去,看着他。” “但那样你就不能看到我的脸了。”她抗议了。 “不,我能。还有,我将马上画你的脸。” 她微笑着妥协了,脸上皱起数万条皱纹,像一幅蚀刻画,她占了他想要的位置。 她立刻变得像个母亲似的。她再也不是新娘了。她结婚的时间足够长了,完全明白乔既不是很可爱也不是很可敬畏的什么东西。而且正相反,他是可轻视的东西。他毕竟只是一个容易犯错误的大孩子。(你知道她到现在为止已经生过孩子——可能丢失了。)但他是她的,另外的世界或许是那么坏,所以她要使它变得最好,记住那些日子。 乔又一次通过放在他肩上的她的手领会到了她的心境,他再也不是那超众的男子了。他也记得他来到她跟前寻求安慰,带给她新的梦想的那些日子。他的高傲从他身上消失了。在她的抚摸下静静地坐在那儿,孤立无援,也不需要帮助,处在黑暗中,而且平静得像个已看到了生与死,发现了他们两者之间没有什么重要区别的上帝。斯普拉特林画完了。 “现在该画脸了。”她很快地提醒他。眼下在她的脸上出现了某种东西,那东西不是她的脸。那上面恰好带有一种模棱两可的,不可思议的姿态。她正在摆好姿势吗?我疑惑地看着她。她正面对着斯普拉特林,但我相信她的眼睛既没看他,也没看他后面的墙。她的眼睛在沉思,而且是她自己的沉思——就好像有人在一个偶像的耳朵边低声说着一个庄重异常的笑话。 斯普拉特林画完了。她的脸变成了一位60岁妇女的脸,就像一个妖魔一样没有牙齿,兴高采烈的。她过来看那幅画,把它拿在手里。 “带钱了吗?”斯普拉特林问我。 我有15美分。她没加评论地把画还了回来,拿走了那些硬币。 “谢谢你。”她说。她拍了拍她丈夫,他站了起来。“谢谢你搬来了椅子。”她朝我点点头,并且笑了笑。我看着他们慢慢地沿着小巷走了,真想知道我在她的脸上看到了什么——或者说我看到的一切。我转向斯普拉特林。“我们看看这幅画吧。” 他正紧盯着那幅画。“喂。”他说道。我看着画,接着我清楚了在她脸上我所看到的东西。整个脸蛋画得确实同蒙娜丽莎的表情一样。 啊!女人仅仅拥有一个永恒的年龄!而且那不是年龄。 (徐磊 译 有删改) 10.小说第一段为什么要描写两人的衣着?(4分)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2.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3.联系全文,谈谈你怎么看“她”这一人物形象。(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①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②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 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而论序之。 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③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虽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 (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 [注释] ①媕婀(ān ē):指依违阿曲,毫无主见。②中官:宦官。③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间稍自激励 激励:激发、奋进。 B.为外台之极品 极品:最高极别。 C.恂恂如儒生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D.然存者不能什一 什一:十分之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或以不识时务疑之 长太息以掩涕兮 B.多儒先之所未究 君之所知也 C.予得而论序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与当时官场随波逐流无所作为风气的对比,文章突出了㻾里先生不盲目依从,不夸夸其谈,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品质。 B.被弹劾返家,㻾里先生闭门读书,着力于文字,创作了不少抒发性情的诗文,他将文集命名为《疣赘录》,明确表达其追悔之意。 C.作者认为“文”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言语表达应该归于道统,文道相称而不赞同一味追求形式、技巧的文风。 D.本文引用、化用古代经典的句子来阐述“文”“道”关系,充分肯定了文章传递的价值,巧妙地评价了㻾里先生创作的意义。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3分) (2)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4分) ●水调歌头① 辛弃疾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②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③,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蝨其间④。 少歌⑤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⑥可语,秋水隔婵娟。 【注】①作于被弹劾免官,居于铅山期间。②畴昔:昨晚。③青山赤壁:代指李白和苏轼。④虱:喻自己渺小无才之身。⑤少歌:短歌。⑥美人:知己朋友,指赵昌父、吴子似。 19、本词充满浪漫主义特色,请结合上阙赏析这一艺术特色。(4分) 20、下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论语·㻾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墨子·耕柱》:“ 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2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的义利观。(2分) 22、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评价孔子、墨子的义利观?(4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 (2) 草创未就, __________________,惜其不成,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3)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4)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 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何年被照人?___ ___ _ 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生活中有不少的仪式,如成人仪式、结婚庆典、校庆典礼等。有人说仪式是需要的,仪式感使人摆脱了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也有人认为现有的不少仪式裹挟着各种利益,沦为了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内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观点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6 学年杭州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B 2. D 3.A 4.D 5. 示例:“慢读快览增涵养 轻声细语显文明 ” “书林漫步享自在 举止文明添光彩”“让文明留下,把喧哗带走”(3 分。委婉得体 2 分,对偶 1 分;有欠缺酌扣) 6. 示例:阳光暖暖的,矮墙边奶奶正拉着孙子学步。孩子裹着厚厚的棉衣,像一只小熊,扶着墙走得摇摇摆摆,不停发出“咿咿呀呀” 的笑声,眸子中满是天真与执着;老奶奶始终弯腰护着孩子,脸上漾着慈祥的微笑。墙头的一枝梅花似乎被这场景吸引,偷偷探出身来,娇嫩的花朵缀在枝头,星星点点,散发出阵阵清香。(6 分。符合情境要求 3 分,有细节描写,有文采 3 分,有欠缺酌扣)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9 分) 7.B 8.D 9.中国文化认为只有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而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所以要维护社会的公平就既要顺应事物的共性,也必须要尊重事物的个性。如果用统一量化的标准去规定,就有悖自然合理,反而达不到公平的目的。 (3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二)(20 分) 10.衣着整洁、雅致,打扮得像精力充沛、来旅游休闲的富人。和下文“他们”至少有 60 岁,是乞丐且“他”眼盲、身体虚弱的实际情况形成强烈反差,引发读者的兴趣。(4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1.一方面陶醉于年轻时的美丽和幸福,拥有一个有金钱有地位的英俊男人;另一方面为追求金钱、地位的虚荣而因此穷困潦倒,心灵为之震撼,感到害怕。简练的语句写出了人物瞬间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真切,极具表现力,令人回味和思索。(6 分。内容理解和表达特色、效果各 3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2. 贯穿情节线索:开头“我”的视线引出故事主人公,中间“我”为乔搬来椅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结尾“我”发表感慨引起读者深思,使故事余音袅袅。深化主题:“我”对“她”的看法有了转变,从认为她爱慕虚荣到认识她的坚强、乐观、善良,有着蒙娜丽莎一样的迷人的美。(4 分。每个要点两份,言之成理即可) 13.“她”是一个靠乞讨为生的老妇,出身卑微,不懂什么叫“写生”,老来生活极端贫穷;她是一个在逆境中保持着尊严和修养的妇人,衣着雅致,没有强讨饭,“像平稳的水流一样说着话”,感谢“我”搬来了椅子;“她”坚强乐观,总是微笑,甚至“兴高采烈”“她”爱美,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 善良淳朴,对残疾丈夫有着妻子和母亲般的深挚情怀。 高三语答案·第 1 页( 共 2 页)(6 分。解读准确,能结合文本分析, 每个要点 3 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20 分) 14. C 15.B 16. B 17. 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 18.①等查考他做官时所承当的各种职务时,了解到他在职时必定把治理之事放在心上,恐怕不是人们认为的平庸无能之辈。②他说自己当初刚刚弱冠之年就进入仕途当官,不能讲解阐发切实有用的学问,只是局限于取用魏晋诗人古体诗的形式,模拟并加以雕饰而以为工巧。 (8 分,第①句 3 分,第②句 5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二)(8 分) 19.上阕描绘了梦中主人公抚摸月亮、与李白和苏轼对酌、客人驾鸾凤为车等情景。想象丰富,夸张大胆,以梦幻的形式表现其理想,洋溢着豪迈的激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4 分。结合诗句分析,意思符合即可) 20.下阙写主人公神放形眠,仍渴望像鸿鹄搏击长空、一再高举;梦醒后回到现实,失落惆怅。表达了作者空有报国热情却怀才不遇的苦闷;无人诉说心事的烦闷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4 分。结合诗句分析,意思符合即可) (三)(6 分) 21.孔子不反对富贵,但强调义的重要,先义后利,重义轻利 ;墨子以利人、利民为义,主张义与利统一,义利并举。(2 分。每点 1 分) 22.孔子的义利观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守法致富,在义与利矛盾时要先义后利,重义轻利;防止见义忘利,违法牟取暴利。在今天墨子的义利观有借鉴作用,既肯定“利人”为至善的标准,维护了道德原则的尊严;又把“义”看成是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不能简单地重义轻利,也不要极端追求功 利。(4 分。评论一人 2 分,言之有理即可,有欠缺酌扣) (四)(6 分) 23. ⑴士不可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 ⑵会遭此祸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⑶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⑷ 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⑸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6 分,每空格 1 分。有差错不得分) 四、作文(60 分) 24. 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五等评分。一等:51——60 分二等:45——50 分三等:39——44 分 四等:33——38 分 五等:32 分以下 高三语答案·第 2 页( 共 2 页) 【鉴赏】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辛弃疾从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任上被弹劾免官,回到江西铅山他的瓢泉新居,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再度闲居生活。这首词就作于闲居瓢泉期间。由词前小序可知,他写这首词是为了答谢赵昌父(蕃)并兼寄吴子似(绍古)的。吴子似在此期间曾任铅山县尉。 闲居乡野的辛弃疾,虽然因遭朝中奸臣排挤,报国无门,鸿图难展,心中怨愤,时常寄情山水,托兴诗酒,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积极用世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他身处江湖之远,仍不忘忧国忧民,希望能重新得到重用,得以施展自己的才智,实现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从他的这首《水调歌头》词,我们便可以看出他的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处境。 此词上片以描述梦境为主。起句“我志在寥阔”,开门见山,直抒胸怀,表现了词人高远的志向和宽宏的气度,概括全词要旨。为有寥阔之志,自然有“梦登天”之举。“畴昔梦登天”句,借用了屈原《九章·惜诵》中“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航”之意。他感到现实中难以施展他的才干,他要到广漠宇宙去寻找他的理想境界。“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两句,乃是全词思想的主干。“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词人在梦幻中飞上青天,首先来到月宫,尽情地赏玩明月。他在这里抚摸着洁白的月亮,陶醉在神奇迷离 的幻境之中,不知不觉人间已过了千年之久。接着“有客骖鸾并凤,云遇春山赤壁,相约上高寒。”数句,描写的是作者与高贤们同上天宫的梦境。“有客”指作者的好友赵昌父。由词序可知,赵昌父曾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韵作词“叙太白、东坡事”寄作者,并在词中对作者大加赞美。这首词是为答谢赵昌父而作,自然应有回敬之词。赵昌父是江西玉山人,距铅山不远,是词人闲居瓢泉时的好友。他奉祠家居,不求仕进,饮酒作诗,气度不凡,世人以为有陶靖节之风。这里作者以“骖鸾并凤” 来赞美他,意思是他德高道深,理应羽化登仙。这里的青山、赤壁系指李白、苏轼,因为李白墓在当涂之青山西北,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赵昌父驾着鸾凤霞举飞升,在彩云间与先贤李太白、苏东坡相遇,于是他们同作者共约到天宫去遨游。作者在这里把赵昌父、李白、苏轼誉为“三贤”。作者这样写,也有自谦的意思,下一句“我亦蝨其间”就是把这层意思直接表达了出来,意思是:在您和先贤们高会的时候,我不过是滥竽充数地置身其间罢了。在现实生活中,词人感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不愿与那些投降派的官僚同流合污,所以只好到梦境中去会见他理想中的人物。在这里,作者把自己与朋友,古代圣贤置身于高寒广漠的天宇,用北斗当酒杯痛饮着天上的美酒,充分表达了其豪放的一面。 词的下片继续描写梦境。词人在梦幻中无忧无虑地畅游太空,内心充满激情,不禁小声歌唱起来。“神甚放,形则眠”一句,从字面意思看,是说身体虽然清静无为,好象在睡眠,但精神还是奔放旷达的。这是作者在闲居生活中积极用世的自白。他被迫再次闲居后,表面看来安静闲适,但他心中时刻不忘报国之志。“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化用贾谊《惜誓》中“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把自己比作搏击长空、一再高举的鸿鹄,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接着,词人从梦境中回到现实。词人在梦境里可以纵横驰骋,可是一旦梦觉,回到现实生活中,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怅惘,并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世间不能尽如人意的事情会有那么多呢?这里的“亏全”是以月亮的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主要说的是“亏”的方面。词人在这里以梦境与“梦觉”相对照,揭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同社会现实的矛盾。在这发问中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人事难全的感慨,这发问也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满腹经纶的老将对于怀才不遇、报国无路提出的强烈抗议。 词的结语“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觉得来得有些突然。前面说的全是梦境以及梦觉后的惆怅,可是结语却一语宕开,表现出“美人娟娟隔秋水”(杜甫《寄韩谏议》)的惋惜之情。但是如果稍加思索,读者也不难明白,这是在前面几层意思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感想。这里的“美人”指他的好友吴子似。这一句表面看来只是对吴子似的思念,实际上主要还是抒发“谁识稼轩心事”(《水龙吟。再题瓢泉》)的苦闷心情。 这首词在艺术特征上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在思想内容上的重要特征,而以梦幻的形式表现其理想则是浪漫主义传统的创作方法。辛弃疾成功地运用这一传统手法,使其崇高理想在这首词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它跌宕起伏,忽而天上,忽而人世,驰骋奔逸,狂放不羁,洋溢着豪迈的激情。 它充满瑰丽丰富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摩挲素月”、“骖鸾并凤”、“酌酒援北斗”、“天地睹方圆”等名句,都放射出五光十色的美丽光辉,显现出光彩夺目的浪漫主义色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