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虚词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虚词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 01 课 考纲解读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实词的考查要求是: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虚词作为词语的一部分,最近几年加大了考查的力度。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 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现代词按照语法功能的区别,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虚词就是 与“实词”相对的词。虚词是不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 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 提要[试用]》”)。汉语是虚词特别丰富的语言,这是由汉语特性决定的。汉语的虚词是封闭的,包括极 不常用的不过 1000 个左右,掌握汉语几百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说是学好汉语的关键,具有非常 重要的价值。 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副词可以表示程度,表示范围,表示情绪,表示时间频率, 表示否定的意义。副词除了不,没有,当然以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副词在句子中做状语或补语;有 的副词能和连词合用。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 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实词是开放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实词五万多条, 上海辞书出版的《辞海》收了九万多条,就一般常用的词来说,大约也在二万五千左右。虚词的数目则要 少得多,就现代汉语里的虚词来说,大约在八百左右,常用的也只有三百五十个左右。 虚词数量虽少,但重要性从总体上说不亚于实词,就个体说比实词还要重要。有人把实词比作人体的 血肉、骨头、毛发,把虚词比作人体的经络。这比喻当然也不一定恰当,但这主要在说明虚词数量虽少却 非常重要。因为虚词的运用往往会牵涉到整个句子的结构,影响到整个句子的意思。我们要是把某些个实 词(如“桌子”“馒头”“电灯”)取消掉,对我们说话当然会有些影响,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至少不会 影响到正常交际。可是我们如果把现代汉语里的“的、了、吧、不、也、吗、呢”去掉了,那影响可就大 了,就会影响到正常交际,在汉语中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虚词在数量上要比实词少得多,而重要性不亚于实词,甚至大于实词,因此虚词在交际中的使用 频率比实词要高得多。像“的”“了”,它们的使用频率竟高达 3~5%,这是任何一个实词没法相比的。虚 词在各种语言里都占极重要的地位,而在汉语中尤其显得重要。汉语就其语法来说是属于分析型的,它“缺 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既没有俄语、法语、英语里那种形态标志和曲折变化,也没有日语、朝鲜 语里那种粘附形式。这样,虚词在汉语中担负着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着更为重要的语法作用。因此, 我们汉族人要提高文化水平和语文修养,外族人要学习汉语,不能不重视虚词的运用。 实词用得好固然不容易,虚词要用得好,则更难。可能就因为这个缘故,一般讲炼字、炼词时,只讲 炼实字、实词,不大讲炼虚字、虚词。其实,炼虚字、虚词是写作中很值得注意的一件事。一个虚词用得 好,不仅能使它所在的句子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而且往往会把整段、乃至整篇文字都搞活了,收到意想 不到的表达效果。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历来被看作是讲究修 辞的范例。好在哪儿?一般都着眼那个“绿”字。据说王安石在草稿上最初用了个“到”字,后又改为 “过”,又改为“入”,又改为“满”,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洪迈《容斋续笔》)。这 个“绿”字用得确实好。用“到、过、入、满”等也不能说不准确,但“绿”所表示的意思要丰富得多。 它既包含了“到、过、入、满”等字的意思,同时又比它们更新鲜、更生动。因此,这个“绿”字确实可 以称得上炼词的范例。但是,这一诗句中的虚词“又”,也用得非常好,而一般人却忽略了。 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介词、连词、副词、助 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高考虚词考查主要涉及介词、连词、副词和助词。 一、介词的规范应用 介词:用于名词或代词、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 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①要求介宾搭配恰当。例如:“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 不上那个山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句中“向”和中心语“他聊了起来”不能搭配,应该是“和他聊了起来”。②要求介宾短语完整。例 如:“电视剧《大明宫词》塑造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方面又有重大突破。”句中残缺介词,“塑造”前 加一个“在”字,组成“在……方面”介宾短语结构。③要求不滥用介词。例如:“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 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句中滥用介词造成了主语残缺,将“对于”去掉即可。 二、连词的规范应用 连词指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①要求正确表达词语概念之间、上下句之间的关系。例如:“造纸 厂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淮河,使淮河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动植物大量减少和绝迹。”句中的“和”字 改为“甚至”,因为“减少”与“绝迹”之间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②要求遵循搭配习惯。例如: “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将“而是”改成“而且是”,才与前 面的“不只是”搭配。③要求语序正确。例如:“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 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句中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三、副词的规范应用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的词。①要求正确使用词 义。例如:“新来的经理同老经理一样,更会体贴职工。”副词“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两个经理既 然“一样”,就不能用“更”,应改为“很”。②要求区别意义相近的形容词。例如:“元朝政府曾一度 把一些秘密结社改变为公然的组织,使他们的活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公然”是副词,应改为使用正 确的形容词“公开”,因为前面有形容词“秘密”,与之照应。③要求正确运用时态。例如:“他拿起望 远镜看了一阵,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句中“了”表示 已然语气,因此副词“再”字要改为“又”字。 四、助词的规范应用 助词,又称为语助词。属于虚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通常用于句 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 面,凡是后附的都读轻声,前附的不读轻声。。白话文中常见的助词包括:的、了、着、吧、啊等等 助词是附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①要求明了固定结构和 习惯位置。例如:“这次我是受人所害,的的确确是冤枉的。”句中“受”字运用错误,应改为“我是为 人所害”。②要求正确运用动态助词“着”“了”“过”。例如:“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 潮。”句中“正在”和“了”矛盾,应删除一个。 五、副词的规范应用 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表示时间、 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副词可分为:时间副词、频率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疑问副 词、连接副词、关系副词、表顺序的副词。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副词 30 个:(1)表示程度:很、非常、极、 十分、最、太、更、挺、极其、格外。(2)表示范围:都、全、总、仅仅、只。(3)表示时间、频率: 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在、就、将要、曾经、刚才、马上。(4)表示处所:到处、处处。(5)表 示肯定、否定:不、没、没有、不用(甭)、必须。 六、叹词的规范应用 表示说话时喜悦、惊讶等情感的词就是感叹词。感叹词有喔,耶,啊,哇等。感叹词一般放在句首, 后用逗号隔开,感情强烈时,可用感叹号表示。 叹词可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起呼唤、应答的作用。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它不跟其 他词组合,也不充当句子成分,能独立成句,无论是在句子的前边还是在后边出现,在它的前后都有一定 的停顿。例如:哎呀,你快去上学吧。 你试试看,哼! 叹词的用途主要是:①独立成句,构成非主谓句。如:“喂!你干什么哪?”②作插入语。如:“回头一 望,哦,满山的红叶”。叹词有时活用为其它词,作句子成分。如“嘴张着,好像在喊‘啊’”(活用为名 词,作宾语),“他急忙‘啊’了一声”(活用为动词,作谓语的中心词),“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活 用为拟声词,作定语),“人们哈哈大笑起来”(活用为形容词,作状语),“他疼得直哎哟”(活用为拟声 词,作补语)。叹词有时连用,表示感叹的加强或连声的呼唤、应答。如:“哎,怎么搞的,哎哟哟,唉呀, 瞧瞧,全搞糟了。” 有时同一叹词读不同的音调,便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啊!真好哇!(表赞叹)啊?这么快呀?(表 惊讶或不知道)不要哭了,啊!(表追问)啊!这么回事啊!(表特别惊讶或醒悟) 一、(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 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答案】A 以怎样参照译文来学习文言文。具体地看,要确定①的词语,需要了解下文与首句的语意关系,下文说的 都是不能绝对看问题,那么①处的“/”“最好”“尽量”都能符合下文的语意要求,只有“一定”是绝对 化的词语,不当,这里可以说是一种语气程度的关联。首句后面用了句号,这就决定了②处不宜用“/”的 空缺方式表达,否则就成为语法上的残缺,其它三个词语“这”“当然”“也”性质功能有别,“这”具 有回指作用,回指也是一种关联连贯方式,此处用它非常合适,“当然”和“也”在这里有软化前面不依 赖译文的肯定语气的作用,这与文意是相合的,但没有回指性的“这”连贯程度高。③④⑤处于同一语意 关系群,可以放到一起斟酌,相关四个语句中,“看看译文也无妨”是结果,前面三个语句“肯动脑筋”“不 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译文不是太差”是条件,由于第三个条件句中已经有了关联词“只要”,意味着 ⑤与③④不能平列,A 的“如果”“而且”引导的都是假设条件,“那么”引导的是推论性结果,在译文不 差的前提下,只要学习者肯动脑筋又不机械盲目,看看译文是没有问题的;B 项的“一旦”“/”“而且” 孤立地看没有问题,但“一旦”表示的是与时间相关的假设,而句中或后面不需要也不存在时间要素,所 以不当;C 项用“如果”“并且”“因此”来关联三个语句,前两个语句形成“如果肯动脑筋,并且不盲目 机械地看待译文”的递进条件关系,没有问题,但“因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显然 明示前后是因果关系,这是不符合上下文语意关系的,所以“因此”用得不当;D 项则更直接地使用了“因 为”“进而”“所以”,与上文语意不接。最后两句是判断关系,⑥“/”能直接显示判断,“也”也能彰 显判断,但句中添加“就”就变判断为条件了,添加“仍”则随之增加了对比意味。由上,只有 A 项的六 个关联表现方式都没有问题,其他都或多或少有问题。 二、(2013 年高考山东卷)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① 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 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 ② 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 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③ 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 路; 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答案】①如果(倘若) ②甚至 ③因此 ④否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