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 01 课 考纲解读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形象鉴 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古代 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类: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 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 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考点。而每一种形 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 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 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 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 象。 诗歌的形象,主要从三个方面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诗歌的人物形象包含两方面内容: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 的思妇形象。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写与 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白居易《卖炭翁》 “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 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 一般有下面十种形象: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 羁、豪放自负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 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 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 风光的喜爱。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 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 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 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⑥友人送别、思念故 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⑦献身边塞的忠心报国的将士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⑧爱恨情长、离愁别绪的 离别者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 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 游子形象。⑨孤独愁苦、盼归人的思妇形象。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 的思妇 形象。⑩渴望自由、孤独幽怨的宫女形象。朱庆余《宫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百花 盛开的阳春,宫门却寂寂锁闭。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中的景和物,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 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 林、大漠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 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这就是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 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都是诗歌的意 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诗中景物意象主要有四种:①画面意 象:即诗人所见之景,通过众多景构成意境表达情感。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 睡鸳鸯”中的景物。要多品味揣摩。②传统意象:即由于经常在诗中出现而具有特定意义的景物,通过特 定意蕴表达感情。如“杜鹃”“流水”“月亮”等。要多积累记忆。③比喻意象:即在诗中具有比喻意义 的意象,通过把本体形象化传达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将愁绪喻为一江春水。要由喻体知本题。④象征意象:即诗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通过把 景物人格化表达感情。如咏物诗中的被咏之物。要由物思考人。 三、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就是物象,物象,指诗歌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 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常见的物象有:松、菊、竹、梅、柳、蝉、鸟、马、草、风、霜、雨、雪、 风、虹等等;从诗歌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 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事物形象主要有两类:①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 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 在彼。②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 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一、(2017 年高考全国课标 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 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的东西,两头有带,可系于颈上;疾走:快走。形容夜晚秘密急行军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喧闹嘈杂的声音, 并不是“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E 项,考查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描绘诗人 “我”的形象,“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 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这是“我”的谦逊之辞,并不是“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 二、(2017 年高考全国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 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 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14.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五个选项都直接或间接考查了诗歌中的人物 形象苏辙和诗歌抒情主人公苏轼的形象。B 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不正确,诗歌的标 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唐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 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 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不正确,这两个 选项都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 三、(2017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 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 10.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这题间接考查鉴赏诗歌抒情主人公也就是诗人 的形象。“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这两句诗表达作者“愁”的原因,醉酒后登上高阁凭栏 远眺,大宋的天地变得越来越窄;中年以后我常常疾病缠身,时光飞逝眼看已步入晚年。诗句从三个层面 写作者“愁”的原因: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