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四章主题打通训练一韩愈经典人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四章主题打通训练一韩愈经典人物

第四章 主题打通训练一 韩愈 经 典人物 练前提示 长期以来,高三复习与训练都是条块分割,各练一块,板块间缺少有效的融通与 联系,这似乎有违语文学习生活化、综合化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复习与训练的效率。其实, 各复习板块的壁垒完全可以打通,如语言表达可以与写作联在一起。关于艺术技巧的知识体 系,古诗词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与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互联互通,互通有无。再往远 处讲,读与写的融通,课内与课外的联动,岂不都是可以融通吗?目前我们国家正实施“一 带一路”宏伟工程,“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互联互通,本章试图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把 语文复习训练的各板块进行打通训练,以实现复习效益立体化、最大化,进一步回到语文学 习的原点。 主题打通训练一 韩愈·经典人物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 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 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 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 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 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 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 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 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 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 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 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 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友朋孤女近 十人。(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 /宰相不专机务/ 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 /宰相不专机务/ 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 门/宰相不专机务/ 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 门/宰相不专机务/ 答案 C 解析 原文标点为“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 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 文公。 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可以分为“征”和“辟” 两类,唐采用科举制,不存在“征”和“辟”。 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 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 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答案 B 解析 唐“不存在‘征’和‘辟’”错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他自幼刻苦读书,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后来考中 进士,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 气,把他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 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 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答案 A 解析 “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 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2)却很能奖掖鼓励后进,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仍 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出名也没有官位。韩愈三岁的时候死了父 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等奖励来督 促。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 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 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 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 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 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 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做掾曹。 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 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比部郎中和史馆修 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大概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 制诰(起草政令的人),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找出他以前的旧事, 说韩愈降职到江陵府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 俗鄙陋,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他送行,仍然称呼裴均的字。这种言 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 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刑部 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 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 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 石。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盛衰,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 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 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 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到 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却很能奖掖鼓励后进,十有六 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 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 有十人之多。 二、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张十一① 韩 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 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 张十一,名署,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 张署被贬湖南临武。张署到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ɡ): 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的别名。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5.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秋日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 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采用“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彩上生动描写了筼筜竹、踯躅花 繁茂的姿态,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C.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颔联与之有 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D.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 生,表达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E.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复杂的 心情。整首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答案 AD 解析 A 项不是秋日的风光,而是春夏之交的景色。从杜鹃花开正艳可以看出。D 项颈联的意 思是“我还未报答皇恩,也不知自己老死之地,希望不要令我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 生”。 6.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颈联写诗人不想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既表达了无辜被贬、死不甘心的幽 怨,又有渴望回朝、再献忠忱的深情。尾联写诗人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 了对年华逝去的哀伤,以及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④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⑤。 注 ①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 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 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城根:犹城脚。⑤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以回忆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表达了对韩愈 遭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B.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烘托出互通书信的宝贵,也 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 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盘根错节,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劲苍凉,反衬 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惘的心绪。 E.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 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答案 BD 解析 B 项“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无中生有。D 项对“海浸城根老树秋”含意 及作用的理解有误。 8.《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构思精巧。前句写途中景象,后句写潮州景象,虚中有实,落笔超逸。②取象不凡。 险峰、驿路、断云、沧海、城根、老树,蕴藉深沉,境界开阔。③用字脱俗。“悬”“浸” 二字,俯仰结合,形象而贴切,写出了驿路艰危,海城卑湿。(“断”“秋”二字,移情于物, 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火中生莲 李 舫 ①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②康熙二十三年的一天,清代两广总督吴兴祚 a 一路向东,从广州来到潮州的韩文公祠。 远山如骏马奔腾而来,石阶似巨龙蜿蜒入云。吴兴祚感慨万分,题诗勒石。这一年是 1684 年。此后 300 余年,因为这首诗,吴兴祚与他倾慕不已的文公韩愈一道,被镌刻在中国南疆 的文化碑林。 ③以这一刻为终点,时光向前倒退 865 年——这是公元 819 年,元和十四年,短暂的“元 和中兴”已经攀到了顶峰。这一年,还有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小到同这一年的任何一件事相 比,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恰恰是这件小事,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命运。 ④史料记载,“十四年正月,宪宗遣宦官赴法门寺迎佛骨至长安,留宫中供奉三日,然 后送各个寺院供奉。长安王公百姓瞻视施舍,唯恐不及”。刑部侍郎韩愈却不以为然,他“不 合时宜”地上表切谏,慷慨陈词,直言将佛骨送到寺院里让百姓供养,毫无意义且劳民伤财。 在中国数千年、数万计的“表”中,这份秉笔直言、震古烁今的《论佛骨表》,是中国文化史 中足以彪炳史册的大文章,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文人因言获罪的耻辱一页。 ⑤元和十四年元月十四日,1 200 年前一个阴冷晦暗的冬日,韩愈蹒跚着走出长安,以 戴罪之身一路向东、向南,再向东、向南。 ⑥潮州,是韩愈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在被押送出京后不久,韩愈的家眷亦被斥逐离 京。就在陕西商县层峰驿,他那年仅十二岁的女儿竟病死在路上。仕途的蹬蹭,女儿的夭折, 家庭的不幸,命运的乖蹇;因孤忠而罹罪的锥心之恨,因丧女而愧疚的切肤之痛;对宦海的 愁惧,对京师的眷恋……悲、愤、痛、忧,一齐降临到韩愈头上。 ⑦然而,这又怎样?“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恰是韩愈的忧思与隐 忍,与百姓的忧愁悲苦相比,个人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四月二十五日,韩愈辗转三月余, 终于抵达潮州,行程八千里,费时近百天。但是,他甫一抵潮,即理州事,芒鞋竹杖草笠蓑 衣,与官吏相见,询问百姓疾苦。元和十四年的潮州,风不调,雨不顺,灾患频仍,稼穑艰 难。先是六月盛夏的“淫雨将为人灾”,韩愈祭雨乞晴。淫雨既霁,稻粟尽熟的深秋,又遭 遇绵绵阴雨。过量的雨水使得韩愈焦虑不已,他为自己无力救灾而深感愧疚,“非神之不爱 人,刺史失所职也。百姓何罪,使至极也!”炽诚竣切,跃然纸上。此后不久,韩愈还进行 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祭祀鳄鱼的活动。潮州鳄鱼的残暴酷烈,韩愈途经粤北昌乐泷时,即有耳 闻。为此,韩愈写了《祭鳄鱼文》,文字矫捷凌厉,雄健激昂。一篇檄文,数次围剿,常年困 扰百姓的鳄鱼被驱逐,韩愈迅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韩愈在潮州还有修堤凿渠之举。《海阳县 志·堤防》引陈珏《修堤策》曰,北堤“筑自唐韩文公”。潮州磷溪镇有一道水渠叫金沙溪, 当地传说是韩愈命人开凿的。清澈的渠水,至今仍在滋润着两岸的田畴。碧堤芳草,遏拒洪 流;银渠金沙,奔涌浩荡;稻海谷浪,扬波叠翠。潺潺的水声,千百年来,似乎在不断地诉 说着韩愈当年的功绩。 ⑧韩愈不是潮州乡学的创办者,但对潮州文化教育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了办好潮州 乡校,“刺史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余,以供学生厨馔”。百千之数,其值几何? 据李翱著《李文公集》所载,元和末年,一斗米合五十钱,故百千可折合米两百石。如此算 来,百千相当于韩愈八个多月的俸金。也就是说,韩愈把治潮八个月的俸金,全数捐给了学 校。韩愈对潮州文化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他大胆起用当地人才,推荐地方隽彦赵德主持州学。 起用当地人才主持州学,这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决策。 ⑨以元和十四年为起点,时光向后翻过 273 年——这是公元 1092 年,另一个失意文人苏 东坡在不远处的扬州独自徘徊,气贯长虹的《潮州韩文公庙碑》b 横空出世。苏东坡凛然发问: 韩愈一介布衣,何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何以“参天地、关盛衰,浩然 而独存”? ⑩韩愈没有把自己刻在潮州的石碑上,却留在了百姓的口碑里。感戴韩愈在潮州的所作 所为,潮州百姓将此地江山以韩愈命名:韩江、韩山、韩堤、韩文公祠、景韩亭、昌黎路、 祭鳄台、侍郎亭……草木如有知,能不忆韩郎? ⑪谁也未曾料想,一个卑微行者捧出的虔诚心肠,在此后的 1 200 年,紧贴着大地,散 播成中华民族的气度与风骨。 ⑫元和十四年,韩愈于潮州还曾亲手栽植橡木。而今,这些橡木已蓊郁成林,环绕韩文 公祠,状如华盖,遮天蔽日。此树含苞不易,着花更难,时或春夏之交偶放一枝,熊熊若火 莲,肃穆端庄,异常美丽。(原载《人民日报》2015 年 10 月 29 日,有删改) 注 a.吴兴祚为官清廉,在任时,奏请罢除盐埠、渡税、渔科等苛捐杂税,又奏请允开海 禁。b.苏轼被贬扬州时,接受潮州知州王涤的请求,为潮州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撰写碑文,高 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写韩文公祠附近“远山如骏马奔腾而来,石阶似巨龙蜿蜒入云”,该句运用比喻手 法,生动地写出了韩文公祠气势恢宏、高大巍峨的景象。 B.第⑦段描写金沙溪两岸美好的景象,侧面表达了韩愈造福百姓的政绩。 C.第⑨段写失意文人苏轼在扬州写的气贯长虹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主要是借韩愈抒发自 己壮志难酬的哀愁。 D.第②段时间句“康熙二十三年的一天”,第⑨段时间句“以元和十四年为起点,时光向后 翻过 273 年”,这两处时间前退后翻,构思巧妙,文脉贯通。 答案 C 解析 借苏轼的文章主要是表达韩愈在潮州功业不朽,令人敬仰。 10.被贬潮州的韩愈为百姓做了哪些实事?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祭雨乞晴;(2)驱除鳄鱼;(3)修堤凿渠;(4)捐资助学,起用人才(或“重视文化教 育”)。 11.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物喻人(或“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对韩愈爱民精神的赞美。(答“描写韩 愈当年所植橡木已蓊郁成林的盛状,暗喻韩愈当年的潮州之为泽被后世”也对) (2)照应标题,橡树着花熊熊似火莲,与文题“火中生莲”呼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