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4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课件人教部编版
快速对答案 1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C ( cuán/zǎn,shè/shě,xì/jì;A.sù/xiǔ,hùn,xǐng/shěng;B.tǎng,zhàn/diàn,yì/jì;D.xī,tì/chóu,huǎng/huāng ) 2 3 A (B.绌绌—咄咄;C.伫—贮;D.搏—博,盛—甚) ( 1 )一夜征人尽望乡 ( 2 )择其善者而从之 (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4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5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 1 ) 示例:《朝花夕拾》中,“我”在日本留学时期,在仙台学医时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我”在他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藤野先生严谨认真、和蔼可亲、不拘小节、没有民族偏见、平等待人的高尚品质影响着“我”。 ( 2 )热爱自然,如百草园的生活;厌倦旧的教育方式(内容、制度),如三味书屋的生活、怕背《鉴略》等;富有爱心、善良、有正义感,如对长妈妈态度的变化、对猫的厌恶、对隐鼠的同情等。(写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4 5 ①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或: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②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进行创新(意思对即可) 6 ( 1 ) ①占用土地资源,影响生产生活。②污染水体和土地。③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意思对即可) ( 2 )①不知道如何分类垃圾或者垃圾桶上没有提示,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对垃圾未进行分类的原因。②大多数城市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是环保行为,愿意遵守。(意思对即可) ( 3 )示例:①学校开设相关的垃圾分类课程,并引导学生去带动身边的人养成良好的分类观念和习惯。②从严制定并执行关于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③引进国外垃圾桶的设计理念与分类标识,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意思对即可) 7 B (“他们对女儿的表现感到失望”理解有误 ) ①晨曦出生在医学世家(亲人大都是医生);②百日抓周,她抓起了听诊器;③很小便开始自己上学,午餐大多都是自己准备;④从幼儿园到高中,她就因为爸妈太忙疏于照顾自己而不愿当医生(她的理想离当医生越来越远)。(意思对即可) 8 9 ①“紧张地点击确认”,表现了她对妈妈的担心、牵挂和急切期待。②看到妈妈的脸时“惊呼”“小声问”,透露出她看到妈妈脸上的勒痕、褶皱时的吃惊和心疼;③“破涕为笑”,表明她被妈妈的坚强和乐观感染,为妈妈是白衣天使而骄傲自豪;④“用手抹了抹眼睛,使劲摇头”是要告诉妈妈不用愧疚,她理解并支持妈妈的工作(表现了她对自己曾经不理解妈妈的愧疚);⑤“认真地点头”表明她想让妈妈放心,希望妈妈看到自己的独立和担当。(答出任意四点,意思对即可,如无对应词句的细节描写,只有心理分析,给一半分) 10 示例一:合理。前文晨曦不想当医生,是因为家人都是医生,忙于工作而对她疏于照顾,她渴望陪伴呵护却不得,也对医生这一职业认识不够深刻,所以自然对当医生产生了排斥心理。后来她想当医生,是因为受到参加抗疫的亲人的影响,感受到了医生职业的无私与崇高,自然而然产生了从医的理想;因此,她的转变合情合理。这样的设计也是对抗疫中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的礼赞,她们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着很多人。示例二:合理。人的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晨曦的理想自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从不想当医生转变为想当医生。晨曦理想的转变有一定的思想(性格)基础。她从小就很懂事,照顾自 己,体贴家人,自立自强,这使她后来有可能理解父母的艰辛和付出,并认同他们的职业。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她感受到了亲人们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为他们感到自豪,并深切理解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无私(晨曦从医态度的转变,既是家人的影响的结果,也是她自我成长过程中思想认识不断走向成熟的结果)。(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0 11 C (“这种‘减’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误。与材料中“‘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相符) 12 ①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②孩子容易滋生厌学情绪;③打乱教育秩序,使集体受损。(每点2分) 13 示例:妈妈,我不是很想参加这些项目。现在很多研学旅行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等效果。而暑假如果被培训填得满满的,身心得不到放松,这样我是很难用心投入学习的,可能达不到妈妈想要的效果。这样还不如根据我自己的兴趣来安排暑假的生活,比如读读书、做做手工、练练书法等。(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C (信用;A.太阳/天;B.离开/距离;D.儿子/加在姓氏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与人相约一起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D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17 《陈太丘与友期行》:做人要讲诚信(1分);链接材料: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1分)。文中的“友人”和链接材料中的“田子”都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2分)。(意近即可) 14 15 16 18 D(A项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没有交代观察者;B项“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是虚写之景;C项中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19 诗人临碣石山,描绘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浩大景象,抒发其昂扬奋发的精神和渴望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0 略。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宿儒/整宿 混乱/混为一谈 三省吾身/省吃俭用 B.倘若/流淌 绽开/白洋淀 小心翼翼/冀中平原 C.攒成/积攒 舍弟/不舍昼夜 关系重大/系条长绳 D.淅沥/清晰 倜傥/未雨绸缪 恍然大悟/慌手慌脚 ·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sù/xiǔ hùn xǐng/shěng tǎng zhàn/diàn yì/jì cuán/zǎn shè/shě xì/jì xī tì/chóu huǎng/hu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鉴赏 拼凑 皂荚树 各得其所 人迹罕至 B.静谧 淋漓 探测仪 喜出望外 绌绌逼人 C.伫蓄 徘徊 镶银边 截然不同 呼朋引伴 D.渊搏 盔甲 绿茵茵 人声鼎沸 不求盛解 A 绌绌—咄咄 伫—贮 搏—博 盛—甚 3.古诗文默写。(8分) (1)不知何处吹芦管, _____________ 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__ ____________ 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3)古人常用明月寄相思之意,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诗句“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_”,就是希望明月送去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 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 _。 (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 ________ _,__ ___________ _”来表示。 一夜征人尽望乡 择其善者而从之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4.名著阅读。(4分) (1)我们的一生中会与无数的人相遇,而这些人中必定会有对你帮助颇多的人,成为你“人生的导师”。请简述《朝花夕拾》中一位人生导师对主人公的影响。(2分) 示例:《朝花夕拾》中,“我”在日本留学时期,在仙台学医时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我”在他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藤野先生严谨认真、和蔼可亲、不拘小节、没有民族偏见、平等待人的高尚品质影响着“我”。 (2)《朝花夕拾》中少年时的“我”性格鲜明,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我”的特点。(答出两点即可)(2分) 热爱自然,如百草园的生活;厌倦旧的教育方式(内容、制度),如三味书屋的生活、怕背《鉴略》等;富有爱心、善良、有正义感,如对长妈妈态度的变化、对猫的厌恶、对隐鼠的同情等。(写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我们应该明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不可割裂的,二者不是两件不相干的事,而是 __①__ 。如果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毫不相干,这样的传承就是十分可疑的。我们还应该明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只是我们在民族复兴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之一,绝非全部。我们 __②__ ,而并非仅仅继承和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足够了。 ①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或: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进行创新(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 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量在激增,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垃圾填埋时,化学物质可能泄露,污染地下水和土地;此外,垃圾含有大量微生物,是病菌、病毒、害虫等的滋生地和繁殖地,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材料二: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垃圾未分类原因 (%) 对垃圾分类的态度 材料三: 日本的学生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受环保教育,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厂。日本《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胡乱丢弃垃圾的人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3万元)。在澳大利亚,一般垃圾或者可回收垃圾等通常被装在不同的240升的带双后轮的标准垃圾箱里,对于学校、企业等,可以申请660升至4500升的超大型垃圾箱。与这些垃圾箱配套的,是全自动的侧装垃圾车。 (1)结合材料一,简述垃圾带来的危害。(3分) ①占用土地资源,影响生产生活。②污染水体和土地。③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意思对即可) (2)结合材料二内容,探究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2分) ①不知道如何分类垃圾或者垃圾桶上没有提示,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对垃圾未进行分类的原因。②大多数城市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是环保行为,愿意遵守。(意思对即可) (3)请你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去有效实施垃圾分类这项政策。(3分) 示例:①学校开设相关的垃圾分类课程,并引导学生去带动身边的人养成良好的分类观念和习惯。②从严制定并执行关于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③引进国外垃圾桶的设计理念与分类标识,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5分) 我的理想 钟丽琳 ①屋里只有晨曦一人。茶几上,一盘饺子圆润饱满,整整十个。 ②晨曦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新闻频道里,主播正播报疫情现状,有多少疑似病例和确诊人数。画面切到医院现场,晨曦不禁坐直了些,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中一个个忙碌的白色身影。突然,晨曦的手颤了颤,伸向前,想要透过屏幕抚摸谁。电视里,一位女医生正和主任汇报情况,女医生不经意抬起头,口罩上方,露出一双明亮的双眼,眼尾微翘,和屏幕前的晨曦一模一样。 ③妈妈!晨曦的眼角晶莹闪烁。终于见到妈妈了。 ④晨曦出生在医学世家。除了住在一起的父母和外公,舅舅、姨妈、二叔、小姑都是医生。因为医生的工作性质,晨曦家的春节聚会常常聚不全。今年春节,只剩她一人。 ⑤从很小开始,晨曦便自己上学。虽然学校离家不远,可看着同学都有家人接送,自己形单影只,心里总不好受。小学午餐自备,小伙伴会互相分享,晨曦便一个人悄悄地拿着饭盒往外走,饭盒里是软烂的米饭和焦煳的鸡蛋,有时是皮开馅露的饺子,这是晨曦早起自己做的。偶尔父母在家也会帮她准备,不过爸爸总是点外卖,妈妈的烹饪水平有时还不如自己。外公的饺子做得很好吃,但外公很忙,晨曦不愿给他添麻烦。 ⑥这样的成长经历直接影响了晨曦的个人理想。晨曦百日抓周,家人在桌上堆满各式物件,晨曦坐在桌上,一把抓起外公的银色听诊器抱在怀里。外公两眼眯成了缝,抱起晨曦亲了两口。全家 喜笑颜开。到了幼儿园大班,老师问晨曦长大想做什么,晨曦想了片刻未作声。老师引导着:想不想像爸爸妈妈一样做医生?晨曦听完大哭。这事传到晨曦爸妈耳里,两人对视片刻,沉默无言。小学时,晨曦语文老师让他们用“我的梦想”造句,晨曦咬着笔头半晌,看了眼饭盒,写了两个字:厨师。高中分文理科,妈妈问她以后想做什么,晨曦看着妈妈疲惫的双眼,说了一句:“只要不从医。”妈妈默然,摸着她的头,说:“妈妈对不起你,不过你长大就知道了。” ⑦如今,距离晨曦高考还有几个月。 ⑧晨曦看看窗外,雾蒙蒙一片。突然,一个视频通话请求发来,晨曦紧张地点击确认。屏幕里出现妈妈的脸,微笑的双眼旁,是深深的口罩勒出的印迹,左右脸皆是褶皱的印子。晨曦惊呼:“妈妈,怎么了?”妈妈笑笑:“囡囡,元宵节快乐!”晨曦隔 着屏幕触碰妈妈的脸,小声问:“妈妈,疼吗?”“不疼,你看”,妈妈凑近镜头,“偷偷告诉你,人们说这是‘天使印迹’。”晨曦破涕为笑。“囡囡,妈妈对不起你。”晨曦用手抹了抹眼睛,使劲摇头。“李医生,杨主任找您。”晨曦妈妈回头示意了一下,看着晨曦说:“囡囡,妈妈、爸爸和外公很快就回来了,家里,就交给你了。”晨曦认真地点头。 ⑨视频通话就这样结束了。晨曦抬头看了一眼客厅上挂的一幅字,那是十年前外公写的——大医精诚。四个字,苍劲有力。 ⑩时钟滴答滴答,雾渐渐散了,阳光洒进房间,晨曦还在酣睡,手里抱着一副银色的听诊器。床边的书桌上摆着一本翻开的作文本,上面是一篇未完成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作文第一行,写了一句话: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和我的爸爸、妈妈、外公一样……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3月16日) 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一盘饺子圆润饱满”,与下文“皮开馅露的饺子”形成对比,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晨曦的成长变化。 B.听说晨曦在幼儿园被问到想不想像爸妈一样做医生时大哭,爸妈沉默了,他们对女儿的表现感到失望。 C.第⑩段中“雾渐渐散了”与第⑧段中窗外“雾蒙蒙一片”相照应,显示了时间的推移,并暗示晨曦思想的转变。 D.第⑨段的画线句看似闲笔,实则通过那幅字的内容和特点,赞美了医生的职业精神,有利于表现文章主题。 B “他们对女儿的表现感到失望”理解有误。 8.根据第④—⑥段插叙的内容,简要概括晨曦成长中的经历。(4分) ①晨曦出生在医学世家(亲人大都是医生);②百日抓周,她抓起了听诊器;③很小便开始自己上学,午餐大多都是自己准备;④从幼儿园到高中,她就因为爸妈太忙疏于照顾自己而不愿当医生(她的理想离当医生越来越远)。(意思对即可) 9.请根据第⑧段中晨曦与妈妈视频通话的细节描写,分析晨曦的心理。(4分) ①“紧张地点击确认”,表现了她对妈妈的担心、牵挂和急切期待。②看到妈妈的脸时“惊呼”“小声问”,透露出她看到妈妈脸上的勒痕、褶皱时的吃惊和心疼;③“破涕为笑”,表明她被妈妈的坚强和乐观感染,为妈妈是白衣天使而骄傲自豪;④“用手抹了抹眼睛,使劲摇头”是要告诉妈妈不用愧疚,她理解并支持妈妈的工作(表现了她对自己曾经不理解妈妈的愧疚);⑤“认真地点头”表明她想让妈妈放心,希望妈妈看到自己的独立和担当。(答出任意四点,意思对即可,如无对应词句的细节描写,只有心理分析,给一半分) 示例一:合理。前文晨曦不想当医生,是因为家人都是医生,忙于工作而对她疏于照顾,她渴望陪伴呵护却不得,也对医生这一职业认识不够深刻,所以自然对当医生产生了排斥心理。后来她想当医生,是因为受到参加抗疫的亲人的影响,感受到了医生职业的无私与崇高,自然而然产生了从医的理想;因此,她的转变合情合理。这样的设计也是对抗疫中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的礼赞,她们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着很多人。示例二:合理。人的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晨曦的理想自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从不想当医生转变为想当医生。晨曦理想的转变有一定的思想(性格)基础。 10.前文晨曦多次表示不愿从医,但文章结尾,她作文的第一句话却是“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作者这样安排合理吗?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4分) 她从小就很懂事,照顾自己,体贴家人,自立自强,这使她后来有可能理解父母的艰辛和付出,并认同他们的职业。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她感受到了亲人们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为他们感到自豪,并深切理解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无私(晨曦从医态度的转变,既是家人的影响的结果,也是她自我成长过程中思想认识不断走向成熟的结果)。(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共13分) “减负”如何治本? 【事件回放】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与此同时,家住广西柳州的李女士的儿子即将进入小学,为了填满孩子的暑假时光,她给孩子报了8个兴趣班,一周7天都排上了课。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 【现象探究】 探究一: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以“研学旅行”为例,近年来,各地都掀起了研学旅行的热潮,大量机构蜂拥而入,市场异常火爆。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 探究二: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教育培养方式。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探究三: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这种情景被称之为“剧场效应”。 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一种典型的“剧场效应”。开始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参与校外培训,因为教育焦虑,也因为校外培训机构的诱导,更多的人开始加入校外培训大军。教育秩序因此被打乱,最后本不愿意参加的人也被“绑架”着加入其中。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希望孩子在成长跑道上占据优势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剧场管理员”不履行好维护秩序的职责,情况就很可能会失控。家长把更多的金钱投入到校 外培训中,孩子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大家在教育竞争上不断加码,站起来看戏还不能满足,还要站在椅子上,而教育资源的总量并不会因为竞争层层加码而增加。每个人都试图寻求利益的最大化,结果可能就是集体受损。 【专家观点】 多年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为中小学生“减负”。然而,“减负”不能只靠国家和学校,还需要家长的配合。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 “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 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 “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 (根据《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光明网”等资料编写)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长们花钱让孩子参加游学,但实际上,很多游学项目游而不学,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B.中小学生假期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它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 C.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这种“减”包括降低课程难度,减去超纲的、额外增加的“负担”。 D.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C “这种‘减’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误。与材料中“‘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相符。 12.根据文本内容,你觉得假期“补课热”会导致哪些负面影响?(6分) ①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②孩子容易滋生厌学情绪;③打乱教育秩序,使集体受损。(每点2分) 13.暑假的时候,你妈妈打算给你报研学旅行和一些培训项目,但你又不是很想参加。这时候,你会怎么跟妈妈说?请利用文本的相关内容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看法。(4分) 示例:妈妈,我不是很想参加这些项目。现在很多研学旅行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等效果。而暑假如果被培训填得满满的,身心得不到放松,这样我是很难用心投入学习的,可能达不到妈妈想要的效果。这样还不如根据我自己的兴趣来安排暑假的生活,比如读读书、做做手工、练练书法等。(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材料,完成14-17题。(共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4.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 寒雪日内集 B.太丘舍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则是无信 做人不可言而无信 D.对子骂父 孔子不能决也 C 天 · · · · · · · · · · 信用 离开 距离 加在姓氏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太阳 儿子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与人相约一起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1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都选自《世说新语》,该书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题目虽然是《陈太丘与友期行》,但是重点人物却是元方,开头交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情况只是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D.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个聪明而明智的孩童和一个失信失礼而惭愧的客人的形象。 D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17.《陈太丘与友期行》与下面的链接材料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链接材料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链接材料: 田子为相 ① ,三年归休,得金百镒 ② 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 ③ 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④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 ⑤ 之。”田子愧惭走出,造 ⑥ 朝还金,退请就狱 ⑦ 。王贤 ⑧ 其母,说其义,即舍 ⑨ 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 ⑩ 曰:“宜尔子孙承承 ⑪ 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①为相:做宰相。②镒:二十两。③事亲:侍奉父母。④馆:这里指家。⑤去:送还。⑥造:到……去。⑦就狱:接受处分。⑧贤:以……为贤。⑨舍:同“赦”,赦免。⑩《诗》:这里指《诗经》。⑪承承:谨慎小心。 《陈太丘与友期行》:做人要讲诚信(1分);链接材料: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1分)。文中的“友人”和链接材料中的“田子”都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2分)。(意近即可) 【链接材料译文】田子做宰相,三年后退休回家,将他在任时得到的两千两黄金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黄金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所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期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黄金,然后请求君王让自己进监狱接受处分。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再次任命他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说的就是贤惠的母亲能使子孙贤德。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 观沧海 [东汉]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8.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篇两句点题,并直接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者。 B.“水何澹澹”至“若出其里”,诗人实写眼前之景,赋予大海以性格。 C.最后两句与诗歌内容思想有关联,“咏志”即表达诗人抱负。 D.这是一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D A项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没有交代观察者 。 B项“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是虚写之景 。 C项中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19.请你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的。(2分) 诗人临碣石山,描绘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浩大景象,抒发其昂扬奋发的精神和渴望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50分) 进入中学以来,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帮助和支持下,你的视野得到了开阔,能力得到了提高,性格品质得到了塑造,心理和身体素质得到了加强。 请你以“谢谢你,让我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叙事完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