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1 人教版必修4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学习目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正确认识父爱与母爱,对“爱”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课前预习 1.作家与作品 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人本主义出发,力图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学说融合起来,并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人性异化”是弗洛姆以人性为标准,透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表象,考察其内在矛盾而得出的结论。他对这一社会中的人性异化问题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与批判。 同时,弗洛姆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他探索了心理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他提出所有已知的社会结构均不能适应人类的基本情绪需要。他认为将精神分析的原则应用于病的治疗,人类便能设计出一个心理平衡的“健全社会”。弗洛姆一生著述甚丰,内容广泛,主要著作有《逃离自由》《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随笔》等。 2.《爱的艺术》中所谓的“爱”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不同。弗罗姆认为,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而并不是接受。 3.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节选) 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 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学习任务二: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6 辜负( ) 惩罚( ) 藩篱( ) 借鉴( ) 专横( ) 押解 ( ) 咄咄逼人( ) 解数( ) 休戚相关( ) 刹车( )刹那( ) 惶恐( ) 2.填空 弗洛姆,美国、。主要作品《》,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学习任务三: 3.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样的呢?阅读全文,找出相关信息补充下面的表格。 各年龄段,情感的变化情况 年龄段 特征 婴儿期(0-1岁) 幼儿期(1-8岁) 童年期(8-10岁) 成长期 成熟期 4.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 本质上 人生关系上 作用上 积极面 消极面 母 6 爱 父 爱 学习任务四: 5.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参考示例: 6.我们每个人都亲身感受过和正在感受父母之爱,这种感受如何表达?作者从他哲学家、精神分析家、社会学家的角度来表达,写作上,本文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提示:①从具体事实,上升到理论高度;②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6 【参考答案】 1.略 2.填空 弗洛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3. 年龄段 特征 婴儿期(0-1岁)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幼儿期(1-8岁) 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童年期(8-10岁)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成长期 开始呼唤爱,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期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4. 本质上 人生关系上 作用上 积极面 消极面 母 爱 无条件的,是祝福,是和平。 代表自然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 爱 有条件的,它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 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信心。 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6 5.全文按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叙述母爱与父爱在他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其结构如下: 自恋阶段 第1~3段: 我被人爱阶段 成长过程: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第4~8段: 情感对象、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 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 第9~10段:总结全文 6.(1)本文是关于伦理学方面的随笔,阐述的是一个人从刚出生到长大成人这段时间里“爱”的能力的获得与发展,精辟地论述了母爱和父爱在人生中的区别,指出人的成熟过程是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的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理论高度,重新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通过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提炼出了爱的价值,也唤起人们施与爱给别人,才能得到爱。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2)作者由婴儿阶段的特点写起,详尽地论述了人生不同阶段母爱和父爱的根本区别,为如何教育子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婴儿阶段过后,孩子开始了对爱的体验,认为“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对他来说是一种祝福,是一种和平,不需要通过努力获得。八岁到十岁的儿童开始“创造爱”,有了爱的能力,爱的对象也由母亲转向了父亲。父亲开始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 (3)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 (4) 6 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父爱是有条件的。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可以受人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