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5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5 人教版必修4

第 9 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弗罗姆 (1900—1980), 美国精神病学家 , 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 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 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人本主义的学说 , 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 , 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为了医治病态社会 , 他提出通过改善人的心理 , 解决有关人们的劳动组织与社会相互关系的问题 , 走近作者 建立一个友爱、互助、没有孤独感的理想社会。主要作品有 《 逃避自由 》《 为自己的人 》《 马克思论人 》《 爱的艺术 》 等。 这篇课文节选自弗罗姆的 《 爱的艺术 》 。 《 爱的艺术 》 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 , 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 , 是一门神圣的艺术。课文节选部分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个角度阐释了这一论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 , 弗罗姆力图从人本主义出发 , 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本文就是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 写作背景 文学知识 (1) 关于 《 爱的艺术 》 弗罗姆所著的 《 爱的艺术 》, 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在这部理论专著中 , 他阐述了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 , 爱和其他艺术一样 , 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这本书告诉读者 :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 , 那么每种爱的作用都会失败 ; 如果没有爱他 人的能力 , 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 , 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2)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 ,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 后又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 包括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 ) 。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 , 是支配个人革命、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 ; 并把人格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其学说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吸收和运用。主要著作有 《 梦的解析 》《 超越愉快原则 》《 精神分析引论 》 等。 (3) 精神分析学说 奥地利著名科学家弗洛伊德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医疗实践 , 逐渐认识到 , 不仅是歇斯底里的患者 , 即便是正常人 , 在意识的背后都可能具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冲动 , 因不被社会习俗、道德法律容许 , 必须被压抑下去而不被意识到。这些被压抑于心灵深处的欲望和动机构成了人的潜意识 , 它是人类一切精神生活的根本动机。这种潜意识学说 , 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正是沿着这条线索 , 逐步发展、完善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 , 这是人类认识自我历程中的伟大成就。 结构图解 1. 题目包括“父亲”“母亲”“孩子”三者的爱 , 那么在文章中“孩子的爱”是怎样发展的 ? 重点突破 答案 : 孩子的爱在生长过程中是有变化的 , 具体变化如下 : 孩子的爱可以概括为 : 无爱 —— 被爱 —— 有爱 —— 创造爱。 2. 试举例说明本文过渡与衔接的巧妙运用。 答案 : 本文中多处巧妙地设置过渡句 , 达到了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的效果 , 如课文第四段最后一句中的 :“ 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 , 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再如第六段开头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 , 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3. 作者认为怎样才算是一个成熟的人 ? 答案 : (1)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 , 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 , 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2) 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 , 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 , 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 , 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 , 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 , 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 4. 作者阐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何意义 ? 答案 : 作者在文中阐释孩子对父母爱的发展过程 , 母亲对孩子爱的无条件 , 父亲对孩子爱的原则。同时 , 也指出了不成熟的、幼稚的爱的原则和成熟的爱的原则。这对读者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具有重要的理性认识作用。生活中 , 大部分人生活在这种亲情和爱之中 , 却很少有人有这么清晰的理性认识 , 读来给人茅塞顿开或恍然大悟的感觉。二是作者的结论让人认识到爱是可以主动的。这种认识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 , 让人们更积极地投入生活中。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 , 最后达到综合。那么应该如何“综合”呢 ? 观点争鸣 思路提示一 : “ 综合”既需要父母进行努力 , 也需要孩子自己学会“综合”。 思路提示二 : 从父母角度来说 , 母亲既要“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 , 又要希望孩子独立 ; 父亲所提出的要求要受一定的原则支配 , 不能专横 , 要宽容而有耐心 , 使孩子有自信心。总之 , 父母应该发展父爱和母爱的积极面 , 遏制消极面。 思路提示三 :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 ,“ 综合”就是要能融合父爱与母爱的积极的一面 , 并能从对父母的依附关系走向独立。 写法借鉴 1. 思路清晰 , 双线并进 文章紧紧围绕父爱、母爱与孩子的关系 , 根据孩子的发展阐述爱的能力的发展 , 分别论述了孩子刚出生、八岁以下、八岁到十岁及长大成人以后各个阶段对父爱和母爱的认识及父爱和母爱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文中不仅存在这一条纵向主线 , 同时还贯穿着一条横向主线。母爱和父爱对于孩子来说本质是什么 , 父爱和母爱又是怎样而且应该如何正确作用于孩子身上 , 在分别论述了父母各自对孩子的爱以后 , 顺理成章地点明了父爱和母爱的关系 , 看似矛盾 , 实则是统一到一个成熟的人身上的 , 从而点明主题。 2. 语言精美 , 内涵丰富 本文的语言具有论说文的凝练、生动 , 具有逻辑性的特点 , 同时又非常具有哲理性、思辨性 , 内涵丰富。文章在用事实、理论说理的同时 , 运用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语言 , 如“我爱 , 因为我被人爱”“我被人爱 , 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 , 因为我爱你”“我爱你 , 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 , 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 , 因为你同我相像” , 以及有关父母良知的内容等语句。还有描述和代表父 爱与母爱的象征性词语 :“ 故乡”“大自然”“大地” “海洋”“思想的世界”“宽容”“耐心”“安全感”“有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等。 3. 对比手法 , 形象生动 运用对比手法 , 增强形象性和说服力。文中主要是将父爱和母爱、父亲和母亲、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相对比 , 从中展现各自的特点和相互的共同之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