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园林与昆曲 作为比翼双飞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都相当集中地体现出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这是巧合吗?不是!两者都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相互交融、整合结出的果实。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不少,但能真正道出其美的人却不多;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 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昆曲是雅得不能再雅的“阳春白雪”,而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在许多人的眼里,没有园林,苏州,便不是苏州,那么,如果再加上这一句: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完全应该是成立的。 不仅《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拙政园中的卅六鸳鸯馆,便是园林主人与友人们欣赏并演唱昆曲的地方;而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怡园的藕香榭,也都有演戏的功能。 苏州园林,精致雅洁,亭阁居高,绿树葱茏,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文人意识。这种浸透着精神因素的物质景观,是东方审美情趣的凝聚和物化,形成一种品位极高、自成体系的中国园林文化。园林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满足和愉悦的心理效应。春雨冬日,夏蝉秋虫,在四时不同的园林景观之中,人们会触发许多遐思和联想,兴发许多相聚、雅集等人际活动。 因而,伴随着游园而来的许多顺时应景活动,诸如宴月飞觞、迎春赏花尤其是度曲吟唱之举频频进行。在情景交融之中,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园林所提供的良辰美景、审美情趣和应时节俗方面的满足。 昆曲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必然结合,能使人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净化的双重审美效果。昆曲鼎盛时期也是苏州园林艺术成熟并登峰造极的时期,更是苏州文化艺术和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由此可见,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成为园林文化的延续和衍化,使苏州园林从更高层次上发挥了它在审美领域中的多功能作用,变“静态”艺术为动静结合,显示了无限生机和魅力。 地方文化艺术的特色总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昆曲和园林,都发轫于具有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昆曲将文学、音乐、歌舞、美术、雕塑、武术乃至杂耍技艺融汇兼容于同一载体,与园林艺术共具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 欣赏苏州园林,需要进入一种“虚境”。无比皎洁的月光,在宣纸一般的云墙上,将摇曳的树影筛成动人的水墨,也许就在此时,又添了一声青蛙自荷叶上跳入水中的响动。欣赏园林之境,不是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是无法进入角色的。 欣赏昆曲,又何尝不是如此。要知道,昆曲唱演和欣赏的最佳形式,从来就是粉墙花影,笛箫鼓板,三五知己,花前品茗,梅下饮酒,箫竹盈耳,拍曲应和,情兴倍添。昆曲清唱和表演艺术,在它的形成阶段并非剧场艺术,而是园林里的艺术。 而要真正品赏园林,又当是蕉窗听雨般的情致,而人文化的蕉窗听雨情致,便是有着同样意味的昆曲了。 1. 下列对园林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卅六鸳鸯馆、怡园的藕香榭与濯缨水阁,精致雅洁,为昆曲的演唱提供了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环境。 B. 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苏州园林艺术的登峰造极,使得昆曲艺术也走向艺术的高峰。 C. 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 D. 在情景交融中,园林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良辰美景、审美情趣和应时节俗方面的满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阐释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艺术特点,是为了展现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中华文化,让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意蕴。 B. 作者列举 《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的例子,印证了昆曲的许多曲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C. 文章最后阐述了欣赏昆曲和园林都需要进入一种“虚境”,充分展现了昆曲和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的特点。 D. 文章深入挖掘昆曲和园林的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并追溯到太湖文化的特点,体现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的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 许多人听过昆曲,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很少看出昆曲佶屈聱牙。 B. 人们聚集在苏州园林,兴发一些活动,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 C. 欣赏昆曲,也要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才能进入角色,进入一种“虚境”。 D. 昆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只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因而具有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辨明检索区间,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联系上下文体会时,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苏州园林艺术的登峰造极,使得昆曲艺术也走向艺术的高峰”错误,依据第七段“昆曲鼎盛时期也是苏州园林艺术成熟并登峰造极的时期……由此可见,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成为园林文化的延续和衍化,使苏州园林从”可知,昆曲艺术的高峰,并不是苏州园林艺术高峰使它这样的,文意只是说二者的融合发展,相互依存。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是为了展现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错误,依据第八段“地方文化艺术的特色总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昆曲和园林,都发轫于具有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可知,目的在于写昆曲和园林的艺术特色渊源;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找准原文区间,然后仔细比对,看是否有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复句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看“结论”能否由“原因”“条件”推出,看选项中趋势预测是否合理。注意提防因果倒置、推不出、条件不充分等常见错误。 A项,“昆曲佶屈聱牙”错误,依据第二段“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可知,A项的结论是无中生有; B项,“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表述不对,依据第五段“春雨冬雪,夏蝉秋虫,在四时不同的园林景观之中,人们会触发许多遐思和联想,兴发许多相聚、雅集等人际活动”可知,B项曲解文意; D项,“只是”和“因而具有幽雅、细腻等艺术风格”错误,依据第八段“地方文化艺术的特色总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昆曲和园林,都发轫于具有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昆曲将文学、音乐、歌舞、美术、雕塑、武术乃至杂耍技艺融汇兼容于同一载体,与园林艺术共具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可知,D项将“总是”曲解为“只是”,同时还强加了因果。 故选C。 【点睛】解答论点论据论证的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中亚、中东和欧洲、东南亚和非洲输出自身的优势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管理模式,最后取得世界市场与国际合作优势,实现全方位的开放。“一带一路”战略吸引了很多战略伙伴的优势资源,为我国健康可持续化快速发展提供沃土。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沟通更为便捷,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会带来更多的商机。劣势也相当明显,也会带来外来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的冲击,很容易造成本土文化的没落,原有的经济体系也将受到影响。“一带一路”强调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互相信任,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多形式、多渠道谋求交流合作的机会。一带一路”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助于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论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材料二: “一带一路”建设以其开放、多元、共赢的特质,日渐为世界认同。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已经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圈遍及全球。中国与巴基斯坦成立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缅甸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瑞士政府在外交部设立“一带一路”咨询协调办公室……“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以及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日本通运等跨国公司,正以不同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截至2018年底,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落实率达96.4%;5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万多个就业岗位和20多亿美元税收。中欧班列开行1.4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等一批惠民工程落地生根;中国港口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让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人民生活便利了,工作好找了,笑脸也多了,获得感日益增加。 (摘编自《瞩目共建一带一路盛事》) 材料三: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担心“一带一路”对美国全球影响力构成“一定威胁”。他们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意欲借此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控制欧亚大陆,并在国际秩序方面“另起炉灶”。 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美国智库和战略界人士对“一带一路”并非一味反对,而是心态更趋复杂。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克斯等人呼吁,美国不应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需要认真对待这一将深刻影响中国内外政策的重要倡议,应深化对“一带一路”相关进展的分析,寻求更坚实的信息基础和更明智的应对之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波森、对外关系委员会东南亚项目主任柯兰奇克称,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但是“让中国失败”并不必然发生,也不必然对美国有利,美中在促进地区发展等方面并非“你输我赢”关系,不妨考虑“让中国成功”。曾供职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南亚问题专家、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维耶拉称,“一带一路”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很多共同目标,两者如能实现“串联”,可更好完成相关重大项目。 (摘编自《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美国因素”》)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为了赢得世界市场,扩大与他国间的合作,实现全面开放,实施了“一带一路”战略。 B. 在全球化可能冲击本土文化、影响本土原有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强调互相信任和了解,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 C. “一带一路”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吸引了许多大银行、跨国公司广泛参与,成为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 D. 美国战略界人士张克斯反对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化”可以加强国家之间联系、沟通、合作,带来商机,也会给本土的文化、原有经济体系带来不利影响。 B. 开放、多元、共赢的“一带一路”,为中国赢得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朋友圈遍及全球,日渐为世界认同。 C. “一带一路”成果丰硕,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为当地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D. “让中国失败”和“让中国成功”是美国内部对“一带一路”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集中体现了美国人的矛盾心态。 6.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述各方对“一带一路”的不同看法。 【答案】4. D 5. C 6. (1)中方:促进我国全方位开放,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2)合作方:欢迎“一带一路”建设,让己方发展潜力得到释放。(3)美方:先是担心威胁美国全球影响力,后来出现有助本国“新丝绸之路”等观点。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并分析理解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 项,张克斯“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说法属于张冠李戴,相关信息在材料三最后一段,原文是“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曲解文意,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第二段,原文为“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万多个就业岗位和20多亿美元税收。中欧班列开行1.4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等一批惠民工程落地生根;中国港口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让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人民生活便利了,工作好找了,笑脸也多了,获得感日益增加”。“工作好找了”并不意味着“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题干找准答题区位,根据文中的句中句子提取关键词语作答。此题要求概括方对“一带一路”的不同看法,属于综合概括的题目,从材料看,材料一是中方的观点,材料二是合作方的观点,材料三是美方的态度,根据三则材料的中的重点句子“‘一带一路’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助于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让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人民生活便利了,工作好找了,笑脸也多了,获得感日益增加”“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担心‘一带一路’对美国全球影响力构成‘一定威胁’”“‘一带一路’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很多共同目标,两者如能实现‘串联’,可更好完成相关重大项目”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节选) 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和觉民一起到觉新的事务所去,他们买了几本新杂志,还了一本翻译小说《前夜》。 刚走到觉新的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算盘珠子的响声,他们揿起门帘进去。 “你出来了?”觉新看见觉慧进来,抬头看了他一腿,吃惊地问道。 “我这几天都在外面,你还不晓得?”觉慧笑着回答。 “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但他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我管不了这许多,他晓得,我也不怕。”觉慧冷淡地说。觉新抬头看了觉慧一眼,把眉头皱了皱,继续拨算盘珠子。 “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着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觉民在旁边解释道,他在窗前的藤椅上坐下来。觉慧也拿着《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随意翻着书页,口里念着: “爱情是个伟大的字,伟大的感觉……但是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照我的意思看来,所有的爱情,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你爱恋,一心去爱恋。” 觉新和觉民都抬起头带着惊疑的眼光看了他两眼,但是他并不觉得,依旧用同样的调子念下去: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一股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 陈剑云从外面走了进来。 “我在读书,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 “这是什么意?”剑云低声说。没人回答他,一种莫名的恐怖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飞翔,渐渐地压下来。 “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地说,“这种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这种思想近来不断地折磨他,可他无意间遇见了觉新的茫然的眼光,连忙掉过头去,又看见剑云的忧郁的、忍受的表情。他转眼去看觉民,觉民埋着头在看书。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静寂。他觉得什么东西在咬他的心。他不能忍受地叫起来: “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话?……你们,你们都该受诅咒!”众人惊讶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大叫。 “为什么要诅咒我们?”觉民阖了书温和地问,“我们跟你一样,都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讨生活。”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口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这时侯他忘记了他自己也是矛盾的。” “三弟,平静点,你这样吵又有什么好处?做事情总要慢慢地来,”觉民依旧温和地说,“你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小。” 觉慧过头,又遇见觉新忧郁的眼光,好像在责备他似的。他埋下头去,过了一会儿,他的声音又响了。 “我们不是奢侈家,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们只是劳动者。穿起我们自己的皮制的围裙,在自已的黑暗的工厂里,做自己的工作。在我们这黯淡的生活里,也有我们自己的骄傲,自己的幸福!” “三弟,请你不要念了。”觉新痛苦地哀求道。 “为什么?难道你没有幸福,就连别人说把福争过来的话也不敢听吗?”觉慧对他的大哥不客气地说,他很不满意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 “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环境跟我的不同,”觉新推开算盘,叹口气说,“你说得对,我的确怕听见人提起幸福,因为我已经没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也做过美妙的梦,可是我的幸福早就給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別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我的痛苦你们不会了解……我还记得爹病中告诉我的一段话:‘我的病恐怕不会好了,我把继母同弟妹交給你,你好好地替我看顾他们。你的性情我是知道的,你不会使我失望。'从此以后,我每想到爹的话,就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意做一个牺牲者。然而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觉新愈说下去,心里愈难过,眼泪落下觉慧的眼泪快要流出来了,但是他极力忍住,他看见剑云拿着手帕在揩眼睛,觉民用杂志遮住了脸。 觉新继续又说: “妈嫁到我们家,一直到死,并没有享过福。她那样爱我,期望我,我究竟拿什么来报答她呢?为了妈我就是牺牲一切,我也甘愿。只要使弟妹们长大,替爹妈争口气,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觉新说到这里便摸出手帕指脸上的泪痕。 觉慧让眼泪流了下来,但他马上又止住了泪。他心里想:“过去的事就让它埋葬了罢!为什么还要挖开过去的坟墓?”但是他却不能不为他的亡故的父母悲伤。 “三弟,你刚才念的话很不错。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只是一个劳动者。”觉新渐渐地安静下来,他望着觉慧凄凉地笑了笑说,“然而我却是一个没有自己的幸福的劳动者,我——”他刚说了一个“我”字,忽然听见窗外的咳嗽声,便现出惊惶的神情,改变了语调低声对觉慧说:“爷爷来了,怎么办?” 觉慧稍微现出吃惊的样子,但是马上又安静了。他淡淡地说:“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人。”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就“出场”的翻译小说《前夜》,是文中重要的道具,觉慧朗读该作品的举动不仅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自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 巴金小说擅长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本文主要从高家几个兄弟的生活歌颂青年一代的民主主义的觉醒。 C. 小说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笔法细腻,尤其用墨较多的是觉新和觉慧,他们虽然性格迥异却又手足情深。 D. 巴金小说的语言风格总体来说是热烈、明快而朴素的,本文就是鲜明的代表,三兄弟的对话富有亲人的温暖和青春的激情,感染力很强。 8. 小说中觉新、觉民与觉慧三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请概括出三人的不同形象特征。 9. 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请分析本文“真”的特征。 【答案】7. D 8. ①觉新是旧家庭中为家庭不惜牺牲自己梦想和幸福的有责任心的善良又软弱的大哥形象。②觉民是既同情大哥又理解兄弟,内心有矛盾而又态度温和的青年学生形象。③觉慧渴望幸福生活,敢于反对旧家庭束缚,是坚定勇敢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9. ①人物形象塑造真实可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觉新既勇敢担起家庭重担又害怕祖父,有胆小懦弱的一面。②对日常生绘真实可信,再现了封建大家庭中受过教育又身份地位不同的青年人的生活情境。③从情节发展的真实性来看,在新旧时代剧烈变迁的背景下,年轻人自然会呈现或激进、或保守、或徘徊的不同样态。④作者传达出对旧时代青年的真实感受,既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将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又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总体来说是热烈、明快而朴素的”错误。语言风格判断不准确,本文语言有“热烈、朴素”的特点。结合“爱情是个伟大的字,伟大的感觉……但是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呢? 照我的意思看来,所有的爱情,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你爱恋,一心去爱恋”“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我在读书,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这种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等分析可知,本文的语言没有“明快”的特点。故选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觉新抬头看了觉慧一眼,把眉头皱了皱”“‘三弟,请你不要念了。’觉新痛苦地哀求道”“他很不满意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环境跟……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三弟,你刚才念的话很不错。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只是一个劳动者。’觉新渐渐地安静下来,他望着觉慧凄凉地笑了笑说”等分析,觉新是旧家庭中为家庭不惜牺牲自己梦想和幸福的有责任心的善良又软弱的大哥形象。结合“‘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着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觉民在旁边解释道”“他转眼去看觉民,觉民埋着头在看书”“‘三弟,平静点,你这样吵又有什么好处?做事情总要慢慢地来,’觉民依旧温和地说,‘你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小’”“‘三弟,请你不要念了。’觉新痛苦地哀求道”等分析,觉民是既同情大哥又理解兄弟,内心有矛盾而又态度温和的青年学生形象。结合“‘我管不了这许多,他晓得,我也不怕。’觉慧冷淡地说”“觉慧也拿着《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随意翻着书页,口里念着:‘爱情是个伟大的字……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我在读书,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地说,‘这种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口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他淡淡地说:‘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人’”等分析,觉慧渴望幸福生活,敢于反对旧家庭束缚,是坚定勇敢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请分析本文‘真’的特征”,需要结合文本的人物形象、情节、主旨思想等方面分析。结合觉新、觉民与觉慧三兄弟的形象特征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真实可感,情节发展的真实,如觉新是旧家庭中为家庭不惜牺牲自己梦想和幸福的有责任心的善良又软弱的形象,觉民是既同情大哥又理解兄弟,内心有矛盾而又态度温和的青年学生形象。在新旧时代剧烈变迁的背景下,不同的年轻人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结合“刚走到觉新的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算盘珠子的响声,他们揿起门帘进去”“一股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眼泪落下觉慧的眼泪快要流出来了,但是他极力忍住,他看见剑云拿着手帕在揩眼睛,觉民用杂志遮住了脸”等分析,关于生活中的情景描写真实。结合“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口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这时侯他忘记了他自己也是矛盾的”“为什么?难道你没有幸福……他很不满意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也觉得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意做一个牺牲者……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他淡淡地说:‘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人’”等分析,感情抒发真实,通过不同青年的表现,写出了对旧时代青年的真实感受,部分青年富有反抗精神,同时也预示着封建大家庭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一再报,语益奇。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10. 对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B.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C.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D.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策高第: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的一种形式。答策出色者,可以评为"第一"或"高第"。参加对策者一般都能得到任用. B.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 阙下:宫阙之下,后来上言给皇帝但不敢直指,但言阙下。此处与“城阙辅三秦”中“城阙”是一个意思。 D. 更衣:指换衣服,换衣服的地方,也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如《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至宇下”中的更衣即为委婉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勃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创作的《汉书》,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纠正它。 B. 王勃替沛王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檄文,高宗皇帝说这么下去势必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就把王勃作为替罪羊,轰出了王府。 C. 王勃经常仗着自己才气,欺负当地的上下级,所以他窝藏官奴,杀人并被判死刑后,大家都很高兴。 D.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已经知道都督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了一篇,只等着宴会上拿出来炫耀,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他强行重做了一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 (2)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沛王听说了他的名声,便征召他担任自己的署府修撰,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完成后,沛王非常爱惜器重他。 (2)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意为:王勃被废去官职之后,客居剑南。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丛生,想到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抒发自己的情怀。听说虢州多产药草,于是请求补职虢州参军。 “客剑南”是“客居剑南一带”的意思,不应断开,排除BC;“尝登葛愤山旷望”是一句话,不能断开,“慨然思诸葛亮之功”中“慨然”修饰“思”“诸葛亮之功”作“思”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C;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C项,“此处与‘城阙辅三秦’中‘城阙’是一个意思”错。城阙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错,原文是“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可见并未说“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 C项,“欺负当地的上下级,所以他窝藏官奴,杀人并被判死刑后,大家都很高兴”错,原文是“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可见没有说“大家都很高兴”,只是说“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 D项,“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已经知道都督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了一篇”,表述有误,王勃事先并不知道都督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了一篇;另外,“他强行重做了一篇”,表述有误,原文并无此意。正确的理解是:当初(省亲时),王勃取道经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提前就让其女婿写好了序文准备在宴席上向宾客们夸耀,于是拿出纸笔一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人敢当,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应允而没有推辞。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采分点:名,名声;召,征召;论次,评定编次; (2)采分点:属文,写文章;精思,认真思考;则,然后;引,拉;寤,睡醒;援笔,提起笔来;易,改动。 【点睛】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时就擅长写文章,九岁时得到颜师古作注的《汉书》,读后便写了《指瑕》一文来指摘其中的错误。麟德初年,刘祥道巡察关内,王勃上书自荐,刘祥道(极为欣赏)便向朝廷上表,(王勃)在对策中成绩优异。未及成年,便被授予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沛王听说了他的名声,便征召他担任自己的署府修撰,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完成后,沛王非常爱惜器重他。当时,诸王都喜爱斗鸡,王勃便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高宗看到后大怒:“这是想要挑拨诸王们的关系。”把他斥退出府。 王勃被废黜后,客居剑南一带,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叹息不已,怀想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听说虢州多药草,就请求补任虢州参军。因恃才傲物,被同僚们嫉恨。官奴曹达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掉了曹达。事情后来被发觉,按律当诛,恰逢遇赦仅免除了官职。勃父福畤,担任雍州司功参军,也因王勃的原因,被贬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视,渡海溺水,惊悸过度,回来后不久死去,终年二十九岁。 当初(省亲时),王勃取道经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提前就让其女婿写好了序文准备在宴席上向宾客们夸耀,于是拿出纸笔一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人敢当,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应允而没有推辞。都督很生气,起身换衣服去休息,派下属等候了的文章写好(一句)就向自己报告。报告几次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让人感到惊奇,于是惊讶地说:“真是一位天才啊!”便请他完整地写成,最后非常高兴地结束宴席。王勃写文章,并非开始时就进行精心构思深思熟虑,先磨上数升墨,然后酣畅地饮酒,拉过被子盖上脸就睡,睡醒了,拿过笔一挥而就,一个字也不需要改动,当时的人们都认为王勃是打了“腹稿”,他尤其喜欢著书。当初,王勃祖父王通,就是隋朝末斯白牛溪的一位教授,其门人众多。曾经从汉历魏到晋作书一百二十篇,来续写古《尚书》,后来丢失了序文,仅留下名录而没有书(内容)的有十篇,王勃补写了缺失亡逸的,最后定稿二十五篇。常说(会医术的)人的子女不可能不懂医术,当时长安曹安有秘术,王勃跟他学与他交往,完全学到他的精髓。曾经读《易经》,晚上做梦仿佛有人告诉说:“《易经》中有太极,你认真思考一下吧。”醒后就写下了《易发挥》数篇,写到《晋卦》时,恰逢生病就停止了。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借文章齐名,天下人称他们为“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论王勃等人时说:“王勃的文章气势宏大奔入,不是一般人所能赶得上的,杨炯、卢照邻还尚可以企及。”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 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 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C. 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 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15. 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异: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国时济世的锟鹏之志。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综合理解。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B项“情感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诗中最后两句,诗人借滞留、危难而转图南的鲲鹏形象自喻,表达诗人仍临危不忘报国之心,志向弥坚,毫不气馁。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和手法的能力。表达情感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 ②分析景语。 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手法技巧题型,要掌握常见的术语。本题为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分析本诗与杜甫的《登高》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注意对诗词的整体把握和比较的角度。分析情感,根据课本的内容可知《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 )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景物描写寄寓着作者愁苦满怀、壮志难酬之情。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忧虑国运的悲哀之情。《泊岳阳楼下》创作背景应该从“大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乱发生于756年,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近景“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寄托着作者漂泊困顿之感。“滞留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从以上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情感的相同点:都通过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表达出杜甫漂泊他乡、老病孤愁、贫穷困顿之感,但同时也有着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情感的不同点:《泊岳阳楼下》前两联虽然通过写景衬托出别样的悲怆,寄托着作者漂泊困顿之感,但是下两联“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表现作者在艰难和危险下更加气魄壮大,临危无惧;以鲲鹏自喻,表现远大志向,无可披靡。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作者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久客孤独,悲秋苦病,离乡万里、人在暮年之情,“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登高》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主人公拄着拐杖不时抬头远望所见景物是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继房屋满地,有不少官宦人家之后,还用“____ ,___ ”两句继续强调南昌的繁华富盛。 (3)李密的《陈情表》中说完自己家里外无近亲,内无应门之童后,强调自己孤单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 _______”两句,表现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心志。 【答案】 (1). 策扶老以流憩 (2). 时矫首而遐观 (3). 舸舰弥津 (4). 青雀黄龙之舳 (5). 茕茕孑立 (6). 形影相吊 (7).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8).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详解】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本题难写的字词:流憩、矫首、遐观、茕茕、沮等。-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课内基础知识 17.下面词语音形有误的一项是 A. 赍(jī)发 亲眷(juàn) 泼溅贼 仓廒 搠倒 B. 憎(zēng)恶 祈(qí)祷 促狭鬼 汆汤 钢砂 C. 怏怏(yāng) 遄(chuán)飞 碧溪岨 稔熟 玷辱 D. 虢(guó)州 襜(zhān)帷 编蚱蜢 雎园 梓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此题题干要求考生选出有误的一项,D项,“襜(zhān)帷”注音有误,正确注音:襜(chān)帷。 故选D。 18.下列对各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恨晨光之熹微 恨:遗憾 B. 三径就荒 就:近于。 C. 悟已往之不谏 谏:进谏 D. 策扶老以流憩 流:周游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做此题,考生要有语境意识,结合语境去分析它的词义,此题C项“谏”,不是进谏之意,是劝止之意,此句意思: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为官)已经不能改正。 故选C。 1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小知不及大知 B.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此题考查的是通假字,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项,“知”通“智”,大意:小的智慧赶不上大的智慧; B项,“反”通“返”,大意:到郊野去的人,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 C项,“而”,通“耐”,大意:道德合于一个君主的要求,能力取信于一国的人。 故选D。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②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 ①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①负青天,然后图南 ②且适南冥也 D. 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选项D,“知”智慧;选项A,“”①“数”shù几,②“数”shuó拼命追求的样子;选项B“发”①fà毛,指草木,“发”②fā打开粮仓;选项C “南”①名词作动词,南飞,②名词,南方。故答案选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21.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未尝废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不矜名节 ④愿陛下矜愍愚诚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废离”与“废远”的“废”都当“废止”讲,都是动词。“不矜”的“矜”当“自夸”讲,动词;“矜悯”中的“矜”当“怜惜”讲,动词;两个“矜”字意义不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人,一生能从事一项事业,并使它欣欣向荣,是会感到幸福的。 ②我们十年未见了,如今在异国萍水相逢,真是令我倍感亲切。 ③他们现在都已七十多岁高龄了,不但没有灰心丧气,还老当益壮,百折不挠。 ④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⑤午时将近,文殊院中僧人们在经历了一上午的劳作和念经参禅后,相继进入饭堂食用一天中的第二顿斋饭,这种钟鸣鼎食的生活使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欧阳克也没想到,原本是奔着九阳真经去的,没想到在失去九阳真经的时候,却能得到斗转星移和参合指的藏匿消息。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这里形容的正是事业,使用正确; ②萍水相逢,比喻本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此处有“我们十年未见了”,可见早就认识,成语使用不正确; ③老当益壮,形容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此处正是形容七十多岁的老人百折不挠,使用正确; ④战战兢兢,形容恐惧得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此处形容老师的工作状态,应用“兢兢业业”,使用不正确; ⑤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此处形容僧人的清苦生活,使用不正确; 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此处指欧阳克失去九阳真经的时候,却能得到斗转星移和参合指的藏匿消息,使用正确。 不正确的是②④⑤。故选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争中,一个村庄被炸毁。一个小女孩身上着了火,正哭喊着往前跑。一名持着相机的战地记者正从这里经过。面对眼前的情景,他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抓紧时间拍照,并立即离开给报社发照片;第二种,他拍下照片后,过去灭火;第三种,顾不上拍照,赶紧过去把小女孩身上的火扑灭。 有人就这三种选项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小学生都选择第三种,因为被火烧多疼啊。中学生有选第三种的,也有选第二种的,选第二种的学生认为,拍下照片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大学生中有人为第一种行为辩护,认为职业素质更重要,记者这一职业决定了他应该这样做。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职素诚可贵,品德价更高 战争中的一个记者,面对身上着了火的小女孩儿,该怎么做?就这个问题,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选择的结果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我认为在危急时刻,人性品德比职业素质更重要。 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记者应抓紧时间拍下照片,并立即离开给报社发照片。如果从记者的职业素养出发,确实应该如此;作为一名记者,就应该让人们更快速地了解信息,这也是记者最核心的价值。可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记者此时离开,那么等待着小女孩的可能就是死亡;如果为了一条新闻而放弃一条生命,那么这则用生命换来的新闻只会让人觉得血腥冷酷。遵守职业品德确实可贵,可是一味地遵守死板的规定,带来的结果可能会南辕北辙;记者如果离开了,那么他确实践行了他的职业素养,可他却失去了他最珍贵、最基本的人格品德。遵守职业素养,并不意味着要把人培养成冷血的工作机器。 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本就是人们的基本品德,也同样是亘古不变的道德素养,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是我们从小就懂得的道理,如今在面临选择时,小学生都会明白的道理,为什么这些学识渊博的大学生却忘记了呢?这可以说与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密不可分。 反观当下社会,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奔忙劳作,什么事都要讲究效率、遵守规则。在这种模式化的生活状态下,不少人活得越来越像一个机器,失去了自己的本性,甚至连小学生都懂得的那些道理都已不甚明了。康德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所以,在危急时刻,记者应该放下身上的摄影机,为那个小女孩灭掉身上的火;即便因此失去了一则新闻,但收获的却是内心世界的快乐与满足。 “被火烧多疼啊”,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反映出小学生内心的朴实与善良,犹如干净而璀璨的星空。在职业素养和品格道德中做选择,本就是一道十分简单的选择题。如果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人性上还不如没受过高等教育的时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当一个生命遇到危险的人出现在你面前需要帮助时,我们因为职业素养产生了犹豫、迷失了人性,这又是一种什么素养? 世事艰难,即使生活的压力繁重,一个人也应该秉持人性,坚守品德;所以我认为,危急时刻,职业素养固然重要,可是人格品德更加可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限制性 1.材料内容的限制:材料由两段构成,第一段是创设一个情景,交代背景材料,提出问题,战乱中,一个战地记者,面对身处险境着火的小女孩应该怎么做,并且给出三种选择,第二段材料展现特定人群的选择,综合来看,重心应在第二段,第二段是后续观点生发的基础,观点的生成和支撑都不应离开第二段材料所规定的范畴。 2.审题立意的限制:任务指令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材料第二段中明确给了三个群体的具体取向,这便是审题立意的关键,所以,必须对三个群体和他们的三个取向进行思考、斟酌、权衡、比较,不可另起炉灶。 3.价值取向的限制:从材料二的第二段来看,三个群体的三个取向在价值观层面都有可依之据,但是深究其深层指向和人性的价值高度,还需理性考量。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裁剪选材时,要能够正向立意,直接或间接地传达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这则材料的重点在第二段,需要注意两点:(1)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这三个身份暗含着其各自接受教育程度和知识、阅历的不同。(2)三种不同的选择体现的是不同价值判断,第三种做法是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更感性也更符合人性;第一种做法把职业道德作为最高价值追求,非常理性却忽视人生命的重要性,第二种做法能够很好的把二者兼顾,把以上两个点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材料所蕴含的意思:随着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知识阅历的增加,人的理性精神在增强,但一些人本初美好的人性似乎在逐渐减弱。 参考立意的角度 1.强调职业素养,不能违背人性。 2.人理性思维的提升不能以牺牲感性的良善为代价。 3.在增加知识和阅历的同时,保持人本初的善良。 4.教育要保护人天性的善良等。 5.敬畏职业素养,更要敬畏生命。 行文结构: 文章开头,从材料中迅速提取立意的方向,如“强调职业素养,不能违背人性”等;然后运用论据进行论证,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分解成若干分论点,采取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述;接着需要联系自身实际,联系时代实际,谈对自己观点的认识;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展望未来。 作文素材积累: 1.所有的动物都是有感情的,喜怒哀乐惧,七情六欲,但人之为人的标志是有理性,通过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 2.苏霍姆林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是一家破损的机器。”生气了就骂,气愤了就砸,动不动就剑拔弩张,直闹的流血五步,这样的人跟狮子老虎没什么两样。理性是撇,感性是捺,撇比捺高,就可以把感情管住。如果捺比撇高,就不是人字,而是入字。 3.周国平认为,上帝先造了神,觉得世界太过单调,便又造了兽,但又觉得只是两极,还嫌单调,最后便造了兼有人性和兽性的人。 4.所以人性其实是包括神性和兽性,那么克制兽性,发扬神性才可以成为圣人。庄子终身未仕,无可辩证的是坚定者中的坚定者。庄子不仕不是因为没有机会,而是面对诱惑不以为然的坦然放弃。这是一种笃信和坚持,是一种气魄和大觉悟。当楚王请他出任宰相时,他一句“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就轻易的将不少自命风流的人物抛置身后而自姿逍遥了。 5.看一个人是否成熟,就看他做事是凭自己喜好还是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不论你是否喜欢,都得去尽。所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然后在什么时候去做,这就是成熟的标志。人无完人,我们都会有感情用事的时候,如何能在这个充满各种感情的世界中活得理性,就是生活中的大哲理。 5.理性是深思熟虑,感性是当机立断;理性是精心策划,感性是大展宏图;理性是精雕细琢,感性是大刀阔斧;理性是细腻温和;感性是豪爽奔放:理性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容;感性是“士可杀不可辱”的傲骨。在生活中不要常常做正常的傻瓜,多做理性的决策者。这样,我们便可以理性的度过感性的一生,活得更加精彩! 6.感情如水,理性如冰,八分之一的冰块浮动在水上显现着庄重和威严,一任冰下蓝色的水漂荡,不减半点高雅,这是理性的美。 7.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情感如佳期如迷梦,如朦胧的目光一样虚幻地笼罩在你的思绪中,虽然美,但是纵使你有洞明一切的雪亮智慧的双眼也难在情感的月光下一任目光驰骋鸟瞰。而理性,则是明艳的阳光,它慷慨地洒向宇宙空间,哪怕是枝叶繁生的丛林,哪怕是污浊游荡的大海,哪怕是遥远的孤独的星球,都可以让你一睹宇宙的本色。阳光下的美是真实的。 8. 或许诸官还为纠缠人心的家务事颦眉捋须,或许慈父正为过去疼爱的儿子而首鼠两端,或许朋友正为是否告发他那狗彘不食的朋友而思绪万千,情感如霜染了你的发,如皱纹老了你的脸,如苦药苦了你的舌,无情总被多情扰。如果放松你的大脑,有原则有理性地抹去结在你窗前的细细蛛丝,擦去玻璃上的点点尘埃,你会看到一个明艳的世界,那里山重水复处有柳暗花明,是理性给了你翅膀,让你高飞,让你望远。理性总是潇洒而优雅地从你身边走过,他不像情感一扑一朔地踢你一脚,然后再给一个稚气的鬼脸。理性是智慧的表现,只有智慧才称得上是最美的东西。 9.总喜欢史泰龙那一张冷静的脸,温暖而又深邃的眼睛总是平静地注视着远方,额上几条浅浅皱纹是思考的象征,脸上的皱纹写着坚毅和勇气,他成为我心目中理性的象征。他的一举一动都闪烁着理性的智慧。如果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和他一样理性,这个世界该是怎样的世界呀!能沉着勇敢应付人生中的变数,处惊不变,原则、熟练运用自己的能力,这是理性美的内涵。 11.也听一些短视的人说,这世界太冷,需要温度,需要感情。殊不知无聊地躁动是太感性,太缺乏理智。理智不等于冷,正如感情不等于温暖一样。理智是美的东西,一切美都是有温度的,理智的人也有感情,理智的思考也有局限和麻烦,只是有些理智只是所谓的理智,没有到达高的境界也就不会领悟到高层次的美。 12.窗外阳光明艳鸟语花香,在理性的眼睛里一切都是美的,这双眼睛也因理性而显得与众不同:是脱俗的美,是成熟的美,是理智的美。 【点睛】材料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