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全套
第七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记叙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带刺的朋友》记叙了一个秋天新月斜挂的夜晚,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观察身边对生活起着影响作用的“小事”,谈谈对这些“小事”的看法。习作以“我有一个想法”为主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现象,提出改进的方法。《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自然段。 3.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4.默读课文,品读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能围绕一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6.能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能汇总小组每个同学的意见。 7.能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 8.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书写习惯。 9.能发现句子的特点,能照样子写句子。 10.积累古诗《采莲曲》。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自然段。 3.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难点 1.能围绕一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大自然的声音》2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2课时 《带刺的朋友》2课时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1课时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21 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文章结构严谨,第1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2~4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引导学生继续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围绕一句话来写。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学生一读就能喜欢上。课文结构特点明显,易让学生继续发现“围绕一句话来写”这一显著特点,自然就能体会课文写法的特点了。 教学中要创设情境,缩短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进而与文本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过程与方法】 完成表格,分小组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难点 能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教师:大自然声音的音乐,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字词,读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7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整体感知,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重点 会认7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 一、读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淙淙 潺潺 哗哗 唧哩哩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2.教师引读,学生说说读这些词语时眼前出现的画面。 3.教师小结:这些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它们都来自大自然,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读,正音。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赛读。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教师相机板书:风 水 动物 师: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有一句话总结了整篇课文的内容,你能找出这句话吗?(指名回答) 2.齐读第1自然段。 3.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指导学生填写图表。 4.学生交流答案。 第二个方框中填: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第三个方框中填: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5.学生交流课文写法的特点和第2、3、4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6.教师总结:第2、3、4自然段都是围绕第1自然段来写的。第2、3、4自然段的第1句又是每段的中心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易写错的地方。 琴:下部是“今”,不要写成“令”。 器:不要把点漏写了。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大自然的声音 风 水 动物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背诵第2~3自然段。 3.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难点 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想去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由生字所组成的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想想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热闹的音乐会 轻快的山中小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4.学生交流,全班汇报。 二、入境想象,美读感悟 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2.学生默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学生说出“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3.关于风的声音(大胆想象,美读悟妙)。 (1)师: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你们听…… (2)播放手风琴变奏曲,教师根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学生在音乐的变换中体会微风和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出示相关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4)指名读,提醒学生读时注意将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将狂风的雄伟读得急、猛, 感受风声的美妙。 (5)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教师适时用手势划出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6)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聆听了音乐会上的风之曲。 (7)教师小结:风真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呀!既能演奏舒缓的微风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狂风曲,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8)学生熟读第2自然段,尝试背诵。 4.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师: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 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叫“象声词”。想象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噼噼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真形象,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去,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会更加有趣、热闹吧!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教师引导: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 出示相关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师生分小组合作朗读。第1组读小溪,第2组读河流,第3、4组读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通过体会“淙淙、潺潺、哗哗”来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③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3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 5.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齐读第4自然段。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师:小鸟(小虫、青蛙),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 (4)指名读,同桌轮读,小组赛读。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师: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瀑布》。 2.指名读。 3.学生交流诗中瀑布的特点及诗的写作特点。教师相机指导。 瀑布的特点——声音大、雄伟 写作特点——由远及近的顺序、比喻的手法 4.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象拓展,课外练笔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时,你就会发现大自然的神奇。请把自己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用几句话写下来,再和同学交流吧。 大自然的声音 本课导入别出心裁,我将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挑出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自然导入本课学习。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学习此课,学生感受到了风、水、动物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美妙声音,并学习模拟这些声音,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22 父亲、树林和鸟 本文通过写“我”和父亲在树林里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深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父亲、树林和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课题便能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而三年级的孩子都有质疑、解疑的追求,在读父子的对话,深深理解父子的对话中,学生会不断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鸟飞,没有鸟叫,父亲却知道林中有鸟……所有的疑问都将激励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同时感受到人鸟亲如一家。 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法等方法教学。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反复诵读中用心体味,就会对文本产生更多更深的感受。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掌握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3.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情趣的基础上,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理知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默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 教师:课件,图片(父亲、树林、鸟)。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识字写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有鸟叫声的音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上鸟图。 2.课件展示图片,明确“家”的概念,问:“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儿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上树林图。(板书:树林和鸟) 让学生用“我喜欢鸟儿,因为——”来说一句话。(贴上父亲图) 3.继续板书课题(父亲),全班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先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带生字的新词,并借助拼音自主认识生字,强调鼻音和边音。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学生反馈:课文共22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生词:黎明、喃喃、凝神静气、舒畅、一瞬间、猎人。 3.随机指名学生起来当小老师带读词语。 强调:黎(边音)、凝(鼻音)、猎(边音)。 4.课件展示顺口溜,让学生猜字。 (1)十对十,日对月。(朝) (2)雨天做家务。(雾) (3)月亮在旁边。(膀) 5.教师范写要求会写的字,学生书空。 6.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齐读课文。 (1)先让学生说说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篇课文呢。(快乐、喜欢) (2)学生带着快乐和喜欢的感情来齐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 2.反馈并指导朗读中心句。 (1)学生反馈信息,课件展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哪两个词最能体现父亲喜欢的感情呢?(最,一生。) ③那么谁能把父亲如此喜欢树林和鸟的感情读出来呢?(指名读) ④全班再一起读一读。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喜爱树林和鸟 最 一生 第二课时 1.品读课文,感悟父亲对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 重点 品读课文,感悟父亲对鸟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深爱。 难点 1.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一、复习导入 1.制作生字卡片,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二、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齐读第1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2.望鸟、闻鸟(仔细观察)。 (1)你能在课文中的第2~8自然段里找出相关句子来说明父亲是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的吗?(自由读第2~8自然段,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从“幽深的雾蒙蒙的”体会到树林里什么都看不到,但在如此难以辨认的环境下,父亲依然能发现鸟的踪迹,突显出他对鸟的熟悉。从“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体会到父亲在仔细地看、用心地闻。(个别读) “我茫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个别读) 随机指导理解:凝神静气。 “像树一般兀立的”可以看出父亲与树林融为一体的情景。 (3)齐读这两句话。 (4)一旁茫茫然的我,这时心里会想什么?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父亲,指导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的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的熟悉。(幻灯片出示第3~8自然段中父亲的话,师生合作读,板书:看叶知鸟 ) (5)父亲这么仔细地观察,连说话的语气都是轻轻的,他是多么爱鸟、多么呵护鸟呀,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3.体味鸟味(父亲对鸟味有深刻的了解)。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9~14自然段。 (2)出示句子: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指导理解“浓浓的苦苦的”是谁的味道?(草木的味道。) 师:为什么作者只闻到草木的味道? 学生交流。 (3)齐读: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指导认识“喙”。 (4)鸟特有的气味,容易闻到吗?那怎样才能闻到?(全班交流)(板书:闻鸟有味) 4.知鸟。 师:父亲的判断正确吗? (1)学生读第15~18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知其快活) 5.父亲对鸟有更深入的了解。 (1)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2)请听师配乐读第19~22自然段。 “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你们还听出了父亲对鸟的什么?(担心)(板书:怕其受害) (3)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指名回答)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5)学生探究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6)教师总结:父亲如此了解鸟儿,却不伤害鸟儿,而是那么喜爱鸟儿,所以“我”为父亲感到骄傲。 三、总结升华,再现父亲的形象 师:文中的父亲对鸟的了解如此至深, 那么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判断下面的说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父亲很善于观察。 ◇父亲热爱自然。 ◇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明理导行 1.教师总结:蓝天和树林是小鸟最好的家,人类是小鸟最好的朋友,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像父亲那样爱树林、爱鸟,每一个人都向可爱的动物们多奉献一点爱心,那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的美好! 2.同学们,我们也像父亲那样爱鸟、爱树林,好吗?请同学们观察鸟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深爱鸟和大自然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我们了解到“父亲知鸟”“父亲爱鸟”。阅读本文,我们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我多次让学生合作讨论学习,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习。 23 带刺的朋友 本文记叙了一个秋天新月斜挂的夜晚,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描写刺猬偷枣的过程,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一颗热爱小动物的心,天生和动物有亲密感。学习这篇课文,他们会有浓厚的兴趣,会跟随作者一起去“抓”那个偷红枣的小偷,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在阅读中走进文本。本课教学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能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读、议、思”等多种学习方式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刺猬偷枣这件事中体会刺猬的本事高明,激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刺猬偷枣中体会刺猬的本事高明。 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刺猬的相关知识。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刺猬偷枣的部分。 重点 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 难点 朗读课文,找出刺猬偷枣的部分。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收获的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1.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的多。 师:枣儿长得可真好!你们想不想摘一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有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2.教师板书:带刺的朋友。 3.出示刺猬图和词语“刺猬”。 师:它是谁呀?它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 4.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 1.打开书,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书要求: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2.学习字词。 刺 枣树 一颗 眼馋 惊讶 猜测 监视 逐 扎 聪明 忽然 圆乎乎 暗暗 伸出 匆匆 水沟 偷枣 追到 缓慢 弯腰 恍然大悟 3.同桌相互交流。 4.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读词语,教师正音,重点指出“扎”是个多音字,在文中读zhā。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关于刺猬的什么事?(偷枣)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三、朗读刺猬偷枣的段落 1.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部分,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3.同桌互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方法。 2.教师着重指导“刺、枣、忽、匆、腰”的写法。 (1)注意“刺”与“枣”的写法。 (2)“忽”的上部与“匆”字要区分开来。 (3)“腰”右部上边是“”,不要写成“西”。 3.词语练习。 (1)用“刺、枣、颗、忽、暗、伸、匆、沟、聪、偷、追、腰”做扩词游戏。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五、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新词。 带刺的朋友 刺猬偷枣 第二课时 1.品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3.从作者对刺猬不同的称呼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2.品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难点 从作者对刺猬不同的称呼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带刺的朋友”是指__________,课文写了它________________的事。 二、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1自然段。 (2)指名读。(多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这枣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馋,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2.学习第2~1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画出一句概括介绍刺猬偷枣本领的句子。 (2)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师: “高明”是什么意思?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在哪儿?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第2~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哪些语句最能让你感觉到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用波浪线画出来。 (3)学习重点语句。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①轻声读读这些句子,任意选择一句,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②学生对上面的句子进行交流,体会其生动性。 ③边读边找出描写小刺猬动作的词,在下面画上小圆圈。(生画,交流) ④板书:爬 归拢 打滚 驮 跑 ⑤教师小结:正是作者注意仔细观察,抓住小刺猬的动作进行描写,才能让大家如同亲眼所见小刺猬偷枣那精彩的场面。 ⑥齐读第11自然段。 理解“钦佩”(赞扬、佩服),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谁能用钦佩的语气来夸夸这只小刺猬呢?(指名读) 3.学习第12自然段。 自由读第12自然段,思考: (1)作者的好奇心是什么?他找到刺猬住的地方了吗? (2)“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说明了什么?(小刺猬动作迅速) 4.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1)找出文中作者对小刺猬的称呼。 (2)指名学生回答。 (那个东西 那个家伙 小东西) 师:从不同的称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起初作者不知道偷枣的是刺猬,称“那个东西”,作者当时心里是有些讨厌的;当称“那个家伙”时,作者心中有了温情;当作者钦佩刺猬时,内心已油然而生对它的喜爱之情,所以称它为“小东西”。尽管刺猬偷走了红枣,但它的可爱、本事高明却深深地留在了作者的心中。 三、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总结全文 师:偷枣的小刺猬可真可爱。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话讲讲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吗? 1.出示开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 2.学生默读小刺猬偷枣的部分。 3.指导学生讲:除了用口头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肢体语言。 4.学生试讲,全班评价。 5.教师总结。 同学们,从大家的讲演中,我看到了作者笔下的那只偷枣的小刺猬,我还想看到更多的可爱的小刺猬,你们想吗?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篇散文《带刺的朋友》, 这篇文章里,除了有我们今天学到的这只偷枣的小刺猬,还有这只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请你们课后找来读一读,然后再和同学们交流你对小刺猬又有了哪些新的印象。 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爬 归拢 打滚 驮 跑 偷枣高明 本课教学,导入环节的看图说话,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与课文有了初次的接触。第一课时对刺猬偷枣语段的标识、朗读,为第二课时用自己的话讲刺猬偷枣的过程做了铺垫,让学生在反复记忆中熟悉刺猬偷枣的过程,不断加深印象,从而体会生动的语言。课文结束时的散文推荐,促使学生的兴趣不因一堂课戛然而止,引领他们去更广阔的书中打开视野,积累语言。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观察四幅图画,让学生发现身边类似的“小事”,知道哪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哪些是不文明行为,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分辨能力,能分清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哪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他们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发现生活中的种种“小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归纳汇总时,如何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这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达成。 除了教材中所给的图片,课堂上教师要多出示一些贴近生活的“小事”的图片,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是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汇总小组意见时,能综合考虑并尽量反映每位组员的意见。 【过程与方法】 出示较多的图片,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讲文明的公民。 重点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 汇总小组意见时,能综合考虑并尽量反映每位组员的意见。 教师:生活中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的图片,几张白纸、奖状。 学生:观察身边的“小事”。 1课时 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师: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公交车上,看到了感人的一幕,一位老人上车后,车上好几个人纷纷让座。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 1.学生发表看法。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小事”,通过这样的小事,我们能感受到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身边的“小事”。 2.板书课题:身边的“小事”。 二、细看插图,说出图意 1.出示文中四幅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四幅图,说说图中有什么,并发表自己对这些行为的看法。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图一:进门时,让别人先走 图二:在公园里清理动物的粪便 图三:排队上公共汽车时,有人插队 图四:在旅游景点,有人为了拍照爬到树上,有人在墙上乱涂乱画 三、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1.老师为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 2.出示要求。 ◆小组内每位同学都说一说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并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小组长汇总小组成员的看法。(相机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尽可能汇总小组同学的看法,师小结) 3.小组交流,教师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时给予点拨指导。 四、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小组长汇报小组的看法。 2.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连贯。 3.小组长发言时,其余小组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五、交际范例 丁一凡:我曾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两个小男孩用书包砸向同一个座位,并为了座位争吵了起来。我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对,我们要学会礼让。 尹娇娇:昨天,我看见盲人道上停满了自行车,一位中年妇女默默地将自行车移到空旷的位置。我觉得大家都要向她学习,因为文明要从小事做起。 邓丽英:上个星期,我看见一群小男孩在草坪上兴奋地踢足球。旁边有一个男孩用手轻轻的抚摸小草,将其他男孩踩倒的小草扶正。“对不起。”男孩喃喃道。这个小男孩的行为令我感动,我们要爱护花草,保护环境。 六、评选优秀学生,颁发奖状 从小组中评出“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不文明:插队、爬树、乱涂乱画 文明:让别人先走、清理动物粪便 在这个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注重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思想碰撞思想,指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动心、动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发现,如此日积月累地进行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会逐步提高。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发现这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美好。这次习作就是以“我有一个想法”为主题,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发现现象,把改进的办法或建议写下来。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对自己关注的现象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要让他们有条理地写下自己对现象的想法及建议,还需要老师有步骤地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教学这样建议: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所以,在本次习作中,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教师要给予学生赏识,对学生习作中提出的可行建议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想法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从而将学校课堂变成社会课堂。 【知识与技能】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并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习作完成后,读给同学听,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关注生活,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愿望。 重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现象或问题,并能写出自己的建议或想法。 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佳作,培养学生倾听和发现美的能力。 教师:例文,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2课时 第一课时 1.能发现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2.能写清楚现象和自己的想法。 重点 能发现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难点 能写清楚自己的建议或想法。 一、承前启后,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用一双慧眼发现身边的“小事”,用一张巧嘴说出的“小事”不小,你们都是社会合格的小公民。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1.课件出示图片。 2.指名学生说说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边开车边玩手机、踩草坪) 师:这是不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就会看到的现象呢?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3.教师板书:我有一个想法。 二、确定内容,探究写法 1.相互讨论,确定内容。 师:请大家翻开书本,听老师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的习作主题是什么? 2.师读: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从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3.学生交流本次习作的主题。 4.教师小结,并板书。 生活中自己关注的一个现象或问题及对此现象的想法。 5.全班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材料。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大家把各自收集的材料向全班同学说一说。如果有的同学没有收集,请拿出笔,记下其他同学说的现象或问题,作为自己的习作内容。 6.典型引路,探究写法。 师:同学们都有了想写的内容,那么该怎样写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方框中的语段,想一想,这些语段给了你哪些启示? (1)学生自读。 (2)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交流。 (现象、想法、建议) (3)教师总结。 第一语段 现象: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爷爷生日那天,大家都忙着玩手机,很少一起聊天;我爸爸下班后也一直玩手机,我叫他他都不理我。 想法:过于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 建议:我们不应该总是玩手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第二语段 想法:我们班能不能开辟一个植物角呢? 建议:我们可以在植物角养花种草,或是种花生、种豆子,还可以根据时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植物。 三、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1.师:从同学们的表情和眼神中,老师已经知道大家都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不过在写之前,老师还有两个提示。(出示提示) □把现象和想法写清楚。 □如果有改进的办法或建议,也要写下来。 2.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生活中自己关注的一个现象或问题及对此现象的想法第二课时 1.学会欣赏佳作,培养倾听和发现美的能力。 2.学会修改习作,养成互批互改的习惯。 重点 学会欣赏佳作,培养倾听和发现美的能力。 难点 学会修改习作,养成互批互改的习惯。 一、引入课题,明确评改方法 1.师:上节习作课,大家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你们还记得习作要求吗? 出示: 习作要求:写清楚现象、想法、建议 2.师:这节习作课,我们要进行习作评改(大屏幕显示“习作评改”),希望大家在评改习作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我们的发现给生活带来的好处。 板书:习作评改 3.师:评改习作,你有哪些好方法? 生谈自己评改习作的好方法:评改习作前,要先认真默读,边读边把错字、好词好句找出来,用评改符号进行标注。评改时,还要认真思考,好的句段可进行眉批,不足的地方予以修改,最后写上评语。 师板书: 评改方法:读—找—评—思(改) 二、互评互改,共同探究 1.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互评习作,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小老师”。 2.大屏幕出示“习作修改符号”,要求学生规范使用。 3.大屏幕出示“习作评改标准”,要求学生小声读、记忆。 4.师提示评改过程:请用心听评改要求,提前评改完的同学多看几遍习作后,先同桌交流,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交流内容:推荐有进步的、优秀的习作,如有需要改进的片段大家共同商议,拿出解决方案。如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可找老师帮忙。 5.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欣赏的眼光互评习作。 6.生按照要求互评习作,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交流评改成果 1.小组内的同学两两组合,互相读,请听的同学说一说他是否明白你的想法,再问问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你所提出的建议是否认可。 2.指名在小组内推荐优秀习作和有进步的习作。 师:你从别人的习作中学到了什么? 3.生说一说。 四、佳作赏析 我有一个想法 最近我一直在想,玩电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家长们认为我们玩电脑害处多多:会伤害眼睛、会沉迷于游戏、会耽误学习……可是不玩电脑,我们就不会在QQ群里事先了解班级的事情,不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同学、朋友视频聊天,沟通感情,也不能及时获知和了解时事新闻……这样,我们的思维会被限制,所以,我认为家长们不应该禁止我们玩电脑,但是可以规定我们玩电脑的时间和内容。比如,让我们只能在周六、周日玩电脑,而且每次不能超过3小时,玩电脑的内容主要以了解时事新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主。 点评:小作者留心观察,善于思考,通过列举家长对“我们”玩电脑的看法及电脑带给“我们”的益处,围绕小学生玩电脑这一现象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想法贴近生活,建议合理可行。 五、课堂总结 这节习作评改课,同学们在交流、评改中发现了自己的习作和他人的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也了解到更多好的建议。老师会将这些建议收集起来并传达出去,希望大家的建议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习作评改 评改方法:读—找—评—思(改) 本次习作其实是学生接触社会的一堂过渡课,借助习作桥梁,引导学生将目光由课堂转向社会,实现语文的现实价值。课前我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课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性,对于观察不得法的学生,我提醒他们可以听取别的同学的发言,从中选择一个现象或问题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我将学生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适当的方式传达出去,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成功,启示他们,大家同为社会的一部分,都有责任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由四个板块组成。“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从四个小朋友的交流中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并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全班同学分享。“词句段运用”包括指导学生感知“得”字句的结构和运用方式,以及读句子,发现句子的特点,并续说句子。“书写提示”继续引导学生用硬笔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了王昌龄的一首古诗《采莲曲》,引导学生积累赏析。 三年级的学生喜欢摘抄,对摘抄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得”字在句子中的运用,学生不是很了解,需要教师的指导。另外,三年级的学生理解古诗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点拨。 交流平台——教师事先安排学生带上积累本,在课堂上展示摘抄的成果。 词句段运用——通过多读感悟句子的特点;通过示例,习得句子的写法。 书写提示——展示优秀作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日积月累——朗读感悟诗意,从而背诵古诗。 【知识与技能】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学会摘抄。 2.会正确写“得”字句。 3.读句子,发现句子的特点。 4.能了解撇和捺的书写要点,写好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背诵古诗《采莲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指导学生摘抄的方法。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热爱古诗的情感。 重点 发现“得”字句的特点,会写“得”字句。 难点 读句子,借助加点的词语,发现句子的特点。 教师:课件。 学生:摘抄本。 2课时 第一课时 1.指导学生学会摘抄。 2.理解诗意,背诵古诗《采莲曲》。 重点 知道怎样摘抄,摘抄些什么。 难点 感悟诗意,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背诵古诗。 一、交流平台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讲述:徐特立爷爷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毛主席的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他教孙女禹强读书的故事。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文章,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徐特立爷爷知道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只要能找到的,就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爷爷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要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想一想书上有哪些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还要把它们摘抄下来,记在心里。”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是带上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 师:看来,摘抄能帮助我们提高习作水平,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摘抄。(板书课题) 2.阅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习得方法。 (1)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看看能读懂什么。 (2)指名读四位小朋友交流的句子,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教师随机点拨。 (4)总结摘抄方法。 摘抄好词佳句;归类摘抄;写下感受,把特别喜欢的语句背下来;注明出处。 3.列举实例,指导摘抄。 (1)出示词语。 五颜六色、美丽、争奇斗艳、漂亮。 师: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花的,你会摘抄哪个?为什么?(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 冬天,雪花似银蝶在空中飘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师:这两句都是描写雪的句子,你会摘抄哪一个?为什么?(小组内交流) (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知道摘抄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 师:摘抄要选择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 4.展示交流,练习摘抄。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摘抄本。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摘抄的词句、段落,再说说为什么摘抄这些内容。(教师适当提示:可归类摘抄。) (2)师生评议。 二、日积月累 1.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出示谜语: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指名学生猜) 师:同学们,每到春末夏初之际,荷塘里,荷叶绿了;到了盛夏时节,荷花红了,一个个嫩绿的莲蓬露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等莲蓬成熟后,采莲的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子,摇着小船,来到荷塘采摘莲蓬。这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人王昌龄都陶醉了,于是他用一首诗写下了这一场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王昌龄的这首诗——《采莲曲》吧。 2.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诵。 6.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荷花的优美诗句?(学生交流汇报) 7.摘抄这首诗中自己喜欢的诗句。 语文园地 摘抄 第二课时 1.知道“得”字句的特点,会写“得”字句。 2.读句子,借助加点词语,发现句子的特点。 3.知道撇、捺的书写要点,写好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重点 知道“得”字句的特点,会写“得”字句。 难点 读句子,借助加点词语,发现句子的特点。 一、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形,然后照样子写句子。 1.出示句子。 ◆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________。 ◆________得________。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总结。 “得”字及后面的内容能让被描述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 4.学生将句子补充完整。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二)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文中的两个句子,全班齐读。 2.学生交流发现。 (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与后面句子开头的词语一样) 3.教师举例将句子往下说。 弯弯的小桥下面是清清的河水,清清的河水里有一群爱游戏的小鱼。 4.学生尝试说句子。 5.出示例句,引导学生说。 ◎蓝蓝的天空下面是青青的草原,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装点着美丽的花儿,____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书写提示 1.出示汉字:父、及、英、柔、蒙、奏、雾、翅。 2.指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中都含有哪两个笔画。(撇和捺) 3.讲解“撇”“捺”的书写要领。 4.老师示范书写一个字,指名说笔画名称。 5.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捺”有什么特点。(写得舒展) 6.学生练写。 7.展示评讲。 语文园地 父 及 英 柔 蒙 奏 雾 翅 语文园地是学生自我学习和展示的特色平台,同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我以一则名人小故事导入,不但让学生信服摘抄对写作的影响,而且激发了学生摘抄的兴趣。再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知道怎样摘抄,摘抄些什么,指导了学生课外摘抄的方法。对于“词句段运用”,我给出例句,只略作提示,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