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芜湖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高二年级(理)化学试题卷(化学反应原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通过燃烧植物的方式开始利用生物质能 B. 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但人们只能将氢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煤中含有硫元素,大量的直接燃烧煤会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 D. 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传送到地面,人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光和热 ‎【答案】B ‎【解析】‎ A、人类燃烧植物的方式获得热能,是开始利用生物质能的最早方式,故A说法正确;B、还可以让氢气构成燃料电池,使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B说法错误;C、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产生SO2,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故C说法正确;D、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光和热,如太阳能热水器,故D说法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B. 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 由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过程中吸收的热也是反应热,故A错误;‎ B、在恒压条件下,△H(焓变)数值上才等于反应热,故B错误;‎ C、比较稳定性应比较其能量的高低,由C(石墨)═C(金刚石)△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能量高,不稳定,故C错误;‎ D、因为硫固体变为硫蒸气要吸热,所以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 故选D。‎ ‎3.把下列4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4个盛有10 mL 2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与盐酸缓和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20 -‎ A. 20 mL 3 mol·L-1的X溶液 B. 20 mL 2 mol·L-1的X溶液 C. 10 mL 4 mol·L-1的X溶液 D. 10 mL 2 mol·L-1的X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有效碰撞理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反应物的量越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度越快。‎ ‎【详解】A. 20 mL 3 mol·L-1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 B. 20 mL 2 mol·L-1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C. 10 mL 4 mol·L-1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 D. 10 mL 2 mol·L-1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综上所述,反应物的量A选项最大,故答案为A。‎ ‎4.对于反应A(g)+2B(g)2C(g),在压强相同的条件下,若生成物C的含量w(C)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T1>T2,正反应放热 B. T1<T2 ,正反应放热 C. T1>T2 ,正反应吸热 D. T1<T2 ,正反应吸热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T1时先达到平衡,反应速率大,则T1大;且T1时对应生成物C的含量低,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图可知,T1时先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T1>T2;且T1时对应生成物C的含量低,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20 -‎ 故选A。‎ ‎5.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ΔH=+56.76 kJ·mol-1,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熵减少的反应 D. 熵增大效应大于热效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ΔG=ΔH-TΔS<0反应自发进行判断。‎ ‎【详解】根据题目ΔH=+56.76 kJ·mol-1>0可知,若使ΔG=ΔH-TΔS<0,则必须要保证ΔS>0,即反应是熵增的反应,且熵增大效应大于热效应。‎ 答案为D。‎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A或B,注意反应的焓变与反应是否自发进行无直接相关,高温或加热条件不能说明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不一定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一定非自发进行。‎ ‎6.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 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 B. 0.1 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 CH3COOH溶液与NaCO3反应生成CO2‎ D. 0.1 mol/L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A错误;‎ B.该盐水溶液显碱性,由于NaOH是强碱,故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故B正确;‎ C.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C错误;‎ D.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B。‎ ‎7.将①H+ ②Cl- ③Al3+ ④K+ ⑤S2- ⑥OH- ⑦NO3- 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①③⑤⑦⑧ B. ①⑥ C. ②④⑦ D. ②④⑥⑧‎ - 20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的电离平衡受到环境温度和溶液离子的影响,强电解质离子(除H+、OH-)无水解反应,不对水的电离产生影响,弱电解质离子发生二次电离或水解,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浓度发生改变,水的电离平衡因此发生移动。‎ ‎【详解】强电解质离子为②Cl- ④K+⑦NO3-,弱电解质离子为③Al3+ ⑤S2- ⑧NH4+,OH-和H+直接导致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综上所述,基本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②④⑦,答案为C。‎ ‎8.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鸡蛋味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纯碱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碳酸根发生水解CO32-+H2OHCO3-+OH-,氢氧根与油污发生有机物水解反应,将酯基断裂,A不选; ‎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产生Fe2O3·xH2O,不属于水解,B选; ‎ C. 加热氯化铁溶液,三价铁在加热环境下水解平衡正向移动,Fe3++H2OFe(OH)3+3H+,红褐色颜色变深,C不选; ‎ D. 浓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二步水解,产生的硫化氢是臭鸡蛋味,D不选。‎ 答案为B。‎ ‎9.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储备电源-锂水电池(结构如图,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电极),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下列关于该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高硅铸铁发生氧化反应 B. OH-向高硅铸铁电极移动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 D. 电流的方向:锂电极→导线→高硅铸铁电极 - 20 -‎ ‎【答案】C ‎【解析】‎ ‎【分析】‎ 锂水电池(结构如图,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电极),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较活泼电极为负极,即锂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高硅铸铁,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A. 高硅铸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 B. 高硅铸铁电极为正极,发生Li+ 的还原反应,电子从锂电极向高硅铸铁电极移动,OH-带负电荷,向锂电极移动,B错误;‎ C. 负极是锂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e-=Li+ ,C正确;‎ D. 电流的方向从正极指向负极,高硅铸铁电极→导线→锂电极,D错误。‎ 答案为C。‎ ‎10.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B. 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4Fe(OH)2+2H2O+O2=4Fe(OH)3‎ C. 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 D. 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极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故A错误;‎ B.电化学腐蚀过程中生成的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故B正确;‎ C.铜为正极,被保护起来了,故C正确;‎ D. 此过程中电子从负极Fe移向正极Cu,故D正确;‎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20 -‎ ‎11.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HCO3-(aq)+H+(aq)=CO2(g)+H2O(l) 放热反应 B. CO32-(aq)+2H+(aq)=CO2(g)+H2O(l)  ∆H=(∆H1+∆H2+∆H3)‎ C. ∆H1>∆H2     ∆H2<∆H3‎ D. H2CO3(aq)=CO2(g)+H2O(l),若使用催化剂,则∆H3变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知,CO32-(aq)+2H+(aq)生成HCO3-(aq)+H+(aq)以及HCO3-(aq)+H+(aq)生成H2CO3(aq)都为放热反应,H2CO3(aq)生成CO2(g)+H2O(l) 为吸热反应,结合图象中能量的高低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象可知,反应HCO3-(aq)+H+(aq)=CO2(g)+H2O(l) 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由盖斯定律可知CO32-(aq)+2H+(aq)=CO2(g)+H2O(l) △H=(△H1+△H2+△H3),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能量差值越大,反应热的绝对值越大,△H1、△H2都为放热反应,则△H1<△H2,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反应热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2.用过量铁块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采取下列措施:‎ ‎①将铁块换为等质量的铁粉; ‎ ‎②加入少量NaNO3固体; ‎ ‎③加入少量CuSO4固体;‎ ‎④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 ‎⑤加热; ‎ ‎⑥将稀硫酸换成98%硫酸。‎ - 20 -‎ 其中可以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的措施是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有效碰撞理论,增大固体反应物表面积,增大反应物溶液浓度,升高温度,添加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详解】①将铁块换为等质量铁粉,增大了铁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 ‎②加入少量NaNO3固体,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氢离子和铁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改变反应本质,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 ‎③加入少量CuSO4固体,与铁单质发生置换反应,在铁表面析出铜,形成微型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④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醋酸根与氢离子结合产生醋酸,降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 ‎ ‎⑤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 ‎⑥将稀硫酸换成98%硫酸,活泼金属发生钝化反应,不能产生氢气。‎ 综上所述,加快反应速率的操作是①③⑤。‎ 答案为B。‎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硫酸铜溶液,易错思路是铜与铁反应,减少铁的量致使反应速率下降。本题题目指明铁过量,即只用考虑原电池原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构成原电池后,作负极的金属反应速率加快。‎ ‎13.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 -‎ A. C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C)=10-3.638‎ B. 该反应的ΔH>0‎ C. 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 30℃时,B点对应状态的v(正)<v(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可知,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故反应是吸热反应。‎ ‎【详解】A. C点指的是该温度下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C)=10-3.638,A正确;‎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B正确;‎ C. 反应物为固体,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NH3的体积分数均不变时,C错误;‎ D. 30℃时,B点的物质浓度熵大于平衡常数,即反应向着逆反应反应方向移动,对应状态的v(正)<v(逆),D正确。‎ 答案为C。‎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C,纵坐标是平衡常数的负对数,即纵坐标越大,平衡常数越小,故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实际是增大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能自发进行,则△H<0‎ B. 铁片镀锌时,铁片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 C. 以熔融NaCl为电解质进行电解冶炼钠,熔融体中Na+向阳极移动 D. t℃时,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NO2(g)+SO2(g)NO(g)+SO3(g),通入少量O2,的值及SO2转化率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S<0,则△H<0,A正确;‎ B.铁片镀锌时,铁片应接电源负极,作阴极,锌离子在铁片上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 C.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C错误;‎ - 20 -‎ D.通入氧气与NO反应,c(NO)减小,平衡正向移动,SO2转化率增大,是平衡常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答案选A。‎ ‎15.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A和B发生下列反应:A(s)+2B(g)2C(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若升高温度则达平衡后混合气体的 A. 气体的分子数减少 B. 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C. 气体的密度减小 D.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和B发生下列反应:A(s)+2B(g)2C(g) △H>0,说明反应吸热,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体系压强不变。‎ ‎【详解】A. 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不变,无论平衡是否移动,气体的分子数不变,A错误; ‎ B.A为固体,在可逆反应中,固体无物质的量浓度,B错误;‎ C. 在密闭环境中,体积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气体质量比反应物气体质量大。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密度增大,C错误; ‎ D.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质量增大,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正确。‎ 答案为D。‎ ‎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c(H+)将增大 B. 常温下,pH相同的NaOH溶液和Ba(OH)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所得溶液的pH不变 D. 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盐酸所需氢氧化钠多于醋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即稀释醋酸,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溶液中c(H+)将减小,A错误;‎ B.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均为强电解质,pH相同的NaOH溶液和Ba(OH)2溶液中,氢氧根浓度相同,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相同,水的电离程度相同,B正确;‎ - 20 -‎ C. 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发生反应2HCO3-+Ca2++2OH-=CaCO3↓+2H2O+CO32-,所得溶液的pH增大,C错误;‎ D. 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醋酸为一元酸,盐酸所需氢氧化钠等于醋酸,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D,注意“完全中和弱酸和强酸”与“与强酸和弱酸反应至中性”的意思不同。前者看酸的物质的量,后者看酸的强弱。‎ ‎17.关于小苏打溶液的表述错误的是 A. c(Na+)=c(HCO3-)+c(CO32-)+c(H2CO3)‎ B. c(Na+)+c(H+)=c(HCO3-)+2c(CO32-)+c(OH-)‎ C. HCO3-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 D. c(Na+)>c(HCO3-)>c(OH-)>c(CO32-)>c(H+)‎ ‎【答案】D ‎【解析】‎ 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有:c(Na+)=c(HCO3-)+c(CO32-)+c(H2CO3),选项A正确;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有:c(Na+)+c(H+)=c(HCO3-)+2c(CO32-)+c(OH-),选项B正确;C、溶液呈碱性,故HCO3-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选项C正确;D、小苏打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和电离都较微弱,水和碳酸氢根离子都电离出氢离子,只有碳酸氢根离子电离出碳酸根离子,所以c c(CO32-)<c(H+),选项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浓度比较以及三大守恒定律,注意多元弱酸酸式根离子可电离也可水解。HSO3-、H2PO4-等以电离为主;HCO3-、HS-等以水解为主。‎ ‎18.已知298K时下列物质的溶度积(单位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体积、浓度均为0.02 mol·L-1的CH3COONa和AgNO3溶液混合能产生沉淀 B. 离子浓度均为0.01 mol·L-1的CrO42-和Cl-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入AgNO3溶液时,CrO42-先沉淀 C. 在CH3COOAg悬浊液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Ag+H++Cl-=CH3‎ - 20 -‎ COOH+AgCl↓‎ D. 298K时,上述四种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CH3COOAg)>c(AgCl)>c(Ag2CrO4)>c(Ag2S)‎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液中,若两离子的浓度熵超过对应的溶度积常数,即会发生沉淀。‎ ‎【详解】A. 等体积、浓度均为0.02 mol·L-1的CH3COONa和AgNO3溶液混合,Q=<Ksp=2.3×10-3,溶液不产生沉淀,A错误;‎ B. 离子浓度均为0.01 mol·L-1的CrO42-和Cl-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入AgNO3溶液,发生沉淀时,Ag2CrO4需要的银离子浓度为1.06×10-5mol•L-1,AgCl需要的银离子浓度为1.77×10-8mol•L-1,故重铬酸根后沉淀,氯化银首先沉淀,B错误;‎ C. 在CH3COOAg悬浊液中,沉淀发生部分溶解,且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远小于醋酸银,沉淀向着更难溶的氯化银方向移动,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Ag+H++Cl-=CH3COOH+AgCl↓,C正确;‎ D.饱和溶液中,CH3COOAg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mol•L-1=0.048mol•L-1, AgCl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 mol•L-1=1.33×10-5mol•L-1,c(AgCl)=1.33×10-5mol•L-1,Ag2CrO4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 mol•L-1=1.3×10-4mol•L-1,c(Ag2CrO4)=6.5×10-5mol•L-1,同理Ag2S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1.1×10-7mol•L-1,c(Ag2S)=5.5×10-8mol•L-1,上述四种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CH3COOAg)>c(Ag2CrO4)>c(AgCl)>c(Ag2S),D错误。‎ 答案为C。‎ ‎19.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20 -‎ A. a为电解池的阴极 B. b处有氯气生成,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 C. c处发生了反应:Fe-3e-=Fe3+‎ D. d处:2H2O+2e-=H2↑+2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电解池原理,a极与负极相连,作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食盐水,阴极生成氢气,阳极生成氯气,以此来解答。‎ ‎【详解】A.a与电源负极相连,为电解池阴极,A正确;‎ B.b为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B正确;‎ C.c处为阳极,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Fe-2e-=Fe2+,C错误;‎ D.d处为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2H2O+2e-=H2↑+2OH-,溶液显碱性,因此试纸显蓝色,D正确。‎ 答案为C。‎ ‎20.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像如下:‎ 分析图像,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 B. 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C. 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 D. 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 – 2e- = Fe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压强与时间关系图可知,pH=2的溶液和pH=4的溶液中,变化相同的压强时所用时间不同,前者比后者使用时间长,这说明吸氧腐蚀速率大于析氢腐蚀速率,A错误;‎ B、pH=4的醋酸溶液中压强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减小,说明发生吸氧腐蚀。pH=4‎ - 20 -‎ 的醋酸溶液呈酸性,所以在酸性溶液中生铁也可能发生吸氧腐蚀,B正确;‎ C、根据pH=2的溶液中压强与时间的关系知,压强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增大,说明发生的是金属的析氢腐蚀,这说明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个溶液中都发生电化学腐蚀,铁均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正确;‎ 答案选A。‎ 三、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1.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2(g)2NO2(g)。‎ ‎(1)某温度时,按物质的量比2:1充入NO和O2开始反应,n(NO)随时间变化如表:‎ 以O2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0~4s内的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5s内的。‎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B.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3)已知:K(300℃)>K(400℃)。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Ar使压强增大 C.充入O2使压强增大 D.选择高效催化剂 ‎【答案】 (1). 大于 (2). (3). ABC (4). C ‎【解析】‎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0~4s内和1~5s内浓度的变化量相同,又因为物质反应速率之比与反应系数之比相等,故以O2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0~4s内的大于1~5s内的。‎ ‎(2)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A.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一氧化氮和氧气均为无色气体,到达反应平衡后,气体颜色保持不变,A正确;B.密闭环境,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到达反应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正确;C.反应到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反应速率之比与反应系数之比相同,v逆(NO)=v正(NO)=2v正(O2‎ - 20 -‎ ‎),C正确;D.密闭环境,体系总体积不变,气体质量守恒,故反应过程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无法判断平衡状态,D错误;综上所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BC。‎ ‎(3)已知:K(300℃)>K(400℃),故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增大,但反应向逆反应移动,A错误;B.充入Ar使压强增大,密闭环境,不改变体系中的反应物浓度,反应平衡不移动,B错误;C.充入O2使压强增大,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反应向正向移动,C正确;D.选择高效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反应平衡不移动,D错误。答案为C。‎ ‎【点睛】判断压强改变是否引起气体物质的浓度变化,需要注意只有引起气体物质(至少一种气体物质)浓度变化的压强改变,才会引起反应速率变化。恒容、恒温时:①充入气体反应物压强增大,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②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各气体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受影响。‎ ‎22.锶(Sr)为第五周期ⅡA族元素,其化合物六水氯化锶(SrCl2·6H2O)是实验室重要的分析试剂,工业上常以天青石(主要成分为SrSO4)为原料制备,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① 经盐酸浸取后,溶液中除含有Sr2+和Cl-外,还含有少量Ba2+杂质;‎ ‎② SrSO4、BaSO4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3.3×10-7、1.1×10-10;‎ ‎③ SrCl2·6H2O的摩尔质量为:267 g/mol。‎ ‎(1)天青石焙烧前先研磨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隔绝空气高温焙烧,若0.5 mol SrSO4中只有S被还原,转移了4 mol电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较纯的六水氯化锶晶体,过滤2后还需进行的两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加入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滤液中Sr2+的浓度应不高于_________mol/L(注:此时滤液中Ba2+浓度为1×10-5mol/L)。‎ ‎(5)产品纯度检测:称取1.000g产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AgNO3 1.100×10-2mol的AgNO3溶液(溶液中除Cl―外,不含其它与Ag+反应的离子),待Cl―完全沉淀后,用含Fe3+的溶液作指示剂,用0.2000 mol/L的NH4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使剩余的Ag+ 以AgSCN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 - 20 -‎ ‎①滴定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滴定过程用去上述浓度的NH4SCN溶液20.00 mL,则产品中SrCl2·6H2O的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2). SrSO4+ 4CSrS + 4CO↑ (3). 洗涤、干燥(或烘干) (4). 除去溶液中Ba2+杂质 (5). 0.03 (6). 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且30 s不褪色 (7). 93.45%‎ ‎【解析】‎ ‎【分析】‎ 以天青石(主要成分为SrSO4)为原料制备六水氯化锶(SrCl2•6H2O),由流程可知,天青石和碳隔绝空气高温焙烧生成CO、SrS,SrS加盐酸后溶液中除含有Sr2+和Cl-外,还含有少量Ba2+杂质,然后加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过滤后滤渣为硫酸钡,滤液中含SrSO4、SrCl2,最后蒸发、冷却结晶得到SrCl2•6H2O,据此解答。‎ ‎【详解】(1)天青石焙烧前先研磨粉碎,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2)在焙烧的过程中若只有0.5 mol SrSO4中只有S被还原,转移了4 mol电子,则1mol的S转移8mol的电子,由于在反应前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所以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因此碳与天青石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rSO4+4CSrS+4CO↑;‎ ‎(3)向得到的含有SrS固体中加入HCl发生反应:SrS+2HCl=SrCl2+H2S↑,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从溶液中将晶体过滤出来,洗涤除去表面的杂质离子并进行干燥即获得SrCl2•6H2O;‎ ‎(4)在用HCl溶解SrS后溶液中加入硫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Ba2+杂质;由于在Ba2+浓度为1×10-5mol/L,BaSO4的溶度积常数为1.1×10-10,所以c(SO42-)=mol/L=1.1×10-5mol/L,而SrSO4的溶度积常数为3.3×10-7,所以c(Sr2+)=mol/L=3.0×10-2=0.03mol/L;‎ ‎(5)①若NH4SCN不再与剩余的Ag+结合形成AgSCN白色沉淀,溶液中就会含有SCN-,就会与Fe3+产生络合物使溶液变为红色,因此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且30‎ - 20 -‎ ‎ s不褪色;‎ ‎②n(NH4SCN)=0.2000mol/L×0.02L=4.0×10-3mol,Ag+以AgSCN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所以溶液中剩余的Ag+的物质的量为:n(Ag+)=4.0×10-3mol,则与Cl-反应的Ag+的物质的量为:n(Ag+)=1.100×10-2mol-4.0×10-3mol=7.0×10-3mol,1.000g产品中SrCl2•6H2O的物质的量为:n(SrCl2•6H2O)=1/2×n(Ag+)=3.5×10-3mol,1.000g产品中SrCl2•6H2O的质量为:m(SrCl2•6H2O)=3.5×10-3mol×267 g/mol=0.9345g,所以产品纯度为:0.9435g/1g×100%=93.45%。‎ ‎2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 kJ·mol-1、497 kJ·mol-1。N2(g)+O2(g)=2NO(g) ΔH=+180.0 kJ·mol-1。则相同条件下破坏1 mol NO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kJ。‎ ‎(2)25℃时,pH=5的CH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c(H+)=________mol·L-1;往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则溶液中 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写出表示该混合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一个等式:________。‎ ‎(3)25℃时,向某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其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物质的量分数(φ)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主要为___________。‎ ‎③反应的CO32-+H2OHCO3-+OH-的平衡常数Kh=___________。‎ ‎【答案】 (1). 631.5 (2). 10-9 (3). 不变 (4). c(CH3COO-)+c(OH-)=c(Na+)+c(H+) (5). 不能 (6). HCO3- (7). 10-4‎ ‎【解析】‎ ‎【分析】‎ ‎(1)反应焓变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2)酸溶液中,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溶液中的氢氧根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3)由图分析离子存在状态,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 20 -‎ ‎【详解】(1) 1 mol NO中的化学键的键能=;‎ ‎(2)25℃时,pH=5的CH3COOH溶液中,氢氧根全部由水电离产生,且c水(H+)=c水(OH-),即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c(H+)=c水(OH-)=mol·L-1;往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 醋酸电离常数Ka=,温度不变,电离常数不变;混合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等式为电荷守恒关系,c(CH3COO-)+c(OH-)=c(Na+)+c(H+)。‎ ‎(3) ①由图可知,碳酸根和碳酸无法共存,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不能大量共存;‎ ‎②由图可知,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主要为HCO3-;‎ ‎③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的CO32-+H2OHCO3-+OH-的平衡常数Kh= =c(OH-)=10-4。‎ ‎24.某兴趣小组设计SO2实验方案,做以下化学实验。‎ Ⅰ.实验方案一 ‎(1)将SO2通入水中形成“SO2-饱和H2SO3溶液”体系,此体系中存在多个含硫元素的平衡,写出其中1个平衡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葡萄酒中有少量SO2可以做抗氧化剂[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0.25 g·L-1]。‎ 利用SO2的漂白性检测干白葡萄酒(液体为无色)中的SO2或H2SO3。设计如图1的实验:‎ 实验结论:干白葡萄酒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因为:_____________。‎ Ⅱ.实验方案二 如图2是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 20 -‎ ‎(1)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注入硫酸至浸没三颈烧瓶中固体,检验SO2与Na2O2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E、F中,能说明I-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Ⅲ.实验方案三 用电化学法模拟工业处理SO2。将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2通入图3装置(电极均为惰性材料)进行实验,可用于制备硫酸,同时获得电能。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答案】 (1). SO2(g) SO2(aq)、SO2+H2OH2SO3、H2SO3H++HSO3-、HSO3-H++SO32- (2). 干白中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含量太少 (3).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试管口处,看木条是否复燃 (4). 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5). E中溶液蓝色褪色 (6). SO2+I2+2H2O=2I-+SO42-+4H+ (7). SO2+ 2H2O-2e-=SO42-+4H+‎ ‎【解析】‎ ‎【分析】‎ 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H2SO4+Na2SO3=Na2SO4+ H2O + SO2↑,含淀粉的碘液用于检验二氧化硫与碘单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检验二氧化硫的酸性,洗气瓶中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干燥的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反应,最后尾气用氢氧化钠吸收。‎ - 20 -‎ ‎【详解】Ⅰ.(1)将SO2通入水中形成“SO2-饱和H2SO3溶液”体系,存在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平衡,亚硫酸在水中的二步电离平衡,故平衡关系包括SO2(g) SO2(aq)、SO2+H2OH2SO3、H2SO3H++HSO3-、HSO3-H++SO32-;‎ ‎(2)根据三步实验对比,发现亚硫酸溶液体积增大时,品红褪色;而相同体积的干白依然不变色,即说明干白葡萄酒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因为干白中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含量太少;‎ Ⅱ.(1)氧气是助燃性气体,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试管口处,看木条是否复燃;‎ ‎(2)装置D在实验末尾,用于尾气收集,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二氧化硫与碘单质反应产生碘离子,溶液中碘单质减少,蓝色逐渐褪去;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I2+2H2O=2I-+SO42-+4H+;‎ Ⅲ.二氧化硫与氧气发生原电池反应,氧气做正极,二氧化硫做负极,M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SO2+ 2H2O-2e-=SO42-+4H+。‎ ‎ ‎ - 20 -‎ ‎ ‎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