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1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庸作品的魅力 严家炎 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像《天龙八部》通过萧峰之死所揭示的民族斗争尖锐年代造成的悲剧,包含多么巨大丰富、发人深省的内容,艺术力量又是多么震撼人心!《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碧血剑》又以多么生动感人的小说笔墨,塑造或赞美了郭靖、袁崇焕这类为民众利益献身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 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如果说严肃文学是“为人生”、通俗小说是“供人消遣”的话,金庸小说把这两方面统一了起来。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真知灼见,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的共同感觉。可以说,金庸的作品就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成功范例,而“庄禅”与“孔孟”是金庸塑造“武侠英雄”之理想人格的两个重要思想资源。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作者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深广学养,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 29 -‎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焕然一新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人生理想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的封建价值观念,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所谓雅与俗,不同时代有不同看法。金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香港的出现,意味着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雅俗对峙问题,从实践上和认识上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金庸小说吸取“雅”“俗”两方经验又超越“雅”“俗”。他创造性吸收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滑稽小说等众多门类艺术经验,从而成为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同时借鉴、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去创作武侠小说,使他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呈现出新的质素,达到新的高度。这是金庸小说成为当代文学经典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6日)‎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正的文学要启人之蒙,有益人生,又要令人愉悦,给人艺术享受,这与金庸的小说观根本上是相通的。‎ B. 金庸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里面的江湖世界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对时代和现实并不回避。‎ C. 通俗小说因为要面向大众,供人消遣,形式通俗,它的题材和类型也限制了一些有素养、有追求的作家的写作。‎ D. 金庸小说中的武技较量,不是单纯的刀光剑影,而是武戏文写,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 ‎2. 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选项不符合金庸小说现代精神的一项是 A. 金庸小说的武侠精神让人神往,比如《天龙八部》里乔峰聚贤庄以一敌众,快意恩仇。‎ B. 郭靖站在战功赫赫的成吉思汗面前,却只道:“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留了多少孤儿寡母之类。”‎ C. “义”是金庸小说之魂,郭靖行侠仗义,既有独立的个体人格,又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 D. 《鹿鼎记》、《碧血剑》中,金庸对康熙、皇太极的才干表示出了欣赏,并不因为他们是夺走汉人江山的异族首领而随意丑化。‎ - 29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金庸的作品产生在香港这样的商业环境中,但其主要作品不仅想象神奇、故事迷人,而且格调高雅、思想深邃。‎ B. 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体现在金庸可以在固定的题材里写出有思想的娱乐品。‎ C. 金庸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完全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武侠英雄”的理想人格,可谓“伟大”。‎ D. 金庸作品的魅力体现在思想饱满,通俗而不媚俗;萃取传统,注入现代精神;跨越雅俗,铸就时代经典。‎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题中C项,“它的题材和类型也限制了一些有素养、有追求的作家的写作”错误,金庸的成功就是例子,如文章第二段说“……通俗小说是‘供人消遣’的话,金庸小说把这两方面统一了起来……”,文章最后一段说“他创造性吸收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滑稽小说等众多门类艺术经验,从而成为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同时借鉴、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去创作武侠小说,使他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呈现出新的质素,达到新的高度”,由此可知,通俗小说的题材和类型并没有限制这些有素养有追求作家的写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题中A项,“比如《天龙八部》里乔峰聚贤庄以一敌众,快意恩仇”错误,根据原文“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辜”可知,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快意恩仇”,自然不符合金庸小说现代精神。 ‎ 故选A。‎ - 29 -‎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题中C项,“完全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武侠英雄’的理想人格”错,原文“可以说,金庸的作品就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成功范例,而‘庄禅’与‘孔孟’是金庸塑造‘武侠英雄’之理想人格的两个重要思想资源”强调的是塑造理想人格“重要思想资源”,不是完全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 故选C。‎ ‎【点睛】此类试题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但是,为了防止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损坏,造成损失,就得不偿失了。”‎ 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包裹多了,肯定会产生垃圾。快递只是使用环节,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 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包装过度”与“安全所需”,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消费者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29 -‎ ‎(选自2017年3月2日《深圳特区报》)‎ ‎(选自《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 材料三:‎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买家既想让“宝贝”拥有“金钟罩”,又为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物烦恼;店家担心快递途中物品受损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个严严实实,成本自然就高出许多;快递公司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只好望“包”兴叹,回收与不回收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规范和整治是重点,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 ‎(选自《快递包装的“纠结”与绿色金融》)‎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 - 29 -‎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除此,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 ‎(选自《中国物流产品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购包裹的包装材料过多让卖家和快递公司都陷入了很无奈的境地,他们都想节约成本,但又怕商品损坏,造成损失,遭到索赔。‎ B. 我国重点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治,但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对策。‎ C.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于是,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 D. 德国和美国对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美国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还适当免除回收企业的相关税收。‎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国家如果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相比推荐性指标而言,对商家、快递公司、回收企业的约束力会更强,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 B. 根据材料二图1可知,大家不愿意将快递包装送回收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害怕自己的信息遭到泄漏,二是认为将其送回收站太麻烦。‎ C. 材料二图2表明,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由快递公司、政府、包装公司、消费者等负责,认为应由快递公司负责的人数最多,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 D. 美国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措施,既可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因此比德国的措施更好。‎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案】4. C 5. B ‎ ‎6. ①国家缺乏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②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如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未能形成产业化运作等;③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④国家缺乏鼓励、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的政策;⑤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 ‎【解析】‎ - 29 -‎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难以形成共识”表述不当,文中有“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的信息,与文相矛盾。‎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项“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分析不当,因为它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有了这个标准就可解决。‎ C项“认为应由政府负责其次”错误,认为由包装公司负责的人数第二多。‎ D项,“比德国的措施更好”错,文中没有与德国相比。‎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些不足”。材料三说“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这说明我们国家缺乏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 材料二关于《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图2说明包装废弃物应由哪方负责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如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未能形成产业化运作等。‎ 材料三的最后一节说“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这表明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 材科四中说德国出台了《包装废奔物管理办法》,美国出台了《资源保护与收利用法》这说明我们国还乏鼓励、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的政策。‎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 29 -‎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列小题。‎ 父亲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这个三级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也是令我惧怕的人。‎ 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我常常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唉声叹气。照我天真的想法,父亲如果唉声叹气,会少发脾气。‎ 母亲属羊,像羊那么驯服,完全被父亲“统治”。她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期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是她本能的憧憬。‎ 关于“出息”,父亲有他独到的理解。一天吃饭时,我喝光了一碗苞谷粥,又想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父亲却鼓励我:“盛呀!再吃一碗!”见我只盛了半碗,又说:“盛满!”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 我十岁那年,父亲随建筑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父亲第一次探家,攒的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只剩下一百多元。‎ - 29 -‎ 为了节省,父亲始终三年才探一次家。父亲是很能攒钱的,母亲是很能借债的。我们家的生活,恰恰特别需要这样一位父亲,也特别需要这样一位母亲。‎ 父亲第三次探家那年,哥哥正要考大学。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我供不起你上大学!”父亲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他让哥哥去市场卖菜挣钱。卖十斤菜可挣五分钱,哥哥每天回家交给父亲五角钱。那五角钱,是母亲偷偷给哥哥的,哥哥实则是到江边温习功课了。父亲发现后大发雷霆,用水杯砸碎了镜子。他气得当天就回大西北,我和哥哥去送父亲。列车开动前,父亲从车窗探出身说:“老大,听爸的话,别考大学!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衷和哀哀的恳求。列车开动时,父亲流泪了。‎ 哥哥还是参加了高考,母亲和哥哥又一次欺骗了父亲,我“知情不举”,也欺骗了父亲,内疚极了。哥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时,母亲欣慰地笑了,哥哥却哭了。我去送哥哥,他没让我进站。他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又说:“二弟,家中今后全靠你了!先别告诉爸爸,我上了大学……”哥哥随人流走入火车站,左手拎着行李卷,右手拎着网兜,一步三回头。‎ 我缓慢地往回走,攥着省下的那五分钢币,心中暗想,为我们家祖祖辈辈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家一定要更加省吃俭用,节约每一分钱……‎ 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我从哥哥的日记本中,翻出了父亲写给哥哥的一封错字和白字占半数的信:老大!你太自私了!你心中根本没有父母!根本没有弟弟妹妹!你只想到你自己!就算我白养大你!就算我没你这个儿子!我再也不会认你!所有这些“!”号,似乎也无法表达父亲对哥哥的憎怒。‎ 这封信,使我想起父亲的教导:“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大概倘一个人明明可以靠力气吃饭而又并不想靠力气吃饭,也许竟是真有点大逆不道的吧?父亲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却并不因此自卑自贱。相反,还盲目自尊,崇尚力气,对凡是不靠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蔽之曰:“吃轻巧饭的!”心里隐含着一种藐视。‎ 父亲第四次回家前,我去了北大荒,一直再没见过父亲。第七年,连队第二次推荐我上大学。我并不怎么后悔地放弃了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然而这是最后一次。我不会再获得第三次被推荐的机会,那一年我25岁了。‎ 几经彻夜失眠,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父亲我已被推荐上大学,请求父亲汇给我二百元钱。信一投进邮筒,我便追悔莫及。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汇来了钱。二百元整,电汇。附言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不勾,久来电”。‎ - 29 -‎ ‎(选自梁晓声《父亲》,有改动)‎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认为父亲会反对自己上大学,所以放弃了第一次机会。后来又担心父亲不给钱供“我”上大学,所以“几经彻夜不眠”。‎ B. 小说第三段写母亲“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她希望孩子有出息,为后文写她偷偷支持哥哥考大学埋下了伏笔。‎ C. 作者说家中同样特别需要这样的父亲和母亲,因为父亲很能攒钱,母亲很能借债,但是作者相比之下更感激父亲。‎ D. 哥哥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说明他懂得节俭,但他未能深入体会家庭的困难,所以还是执意上大学。‎ ‎8. 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直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写父亲寄钱支持“我”上大学,出人意料,这样的结尾是否符合情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7. B 8. ①一个任劳任怨、辛苦劳作的体力劳动者。如由“这个三级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可知父亲的任劳任怨。②一个性格强硬、对子女严厉的家长。如由“父亲在我心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等,可知父亲是一个对子女严厉的家长。③一个没有文化、崇尚体力劳动的人。如由“父亲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却并不因此自卑自贱。相反还盲目自尊,崇尚力气,对凡是不考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蔽之日:‘吃轻巧饭的!’心里隐含着一种藐视”,可知他的身份及他崇尚体力的特点。④一个能改正过错的人。如由面对我上大学请求汇款,父亲的附言条“不勾,久来电”的内容,可知父亲已经认识到自己阻止子女上大学的错误做法,并及时改正。第二问:主要通过对父亲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他的形象。如:吃饭时父亲“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这些语言及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的威严和崇尚力气的思想。 ‎ ‎9. 示例一:符合情理 ‎①父亲不支持哥哥读大学,主要是因为家庭困难,并非本质上反对读大学。②先前反对哥哥上大学,毁了哥哥 - 29 -‎ 一生,他会反省悔悟,转变思想。③父亲不爱抱怨,是中国典型的农民形象,厚道、朴实,有父爱,会成全“我”的愿望。④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体力随之下降,会改变对“吃轻巧饭的”的成见。⑤“我”已25岁了,家中的弟妹也长大了,负担也没原来重了,也能放松心理让“我”上大学了。‎ 示例二:不符合情理。‎ ‎①父亲严厉固执,不会让步。②父亲一生靠力气生活,崇尚气力,藐视“吃轻巧饭的”。反对哥哥上大学一方面也是这种思想所致。③家庭负担过于沉重,哥哥又成了新的负担,父亲年纪更大了,已越来越难以支撑家庭,实在无力培养大学生了。④父亲已经反对哥哥读大学,如果照顾“我”上大学,心里会觉得不公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题中A项,“后来又担心父亲不给钱供‘我’上大学”错,根据原文“我并不怎么后悔地放弃了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然而这是最后一次。我不会再获得第三次被推荐的机会,那一年我25岁了”可知,“我几经彻夜不眠”就因为年纪大了,担心以后没有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 C项,“但是作者相比之下更感激父亲”错,文中父亲挣钱养家,母亲借债让孩子上学,并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 D项,“但他未能深入体会家庭的困难”错,原文“他没让我进站。他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说明哥哥是体会到家庭的困难。‎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掌握常见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比,衬托。‎ 题中第一问,简要概括小说中“父亲”‎ - 29 -‎ 这一人物形象。从文本中筛选关于“父亲”的叙述描写语句,从中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答题要规范,先总括人物形象特点,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形象特点的表现。从“这个三级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可分析出“一个任劳任怨、辛苦劳作的体力劳动者”;从“父亲在我心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我供不起你上大学!’父亲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他让哥哥去市场卖菜挣钱”可分析出“一个性格强硬、对子女严厉的家长”;从“父亲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却并不因此自卑自贱。相反还盲目自尊,崇尚力气,对凡是不考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蔽之日:‘吃轻巧饭的!’心里隐含着一种藐视”可分析出“一个没有文化、崇尚体力劳动的人”;从“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汇来了钱。二百元整,电汇。附言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不勾,久来电’”可分析出“一个能改正过错的人”‎ 第二问,文本中有大量父亲的话语,如“盛呀!再吃一碗”“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我供不起你上大学”“吃轻巧饭的”,可分析出运用的是语言描写;从“瞥见父亲在瞪我”“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父亲从车窗探出身”可分析出运用的是动作描写。‎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作用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先亮明观点,是“符合”还是“不符合”,然后结合文本,从情节内容、人物形象、情理逻辑等角度陈述理由。‎ 如答“符合情理”,从“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父亲从车窗探出身说:‘我供不起你上大学!’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衷和哀哀的恳求”中可分析出“父亲不支持哥哥读大学,主要是因为家庭困难,并非本质上反对读大学”;从“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所有这些‘!’号,似乎也无法表达父亲对哥哥的憎怒”可分析出“父亲反对哥哥上大学,毁了哥哥的一生”,从情理角度,父亲心理上会有很大触动的,可分析出“他会反省悔悟,转变思想”;从“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可分析出“父亲不爱抱怨,是中国典型的农民形象,厚道、朴实,有父爱”,父亲“有父爱”,当然“会成全‘我’的愿望”,支持“我”上大学;从“我25岁”可推出“父亲年龄增长”,从父亲藐视不靠力气吃饭的人到“很快就汇来了钱”的转变,可分析出“改变对‘吃轻巧饭的’的成见”;从“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可知家庭孩子多,“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可知负担重,“我25岁”说明孩子们已长大,从情理上说负担会减轻,“很快就汇来了钱”说明“能放松心理让‘我’上大学了”。‎ - 29 -‎ 如答“不符合情理”,从“父亲在我心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可分析出“父亲严厉固执,不会让步”;从“对凡是不靠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蔽之曰:‘吃轻巧饭的!’心里隐含着一种藐视”“哥哥正要考大学。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可知父亲反对上大学的观念深重,不会支持的;“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说明家中孩子多负担重,“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说明哥哥的住院会增添负担,可分析出父亲支撑家庭难度大,不会支持“我”上大学;从“我从哥哥的日记本中,翻出了父亲写给哥哥的一封错字和白字占半数的信:老大!你太自私了!你心中根本没有父母!根本没有弟弟妹妹!你只想到你自己!就算我白养大你!就算我没你这个儿子!我再也不会认你!所有这些‘!’号,似乎也无法表达父亲对哥哥的憎怒”可知父亲强烈反对哥哥上大学,从情理上说,如果同意“我”上大学,对哥哥不公平,因此支持“我”上大学是不符合情理的。‎ ‎【点睛】对小说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悉辞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略能暗诵。贞观中,本州进士举,吏部尚书高士廉甚奇之,解褐授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尝次贼城,未遑置阵,贼徒遽至,举军危骇 - 29 -‎ ‎。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乃潜简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伏以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当须推多让美,相敬如一。今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供葬事。其子秘书郎北叟上表辞所赠及葬递之事,高宗不许。裴炎为白帝曰:“处俊临亡,臣往见之,属臣曰:‘生既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傥有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 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 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 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汉书》是班固所编,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四百年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等。‎ B. “解褐”指一般人脱去平民时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借指由平民开始进入仕途。‎ C. “春秋”有多种含义,既可指季节,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而文中用以指年龄。‎ D. “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做 - 29 -‎ 祭品,在帝王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做祭品则称为“太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 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 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政时,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 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停朝在光顺门举哀一日,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还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次贼城,未遑置阵,贼徒遽至,举军危骇。‎ ‎(2)属臣曰:“生既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傥有诏赐,愿一罢之。”‎ ‎【答案】10. A 11. A 12. D ‎ ‎13. (1)军队曾经驻扎在贼人境内的城池中,还没来得及摆好阵势,贼人突然袭来,全军都张惶失措。‎ ‎(2)郝处俊嘱咐臣说:“活着时已经没能做对国家有益的事,死了就不要麻烦浪费,如果有皇上下诏赏赐的,希望一概(全都)推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题中“者”,助词,表判断,“天下者”后要断开,排除BD;“奈何”的意思是“为什么”,“陛下”是“传位”的主语,“今陛下奈何”与“欲身传位天后乎”断开句意不连贯,“子孙”是“传”的宾语,“传之”“子孙”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题中A - 29 -‎ 项,“记载了西汉四百年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等”错,《汉书》记载的是西汉二百多年的历史。‎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先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题中D项,“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错误,根据文本,唐高宗“止赙物而已”,意思是“只送了治丧之物”。‎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字词: 尝,曾经;次,驻扎;未遑,没来得及;遽,突然;举,全部;‎ 属,嘱咐;既,已经;烦费,麻烦浪费;傥,通“倘””,如果;一罢,(全都)推掉。‎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9 -‎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刚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父亲的原属吏送来上千细绢作为治丧的财物,处俊辞让不接受。他长大后,爱好学习,特别喜欢《汉书》,大致都能背下来。贞观年间,被本州推举参加进士考试,礼部尚书高士廉很是看重他,任著作佐郎,承袭父亲的封爵。兄弟间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朝廷召他去任太子司议郎,逐步升官至吏部侍郎。高丽背叛时,皇帝诏令李勣任浿江道大总管,郝处俊任副总管。军队驻扎在贼人境内,还未列阵,贼人突然袭来,全军都张惶失措。那时,郝处俊正靠在胡床上,他是个胖子,安然坐着吃东西,同时秘密埋伏精锐轻兵迎击,贼人退去,大家都认为他有胆略。郝处俊入朝被任为东台侍郎。那时僧人卢伽逸多会炼丹,说是可以延年益寿。高宗打算服用,郝处俊谏阻道:“人寿长短,是天所定,异域的药剂,不能贸然服用。以前先帝诏令僧人那罗迩娑寐根据其配方炼置秘剂,取灵花怪石,炼了一年才炼好。先帝服用后,不久就病重了,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示众),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被(让)夷狄取笑。所以这没有执行。前车之鉴不远,请陛下深思。”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上元初年,高宗皇帝在翔鸾阁大宴群臣,那时赤县与太常的音乐演出班子分东西朋,皇帝诏令雍王贤掌握东朋,令周王显掌握西朋,要他们比赛角胜。郝处俊劝说:“礼中要教育孩子不说谎,是担心孩子们会生出欺诈之心。我私下认为现在两位王还很年轻,意志品德尚未定型,应当让他们相互谦让,相互敬重,始终如一。如今就让他们聚朋结党,相互夺示,这不是教导仁义、表现雍容和祥的办法。”皇帝于是即刻制止,并感叹:“处俊有远见卓识,非一般臣子所能比得上。”皇帝体弱多病,想退位给武后执政,郝处俊劝谏说:“过去魏文帝曾制定法令:‘皇帝驾崩,不允许皇后临朝管国政。’如今陛下为什么身还健在就要传位给天后呢?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陛下应该谨守李家宗庙,传给子孙,不应该将国家送给他人,使自己宗室沦丧。”传位之事就此作罢。开耀元年(681)死,终年七十五岁。皇帝哀叹他的忠心赤诚,为他在光顺门举哀,用少牢祭奠,送治丧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令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其入葬事宜。其子秘书郎郝北叟上奏表辞谢皇帝给予的赏赐和安葬安排,皇帝不答应。裴炎为此禀告皇帝:“处俊病危时,我去看他,他嘱咐臣说:“活着时已经没能做对国家有益的事,死了就不要麻烦浪费,如果有皇上下诏赏赐的,希望一概(全都)推掉。’皇帝听了后凄然动容,为酬答他的愿望,只送了治丧之物。‎ 郝处俊天性诚朴不多话,其貌不扬,然而有事时敢于直言。自从当政以来,在皇帝面前谆谆议论,定要引经据典,凡有所规劝献策,都不越大臣之礼。‎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1】‎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2】,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3】,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 29 -‎ 注释:【1】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2】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3】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 “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 C. 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 “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15. 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答案】14. B 15. 《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 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生活有留恋与向往。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 综上,这阕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认真研读文本内容,仔细比对诗词内容和选项内容的细微差别。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B,“自然的秋声”理解有误。“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评价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要注意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的分析,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本题题干问的是: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 - 29 -‎ 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考生在分析情感的时候,要注意扣住“仕途受挫”、“退居”、“出尘”几个关键词来结合文本分析,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关于“秦楼”,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下阕表达两层意思,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怀。此词意致清迥,言近旨远而空灵婉丽。‎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悔悟和庆幸之情溢于言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一体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朝菌不知晦朔 (6). 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 29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谏、鹜、菌、晦朔、蟪蛄。‎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___________的远大理想。“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把“中国梦” 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可以使大学生尽早拥有远大理想,( ),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同时,大学生理想信念及历史使命感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加油助力,二者_____________。‎ 回首过往,我们的祖辈父辈,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________中奉献了青春;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我们更应该珍惜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拼搏向上,不负众望,为“中国梦”的实现加油助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画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竖立 贯串 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B. 树立 贯串 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C. 树立 贯穿 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D. 竖立 贯穿 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B. “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C. “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D. “中国梦”是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9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坚定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更加坚定 C. 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D.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竖立: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语境中搭配的宾语是“远大理想”,竖立是指物体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故选树立;‎ 第二处,贯穿:穿过:连通。贯串:①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②连贯。语境中搭配宾语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贯串强调的是连贯,与之搭配不当,故选贯穿;‎ 第三处,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与共:指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根据上文“大学生理想信念及历史使命感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加油助力”可知,语境强调二者关系密切,不是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故选息息相关;‎ 第四处,峥嵘岁月:指不同寻常的日子。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根据上文“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可知,“的”是定语标志词,后面应是名词,蹉跎岁月是动词,故选峥嵘岁月。‎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 题中A项,“激励”和“方向目标”、“引导”和“奋发进取”搭配不当,两个分句的逻辑关系错误,先“引导”后“激励”,故排除;‎ - 29 -‎ C项,“激励”前面缺少谓语“是”,故排除;‎ D项,“引导”和“奋发进取”、“激励”和“方向目标”搭配不当,故排除。‎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题中括号前后两句“尽早拥有远大理想”“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都是动宾结构,所以括号内补写的句子也应保持与括号前后相同的结构,所以应选“坚定……信念”结构,故排除AB;“尽早拥有”“不断增强”是偏正结构特点,D项“坚定”不是偏正结构,故排除。‎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语段语意完整、表达连贯。‎ ‎《作为生物的社会》的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比较分析,这是____社会与个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 ______对于社会性生物而言,个体也难以离开社会而生存。______,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 ___谈论动物的社会性,都离不开对个体与群体的分析。没有形成群体的蚂蚁,就没有太多的社会性, ______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有限的;对于人类,没有融入社会的科研成果,不能被公众利用, ______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 ‎【答案】 (1). 因为 (2). 而(但是) (3). 所以(因此) (4). 还是 (5). 因而 (6). 也 ‎【解析】‎ - 29 -‎ ‎【详解】本题考查此题考查语言连贯和关联词的正确使用的能力,做此类题时,既要考虑到语言的连贯性,首先要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然后注意上下文语境,根据已有的关联词语和句间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是一种综合性题型。‎ ‎①处前有“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比较分析”,说的是比较分析的两个方面,后有“社会与个体是相辅相成的”,说的是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对从两个方面比较分析的原因解释,可填“因为”;‎ ‎②处前有“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强调的是社会离不开个体,后有“个体也难以离开社会而生存”,强调的是个体无法离开社会,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对,构成语意的转折与变化,可选填“而”“但是”;‎ ‎③处前有“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个体也难以离开社会而生存”说的是社会与个体相互依存的关系,后有“都离不开对个体与群体的分析”,是前面句子的结论,前后构成因果关系,可选填“所以”“因此”;‎ ‎④处前有“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有关联词“无论”,它用来排除一切条件或一定范围内的条件,与“都”相呼应构成条件关系,后有“都离不开对个体与群体的分析”,有关联词“都”;“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是一个条件,“谈论动物的社会性”是另一个条件,前后两个分句构成并列关系,可填“还是”;‎ ‎⑤处前有“没有形成群体的蚂蚁,就没有太多的社会性”,后有“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有限的”,后句是前句形成的结果,前后构成因果关系,可填“因而”;‎ ‎⑥处前有“没有融入社会的科研成果,不能被公众利用”,后有“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后句是前句情况产生的结果,⑥处强调结果,可填“也”。‎ ‎【点睛】关联词语常见分类:‎ ‎1、并列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等。‎ ‎3、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 ‎4、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 29 -‎ ‎21.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答案】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长学生见识,学校将组织国庆北京七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北京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图表题,作答本类题型,解读图表,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构图要素,答题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述,不能遗漏要点信息。同时还需注意,不要超过题目要求中的字数限定。由题目可知,本图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国庆七日游分成三部分:“前期准备”、“目的地:北京”、“目的”。游览的地点有:高校、博物馆、风景区。游览的目的为: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生作答时,应注意,根据逻辑调整顺序:目的、准备、游览。‎ ‎【点睛】对于语言表达得体这类题,学生应加大关注。注意语言得体包括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文体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并结合具体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29 -‎ ‎【答案】例文 莫让深情成羁绊 尊敬的校长:‎ 您好!‎ 近日了解到贵校关于老旧教学楼的保留与迁拆分歧,内心颇有想法。立于风雨之中半个多世纪的教学楼,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承载者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难怪这旧楼因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要被拆除时,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在我看来,若老旧教学楼的存在已经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那为何不拆掉呢?请莫让深情成羁绊!诚然,校友们的不舍,我完全能够理解,毕竟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珍贵的青春岁月,老楼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们点滴的青春记忆,拆掉老楼无异于拆掉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反对拆楼,恰恰体现了他们对母校那份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 然而,过于迷恋往昔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汪国真说:“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设备都在不断革新,老旧的线路,低矮的楼层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教学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勉强留下它,虽然照顾了少数校友的情感,但却有可能因此而损害了多数在校或将要来此学习的学生的利益,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未来。长此以往,受害的将是广大学子以及校友们深深眷念的母校!‎ 退一步说,留下过去的教学楼就能留住过去的辉煌吗?成绩毕竟是过去的,如果学校能一心搞好教育,继续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即使不保留老旧的教学楼,学校的历史也不会被人忘却。更重要的是,学校还会树立起“续写辉煌”的新校园形象。相反,若学校因修缮、维护教学楼而耗费过多财力、物力以及精力,或一味沉浸在往昔的辉煌之中,致使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一落千丈,那留存的老旧教学楼非但不会成为纪念辉煌的丰碑,反而会沦为世人的笑柄。‎ 其实,校友们大可不必如此“流连”,真正的爱是放手。老楼被拆,可母校还在!如果真的对母校满怀深情,不妨把这深情转化为积极投身于母校建设的动力,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的教学楼拆除后,我建议在其原址设立一个小型的纪念馆,对老楼的资料、影像等内容进行保存,这样既让校友“有根可寻”,又丰富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何乐而不为?大国的崛起,开拓为动力;民族的复兴,流连是羁绊!莫让深情成羁绊,让我们勇敢的放下过去、面对现实、迎接未来!‎ - 29 -‎ 此致 敬礼!‎ 小林 ‎201X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围绕“校园老建筑该拆还是该留”这一核心事件,面对日渐老化的建筑和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可讨论的空间还是较大。无论考生选择哪方的通信对象,都要对此表明态度阐述理由。‎ 主张保留的理由可能有:其一,校园建筑不能简单看作只是教学活动的场所,它具有“特殊性”,它的背后是一个学校的发展史,是一所学校思想和精神之根,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建筑本身。其二,对于无数曾经在此就读的学子而言,每一座建筑都是一部个人的青春史,这里留存着他们学习和生活过的痕迹,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保留它,展现的是一所学校的人文情怀,可以满足学子们对于青春的怀想,增强对母校的归宿感和同心力。而对于仍然在校的学生来讲,良好的人文环境如春风化雨,滋育完善的人格。其三,在城市化飞速发展、运动式拆迁成为时尚的当下,学校不能随之起舞,而应抵御世俗的侵袭,保留老建筑,宣示了一种有所坚守的勇气和担当。‎ 主张拆除的理由可能有:其一,校园建筑不同于其他的公共建筑,其首要的功能就是师生教学和活动的场所,既然老旧的建筑楼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之用,就应该拆除,否则就是在浪费宝贵的公共资源。其二,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过去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差、历史欠账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应该得到根本性改变。现代化的优渥育人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善莫大焉。其三,学校不应成为所有人的想象之地,也不是小清新们怡情歇息的田园牧歌或世外桃源,不能为了满足某些人的怀旧心理而耽误甚至牺牲学校的发展,“为保护而保护”既拖累现代化进程,也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 29 -‎ 当然,考生还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拆除老建筑是不是发展的唯一选项?”“保留老建筑是否就是否定现代化?”“对老建筑我们是否可以有更开阔的视角、寻找‘活化’新路?”“是什么让如此多的学校热衷于拆旧换新?”“校园古建筑的存留能否仰赖制度的力量?”考生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生活感悟的联想或调动,促使写作入情入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个对事理进行思辨和判断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 ‎【立意】不必修缮、维护教学楼而耗费过多财力、物力以及精力,将对学校深情转化为建设的动力;‎ 秉承知识分子自古发展、自古先行的品性,敢于放弃阻碍学校现代化发展的羁绊;‎ 情之所系,需要物的承载;‎ 善待历史的遗存,便是善待后人与明日。‎ ‎【素材】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列车的驱动下,许多传统的建筑已经被毁得面目全非,所剩无几,因此亟需教学楼保留成为重中之重。正如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所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是的,在现代这样浮躁跟风的社会中,我们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快靓新,而往往忽视了本该深思的问题,这种问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渐凸现矛盾出来,我们失去的的太多太多,甚至丢失了本该失去的文化根基,譬如这种教学楼,承载了多少的辛酸和荣耀,承载了多少的不可挽回的历史记忆。‎ 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北京古城墙面临着拆毁的命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三次上书周总理,直陈保护北京古代建筑为保护故宫古城墙和天安门这一中华文明优秀建筑而呼吁奔走,才有今天真切地触摸到厚重的历史的沧桑感。毋庸置疑,如何科学地开发与活化古建筑,如何迈过一道道坎儿?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同时,如何让更多人记得住那份乡愁?只有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才能成为改革路上一道独具个性化的靓丽风景线。‎ 彼时爱国志士也曾声嘶力竭地呐喊,梁思成先生提出了在保留旧城、另造新城的权宜之法,却最终化为泡影。今人歆羡于莱茵河畔尚存着诸多旧迹,慨叹于它们为其各自的城市平添的独特气质与别样风姿;今人看到布达佩斯双城的完好相容,过去与当下交相辉映;却寻不到四合院落、四方天井的一丝影踪。这是时代共有之世相,城市化浪潮席卷的当下,传统与现代必然邂逅激烈的碰撞,文化情感价值与实际功用价值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我们仔细思量建筑的意义与价值的真谛。‎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莫让深情成羁绊”这一中心论点从先肯定老校友们的想法、分析不必流连的原因、提出建议等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 29 -‎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 - 29 -‎ ‎ ‎ - 2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