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学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学考)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学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区域的特征有(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 ①② B. ②③ ‎ C. 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区域的特征有整体性,区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①对。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体现区域间的不同,②对。区域没有独立存在的,没有独立性特征,③错。 区域具有开放性,可以开发、利用其它区域的资源,④对。D对,A、B、C错。‎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 若甲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乙对应目前我国的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 资金 B. 技术 ‎ C. 信息 D. 劳动力 ‎3.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 资金 B. 工业制成品 C. 矿产品 D. 技术 ‎【答案】2. D 3. C ‎【解析】‎ ‎【2题详解】‎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其主要向城市地区提供劳动力、自然资源。城市地区主要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箭头①从农村流向城市,故D正确,A、B、C错误。‎ ‎【3题详解】‎ 依题意,箭头②表示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四个选项中,矿产品属于自然资源,故C正确,A、B、D错误。‎ 下图是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变化示意图,矿产资源消费强度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开发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强度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产出所需的矿产资源投入为度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据图推断甲所处区域的发展阶段是( )‎ A. 原始社会阶段 B.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 工业化阶段 D.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5. 在乙阶段,矿产资源消费强度呈迅速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①技术进步 ②交通便利 ‎ ‎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④清洁生产 A. ①② B. ①③ ‎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4. C 5. B ‎【解析】本题组以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变化示意图为主要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发展阶段判断、矿产资源消费下降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阶段矿产资源消费强度明显升高,说明当时区域发展需求大量矿产资源,而且地区生产总值大多由消耗矿产资源的工业而获得,这与工业化阶段特征相吻合,选项C符合题意。原始社会阶段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矿产资源使用量不大,地区生产总值大多不是利用矿产资源而获得,因此选项A、B不符合题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利用矿产资源的水平提高,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利用矿产资源的工业比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降低,因此矿产资源消费强度应该降低,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 ‎【5题详解】‎ 图中显示,乙阶段矿产资源消费强度呈迅速下降趋势。由于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水平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同样产值的产品需要的矿产资源投入就会减少,这是乙阶段矿产资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选项①符合题意。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往往不需要矿产资源投入而获得产值,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消耗矿产资源的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导致矿产资源消费强度下降,选项③符合题意。“交通便利”和“清洁生产”与矿产资源消费强度下降关系不大,因此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6.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福字。下图四个福字将各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设计中。它们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 A. 陕西、四川、贵州、云南 B. 北京、重庆、四川、云南 C. 陕西、湖南、贵州、新疆 D. 福建、四川、重庆、上海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第一个福字通过左侧的脸谱形象和右侧的宫殿建筑形象可推测为北京。第二个福字中的火锅为川渝地区的代表。第三个福字中竹子和熊猫代表四川。第四个福字中的孔雀舞形象是云南的主要标志。综合可知选B。‎ ‎7.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东线工程量最小,且可利用京杭运河河道,水质好 B. 东线现有条件最好;调水量最大,但水质较差 C. 中线地形条件好,丹江口水库向北可自流,水质居中 D. 地形最复杂,河道长,工程量最大,水质最优。‎ ‎【答案】B ‎【解析】东线:基本穿越平原地区,工程量最小,且可利用京杭运河河道;水质差;现有条件最好;调水量最大,A错误,B正确。中线地形条件复杂,丹江口水库向北地势逐渐降低,可自流;水质居中,C错误。西线河道最短,地形最复杂,工程量最大;水质最优,D错误。故选B。‎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  )‎ A. 调整产业结构 B. 加剧环境污染 C. 缓解能源紧张 D. 促进资源开发 ‎9. 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B. 图乙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势平坦的特点 C. 图丙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D. 图丁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疆电外送”是把新疆的电能输往到中部地区,对调入区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缓解了当地能源紧张状况;电力的输入不能直接调整产业结构;电能相对环保,会缓解输入地环境污染状况;对输入地的资源开发没有直接影响。选C正确。‎ ‎【9题详解】‎ 甲图新疆的晾房,该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干旱的气候特点,旨在让果品的水分自然蒸发形成干果,A错;乙图陕西的窑洞,该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少、土层深厚及黄土具有直立性的特点,B错;丙图青海牧场,该地区海拔高气候高寒,以高寒草原草甸为主,牧业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C错;丁图四川水田,该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D正确。‎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 C. 酸雨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11.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 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 B.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C.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 D. 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该生态环境问题在西北干旱地区占比重大,在新疆占的比重达40﹪,应是土地荒漠化问题,新疆水土流失问题、酸雨问题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在东部地区更突出。故选 A。‎ ‎【11题详解】‎ 西北地区缺水,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干旱区,不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环境问题更严重,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源问题,严禁乱砍滥伐,可以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故选B。‎ ‎“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曾经水草丰美,鹅雁栖息。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至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回答下列问题。‎ ‎12. 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 ‎①土地沙漠化 ②土壤盐碱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水土流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3. 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 ‎①连续多年气候大旱 ②严重超采地下水 ‎ ‎③蒸发量增大 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2. A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可以判定“安固里淖”应该是地处高原的草原地带。当地由于水源短缺,湖泊干涸,造成了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并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本区域的降水稀少,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故选A ‎【13题详解】‎ ‎“安固里淖”湖面缩小,直到干涸的过程中可供蒸发的水量在减少,所以说“蒸发量增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湖泊旅游业的发展”最大的可能是造成湖水污染,对湖泊的水量减少直到干涸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故凡含有③、④的选项均是不正确的,“安固里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彻底干涸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连续多年的气候大旱)和人为因素(连续多年的大旱,为了生存而出现的严重超采地下水),故选A。‎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六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调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 完成下面小题 ‎14. 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 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B. 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 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D.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 ‎15. 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提供水资源和航运之便 ‎③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④土地后备资源 A. ①② B. ①③ ‎ C. ②④ D. ③④‎ ‎16. 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 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 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C. 修建道路、桥梁 D. 兴建防洪设施 ‎【答案】14. C 15. B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打通湿地风道,加快空气流通,带走热量以降低城市温度,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风道”不能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缓解城市用水紧张。故C正确,A、B、D错误。‎ ‎【15题详解】‎ 武汉城市内部和郊区的湖泊是重要的湿地资源,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河流径流量,防洪减灾,①③说法符合题意;武汉市的供水和航运主要依靠长江,②说法错误;湖泊作为湿地,不属于土地后备资源,④说法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16题详解】‎ 丰富的河滩地资源是武汉市宝贵的湿地资源,应科学保护和开发,避免出现污染和破坏。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出现大量环境污染问题,故A错误。开发城市观光农业,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故B正确。修建道路、桥梁会破坏河滩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失衡,不符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故C错误;河滩地不适合兴建防洪设施,故D错误。‎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B. 农业以发展乳畜业生产为主 C. 工业以高能耗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骨干 D. 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18. 有关田納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 B.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 煤、铁、铜等矿产资源贫乏 ‎ D. 水系发达,但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不能通航 ‎【答案】17. D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A、防洪不属于经济地理,A错误;‎ B、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在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生产,B错误 C、工业以高耗能的化学、冶金工业为主,C错误;‎ D、田纳西河流域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和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D正确。‎ 故选:D。‎ ‎【18题详解】‎ A、田纳西河流域地势起伏较大,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山地—丘陵—平原,河流落差大;流域内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因此河流水能资源丰富。A正确;‎ B、田纳西河流域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节降水相对少,B错误;‎ C、田纳西河流域煤、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C错误;‎ D、田纳西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较大,终年不冻,河流较平直,通过船闸和运河建设,航运条件优越,D错误。‎ 故选:A。‎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追求生态效益 B. 追求经济效益 C. 便利的交通条件 D. 完善的制度、法规 ‎20. 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 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 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 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农业区域专门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对区域专门化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B对。环境因素、人才因素、法律因素是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A、C、D错。‎ ‎【20题详解】‎ 根据美国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分布可知,‎ ‎ A美国的东北部是乳畜带,B美国中央平原是小麦带。C美国中央平原是玉米带,D美国的东南部是棉花带。选择B项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 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 C. 降水 D. 地形 ‎22. 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取决于气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3. 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  )‎ A. 家家打稻趁霜晴 B. 新雨山头荔枝熟 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梨花淡白柳深青 ‎【答案】21. D 22. A 23. A ‎【解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1题详解】‎ 结合图中测量点的海拔可看出,河流的西岸980米与830米相距较近,河流东岸880米与830米相距较远,说明河流西岸坡度比东岸陡,影响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正确;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看出,河流两岸指的是河流的东、西两岸,热量、光照、降水差别不大。故选D。‎ ‎【22题详解】‎ 吊脚楼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①正确;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正确;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洪,该地坡度相对较大,不易出现涝灾,③错误;底部支柱长短取决于洪水量,④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可见到“家家打稻趁霜晴”,A正确;荔枝是热带水果,该地位于亚热带,不可能见到荔枝,B错误;梅雨出现在6月,C错误;“梨花淡白柳深青”为春季,D错误。故选A。‎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5.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 ‎【25题详解】‎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 ‎26.某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了①、②两幅图片,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①的是________;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②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比较C、D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 ‎(3)如果让你在图中A、B、C三个区域中,根据气候特点,选择种植三种农作物(水稻、青稞、棉花)中的一种,你会选择哪种作物?请说明理由。‎ A区选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B区选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C区选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1)A B ‎(2)‎ ‎(3)A区选种青稞,理由是A区高寒,适合耐寒作物青稞生长。‎ B区选种棉花,理由是B区夏季高温,光照充足,适合棉花生长。‎ C区选种水稻,理由是C区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解析】‎ ‎(1)图片①是拉萨的布达拉宫,应位于A区;图片②是放牧景观,应位于牧区B。‎ ‎(2)C区为江南区,其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区域是北方地区,降水少,其土地利用类型是以旱田为主的耕地。‎ ‎(3)A区位于青藏高原,其特征是高寒,所以适宜种植耐寒作物青稞;B区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夏季高温,光照充足,适合种植喜光的棉花;C区域位于南方地区,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适合种植喜水热的水稻。‎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一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1)读图乙说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答案】(1)变小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解析】‎ ‎(1)读图可知,洞庭湖面积在逐渐减少。原因主要是认为原因,即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 ‎(2)洞庭湖湿地资源,具有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和提供水源、养殖和航运等经济价值。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导致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渐减低。‎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 ‎(1)按相关关系将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A.干旱 B.降水稀少 ‎(2)据图,请分析本地区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成因。‎ ‎(3)简述防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答案】(1)B A ‎(2)西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到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地形封闭,海洋湿润气流到达这里的很少,降水稀少。干旱成为了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了本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任答三点)‎ ‎(3)合理利用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任答四点)‎ ‎【解析】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材料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荒漠化的的防治,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导致自然环境的干旱特征,故左侧为B,右侧为A。‎ ‎(2)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50毫米以下,降水较少。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的独特的以草原、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 ‎(3)荒漠化的防治需结合其成因来具体分析。由材料可知,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为荒漠化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地表以草原、荒漠为主,则为荒漠化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此外,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如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等,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故其治理措施应该结合其成因来作答。如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分配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等。‎ ‎29.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易发地区,试分析原因。‎ ‎(2)说出C湖附近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并给出合理的治理保护措施。‎ ‎(3)评价E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答案】(1)B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床坡降很小,泄洪能力很弱);降水集中在夏季(尤以7、8两个月降水集中),并常有暴雨。‎ ‎(2)C湖附近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场退化(或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主要的治理保护措施有退耕还林、还牧;实行轮牧;保护好天然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回答两点即可)‎ ‎(3)优势:土地辽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丰富;雨热同期等。(回答三点即可)‎ 劣势:属中温带,热量不足,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为材料背景,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和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点跨度大,但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1)根据经纬度可知,B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地处东北平原地区,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可从地形地势、气候等方面分析。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河床坡降小,泄洪能力弱,排水不畅;降水集中在夏季,并常有暴雨,故洪涝灾害易发。‎ ‎(2)C湖地处内蒙古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草地退化,其治理措施可结合教材有关荒漠化防治的知识来回答。C湖附近地区是我国的呼伦贝尔草原,由于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其治理保护的措施应针对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如①退耕还林、还牧;②实行轮牧;③保护好天然草场,建设人工草场。‎ ‎(3)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但注意评价需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根据经纬度可推知,E所在地区为我国的松嫩平原,土地辽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丰富,雨热同期等;但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常受低温冻害影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