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必修3第1—4单元。 一、选择题 1.《文心雕龙·论说》:“战国争雄,辩士云涌。”又《史记·李斯列传》云:“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材料所描述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急剧变革的发生 B. 私学教育的不断扩大 C. 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育对象与范围日益扩大,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兴起,针对社会的发展和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形成了“辩士云涌”的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B、C两项是社会变革的具体表现,不属于主要原因,故BC排除;D项是“辩士云涌”的结果,不是原因,故D排除。 2.“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这些主张,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 孟子 B. 老子 C. 孔子 D. 墨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强调的是无为而治和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材料“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体现的是朴素的辩证法和无为而治,B选项符合题意。孟子强调的是民贵君轻,A选项排除。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C 选项排除。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爱和非攻,D选项排除。 3.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48年,楚司马苏掩奉命整治军赋,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然后依据收入确定军赋的数额。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 土地国有制度遭到破坏 B. 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 C. 国家专营思想开始出现 D. 诸侯争霸推动各国变法开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可得出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土地的破坏,排除A。材料只是体现测量中运用到数学,无法体现国家专营,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各国的变法,排除D。 4.楚辞产生受到楚地民歌和音乐的直接影响。当时,《诗》《书》《礼》等已成为楚辞作者诵习的对象,《九歌》中《橘颂》的句式与《诗经》几乎一致。这表明 A. 楚辞融浪漫与现实主义风格于一体 B. 楚辞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C. 楚辞带有文化融合痕迹 D. 儒家文化是楚辞核心文化内涵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楚辞的产生受到楚国的地方民歌和音乐的直接影响,说明楚辞主要是楚地的文化,同时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即说明楚辞带有文化融合痕迹。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看不出楚辞融浪漫与现实主义风格于一体,而且楚辞主要是浪漫主义的,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而不是楚辞,排除;D项,《诗》《书》《礼》是儒家的典籍,它们“成为楚辞作者诵习的对象”,并不能表明儒家思想是楚辞的核心文化内涵,只能说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排除。 5.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 无为而治 B. 崇尚节俭 C. 轻徭薄赋 D. 民贵君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意思是天下万物都要死,死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没必要太过悲哀,不提倡厚葬,所以汉文帝强调的是崇尚节俭,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无为而治,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轻徭薄赋,C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民贵君轻,D选项排除。 6.《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 A. 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一则治、一则安”等字眼意在强调只能用一种思想来治理国家,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吻合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对思想自由,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天人感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君权神授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 课程设置多样化 B. 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 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D. 向社会下层扩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中太学属于官方的教育机构,因此,太学开设这些课程,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与制度化,C选项正确。材料中重点在于强调开设这些儒家教育课程的机构为太学,属于官方教育组织,而不是强调课程设置多样化,A选项排除。走向世俗化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选项排除。向社会下层扩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选项排除。 8.在古代,“佛教对中国的哲学、艺术和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并不象基督教改造了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 A. 佛教教义很难得到普通百姓的接受 B. 佛教的传播受到历届统治者的压制 C. 佛教教义很难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 D. 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抵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它并不象基督教改造了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说明佛教不能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儒家思想的抵制,故D正确;佛教在中国传播,被很多普通百姓接受,在南北朝时期出现“南朝四百八十寺”,故A错误;南北朝时期,历史上信佛好佛倡佛的皇帝很多,B错误;结合所学,隋唐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局面,故“佛教教义很难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表述错误,排除C。 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造纸术的突破 B. 科举制的完善 C. 图书买卖兴盛 D. 印刷术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雕版印刷业发达,技术臻于完善,而且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进一步降低了印刷成本,提高了印刷效率,故D项正确;造纸术的改进是在汉朝,故A项排除;科举制度完善不可能出现“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故B项排除;图书成为商品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 10.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3岁时的朱熹曾和父亲朱松有过一段对话。朱熹问:“父亲,日何所附?”父曰“附于天。”又问“天何所附?天之上何物?”一席话问得朱松惊讶不已。下列观点符合成年朱熹对世界本原问题论述的是 A.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B.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答案】A 【解析】 朱熹属于理学家,提出万物本源是天理,故A项正确;B是王阳明思想主张;C属陆九渊思想主张;D是道家思想主张,排除。 11.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指出:“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之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以下观点,与其上述思想明显不同的是 A.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B.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C.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D. “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王阳明认为学问贵在自身的心得体会,通过自身的内心反省认为是不对的东西,即使这言论出自孔子,也不能认为是对的。这种观点实质上是对孔子言论的怀疑。而A项称赞孔子为“至圣”,与题干观点明显不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都是认为圣人与普通人是一样的,与王阳明主张不能盲从于孔子的观点是一致的,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本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材料信息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12.宋朝在房产交易方面建立了许多完备的制度,其中的“求田问舍”制度规定:当有房产需要要出售时,业主必须先征询族人、邻人们的意见,上述人群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制度在此后历代沿用。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严格限制房产交易 B. 坊市制度推动市场繁荣 C. 经济交易渗透儒家伦理 D. 不抑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在房产交易时,业主需要先征询族人、邻人的意见,并享有优先购买权,可见宋朝时期的经济交易受到儒家伦理的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并没有限制房产交易而是进行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坊市制度和土地兼并,故B、D项错误。 13.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 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 B. 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 C. 与社会生产关系紧密 D. 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以我国古代三部农学著作记载的内容为例,书中农作物的优选优种等生产技术,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技主要服务生产实践,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并未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排除A项;指导古代生产实践技术的农书与数百年后的理论,即19世纪中期西方学者提出的进化论无关,排除B项;优选优种的原则和农业技术,与经济布局变化无关,排除D项。 【点睛】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轻理论。 14.黄宗羲虽然对专制政治思想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反抗,但专制主义制度依然稳固如常,其思想于社会中荡起涟漪,却未翻起风浪。其根本原因是 A.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 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 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意识是上层建筑的反映。因此,专制主义制度依旧稳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即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故答案为A项。B项属于黄宗羲思想的特点,不是其思想未翻起风浪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导致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因此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属于黄宗羲思想的局限性,不是其思想未翻起风浪的根本原因,排除。 15.明末清初思想家陈确说:“人心本无所谓天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向无人欲,亦无理之可言矣!”王夫之也说:“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由此看来,两人的主张 A. 与社会人欲泛滥相印证 B. 认为人欲与天理相依相存 C. 已经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D. 认同王阳明“心即理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欲与天理相互依存的思想,故B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当时社会人欲泛滥的信息,“人欲恰好处”并不等于人欲泛滥,故A排除;明末清初,两人的思想并没有得到社会普遍认同,故C排除;陈确与王夫之认为人欲与天理相互依存,并不是认同王阳明心学,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欲与天理的关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6.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据材料可知 A.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不能继承财产 B. 古代政府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C. 民间知识产权主要靠家族内保护 D. 我国古代科技应用不够广泛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反映出中国古代通过家庭传子继承模式在家庭内部传承技术工艺,这体现出民间知识产权主要靠家族内保护,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作用,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科技的传承,没有体现出科技的应用,故D项排除。 【点睛】“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是解题的关键。 17.普罗泰格拉晚年,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这主要是因为他 A. 公开提出了人文主义概念 B. 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制度 C. 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D. 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中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以人为中心,否定以神为中心,与当时人们敬神的思想不符,故被逐出雅典,D项正确;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人文主义思想,但人文主义概念是对近代文艺复兴时期核心思想的表述,故A项错误;普罗泰格拉肯定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人的主观感受为核心,属于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 18.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一行为 A. 体现了从事海外殖民的传统 B.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法制精神 C.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 D. 是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 福西亚人“面临侵略时,福西亚人带上所有的人民航行到西方,建立新的城邦”,不能体现他们从事海外殖民的传统,故A项错误;“法律至上”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西亚人选择的是带上所有的人民,建立新的城邦,这说明福西亚人重视所有人的生命,把人的生命、尊严放在突出的位置,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城邦民主政治维护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而材料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 【点睛】从“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和“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便可判断他们带去的不是物质,也不仅仅是法律观念和城邦制度,而是精神,古希腊的精神则是人文精神。 19.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该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 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 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 宣扬教会的精神权威 D. 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米开朗基罗作品的评价。依据材料可知,《哀悼基督》体现了圣母玛利亚的母性光辉,是将神人性化了,这体现了作者意在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耶稣的英雄形象;C选项错误,宣扬教会的权威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特征;D选项错误,作者的主要意图是突出神也具有人性的一面,并非重在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0.15世纪,意大利城市里有许多出色的教育家,他们不仅擅长教书授徒,而且善于著书立说,通过著作展示其修养和学问。意大利城市还拥有欧洲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均得到贵族和富商们的慷慨资助。这有助于 A. 人文主义的传播 B. 宗教改革的深入 C. 理性主义的产生 D. 智者学派的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15 世纪的意大利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得到慷恨资助,教书授徒,著书立说,这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故A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发生在16--17世纪,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核心,故C不符合题意;智者学派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希腊,故D不符合题意。 21.有学者指出,尽管人文主义者总是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但没有人敢于承认自己是个异教徒,甚至是无神论者,“当死亡逼近的时候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渴望上帝的恩典”。这体现出人文主义者 A. 对教会权威的肓目崇拜 B. 坚持以宗教神学为中心 C. 对因信称义的质疑批判 D. 理性与信仰交织的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一方面人文主义者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表明人文主义者认识到教会的问题,体现了其理性色彩;而另一方面,人文主义者“当死亡逼近的时候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渴望上帝的恩典”则体现了对宗教的信仰,故答案为D项。根据材料中“人文主义者总是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可知,人文主义者并不盲目崇拜教会权威以及以宗教神学为中心,排除A、B两项;材料中的人文主义者坚持对宗教的信仰,这与因信称义原则是相通的,排除C项。 22.孟德斯鸠认为,全体人民直接参与立法,“在大国是不可能的,在小国也有许多不便,因此人民必须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做一切他们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情”。该言论表明孟德斯鸠 A. 主张人民接受现有政治地位 B. 反对给予人民选举权 C. 认为人民无力行使司法权 D. 主张民选代表行使立法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孟德斯鸠看来,既要把立法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无法保证全体人民直接参与立法,只能由人民选出代表代为行使,选项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人民掌握权力,选项A、B排除;选项C偷换概念,材料中指的是立法权,选项C中说的是司法权,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孟德斯鸠观点,即人民掌握权力是必要的,但是直接行使立法权却难以实施,因此主张人民选出代表形式人民的权力。 23.如表为一些思想家的主张。 时间 人物 有关理性主义的观点 公元前5世纪 苏格拉底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13世纪 阿奎那 认为真理只在理智之中,除了人类理智中的真理之外,还需要有上帝理智中的真理。 17世纪 笛卡尔 相信只要运用人类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管是人、自由还是上帝。 18世纪 康德 人身上具有一种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的能力。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 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 B. 理性与宗教实现了并行不悖 C. 理性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D. 人类能够利用理性认识自己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认为真理只在理智之中,除了人类理智中的真理之外,还需要有上帝理智中的真理”“相信只要运用人类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管是人、自由还是上帝”“人身上具有一种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的能力”,表明人类能够利用理性认识自己,故D正确;A材料未体现,排除;理性与宗教是相冲突的,B项排除。理性是通过辩证思维将各种抽象规定综合起来把握事物整体的思维过程和结果,C错误。 24.面对复杂的世界,先要通过直观隔离出一些标准样本,将这些完全翻译成数学上好处理的量,然后由这些量通过数学演绎推出其他一些现象,再用实验来验证这些现象是否确实如此。材料说明伽利略的研究 A. 过于注重研究对象的程序设置 B. 深受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C. 开创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D. 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据材料的描述可知,伽利略研究科学的程序是,首先将纷繁复杂的现象进行归纳整合,然后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再将得出的结论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这说明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根据,并且具有严密逻辑论证体系的近代科学,所以选择C项;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伽利略注重研究对象的程序设置,故A排除;人文主义思想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伽利略与哥白尼“日心说”的关系,故D排除。 25.牛顿创立了所有物体运动的基本法则,用大量数据揭示出整个宇宙都受到引力的作用,还与其他人合作对开普勒描述的行星运动轨迹做出了解释,阐述了把理性假设同仔细的观察实验相结合的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牛顿的科学成就 A.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B. 提升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C.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D.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牛顿的成就一是创立了所有物体运动的基本法则;二是揭示了整个宇宙都受到引力的影响;是对天体运动轨迹的解释有重要贡献;四是阐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形成了统一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故选C项。A、B、D三项分析了近代科学形成的影响,都不符合本题的主旨 。 26.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此次获此殊荣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 A. 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 让人类发现了更遥远的天体 C. 使人类深刻了解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 提供了新的宇宙起源的解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在本题涉及的范围内,A项是指普朗克提出的量子概念及量子理论;B项是伽利略制造的天文望远镜;D项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C项是把时空不变的三维空间发展到时空可变的四维空间(长、宽、高、时间)——相对论力学,使人类更深刻地了解时空的本质属性。所以C正确。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 2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这一朵“乌云” A. 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 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C.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热”、“光”、“辐射”等关键词,结合所学可知,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的一个重要背景原因与热辐射问题密切相关,由此可判断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点睛】题中“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是指用于计算黑体辐射强度的瑞丽-金斯定律在辐射频率趋向于无穷大时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无法吻合的物理史事件,关于黑体辐射强度的计算有另外一条在短波中适用的维恩公式,为解决上述科学困境,普朗克使用插值法将两个公式化成了一条公式即普朗克公式,并为了解释这个半经验公式的准确性提出了能量量子化假设。 28.拉马克认为“当环境改变了,动物就会被迫作出新的努力,从而逐渐地产生结构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这一观点可概括为 A 用进废退说 B. 获得性遗传 C. 生物进化论 D. 物种可变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拉马克的理论为达尔文进化论奠定基础,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说和获得性遗传,材料中“这种变化是可以遗传给后代”就是获得性遗传的理论,故B项正确;“用进废退说”是指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论是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故C项错误;物种可变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点睛】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的理论,它不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规律,并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伪科学理论。同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形成,也不是达尔文追求的目标。所以,不能因此而否定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29. 1861年1月,马克思三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是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A. 从自然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理论 B. 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 C. 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 D. 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 【答案】C 【解析】 【详解】达尔文进化论属于自然科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说明进化论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故C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属于自然科学,不是革命理论,故A项错误;B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论述的是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进化论上升为理论阐述,故D项错误。 30.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的解读正确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 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知识经济的出现 C. 三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 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钢铁工业是重工业,故A错误。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故B错误。三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故C错误。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新的工业部门产生,反之,新的工业部门也进一步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即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亡之际,不能不思考亡国亡天下的道理。他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私有财产出现后情况会变得更糟糕,因为有财产的人会联合起来保护财产,并且剥夺、压迫和欺负没有财产的人,国家因此而出现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人应该回到自然状态的出发点去,设计出一种制度,让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都受到保护……卢梭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包括最底层提供了行动的依据。 ——钱乘旦《西方那一片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相当接近民主制度”设计的构想,并简要指出其思想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对理想社会的设计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卢梭对理想社会设计的相似点。 【答案】(1)构想: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废“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任给,若引用材料表述,酌情给分。 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相似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平等。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关于构想,根据材料一“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废“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私有财产出现后情况会变得更糟糕,因为有财产的人会联合起来保护财产,并且剥夺、压迫和欺负没有财产的人,国家因此而出现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人应该回到自然状态的出发点去,设计出一种制度,让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都受到保护”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等方面概括卢梭对理想社会的设计主张即可。关于相似点,首先找出黄宗羲和卢梭的观点,然后比较找出相同点即可,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平等方面概括即可。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创作的小说《时间机器》发表于1895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公元802701年。时间旅行者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一个是生活在地面的“地面人”,他们的智力已经严重退化,只具有相当于儿童的智力;而另一个则是生活在地下的“地下人”,他们智慧发达,惧怕亮,只能生活在地面以下。可描写的“地下人”偷走了时间旅行者的机器,经历了一番历险之后,时间机器失而复得。时间行者继续他的旅行,看到了几千万年之后的巨蟹、巨蝶、大海、日食等一些复古图景。他终于在生命垂危之际回到了“现在”,将旅行的经历告诉朋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一情节: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 历史现象:19世纪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时期,大量的新机器被研制和发明出来。 概述和评价: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机器的广泛发明和使用,使民众大多迷信和崇拜科学,认为机器和技术具有万能的本领。尽管小说创作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太空飞行器,作家的想象超越了当时的科学研发力,但这反映出机器发明时代人们对发明机器的渴望,有利于进一步促使人们探索新机器的研发。 示例2情节: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 历史现象:19世纪中期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全面阐述了生物进化学说。 概述和评价: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人类既是由古代人类进化而来的,也会不断地进行进化发展。小说将未来人类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种族,体现了人类进化的不同方向,此设想明显受到了生物进化学说的影响。作者将生物进化学说引入到作客观上反映了生物进化学说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认可。 【解析】 【详解】根据“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得出情节: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 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可知,上述情节体现了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概述和评价:联系所学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可知,达尔文认为,人类是由古代人类进化而来的并且不断地进化发展。小说将未来人类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种族,体现了人类进化的不同方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