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师大附中2019级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一.课内基础知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摈弃(bìng) 遒劲(jìng) 蜡炬(jù) 百舸(gě)争流 B. 忸怩(niǔ niē) 铆钉(mǎo) 慰藉(jiè) 面目可憎(zèng)‎ C. 寥廓(liáo) 脊髓(jǐ suǐ) 包扎(zhā) 虫咬鼠啮(niè)‎ D. 掂量(liang) 间歇(jiàn) 筵席(yán) 窸窸窣窣(s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此类题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项,“摈弃”的“摈”读bìn。‎ B项,“忸怩”的“怩”读ní;“面目可憎“的“憎”读 zēng。‎ C项,“包扎”的“扎”读zā;‎ D项,注音全都正确。‎ 故选B。‎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查我们心灵感受并给与高度理解性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 B. 乱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合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 在数以千计的卷帙里面,我终于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此便孜孜不倦,在阅读上渐臻佳境。‎ D. 虽然因囊中羞涩而食不裹腹的小吴正痛心疾首地盘桓在湘江边,但狡黠的贾交警依然固我,坚持要给险些肇事的他以处罚,说这样做可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 21 -‎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识记能力。做题时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字形。积累记忆是解决字形题根本办法。字形记忆一定要结合字义记忆。‎ A项,“考查”的“查”错误,应为“考察”。 ‎ B项,“乱用”的“乱”错误,应为滥用;“合谐”的“合”错误,应为“和谐”。 ‎ D项,“食不裹腹”的“裹”错误,应为“食不果腹”;“依然固我”的“固”错误,应为“依然故我”。‎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果不是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那段峥嵘岁月,至今让他不堪回首。‎ ‎②活动课上,大家各得其所:男生们都涌进了足球场、篮球场,女生则选择了她们喜欢的羽毛球。‎ ‎③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美芹之献。‎ ‎④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⑤现在的生活水平虽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还是需要瞻前顾后,从细处打算;还是要节俭,不可铺张浪费。‎ ‎⑥膨胀的自我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④⑤⑥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峥嵘岁月:褒义词,不平凡岁月;语境为贬义,使用错误。各得其所,人都得到满足,也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此处形容男女生活动课的情况符合语境,使用正确。都美芹之献:自谦之语。此处不能和“有识之士”搭配,使用错误。情不自禁:侧重情感行为,此处不能修饰身子摇晃,使用错误。瞻前顾后,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 现也形容顾虑太多; ‎ - 21 -‎ 犹豫不决。前一个意思和“从细处打算”同时使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此处说“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和我们相关联,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C. 国产大飞机的一些关键部位是否国产,一些核心技术能否掌握,这恐怕是判断一个国家在一个领域实力的重要标准。‎ D. 犯罪嫌疑人打着应聘酒店服务员为幌子,趁老板及客人防范松懈,实施盗窃,涉案金额为5万余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颠倒,应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 B项,缺少主语,可去掉“凭着”。‎ D项,杂糅,“打着应聘酒店服务员为幌子”是“打着……的幌子”和“以……为幌子”的杂糅。‎ 故选C。‎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 A.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与同列。齿,并列。‎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B.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快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C. ①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 21 -‎ ‎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存在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厌:厌恶 D.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 ‎②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挺拔 ‎③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出官:离开京城做官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A项,都正确。‎ B项,①“疾”应为“宏亮”。②“道”应为“风尚、传统”。③“惑”应为“糊涂”。‎ C项,②“存”应为“问候”。③“厌”应为“满足”。‎ D项,②“拔”应为“超过”。‎ 故选C。‎ ‎6.下列选项中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对应相关虚词的用法准确辨析。‎ A项,第一个“而”表递进,第二个“而”表转折。‎ 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作宾语。‎ C项,第一个“于”表比较,第二个“于”为“向”。‎ D项,第一个“其”表推测,“大概”;第二个“其”表肯定,“真是”。‎ 故选B。‎ - 21 -‎ ‎7.下面哪首诗中,没有使用“月亮”的意象?( )‎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C.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D.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常见意象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解读诗句,结合句意比照选项分析。‎ A项,“婵娟”指月亮。‎ B项,“玉盘”指月亮。‎ C项,“玉壶”指月亮。‎ 故选D。‎ ‎8.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唐朝的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因为诗词写得好,都成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 B.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和《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一个意思。‎ C.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歌、行、吟、引”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近体诗主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格律诗要求二、四、六、八句押韵,平仄讲究粘和对,颔联、颈联要对仗。‎ D. “元嘉草草”“元和十年”都是年号纪年法,从汉武帝开始出现年号纪年。年号一旦确立一般不轻易更改,历代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 - 21 -‎ A项,“苏洵、苏轼、苏辙因为诗词写得好”错误。“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因散文来定的。 ‎ B项,“和《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一个意思”错误。此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D项,“年号一旦确立一般不轻易更改,历代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错误。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故选C。‎ 现代文阅读 造船 马长远是白洋淀有名的水木匠,他会造船,木船。‎ 马长远造船有三个绝活。一绝是看树料。有次他去旱地买树,看上去高大光滑的树料他不要。偏偏看中了有一片疤的木头。儿子泥鳅问他为什么,他拽着泥鳅的老头辫儿说,傻小子跟爹学着点儿,你看这高大光滑的树,它顶部的叶子有焦梢,根部肯定空了。说着就叫来卖家,锯开树料,果然空了半截。来,看这块,你甭看它有疤,还是一片疤,没关系,这是干疤,不是水疤。水疤说明树质有毛病,干疤呢,就白捡便宜了,木头坚硬,价钱又低。说着就叫来卖家,锯开树料果然无碍。第二绝是甩线一手准。旱木匠只能放直线,而马长远造船时能根据船的部位用材放成曲线。第三绝是放印子,就是给船打补丁。先将船体上损坏的部分用工具剔掉,船孔自然呈不规则状态。然后选一块合适的木料,不量尺寸,单凭目测用斧子砍,而且一砍便成,一放准是严丝合缝。‎ 凭着这三个绝活儿,马长远的造船作坊在水乡名噪一时。‎ - 21 -‎ 马长远开始时造鹰排子、鸭排子。老年间白洋淀水势大,水阔鱼多,渔民们放鸭牧鹰,自在得很。后来,马长远又稍加改造,造成了枪排船。船只平底无舵,前宽后窄,宽处能搭上三管火铳,供白洋淀的猎户用来打野鸭,捕大雁,捉水鸥。枪筒里,前边装满沙子,后边装上火药。这设计,人是不在船上的,而是潜伏在水里。锁定目标以后点火,火药点燃就会把砂粒顶出去,一声枪响,猎物就轰然落地了。1937年的一个雨夜,任大桅神神秘秘地找到马长远,把一兜大洋交给了他。喘着气说,长……长远哥,你抓紧备料,连夜加工,给……给我造八只枪排船!他接过大洋问,干什么要这么急?任大桅说,雁翎队打鬼子,日本的汽艇都开到白洋淀了!他把大洋兜子放回到了任大桅手里,穿着裤衩跑到院里清点木料。兄弟,够十二只船的料,我再把前面造宽些,放四管火铳,杀伤力大些!任大桅这回不喘气了,他说,那这船钱?马长远说,船什么钱?打完鬼子再说!任大桅道了谢,说了声小心些就要走,马长远一把拦住了任大桅,等等,我把泥鳅叫醒,你带上他吧——‎ 全国解放以后,当过雁翎队长的任大桅当上了县长。土地改革中,任县长打倒了汉奸渔霸熊邦忠,拆掉了他家的祠堂,就在熊家祠堂的旧址,帮助马长远盖起了船厂。鞭炮声中,任大桅给船厂剪了彩,然后红着脸对马长远说,长远哥,我回来了,我没把泥鳅带回来,他被安排在天津造船厂了。他才十几岁,先学学徒吧。将来回你厂里当工程师!马长远鼻子一哼,屁!连家都不回的人,能学出什么好?能当什么工程师?我不稀罕,我自己就成!‎ 马长远说对了,泥鳅终究也没有回到水寨定居,没有回到他爹的船厂。他在天津造船厂当到了厂长,退休后在县城投资创办了白洋淀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马泥鳅每年都回来给他爹拜年,拜年的时候就做马长远的思想工作。早些年,他说爹跟我去天津吧,你看白洋淀都干裂了,芦苇也不长,荷花也不开,你造的船也用不上了,连吃喝都挣不上;你去看看我造的画舫、龙舟,颐和园、西湖都用呢!你再看我造的万吨巨轮,直达太平洋呢!马长远就懒懒地说,你那不是造,你那是生产!我的木船呢,那叫手——艺!后来黄河水来到了白洋淀,他又说,爹你都90多岁了,搬到城里住吧,我为你可是让了步,回到了县城,还给你买了三室一厅的房子!马长远眼皮耷拉着说,我住着任县长给我的房子舒服,那是人民政府给我的念想!每到这时候,马泥鳅就想用武力解决,他和司机把马长远架到车上。马长远总是打着坠儿往下出溜,我不去,本来好好的水路能跑我的木船,你倒好,捐资架桥,水路都修上油漆了,我走不惯!‎ 马泥鳅没辙了。他给马长远雇了个保姆,寒假暑假还打发上大学的孙子马力来和马长远做伴。马力觉得他太爷这白胡子老头儿好玩儿,就不停地打听他的过去,打听他造船的事。听完了,他就对马长远嘟囔,太爷,都是你自己吹牛,现在白洋淀里跑的都是快艇、机帆船,顶不行也是机器钢船,你说你造的木船在哪里啊?‎ 马长远就轻轻地拍了一下马力的头,说了声小混蛋,你来!他颤巍巍地把马力领进了院里一间锁着的棚子里,嘎吱吱棚门打开,一道阳光窜进来,哇,马力看到了一屋子精巧细腻的木船模型。‎ 马长远含糊不清地说,这是鹰排子,这是鸭排子,这是枪排船……‎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7期,有删改)‎ ‎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马长远看不上儿子马泥鳅造的船,认为那不是手艺,有一种感伤的情怀,表达了对传统造船技艺逐渐没落的失落之情。‎ - 21 -‎ B. 小说写白洋淀“干裂了,芦苇也不长,荷花也不开”的衰败,是为了与老年间“水阔鱼多”的盛景形成对比,表达对环境遭到破坏的忧伤。‎ C. 马泥鳅为了父亲而回到县城,为父亲在县城买房子,不可谓不孝,可是他并不真正了解父亲的内心世界,父子之间存在隔膜。‎ D. 小说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依次将看树料、答应为雁翎队造船、拒绝进城、领马力看船模等情节串联成统一连贯的发展过程,时间跨度虽大,结构却不枝不蔓。‎ ‎10. 小说主要塑造了马长远这个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他的特点。‎ ‎11. 小说中写任大桅找马长远造枪排船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9. C 10. ①技艺高超②有民族大义③坚守传统④对现代技艺不理解、对传统技艺的没落有失落之感。 ‎ ‎11. ①照应前文,表现马长远造船技艺高超名噪一时。②丰富人物形象。通过马长远主动加宽尺寸、还回大洋以及让儿子参军等细节表现他的民族大义。③推动情节发展,通过送儿子参军自然引出儿子的人生经历和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④为后文做铺垫,马长远晚年的落寞与此时的豪迈形成对比,丰富小说意蕴。‎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技巧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各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 A项,“失落之情”错误。表达的是对传统技艺的自豪和坚守,不是落寞。‎ B项,“是为了……表达对环境遭到破坏的忧伤”错误。有忧伤,但不是小说要表达的目的。‎ D项,“结构却不枝不蔓”错误。小说没有一个贯串全文的情节,而是多个片段构成的。“结构不枝不蔓”说法不当。‎ 故选C。‎ ‎【10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由文中内容“马长远造船有三个绝活。一绝是……”可看出他技艺高超。由“马长远说,船什么钱?打完鬼子再说”,马长远知道造船是打鬼子后不要钱,可知他有民族大义。由马长远不愿住楼房、喜欢水路,以及一屋子子精巧细腻的鹰排子、鸭排子、枪排船的木船模型,可理解他能坚守传统。由“你那不是造,你那是生产!我的木船呢,那叫手——艺”,马长远看不上儿子马泥鳅造的船,认为那不是手艺,有一种感伤的情怀,可知他对现代技艺不理解。而没有了水,马长远造的各种船用不上,儿子生产的船却能派上大用场,引发他对传统技艺的没落的失落之感。‎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构及材料安排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本题问“任大桅找马长远造枪排船这一情节的作用”。照应了前文提的马长远“马长远的造船作坊在水乡名噪一时”,表现马长远造船技艺高超。丰富人物形象。“够十二只船的料,我再把前面造宽些,放四管火铳,杀伤力大些”,马长远主动加宽尺寸,还回了大洋;“我把泥鳅叫醒,你带上他吧”,让儿子参军;这些表现了他的民族大义。而送儿子参军又引出儿子的人生经历和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此为推动情节发展。这一情节充分体现马长远的豪迈,和晚年的落寞形成对比,耐人寻味,从而丰富了小说的意蕴。‎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设置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 - 21 -‎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B. 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C. 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D. 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1 -‎ 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 《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 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 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苏轼自己以身作则,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 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 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15.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 ‎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韩愈)‎ ‎【答案】12. A 13. C 14. A ‎ ‎15. (1)等到刚成年时,就能博览精通经书史籍,写文章每天达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2)有人说:“苏轼自己如果能稍微收敛锋芒,即使不被重用,也可以免去灾祸。”‎ ‎(3)因此不管地位贵贱,不管年纪大小,真理和知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 - 21 -‎ 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入贡使者”句意不通,中间应断开。排除B、C。“使者易书称熙宁”为主谓宾结构,“使者换了写熙宁年号的书函”,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有误。 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A项,“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理解错误。文中说“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厌”,相信的意思。‎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比,等到;属,写作;好,喜欢。(2)或,有人;韬戢;收敛锋芒;虽,即使;柄用,重用。(3)无,无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道理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 21 -‎ 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刚成年时,就博览精通经传史籍,写文章每天达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后来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些见解,不能表述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后来写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一下,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 当时王安石正创设推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当之处。王安石更加愤怒,叫御史谢景温论奏苏轼的过失,彻底审查而一无所得,苏轼就请求到外地任职,做了杭州通判。高丽来进贡,使者向官吏分送见面的礼品,书函用甲子纪年。苏轼拒绝说:“高丽对本朝称臣,而不接受我们的年号,我怎敢接受!”使者换了写熙宁年号的书函,然后才接受。‎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无法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苏轼到武卫营去,叫来士卒头目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说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士卒头目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力听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来,筑起东南长堤。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 ‎ 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有人说:“苏轼自己如果能稍微收敛锋芒,即使不被重用,也可以免去灾祸。”虽然如此,假使苏轼因此而改变他的为人,还能成为苏轼吗?‎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 21 -‎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①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②碧玉梢。‎ 注: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①香篝:熏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16.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前两句写征尘扑面,去路迢迢,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开篇暗含愁苦之意,为下片抒写羁旅之悲作了铺垫。‎ B. 三、四句“周遭碧、分外娇”作者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写出了城外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 C. 最后两句中的“愁”字是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D. 本词视野广阔,写景优美,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风不同。‎ ‎17. 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 ‎【答案】16. A 17. ①叠音:历历,是清楚明白,分明可数的意思;萧萧指骏马的声声嘶鸣,两个叠词形象生动的描摹出军容雄壮的场景,同时音律和谐,琅琅上口;‎ ‎② “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下片抒写羁旅之悲”错。词的下片是写作者有机会为国效命,他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不是羁旅之愁。‎ 故选A。‎ ‎【17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历历、萧萧”为叠音词,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们伴随着一声声骏马的啼叫声前进着,飘扬的红旗已经越过小红桥。“旌旗”代指行军队伍。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不难想见,此时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军的战士和队首“旌旗”的方位。表达他们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也有对目的地的畅想。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答题时注意分角度考虑,防止丢点。‎ 语言运用 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现实中,一名领军人物可以引领一个新产业,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可以带领一个地区改变面貌,开创________、奋楫争先的新局面。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________的重大战略任务”。________的判断,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优秀年轻人才的价值意义。‎ 也许有人担心,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尽快培养出100名连长、100名指导员的决定,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长、指导员岗位,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________: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写作《共产党宣言》,毛泽东25岁主办《湘江评论》,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事实证明,只要有实践机会、干事舞台、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担当重任、取得成绩。‎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B. 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C. 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D. 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枪、款、人”战略思想 - 21 -‎ B. 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 C. 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由陈毅提出 D. 陈毅提出了“枪、款、人”战略思想来壮大新四军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 B. 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不足。‎ C. 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D. 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答案】18. C 19. B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处 ,百舸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 形容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百废待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末办的事业都等待兴办。此处是说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可以开创很多人部在奋勇前进的局面,再结合横线后“奋楫争先”,此处选用成语“百舸争流”。第二处,长治久安:指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政通人和:政治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此处是说把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战略任务”,应选用成语“长治久安”。第三处,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深谋远虑:周密地计戈,往长远里考虑。 根据横线后“的判断”可以推断不能为“深谋远虑”,因为“深谋远虑”就包含“判断”的意思。选成语“高瞻远瞩”。第四处,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个全举出来, 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 ,数也数不清。此处是说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太多了,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选用成语“不胜枚举”。 ‎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整齐。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句,要与对应句子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符合事理理逻辑。根据括号后面的旬子“把培养干部放在武器、 筹款之前”可知,战略思想应是 “人、枪、款”。排除A、两项。 ‎ - 21 -‎ 根据后一句“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陈述主语“他”显然是指“陈毅”, B项陈述主语是“陈毅”,C项陈述主语是“战略思想”,根据前后陈述主语一致性原则,排除C。 ‎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仔细阅读划线句子“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決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句子存在两处问题,首先语序不当, 根据逻辑,应是先解决间题,进而达到提高战斗力的结果;第二是重复赘余,“缺乏”与“不足”重复。再来看选项:‎ A项,语序不当,应是先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提高战斗力的结果。 ‎ B项,语序不当,应是先解決间题,进而达到提高科力的结果,“缺乏”与“不足”重复。‎ C项,“缺乏”与“不足”重复。 ‎ 故选D。‎ ‎21.阅读下面的材料,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以“三百千千”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启蒙读物的突出优点,每条优点不超过10个字(不含标点符号)。‎ 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以俗称“三百千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最为著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中的字去其重复,当有2000——3000字。如果认识了这2000——3000个字,平时阅读自然不成问题。“三百千千”并非仅用于识字,而是融思想道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法姓氏、生活生产等广泛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于一炉,紧靠生活,全面实用。明代学者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三字经》三字一句,隔句有韵:《百家姓》《千字文》四字成句,都有韵脚,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千家诗》也有韵脚平仄,诵读起来,抑扬有致。我国古代启蒙读物种类繁多,“三百千千”以及突出的优点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私塾中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启蒙读物。‎ ‎【答案】字少而精,利于识字;内容涵盖广,一“材”多用;富有音韵美,适宜诵读。‎ ‎【解析】‎ ‎【详解】‎ - 21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以“三百千”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启蒙读物的突出优点,这就要学会筛选段落中的有效信息。语段一共八句话,阅读语段,文段第一句介绍了“三百千”的影响;二三句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三百千”字数少,可以用于识字;四五句介绍的是“三百千”的内容丰富,用处极大;六七向说明了“三百千”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八句总结。如此就可以概括出其优点了。注意有字数限制。‎ 六、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2.(1)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用“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以及英雄孙权的风流往事都随岁月消失一去不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操《短歌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8)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以鸟和鱼为喻来表达对田园和自由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在 《师说》中,当时士大夫之间不愿相互拜师学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这种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难以恢复。‎ ‎【答案】 (1). 栗深林兮惊层巅 (2). 渚清沙白鸟飞回 (3). 怅寥廓 (4). 犹抱琵琶半遮面 (5). 一尊还酹江月 (6).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8).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0).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解析】‎ ‎【详解】‎ - 21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都有。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栗、巅、寥、尊(通假)、酹、掇、羁、臾、谀。‎ 七、写作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永义《愉快人间》说:“为了‘人间愉快’,就要‘人间处处开心眼’,就要具备担荷、化解、包容、观赏等四种能力,达成‘莲花步步生’的境界。”这是一段充满生命智慧的哲思。‎ ‎“人间愉快”,可以是敞开心胸、放宽眼界的自得;可以是承担责任、化解问题的喜悦;可以是对周遭事物的谅解和包容;可以是观照生活情趣的艺术……。‎ 请你以“人间愉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间愉快 愉快,听上去是一个很“大”的词。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求愉快,但到了垂暮之年,终于有时间坐在摇椅上,享受午后的慵懒阳光时,才发现,愉快其实就在身边。 ‎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绘画,但其实那只能称为涂鸦。我喜欢拿着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在白纸上涂涂抹抹,画一些别人根本看不懂的线条与图形。但在我的眼里,它们也许是我在树枝间看到的一只麻雀,或是在阳台上无意中注意到的一株幼苗,抑或是傍晚天边的那一片灿烂的火烧云……也许我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但小时候的我,拿着画笔,用画来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无疑是愉快的。愉快,其实就在于你可以用所爱的方式去展现生活。 ‎ 稍大一些,我又爱上了摄影。与其说喜欢在那些变幻莫测的光影中找寻最美的状态,不如说我喜欢用这种瞬间“凝固”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点滴的美。我拍摄的照片也许并不专业,甚至有些许模糊。但每当我回顾那些照片时,它记录下的情景却仿若重现,也让我重温了当时的愉快。毋庸置疑,那个手举照相机,透过相机屏幕,小心翼翼地将自己认为“美”的东西一一记录下来,并在成功后手舞足蹈地与父母分享的我,是愉快的。愉快,在于你珍视生活中细微的美,并用心想把它留住。 ‎ - 21 -‎ 后来,我渐渐喜欢上了登山。纵然,爬山的过程很累,但当我站在山顶,俯瞰大地,看到山下小小的人影穿梭在那些街道上时;当我仰望天空,看到远处的云海仿佛触手可及时;当我回望来路,看到已走过了那些数不清的台阶时,那种战胜自己的胜利感带给我无与伦比的愉快。愉快,就在于你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地努力,不轻言放弃,直到成功地站上山巅。 ‎ 毫无疑问,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体味生活,可以学着珍惜、把握生活中点滴的美好,这样,才能收获真正的人间愉快。‎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命题作文,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 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次作文的题目是“人间愉快”,重点在“愉快”,材料中已经给出解释:可以是敞开心胸、放宽眼界的自得;可以是承担责任、化解问题的喜悦;可以是对周遭事物的谅解和包容;可以是观照生活情趣的艺术……考生可以就此取材作文。‎ 命题老师希望考生必须具备担荷、化解、包容、观赏等四种能力,因此,考生必须不能太肤浅,只停留在吃喝玩乐的感官愉悦。“人间愉快”是长年以来逐渐体悟的一种生命境界,甚至于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立意上:应论述承担生命的意义,“生活小确幸”,例如观赏一只猫的表情、读书读累了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等,从中反思“人间愉快”的来源。如自愿当义工的经历,在助人过程中,不但解除自己心中的郁闷,也获得别人感谢,这就是最好的回馈。要有写作深度,如“如果双手握紧名利不放,就无法空出手来去开天辟地。如果双眼紧盯着目标,就无法看见背后的洞天福地”,再如“心中的小恶魔不作怪,取而代之的就是人间愉快”,又如“一个人笑,两个人都会快乐,何况是一群人”这样的语句。‎ ‎【点睛】‎ - 21 -‎ 命题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如下,(一)增加词语法,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加词语法”。具体步骤:第一步,明确已给题目含义(内涵和外延),第二步,在题目的或前或后或中间加上词语,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的目的,第三步,根据所添加的词语确定写作的中心(主旨、主题、中心论点),确立观点时,可以用判断句或者条件句来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确定自己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二)抓关键词法,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具体步骤:第一步,确定词语结构,明确写作范围和对象,辨清写作重点。1.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2.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3.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比如本题中的“愉快”,应是写作的重点。 第二步,找到可以拓展联想的词语,运用联想和想象确定自己熟悉的主题。(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法(即化具体为抽象,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 ‎ ‎ ‎ - 2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