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 - 语 文 试 题 分值:150 分;时量:150 分钟 命卷: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知识和信息不断汇聚交融,中西方话语交流日益频繁。互动交往 已经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表达,语言修辞渗透程度逐渐增强,表现出强大的话语力量,对中西 修辞进行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中西修辞进行比较,可以早日实现中西修辞学的相 接交融,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古希腊的“雄辩”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游说”异曲同工。传说西方的修辞最早出现在古 希腊。当时的先贤们奔走于各个城邦社会,通过说服他人、弭平歧见而追求平等、自由。西 方古典修辞的精华是演说、论辩,核心功能就是说服。而在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也涌现了 一批流浪圣人、游说者。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将这些人分为“儒”“侠”“辩者”“方 士”“法术之士”和“隐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 悦怿。”游说者为了使他的建议被接受,必须用言语打动他人。“游说”本质上和西方的“说 服”相同。在轴心时代,中国与古希腊的论辩风气同样盛行。孟子“言仲尼之教,必广为论 辩,以折百家”,正是儒墨之辩,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百家争鸣、争芳斗艳的序幕。墨 辩理论不输同时期的西方思想,中国古代名家学派的逻辑和西方思辨形而上学方面的思想一 样具有价值。 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先贤都是“辞而优则仕”。无论是古希腊依靠演说而成为那 个时代的文化英雄的哲辩师,还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合纵之术说动六国,联合抗秦而挂上六国 相印的苏秦,或是劝说秦王、离间六国而被“封仪五邑”的张仪,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 在各种社会互动中获得成功、求取功名。 中西古典修辞在修辞的作用方面高度契合。鬼谷子和古希腊高尔吉亚都认为修辞的作用 是影响灵魂。“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鬼谷子》)鬼谷子认为那些懂得 修辞术的人,可以控制心气的活动规律,成为精神的主人。所以鼓舞人心的语言事实上能够 激发人们的美德,比如诗歌、散文、演讲等。高尔吉亚则在其论述的修辞理论框架中指出, 修辞作为一门劝说的艺术,犹如大权在握的王公,可以通过言说操控情感、态度和行为。 此外,中西古典修辞的社会功能可谓大同小异。从因能言善辩而被授予“最优秀希腊人” 称号的阿喀琉斯到“即兴演讲的发明者”高尔吉亚,从吕相绝秦、子产献捷、屈完面折齐师、 王孙止楚问鼎到触龙说赵太后等历史故事,我们看到了修辞在解决冲突和争端时的作用。在 战乱迭起的时代,说服、论辩作为治国之术和战争同样重要,掌握修辞技巧,可以做到“不 战而屈人之兵”。 综上所述,中西古典修辞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诸子百家的争 芳斗艳铸造了中华文明光辉的一页,与同期的古希腊交相辉映,共同惠泽人类的世世代代。 修辞在人类社会具备共同性质:以非暴力手段处理人类冲突、协调人类行动,更新人类观念 和思想。 当今世界表现出空前的激荡和分化。有的国家企图阻止全球化进程,各国利益和价值分 歧越发尖锐,世界权力格局发生变动。何去何从,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重要议题。在一 定意义上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提高说服他人、以理服人的修辞能力,增强在国际 事务中的话语权。 (摘编自郑珺《融合中西修辞长处提升国家话语力量》) - 2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西方古典修辞的精华是演说、论辩,核心功能就是说服,所以古希腊的先贤们奔走于各 个城邦,通过说服 他人、弭平歧见而追求平等、自由。 B.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名流分为儒、侠、辩者、方士等六等, 他们是当时穿梭 在各国的流浪圣人、游说者。 C.孟子喜欢辩论,儒墨之辩在春秋战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墨辩理论、名家的逻辑不逊于 同时代的西方,这 表明轴心时代的中国论辩风盛行。 D.中国春秋战国时的苏秦和张仪因互相争辩而被封官,古希腊的哲辩师依靠演说成为文化 英雄,这说明论 辩术是中西方那个时代成功的要素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将中西方修辞进行比较,得出两者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的结论。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主要从修辞的功用的角度进行论证,几个角度层层递 进。 C.文章引用刘勰著作里的语句,论证中国古代的“游说”和西方的“说服”本质相同的观 点。 D.文章末段提到全球化进程中的阻碍力量以及国家话语权的问题,有其现实的指向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古代的鬼谷子和古希腊高尔吉亚都重视修辞的作用,鬼谷子认为懂得修辞的人同时 也具有美德,高尔 吉亚认为掌握修辞的人可以控制情感、态度和行为。 B. 从吕相绝秦、子产献捷等历史故事中,可以看出修辞具有解决冲突和争端的作用,在战 乱时代掌握修辞技 巧,或许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C.修辞在人类社会具有用非暴力手段处理人类冲突、协调人类行动等共同性质,而当今世 界表现出空前的激 荡和分化,修辞可以发挥其作用。 D.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要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与说 服他人、以理服 人的修辞能力密切相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多地加大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却在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戏没人看”“场馆没 人去”的尴尬。戏剧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因为其自身形式和内容过于陈旧,存在创新惰性, 脱离时代文化审美;另一方面也因为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瓦解,进 入城镇的青年群体相继转向了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使得传统戏曲的 - 3 - 受众群体不断萎缩。(摘编自《传统戏曲困境还需要创新求解》) 材料二: 戏曲没有赢得青年学生关注的原因主要有:①“听不懂”。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方言、典故, 舞台上特殊的时空形态都会使平时毫无戏曲知识的青年学生感到一头雾水;对剧情的历史背 景、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难以领会其中深层的意蕴,也导致了他们对戏曲兴致的丧失。②戏 曲程式化。程式所赖以生存的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在青年观众的身 上已经荡然无存。程式的刻板、教条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③内容与现代生活脱节。许多 传统戏曲往往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④认为戏 曲是老年人的专利。一个青年学生表示:“我对戏曲其实并不反感,只是感觉它太过时,如果 说喜欢会被同学嘲笑老土。” 材料三: 没有专业的剧场和舞台,却有独具特色的戏剧表演,行进在街道、咖啡屋、茶馆、书店 或美食区,都能偶遇川剧变脸、古装小品、剧情再现、杂技魔术……在四川大佛景区可以看 到,与之毗邻的特色文化街区散布着数十个小戏台,观众、游人摩肩接踵,人气、商气、财 气异常火爆。戏剧与特色街区结合,依托特色街区人文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 链,通过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作等方式,推动戏剧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中得到传承 与发展。戏剧艺术表演与特色街区结合,主要以小景式演出为主,不拘形式、剧目、场地, 采取多点位同步演出方式进行,商业运营方提供免费演出服务,所有演出方均不收“门票”, 观众和游客行走在街区随时都可驻足观看。观众观看戏剧表演的同时,通过微信发图、发视 频扩大宣传效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人气。看似“不花钱”的艺术表演,其实却延 长了观众和游客在街区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周边商业项目的经济消费量,提供免费演出服务 的商业运营方,通过整个街区效益的增加而得到了回报。 ( 摘 编 自 《瞭望东方周刊》) 材料四: 最近,“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燃爆大舞台,多场大戏让观众过足了戏瘾。与此 同时,全国各地近百万戏迷通过“戏缘”App 直播观看了演出盛况。作为中国首个“互联网+ 戏曲”移动平台,“戏缘”上线两年多来,已在全国建立 300 多个推广站,覆盖 32 个剧种, 合作艺术家达 280 位,用户近 300 万。目前,“戏缘”将戏迷、艺术家、媒体、戏曲行业等资 源整合互联,围绕戏曲打造全产业链,无论是中国首个戏曲电商平台“戏缘商城”,还是与旅 游结合的“戏缘号”,都在不断激活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摘编自《河南日报》) 4.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当前中国传统戏曲发展陷入困境,这既有戏曲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 B.在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传统戏曲受众的不断流 失。 C.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是戏曲程式的存在条件,现在这些条件已荡 然无存。 D.有些青年学生对戏曲有误解,再加上害怕被别人嘲笑,所以即使喜欢也不太愿意接触戏 曲。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戏曲在新时代遭遇生存问题的内部原因,材枓二则重点分析 了外部原因。 - 4 - B.材料三、材料四介绍了中国传统戏曲在适应时代方面的成功尝试,是对材料一、材料二 反映的问题的回应。 C.在与四川大佛景区毗邻的特色文化街区,戏剧表演虽然没有专业的剧场和舞台,却独具 特色,很好地实现了戏曲与现代生活的对接。 D.手机 App 可以扩大戏曲的宣传效应,拓展戏曲的传播途径,有效助力移动互联网时代戏 曲的振兴。 6.如何推动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买了半山百合 林清玄 在市场里,有个宜兰人,每隔几天来卖菜。 这个宜兰人像魔法师一样,长得滑稽而神气,他的菜篮里每次总会有几把野花。像鸡冠 花、小菊花、圆仔花、大理花之类的。他告诉我,他在家附近采到什么花,就卖什么花。 他卖菜与一般菜贩无异,但卖花却有个性,不论大把小把,总是卖五十元,所以买的人 有时觉得很便宜,有时觉得很贵。他不在乎,也不减价,理由是:“卖菜是主业,要照一般的 行情;卖花是副业,我想怎么卖就那样卖呀!爽就好!” 他卖花爱卖不卖的,加上采来的花比不上花店的花好看,有的极瘦小,有的被虫吃过, 所以生意不佳。可怪的是,他宁可不卖,也不折价。有时候他的花好,我就全买了(不过才三 四把),所以他常对我说:“老板,你这个人阿莎力 ,我真甲意。”有时候花真的不好,我不 买,他会兜起一把花追上来:“嘿!送你啦!我这个人也阿莎力。” 久了以后,相熟了,我就叫他“阿莎力”。他颇乐,远远看到我就笑嘻嘻的,好像狄斯奈 卡通《石中剑》里那个魔法师一样。 每年野姜花或百合花盛开的时候,阿莎力最开心,因为他的生意特别好。百合与野姜洁 白、芬芳,都是讨人喜欢的花,又不畏虫害,即使是野生的也开得很美。那时,百合花就不 只卖三四把了,他每天带来一大桶,清早就被抢光。他说,卖一桶花赚的钱胜过卖两担菜。 “台北人也真是的,白菜一斤才卖二十块,又要杀价,又要讨葱,一束花五十块,也不杀价, 一次买好几把,怕买不到似的。”然后他消遣我,“老板,你是台北人呀!还好你买菜不杀价, 也不讨葱。” 今天路过阿莎力的摊子,看到有几束百合,比从前卖的百合瘦小,株条也不挺直,我说: “阿莎力,你今天的百合怎么只有这些?” “全卖给你好了,这是今年最后的野百合了,我把半座山的百合全摘来了。” “半座山的百合?”“是呀!百合的季节已经过了,我走了半个山只摘到这些,以后没有 百合卖了。” “半座山的百合,那剩下的半座山呢?” “剩下的半座山是悬崖呀,老板!”阿莎力苦笑着说。 想到这是今年最后的百合,我就把他所有的百合全买下来,总共才花了三百元。回家的 路上,我想,三百元就买下半座山的百合,十分不可思议。 - 5 - 我把百合插在花瓶里,晚上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那纯白的盛放的花朵。百合的喇叭 形状仿佛在吹奏音乐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香气随着音乐 在屋里流淌。 在山里的花,我最喜欢的就是百合了。从前家住山上,有四种花是遍地蔓生的,除了百 合,还有野姜花、月桃花、牵牛花。野姜花的香气太艳,月桃花没有香气,牵牛花则朝开暮 谢,过于软弱,只有百合是色香俱足,而且在大风的野地里也不会被摧折,花期又长。 从前的乡下人不时兴插花。因为光是吃饱都艰难,谁会想到插一瓶花呢?但不插花不表 示不爱花,每当野花盛开的时节,我们时常跑到山坡上去寻找野花的踪迹。有些山坡开满了 百合花,我们就会躺在百合花的白与白之间。山风使整个田园都有着清凉的香气。感觉我们 的心也像百合一般白了,并用白喇叭吹奏着高扬的音乐。然后想到“山上的百合也不纺纱, 也不织布,但所罗门王皇冠上的宝石也比不上它”的句子,我们就不禁有陶醉之感了。 近年来,野百合好像也很少了,可能是山坡地被开发的缘故。只有几次到东部去,我在东 澳、南澳、兰屿见到野百合遍地开的情景。自从流行插花,百合花就可以卖钱,野生的百合 在未开之前便被齐根剪断,带到市场来卖。 瓶插在屋里的野百合花,虽然也像在坡地一样美、一样香,感受却大有不同了。屋里的 百合再怎么美,也没有野地风中那样的昂扬,失去了那种生机盎然的姿势,好……好像开得 没有那么“阿莎力”了。 进口种植的百合花有各种颜色,黄的、红的、橙的,香气甚至比野生的更胜,但可能是 童年印象的缘故,总觉得百合花都应该是白色的,花形则最好是瘦瘦的、长长的。可是那土 生土长的、有灵性之白的百合,恐怕得要到另外半山的悬崖峭壁去看了。 此时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溫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百合使 我生起一种深切的感怀。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的香来宣示, 用它的形状来吹奏,我们在山坡地那无忧的生活也随百合的记忆流得远了。 夜里,坐在百合花前。香气弥漫,在屋里随风流转。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我的屋子里, 虽然开心,内心里还是有一种幽微的疼惜。 呀,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呀! [注]阿莎力:日语翻译成闽南语的音译,意思是很干脆、豪爽。甲意:台语,喜欢。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本文感情细腻,语言生动新颖,如“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 它的香来宣示……”,运用比拟手法,抒情真切自然。 B.文章形散而神聚,叙述语言流畅自然,条理清晰。最后一段点明文章主旨,其前后语言 表达看似接近实则意蕴不同,带给人悠长的回味。 C.文章主要写野百合,但开头却花了很多笔墨写卖花的人,这样安排既是以人映花,也是 为后文写作者对野百合花命运的思考作铺垫。 D.作者描述自己买下了半座山的百合,在欣喜之中掺杂着一丝春天渐渐逝去的伤感,又有 因为自已摧残了野百合自然野性的美而产生的愧疚。 8.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卖花老板的形象特点。(6 分) 9.结合文本内容思考文章以“买了半山百合"为题的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 6 -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 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 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加右参政,会忧去。 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贼林朝曦。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琏既灭朝曦 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 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 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 移营渚林。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大破贼, 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 建水砦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 许之。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 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 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 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 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与继光图上方略,筑敌台三千,起 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 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 冬,予告归。 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万历初,加太子少保。给事中雒遵劾纶不称职。纶三疏乞 罢,优诏留之。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与继光共事齐 名,称“谭、戚”。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 /朝曦穷/弃巢走/ B. 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 /朝曦穷/弃巢走/ C. 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 /朝曦穷/弃巢走/ D. 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 党朝曦穷/弃巢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明代常有日本海盗船到沿海武装掠夺,史称“倭寇”。 B. 中军,古代军制有左、右、中或上、中、下三军,中军为主力,主将在中军指挥发 令。 C. 行服,就是服丧、守孝,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D. 赠,指皇帝给在位任职的官吏本人或其父母和祖先等授予爵位、官职。 - 7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谭纶运筹帷幄,深谙兵法。他本是文官出身,但用兵才能非凡,在抗倭战场上纵横 驰骋;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修筑御敌台,控制 了要害地区。 B. 谭纶临危受命,功名显赫。他在守丧期间多次被朝廷起用,讨伐大盗余党,抵御倭 寇进犯;他截断倭寇海上退路,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大获全胜,收复了一府二 县。 C. 谭纶宽厚仁爱,忠孝两求。面对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他请求朝 廷缓征、减免当地赋税;面对南寇进犯与边患侵扰,他受命奋勇御敌,也屡次上疏 乞求终制。 D. 谭纶因才授事,知人善任。在平定福建、广东的倭患时,他上奏朝廷推荐戚继光担 任总兵官镇守;在抗倭斗争中,善用戚继光、刘显、俞大猷等一批后来叱咤风云的 战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5 分) (2)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九日置酒 [ 宋代 ] 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作者描绘重阳登高宴饮的情景,场面恢弘,气氛热烈,富有生活情趣。 B. 诗人虽年事已高,性情旷达,乐而忘忧,任凭风吹冠冕,只管举酒言欢。 C. 作者描绘傍晚时分的景象,雨过天晴,水面澄澈,日色清淡,不显华彩。 D. 诗歌描绘的登高宴饮、满插茱萸的场景,均是中华民族重阳节的习俗。 15. 结合全诗,谈谈“白头太守真愚甚”的“愚”表现在哪里?你对此有怎样的评价?(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8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苏 轼 在 《 赤 壁 赋 》 中 , 描 写 曹 操 攻 破 荆 州 后 春 风 得 意 , 踌 躇 满 志 的 句 子 是 , 。 (2)《离骚》中屈原用 , 两句表明:即使无人了解自己,也要保 持自己品性的高洁。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大声呼喊 , ,体现了诗人忧国 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心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问题。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 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更是称这 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层出不穷。 1860 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 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 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 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__________。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而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的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雨果曾经__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口不择言 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余秋雨曾 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 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 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____,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__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重蹈覆辙, 因而不能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 包裹文明。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 文化遗产,其中收 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B.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 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C.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 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D.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 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和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事故 义正辞严 圣地 不可或缺 B.事故 理直气壮 胜地 不可或缺 C.世故 义正辞严 圣地 缺一不可 D.世故 理直气壮 胜地 缺一不可 - 9 -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铭记历史正是为了让我们避免不重蹈覆辙,而不能拿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 的巴黎圣母院。 B.铭记历史正是为了让我们避免重蹈覆——而不能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 巴黎圣母院。 C.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避免不重蹈覆辙,因而不能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 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D.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避免重蹈覆辙,因而不能拿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 天的巴黎圣母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王婆卖瓜,都夸瓜甜”,但有时也要“夸苦”。鼎鼎大名的苦瓜就以自己的苦味而博得 一些人的特别喜爱。苦瓜自己是苦的, ① 。对于人们来说,苦瓜 营养丰富,具有消暑退热、促进食欲、降低血糖、排毒减肥、养颜嫩肤、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那么苦瓜中的苦味是从何而来的呢?科学家研究发现,苦瓜的苦味一般是由果实中两种物质 引起的。一种是 ② ,主要是以糖甙的形式存在于瓜中;另一种 物质是野黄瓜汁酶。 ③ ,瓜就会出现苦味。西瓜、南瓜虽 然也是瓜类,但却没有丝毫的苦味,正是因为它们只含有瓜类植物所特有的瓜苦味素,几乎 没有野黄瓜汁酶,所以它们吃起来并没有苦味。 21.学校举办关于“学生发现老师上课出错是否要当场指出”的辩论赛,下面是正方的发言, 请针对正方的观点,替反方拟定一段辩词。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并能恰当地引用名 人名言,80~100 个字。(5 分) 正方: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当场指出老 师的错误,不仅可以帮助老师纠正错误,还可以使同学们学到正确的知识。而且这样让人感 受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使师生关系达到真正的融洽。 反方: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1、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它是我国建国七十年来第一部民法典,总共 1260 条,几乎所有的民 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动物(含宠物)饲养、堆放物倒塌等等,等等,都能 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2、去过日本的人,往往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 究其源头,1948 年出台的《轻犯罪法》功不可没,什么是现代社会的“勿以恶小而为之”,法 律条文上写得明明白白。即便如此,上个世纪 80 年代,富裕了的日本人走出国门时也有过大 声喧哗不守秩序的现象,以至于日媒写社论提示国民,“尊重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礼仪”。 3、新加坡文明程度高,其刑罚严苛,世上少见,连乱扔废弃物,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冲公共 厕所也要被重罚几千元,还要被起诉。在众多刑罚中最具特色的是新加坡肉刑——鞭刑,对 - 10 - 犯罪的成年人用藤鞭抽,对未成年犯罪的用细藤鞭抽。 4、“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我的终身真实的荣光不是四十屡次的胜仗……将不朽于世的是我的《法国民法典》。” (拿破仑) 某中学团委准备组织学生在今年暑假进行一次“法制在我心,争做好公民”的法律知识 宣讲活动,请你代表学校团委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强加因果, 因果关系不成立。B 项“六等”无中生有。D 项“苏秦和张仪因互相争辩而被封官”与原文不 符,苏秦是劝说六国,张仪是劝说秦王。 2、 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几个角度 层层递进”有误。文章第二、三、四、五段阐述修辞的不同功用,其逻辑关系是并列的。 - 11 -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鬼 谷子认为懂得修辞的人同时也具有美德,高尔吉亚认为掌握修辞的人情感丰富”错。鬼谷子 认为,懂得修辞的人,用鼓舞人心的语言可以激发美德,“懂得修辞”与“具有美德”可以不 是同一人,也不构成正比关系。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C 项,“这 些条件已荡然无存”扩大范围,原文只是说“在青年观众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故选 C。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A 项,“材 料一重点分析……内部原因,材枓二则重点分析了外部原因”错误,材料一、材料二都既分 析了内因,也分析了外因。故选 A。 6、【答案】①创新传统戏曲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接轨时代文化审美。②加强传统戏曲文化在 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教育,以更新更好的艺术形式,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期望的优秀戏曲作 品赢得青少年受众的关注和喜爱。③打造戏曲特色街区,不断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 作;打造“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围绕戏曲将各种资源整合互联,打造全产业链,激活 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推动传统戏曲在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中不断传承与发展。 7. D(说作者“摧残了野百合自然野性的美"言过其实,而且作者的情感是为野百合而疼惜,不 是愧疚。 8、①勤快朴实,不辞辛劳。他每隔几天来市场卖菜,满山采摘野花卖钱。 ②随性洒脱,无拘无束。他把卖花当副业,不折价,想怎么卖就怎么卖,爽就好。 ③性格开朗,豪爽健谈。他喜欢跟作者交流,总是笑嘻嘻的。(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1)作为文章线索; (2)揭示文章主题,买回来“半座山的百合”,引发作者对于原始乡村的野性与活力在现代 文明中流逝的叹息,引人深思。 (3)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紧扣情节,概括文章核心事件,提示关键情节,即作者花 300 块钱买了老板口中的半座 山的百合花,并由此引发了作者的一系列感触; (5)体现了作者对野百合的喜爱,对美好诗意生活的热爱,虽然花比较瘦小,也不挺直,但 是因为花期马上就要过去,所以作者仍然毫不犹豫买下来。(答对一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 6 分) 10.B “据巢不下”指盘踞着没有被攻克,“出攻程乡”指去攻打程乡,“不下”与“出 攻”之间不应连在一起叙述,需断开,故排除 C 项;“……严兵待”即“严兵以待”, 表示部署好军队等待来犯的敌人,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 A 项;“谕散其党”的“其党” 作“谕散”的宾语,而非修饰“朝曦”的定语,应在“其党”与“朝曦”之间断开,故 排除 D 项。 11. D 项“给在位任职的官吏本人”错误,赠官为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 官职。 12.B “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错误。根据“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 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可知,应该是谭纶命令参将戚继光率领主力部队逼进倭寇营垒, 总兵官刘显、俞大猷率领左、右军在其后援助,从而大败倭寇。 13.(1)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行 动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束伍”“裨将”“进止”各 1 分,句意 2 分) - 12 - (2)到御敌台修筑完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力整治,敌 人不敢前来侵犯。(“益”“大饬”各 1 分,“浙兵九千余”定语后置句 1 分,句意 2 分) 译文: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进士。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 府。谭纶沉着坚毅,懂军事。当时东南边疆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地方 乡兵来抵御敌人。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节节相 互制约。分配明确,进止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带 队迎击,三战三捷。他被加封为右参政,遇上父母的丧事而离职。 因为尚书杨博的推荐而复出,又统率浙江的部队,讨伐饶平的乱贼林朝曦。林朝曦 是大强盗张琏的余党。张琏已被消灭,林朝曦占据巢穴不投降,并攻击程乡。知县徐甫 宰严阵以待,并且派遣主簿梁维栋到叛贼中去,告谕乱党解散。林朝曦众叛亲离,弃巢 逃走,谭纶与广东兵追击并擒获了他。不久,他改任福建,请求回家守完丧事去职。 嘉靖四十二年(1563)春天,再次启用谭纶。升任右佥都御史,辖治福建。倭寇驻扎 在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在激战中牺牲,倭寇占据了平海卫,攻陷了政和、寿宁,各自 扼守海道作为退路,谭纶用栅栏环绕使他们的退路被截断。倭寇不能逃走,就转移到了 渚林。他命令戚继光率中军进攻敌阵,总兵官刘显、俞大猷统率左、右军紧随其后,大 败倭寇,光复了一府二县。诏令加封他为右副都御史。谭纶认为延平、建宁、汀州、邵 武地区残破不堪,请求缓期征收已经蠲免的赋税,又考察旧制,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 海口,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该地。广东境内全部安定了。谭纶上奏再次请求回乡 服丧,世宗同意了。 等到南部的倭寇大略平定后,北部边关的祸患却方兴未艾。隆庆元年(1567),诏令 谭纶回兵部,升任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谭纶考虑边地关 隘、要道的险易,道路的远近,将蓟镇分成十二防区,每个区设置一名小将,全军总共 分成三个营。各位将领时常率兵操练,互相声援,管理办法周到明了。当年秋季,蓟镇、 昌平地区没有警讯。过去调集陕西、河间、正定的兵马进行秋季防卫,到现在就全部罢 除了。谭纶刚刚上任在关塞巡视,对身边的将领说:“秣马厉兵,决定胜负于呼吸之间 的方法适宜于南方;加固营垒,疏散人口、财物,以逸待劳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适宜 于北方。”于是他与戚继光谋划制订作战的方针、策略,并报告给朝廷,修筑了三千多 个屯兵御敌台,从居庸关到山海关,控制着要害地区。谭纶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 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处理军务,御敌台修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 过此番大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他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协助处理原 来的事务。当年冬天允许他回乡休假。 神宗继位,他出任兵部尚书。万历初年,被加封为太子少保。给事中雒遵弹劾谭纶 不称职。谭纶多次上奏请求罢职,神宗下优诏挽留他。万历五年(1577),他死于任上。 被赠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襄敏。谭纶前后致力兵事三十年,他与戚继光共事又共享声誉, 史称“谭、戚”。 参考答案: 14.C(解析:“秋晚佳晨”是晚秋的早晨;“日痕”是指太阳光,可见不是描写重阳傍晚的景 象。) 15. 答: (1)太守的“愚”,表现在:满插茱萸,寄希望可以辟邪;与亲友登高,不顾及太守身份, 任凭风吹冠冕,斗酒言欢。(2 分,答对一点给 1 分) (2)评价: - 13 - ① 形象:“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则豁达开朗。诗人鬓发虽白,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 却满怀对生活的热爱;良辰美景,把酒言欢,遍插茱萸,活脱的形象跃然纸上,形神俱出。 ② 风格:尾联以议论概括作结,诙谐幽默,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4 分,答对一点给 2 分) 16、(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7、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 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就句式而言,“作为”开头 的句式,意在提前强调紧跟其后的部分,而其后面的部分并非语境特别强调的重点,而从语境 来看,后面说“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由此可知, 前面应是强调突出巴黎圣母院中的艺术品,而 AB 选项使用“作为”的句式,强调的重点偏移到 “建筑史”“舞台”等方面,这与后面的内容不连贯,排除 AB 两项。此外,就逻辑而言,巴黎圣 母院拥有的三个因素有着必然的时间先后,即先是建筑杰作,再是文艺舞台,后讲收藏的文物, 正是因为三个因素才被认定为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这就排除 C 项,故选 D。 18、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与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辨析正 误。“事故”,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世故”指世 俗人情习惯,待人处事圆润周到,亦泛指世间一切的事务。“义正辞严”强调坚持正义严厉措辞; “理直气壮”侧重表述言之有理和语气强硬。“圣地”是神圣的地方;“胜地”指著名的景色 宜人的地方。“不可或缺”强调必不可少;“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第四处,如果使用“缺 一不可”则与后面的“一部分”重复,应使用“不可或缺”。故选 A。 19、B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 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正 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重蹈覆辙……”不合逻辑,“为了”表目的,“为了……重蹈覆辙” 显然把意思说反了,应该是“不重蹈覆辙”或“避免重蹈覆辙”,而“不重蹈覆辙”应该是“铭 记历史”的目的。A 项,“避免不重蹈覆辙”不合逻辑。C 项,“铭记历史、 避免不重蹈覆辙” 不能并列;“避免不”和“重蹈覆辙”不合逻辑;“为了”与“因而”不能搭配。D 项,“铭记 历史、避免重蹈覆辙”不能并列,“避免重蹈覆辙”是“铭记历史”的目的;“为了”与“因 而”不能搭配。故选 B。 20 (6 分)示例: ①给人们带来的却是健康(好处) ②瓜类植物所特有的瓜苦味素, ③(如 果)这两种物质同时存在时(每句 2 分,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字数符合要即 可) 21【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鲜明的能力。写辩论词要紧扣对方的观点进行辩 论,同时要注意观点鲜明。示例如下, 反方:谭嗣同说:“为学莫重于尊师。”我们要维护老师的威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容易 使同学们对老师缺乏信任。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还会打断老师讲课思路,打乱课堂节奏, 影响上课纪律以及影响大家的听课心情。(内容有针对性 2 分,引用恰当 2 分,字数符合要 求 1 分)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