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高三年级2019—2020历史模拟试卷(一) ‎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 ‎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故C项正确;A项是原始社会的权力继承制度,排除;B项是西周时期推行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权力继承制度,排除;D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排除。‎ ‎【点睛】“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是关键信息。‎ ‎2.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C.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D.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和解读选项可知,A项是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B项是指尖兵利器这些不祥和的东西,不是君子所常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与墨子提出的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主张意思相近,正确。C 项是韩非子的以法治国主张,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是指军事问题是国家的重要问题,他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以对军事问题忽略,与题干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 向各省宣达政令 B. 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 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 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答案】C ‎【解析】‎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A项为元朝中书省。‎ ‎4.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高考考查“双基”的基本特点。“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转化为问题意识,如本题材料可转化为“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国进献的长颈鹿当做‘麒麟’”?这一方面说明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 ‎5.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A. 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B. “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C. 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D. 出现了“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说“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但是不代表国人普遍接受,故C项错误;根据“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可知他们对国门洞开已经接受,并未感到不安,故A项错误;根据“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知使中国人真正不安的是放下之前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外国人平等往来,这明显是受到“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外国人平的往来是一种侮辱,故B项正确;“师夷长计”指的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他提出的前提是承认西方在技术方面比中国人先进,不符合材料中“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 ‎6. 美籍华人、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A. 满清政府垮台 B. 专制制度结束 C. 中华民国成立 D. 封建制度结束 ‎【答案】D ‎【解析】‎ 材料叙述的是武昌起义,该事件加速了满清的垮台和君主专制的结束,促成了中华民国的成立,但是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所以D符合题意。‎ ‎7.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 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传播 C. 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 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五四运动,重点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能力。傅斯年认为在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A和B在五四运动前已在中国出现,而C项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将来是社会的觉悟”只有D符合,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人民群众开始觉悟,到社会的觉悟正是广大平民经过思想改造的过程。‎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 ‎8.‎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农民路过公社大门时,发现“向阳人民公社”的牌子摘掉了,已经换成了“向阳乡人民政府”的新牌子。但换牌很低调,广汉县委规定“不准登报、不准广播、不准宣传”。它反映出当时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试点 B. 中央做出撤销人民公社决定 C. 人们对改革开放仍心存顾虑 D. “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向阳人民公社”换成“向阳乡人民政府”说明改革的发生,但是换牌的过程低调体现出当时人们对改革开放仍心存怀疑,有所顾虑,C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试点是安徽凤阳的小岗村,A错误;中央做出撤销人民公社决定是1983年,B错误;“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是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D错误。‎ ‎9.《十二铜表法》出现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习惯法 A. 可以维护平民的权利 B. 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 C. 可随意解释以保护贵族特权 D.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十二铜表法》诞生以前的罗马法属于习惯法,其特点是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有利于维护贵族特权,C正确;习惯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是维护平民的权利,A错误;习惯法被《十二铜表法》代替,说明习惯法并不是不容更改,B错误;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并不是习惯法体现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点,D错误。‎ ‎10.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推行马歇尔计划时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伴随着经济合作的运动又出现了一个共同自卫的运动。”由此可知,美国倡导的共同自卫运动是 A. 加入联合国 B. 组建欧共体 C. 成立反法西斯同盟 D.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以美国为首抵御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是一个共同的自卫运动,故D正确;联合国并非一个共同自卫的运动,A错误;欧共体是欧洲一体化组织,并非由美国倡导的,B错误;成立反法西斯联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1. 罗斯福新政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正在为了保护没有特权的人免受剥削而寻求方法;在另一种意义上说,政府正在与私营企业进行竞争,并且逐步去代替它们,但是,并没有使公司与资本主义断绝关系。”这段话表明罗斯福( )‎ A. 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 认同社会主义思想 C. 仍坚持私有制与自由企业制度 D. 认为道义责任高于阶级利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后,虽然国家加强了经济干预,形成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形式。但根据材料中的“并没有使公司与资本主义断绝关系”可知,罗斯福仍旧坚持私有制与自由企业制度。所以本题选C。A、B、D表述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12.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着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D项错误。‎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末清初,广州及其附近地区盛产棉花和蚕丝,且质量上乘,逐渐发展兴起织造业。到了清代,西关(广州城域以西)逐渐形成繁华的商贸区和居住区。晚清时期,西关住宅区内居民主要有商贾、政要、医生、教师、名伶、侨属侨眷、外商买办等。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最终导致了1840年和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广州终于由平贸易的口岸演化为国家纷争的竞技台,但广州仍然是西方资本登陆的地区之一。1845年,英国大英轮船公司开始在黄埔开办船厂。随后的60年间,广州先后出现过各种工厂约30家,但已远不如当时的上海……‎ ‎——据邓大情《广州与上海:近代小说中的商业都会》等整理 材料二: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农业发达的东南地区,尤其是英格兰南部。工业革命导致工业向英格兰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转移。伯明翰凭借丰富的煤、铁资源迅速发展起庞大现代冶金和机械制造工业,一跃成为当时铁路机车、蒸汽机和船舶的制造中心,迅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中心,享有“工业革命的摇篮”和“世界工厂”的美誉。伯明翰工业革命的浪潮引起其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促使周边地区大量的工业者、农村人口和社会闲散劳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工业革命期间,伯明翰的居民增加了5倍多。伯明翰是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地处英国的中心位置也是运河网络的中心枢纽所在。‎ ‎——摘编自姚圣《中国广州和英国伯明翰历史街区形态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广州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的广州和18世纪的伯明翰在经济上的差异,并概括指出伯明翰工业化的浪潮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变化:贸易地位下降;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传统手工业向近代工业转型,但发展速度不及上海;居民群体社会构成日益多元化.‎ 主要原因: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广州城市受到了破坏;鸦片战争后,广州失去了一口通商时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广州传统手工业的衰落;西方国家投资重点的转移;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对广州的影响加深. ‎ ‎(2)差异:经济性质不同:广州经济是自然经济背景下的传统工商业经济;伯明翰的经济是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近代工业经济.经济侧重点不同:广州对外贸易发达;伯明翰工业制造业发达.‎ 影响:推动着英国经济中心的转移;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的技术革命加快了英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推动人口的转移,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地处英国及运河的中心位置,有利于提高工业的辐射作用.‎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晚清时期,习惯住宅区内居民主要有商贾、政要、医生、教师、名伶、侨属侨眷、外商买办等”“1845年,英国大英轮船公司开始在黄埔开办船厂。随后的60年间,广州先后出现过各种工厂约30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贸易地位下降、自然经济解体、工厂数量增加、居民群体社会构成多元等方面归纳变化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最终导致了1840年和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鸦片战争、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丧失、传统手工业的衰落、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影响等方面分析原因。‎ ‎(2‎ ‎)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差异,解决本问的关键是根据材料找出鸦片战争前的广州经济发展的特点和18世纪的伯明翰的经济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性质不同、经济侧重点不同等方面进行比较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明翰凭借丰害的煤、铁资源迅速发展起庞大现代政治冶金和机械制造工业”“促进周边地区大量的工业者、农村人口和社会闲散劳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地处英国的中心位置也是运河网络的中心枢纽所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英国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化发展、影响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伯明翰工业化的浪潮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4.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请结合图一(一幅苏联漫画),图二(中国漫画家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提取两项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评分说明:‎ 一等(9—12分):提取信息准确,能够准确充分地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理由充分。‎ 二等(5—8分):提取信息准确,能够较为准确地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说明,但史实不够全面,逻辑关系一般的。‎ 三等(1—4分):提取信息基本准确,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四等(0分):提取信息不准确,不符合基本史实。‎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示例1:‎ 信息:“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的影响 说明:图三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棒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苏联以此嘲讽美国借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撤除关税壁垒,及取消或放宽外汇管制,进而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 示例2:‎ 信息:“马歇尔计划在亚洲的扩展”‎ 说明:图四漫画家用黄鼠狼比喻美国,用公鸡代指西欧各国。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目的只有一个吃掉鸡。当时正处解放战争时期,华君武借此漫画揭露美帝国主义援助蒋介石打内战。‎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与图相关的信息,信息与说明能一致就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马歇尔计划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根据图一的内容可知,苏联认为美国是通过马歇尔计划希望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根据图二的内容可知,华君武认为美国凭借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掠夺,结合漫画创作的时间可知他是借此讽刺美国援助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对待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结论,要求学生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1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之前,官方对关羽的评价同三国时期基本一致:主要强调骁勇、忠义:勇在前,忠次之,义在后。对其性格缺陷,一般用“刚而自矜”评价。唐政府对关羽的评价还不高,不过唐朝以后很少再有关于其缺陷的评价。宋朝抑武扬文,关羽排名颇低。元朝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开始由皇帝祭祀,民间则认为关羽可以灭妖除怪。清代关羽排名仅次于孔子,称为“关帝”,允许关帝庙使用黄色的房瓦,加封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等称号。对关羽的评价演变为忠在前,义在中,勇在后。百姓将其与观音菩萨并列,认为可以斩妖除魔、劝善惩恶、指点迷津、护国战神、救人济世、为民伸冤、治病,科举考生也要祭拜关羽。江湖绿林帮会认为关羽披肝沥胆、超越血缘,加以崇拜。‎ ‎——荆学义《经典的传播:关羽形象传播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关羽的评价的特征。‎ ‎(2)根据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候应注意什么原则?‎ ‎【答案】(1)特征:随着时问发展,评价越来越高;往历史人物身上附加的功能越来越多;道德因素越来越重;有意识同避缺陷(或者为尊者讳:只评价优点,忽略缺点);有神话倾向;多个群体对关羽都有评价;不同群体评价标注(角度)不同;‎ 受到当时环境、政策影响。(任答三点,得9分。)‎ ‎(2)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尽量依据距离历史人物时问最近的资料;避免神化历史人物;辩证看待、利用后人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评价)。(任答两点,得6分。)‎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唐前、唐、宋、元、清官方历代对关羽的评价可以发现:“唐朝之前,……主要强调骁勇、忠义”“元朝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开始由皇帝祭祀,民间则认为关羽可以灭妖除怪”“清代关羽排名仅次于孔子,称为‘关帝’,允许关帝庙使用黄色的房瓦,加封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等称号”,“认为可以斩妖除魔、劝善惩恶、指点迷津、护国战神、救人济世、为民伸冤、治病,科举考生也要祭拜关羽”对关羽的评价越来越高;关羽被神化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赋予关羽道德称号也越来越多;对关羽缺点避而不谈。‎ ‎(2)根据史学理论,结合材料可知,以史料古迹为依据、多角度评价、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