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1 2019 级 2020—2021 学年学分认定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 将答案分条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在红色文化问题上,有两种不自信:一种是误以为文化自信只能建立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际上排除了红色文化,也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红色文化割 裂开来、对立起来;另一种是一谈起红色文化就有些不自信,以为红色文化是革命时 期诞生的文化,现在我们成为执政党了,要告别革命了。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按照这两种观点,文化自信根本建立不起来。 既然中华历史文化发展,经过中国近代革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社会 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两大历史时期,始终没有中断,而且还获得了时代化、大众化的 新生,既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弘扬、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获得了当代的新生,那么我们当今所说的文化自信,自然是贯 通古今,而绝非专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就是说,要做到文化自信,既要 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历史形态的自信,也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当代形态的自 信,更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未来发展以及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贡献的自信。 唯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才能健康地、持久地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 (摘编自李捷《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 材料二: 遵义师范学院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一隅,凤凰山麓,湘江河畔。百年的建校历史 成就了学校丰厚的人文积淀,而其中影响学校至今的,便是红军长征过黔北时留下的 深深的红色革命烙印。“红色文化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该校党委书记王大 忠坚定的话语中流露出一份自豪,这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发挥无数高校所没有的人文资 源——红色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记者了解到,遵义师范学院一直本着“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育人准则, 同时强调“坚持传承红色文化”。而这样的育人标准,似乎也正是继承了长征精神里 舍小为大的精神。遵义本地保留至今的红色文化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甚至还对 引领学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打好教育这一胜仗,正需要学生个体和学校组织的共 同努力。“红色”之于教育的影响可见一斑。 (摘编自徐逍君《红色文化能给传统教育带来什么?》) 材料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分别指向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创建什么样的社 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无数革命先驱上下求索、披肝沥胆,就是为了建设一个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这一伟大宏远的人生理想始终是“红色经典”传唱不衰 的价值主调。革命志士之所以怀着执着的信念前赴后继地顽强奋斗,就是为了铲除社 会的不合理现象,结束人压迫人的历史,追求社会的正义公平,这一美好的社会愿景 是“红色经典”全程展开的价值脉络。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革命英雄克制了一己之私 情别绪,投身于民族独立解放的大业,以国为家,以苦为乐,躬行不辍,严于律己, 目的就是消除差别,与民同乐。这一朴素的人格与操守是“红色经典”浓墨重彩的价 值主体。因此,“红色经典”并非一般的历史叙事文本,而是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记 忆。“红色经典”的价值元素也不单纯具有文学的审美意义,更具有刻画民族表情、 塑造民族人格、展现民族精神图景的文化意义。 (摘编自惠雁冰、胡俊生《“红色经典”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 材料四: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根本 点在于红色。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 族的基因中。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又称赤帝,是中国的太阳神、火神;而黄帝的“黄” 与“皇”字通假,在甲骨文中,“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下面是“王”字, 因此,黄帝氏族也是崇拜太阳神、火神的族群。 红色代表着勤劳、勇敢、创造,代表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也代表 着希望和胜利,是中国人民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借鉴和运用。正是因为有 了红色文化的引领,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备受欺凌、迷茫委顿的状态中挣脱 出来,逐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到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红色文化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 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人民信仰、作风、道德、精神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革命先烈、英模人物是红色文化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从他们身 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就要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 育和红色文化宣传,充分利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的故事,深挖各类红色教 育资源,丰富红色教育内容,不断为红色文化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年轻一代了 解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他们 理解红色文化的意义和精髓,使他们坚定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继承革命意志,在新 征程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状态。 一个民族在其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一定会受到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要 想不被敌对势力摧垮,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丧失自己民族的共同信仰。丧失了信仰, 就没有了凝聚力,就成了一盘散沙,这是我们在新时代斗争中可能遇到的最大政治和 文化风险。因而,我们一定要将红色文化的种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 心中,使其成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重要动力,成为我们伟大 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 (摘编自唐宏《用红色文化培养斗争精神》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新生。 3 B.遵义师范学院建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其所拥有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一直 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C.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伟大理想, 也是“红色经典”一贯的价值追求。 D.对优秀文化的过去、现在、未来能否保持始终如一的自信,取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否拥有自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将红色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不仅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不自 信,同样也影响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B.遵义师范学院将教书育人与坚持传承红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齐头并进, 相辅相成,彰显了红色文化独特的教育价值。 C.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红色文化的深远历史意义和当代实践价值,对坚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D.作为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记忆,“红色经典”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 现民族精神图景的文化意义超越了文学审美意义。 3.根据材料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红色是流动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是想抛弃也抛弃不了的,红色文化必定能在 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B.习近平曾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 所强调的精神同材料四的主旨是一致的。 C.红色基因鲜活地体现在革命先烈、英模人物身上,只要宣传他们的英勇故事和革命 精神,人们就能艰苦奋斗、力争上游。 D.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受到了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所 以我们才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4.材料四论述“红色文化”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 分) 5.从前三则材料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红色文化?(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本题 3小题,共 16分)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 年——1955 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 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 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 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 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 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 4 的爱慕。的确,林徽因是 20 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 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 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 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 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 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 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 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 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 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 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 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 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 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 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 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 《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 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 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 10 年, 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 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 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 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 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 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 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 馥。相比较而言,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 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 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 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 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 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的方式,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 情。 B.本文结构得体,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使人 深受启迪。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的生活足迹及生命境界进行对比,通过贬低张爱玲,突出林 徽因的伟大。 5 D.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 重。 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 生境界。 7.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6 分) 8.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 合文本,谈谈她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 4小题,17 分) 廉希宪,字善用。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 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 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 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 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 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 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 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 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 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 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 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 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 如是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 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 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 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B.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C.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D.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 A.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 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 被后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 C.庐,在文中指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的居住的屋舍,古人在父母或亲戚死后,常会以 此方式来表达对死者的尊敬。 D.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以便更好地修行。皇帝 命廉希宪受戒,但是遭到拒绝。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 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父母去世,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于呕血, 不能站立;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穿丧服。 C.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 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 D.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 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4分) (2)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 戴复古 茶山 ① 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 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 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 李杜陈黄 ② 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 【注】①茶山:指南宋大诗人曾几。曾几,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是陆游的老师。② 李杜陈黄:李白、杜甫、陈师道、黄庭坚。前二位是唐朝大诗人,后两位是北宋大诗人。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衣钵”一词交代了曾几和陆游的师生关系,也暗示了陆游诗文水平很高。 B.诗歌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缘由,暗含着对陆游的崇敬之情以及思以为师之意。 C.第五句既指出了陆诗描绘的自然风光,又赞扬了陆诗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D.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二句暗含对比,尾联明确对比,两处角度不同。 14.本诗对陆放翁的诗文作了哪些方面的高度评价?试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4分) 15.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杜甫) (2)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 7 (《李凭箜篌引》李贺) (3)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卫风·氓》) (4)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扬州慢》姜夔) (5)《登快阁》中, , 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 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抱负的写照。 (6)《将进酒》中以古人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名,表现胸中忧愤不平之意的 句子是 , 。 (7)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 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 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8)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 ”自勉。 (《论语》十二章) 三、课内基础知识(共 5 小题,10分)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胜质则史.: 虚饰,浮夸 复.众人之所过:弥补 B.起于累.土: 积累 天下归.仁焉: 归属 C.自矜.者不长: 矜持 仁之端.也: 发端,萌芽 D.王于.兴师: 在 径须..沽取: 直须 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那里有一股反动民团,经常下山作恶,当地百姓恨之入骨,这次把他们消灭后,附 近乡邻全都拍手称快....。 ②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变对抗为合作,化干戈为玉帛......, 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年的历史,是一部推陈出新....的历史,中国人民以“敢叫日月换 新天”的英雄气概,创造了“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历史。 ④第一线工人辛勤劳动,贡献的确不小,领导和科技人员运筹帷幄....的功劳一样不可埋 没。 ⑤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幡然醒悟....,开始奋起抗争,誓言“国土 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A. 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 18、19小题。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 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 中间,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天上几十架飞机每 日侦察轰炸,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请问历史上 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选出正确的一组是( ) A.比喻 排比 反问 B.比喻 排比 夸张 C.排比 反复 设问 D.排比 夸张 设问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 8 追堵截 B.路上遇着的艰难险阻说不尽,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 轰炸 C.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天上几十架飞机每日侦察轰炸,路上遇着的艰难险阻说 不尽 D.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 难险阻 2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原指父亲,后指去世的父亲。皇考,有时是在位的皇帝对逝去的父亲的称呼。 普通人可以称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先妣”。 B.九拜礼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顿首是九拜礼中最隆重的 礼节,臣子拜见君主,子拜父,拜师,新婚时拜天地也用此礼。 C.“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中的“孟冬”指的是深冬时节, 同样还有孟春、孟秋,指的是分别是春、秋季节的最后一个月份。 D.六书是指古人归纳的汉字的六种构成和使用方法,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转注、假借。”“日、月、本、末、中、刃”均属于象形字。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 1 小题,5 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 超过 65 个字。(5分) 在 4月 24 日举行的 2020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 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根据计划,我国将在 2020 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 任务,通过火星环绕、着陆巡视、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等活动,开展火 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使我们真正走近火星,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火星是太阳系中 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不仅有大气也有适宜的温度,还和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 周期,是人类开展行星际探测的首选目标。研究火星与地球的异同,互为参考,是极 具价值的基础研究。“天问”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真 理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 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五、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 B 站青年宣传片《后浪》一经推出便持续刷屏。该视频中的演讲者、中年 演员何冰对年轻一代有诸多艳羡、激励和称许:自由探索兴趣、乐于分享生活、包容 多元审美、敢于表达态度、勇于挑战未知…… 也有不少长辈认为《后浪》中称颂的只是少数精英青年,更多的年轻一代对于前 辈的精神已少有传承而总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追求自由个性而少有牺牲奉献,安于现 状、佛系颓废而不思进取、不愿吃苦受累,随意改变、不停放弃而不能执着专注、承 担责任,沉溺游戏、陷身虚幻而不愿脚踏实地…… 对于以上评价,你有什么感想?请你给何冰等“前浪们”或你的同辈人写一封信, 使前辈能深入而立体地了解你们这一代或对同辈人给予赞赏、激励、警醒。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 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