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4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42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遭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术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合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操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42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出示饼干盒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下面三幅图是谁看到的? 二、探究体验 活动一:观察长方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长方体和一些图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长方体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图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 (4)和它们对着的三个面是什么样的? 42 (5)请小组长把长方体和图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观察正方体和球 每个小组的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画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三、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 第1课时 连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3、在于同学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教学准备】 奥运录像片段或相应的故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请学生谈一谈对奥运会的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新授 (1)出示27届至29届奥运会奖牌数的统计表。 (2)请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合计是什么意思? (3)教师提出要求,计算一下,第29届奥运会我国一共活获得了多少枚奖牌? 42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4)指名去黑板上板演并交流算法。着重讲授连加竖式和连加综合算式。 (5)结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练习与巩固 (1)出示第一题,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算法。 (2)找学生说明题意,独立完成。讨论为什么人数是33人而不是32人。 (3)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交流算法。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教材中“还剩多少个皮球”的情景图。 首先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可以由学生看着情景图讲故事。也可以教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观察情境图,讲故事的同时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问学生:从这幅情景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以复习口算的形式解决。最后引出:“还剩多少个皮球”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交流 1、小组讨论如何列出算式。先自己动脑筋想,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或小组听。教师应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习惯和能力。在组织学生交流的时候提出适当的要求。先说自己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再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及 42 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获得相关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3、交流算法 (1)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做法。 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把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的算法只要正确就要加以鼓励,不正确的方法在下一步做重点的讲解、指导和纠正。 (2)教师加强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结合学生的算法,教师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比如书写格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要注意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书写格式,即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指导。 三、练一练 学生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板书 【教学后记】 第3课时 连减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3、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重点】 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例题 师:小华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华还剩多少元钱? 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42 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小华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 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100-29-50 用竖式进行计算。 要学生说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 100-29=71(元) 71-56=15(元) 29+56=85(元) 100-85=15(元) 100-(29+56)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 152-79—25 252-116+58 152-(79-25) 252-(116+58) 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数和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带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练一练 【教学后记】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混合运算应用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情境图 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提问:我用50元钱买了一件物品,还剩20多元,猜一猜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 42 师先引导学生审题,题中关键词是什么、审题需要注意什么? 生:关键词是一件,还剩20多元。 师:要想知道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必须先知道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想的。 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生:可能买了一个书包 生:可能买了一本《童话故事》 活动2:小组几个同学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再全班交流。 二、练一练 1、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再请几名学生说一说他的答案。重点关注语言的准确与完整性。 先引导学生审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3、生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重点关注能简算的学生是否简算了。 4、计时口算比赛。 5、数学冲浪,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 认识乘法(1) 【教学目标】 1、了解乘法的意义。 2、认识“×”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儿童乐园吗?今天高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去儿童乐园里看 42 一看。可是我们只有算出上面的口算题才可以进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课件出示题目,找同学计算: 2+8+3= 5+5+5= 9+1+6= 4+4+4+4= 3+7+8-= 2+2+2+2= 师:咦?大门还没打开呢!原来是算式里面还藏着秘密呢!同学们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你们发现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找同学回答。 师小结:右边每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二、创造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1、观察图画,理解图意。初步感知几个几的含义。 图一: 师提问:我们来到了儿童乐园里,首先,我们看到一群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跳绳)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6人) 你是怎样数的?(找同学回答) 我们来观察一下:有几组小朋友在跳绳?(2组) 每一组里面是几个人?(3个人) 师:所以我们就可以—3个3个的数。师生一起数:1个3, 2个3. 师生共同列出算式。板书:3+3=6 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3。板书:2个3} 图二: 师提问:接下来我们看看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玩儿碰碰车) 玩儿碰碰车的小朋友有几组?(4组)每一组里面有几个人?(2个) 师:所以我们可以2个2个的数。师生一起数::1个2,2个2, 3个2, 4个2。 谁来列算式?(找同学列算式)板书:2+2+2+2=8 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2。板书:4个2。 小结:像刚才这样的情况,每一组碰碰车里的人数是相同的,每一组跳绳的人数也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几个几个的数。 2、摆小棒,加深对几个几的理解。 (1)4个2:请同学们摆出4个2。(师参与其中,师找同学到黑板前摆。后一起订正。) (2)2个4:请同学们摆出2个4。(师参与其中,师找同学到黑板前摆。后一起订正。) 3、引出乘法。理解乘法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接着去参观儿童乐园。我们又看到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 42 们在坐小火车)有几组小朋友?(5组) 每组小朋友是几个人?(4个) 要求坐小火车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可以怎样数呢?(4个4个的数) 师生一起数:1个4, 2个4, 3个4. 4个4, 5个4。 师:谁来列算式?(找同学列算式)板书: 5+5+5+5=20 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5。板书:4个5。 师:同学们,要求5个4是多少,以前我们的是用加法计算、其实还有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也可以计算5个4是多少。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 (板书)齐读题目。 5个4用乘法就可以表示为5×4=20或4×5=20 板书算式 师:5表示的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表示的是什么?〔相同的加数) 教授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你们知道表示乘法的符号叫做什么吗?(乘号)乘号前面的数我们就叫做乘数。乘号后边的数也叫乘数。这个算式我们就可以读作:5乘4等于20。板书(5乘4等 于20)下面一个算式就可以读作:4乘5等于20。 小结:现在我们就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返回来:2个3可以写成3×2或2×3 ,4个2可以写成4×2或2×4、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 (2)学生回答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其实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用几个几来表示物品的数量。并且能够用乘法来计算出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或小伙伴儿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说给他们听。好不好? 【教学后记】 42 第2课时 认识乘法(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下列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吗? 3+3+3 3+3+2 5+4+3+3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情景和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要求试着列式计算。 2、交流各自的算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边交流边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3、让学生观察、讨论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对于“一共有多少梅花鹿”这一问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列成的加法算式也不同。但用乘法算式表示时都可以写成4×3或3×4。 4、告诉学生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二、完成练一练。 三、数学游戏。 1、“送信”游戏 游戏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 义,学会将加法改写成乘法 游戏准备:制作4个信箱和若干封伺。 游戏过程: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4个信箱。 2、要求学生根据信封上的“地址”。把信送到信箱里。 3、游戏:找朋友 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 活动准备:一些写好算式的卡片(如下)。 活动过程: 42 1、将卡片发给学生。 2、请拿着得数相等的两个卡片的学生站在一起。 3、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4、根据乘法算式肩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 5×2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教学后记】 第3课时 2、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摆花片、摆三角形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2、3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 2、熟记2、3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身边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加法算式:6+6+6+6=24 乘法算式: (2)加法算式:8+8+8+8+8=40 乘法算式: (3)加法算式:4+4+4+4+4=20 乘法算式: 2、口答填空。 42 (1)2×3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2) 3×2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 ),表示( )个( )相加; (3)4×3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4)3×4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3、师生比赛 由一个学生任意的从四道题中挑一道题,教师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 4、教师谈话:你们想知道教师为什么算那么快吗?因为我是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乘法口诀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中国小朋友比外国小朋友乘法算得快,就因为中国小朋友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讲解2的乘法口诀) (1)出示花片图。 (2)问:观察,图中每组有几张花片,有这样的几组? (3)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张花片,都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生说:2+2=4;2×2 = 4,教师随后板书) (4)问:谁能说一说2×2=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2×2 = 4这个算式表示2个2是4) (5)教师叙述:根据这个式子,我们可以编成一句口诀:二二得四,教师板书“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2个2得4。乘法口诀中的第一个二表示乘数的2,第二个二表示被乘数的2,口诀的得数部分是积。 (6)我们知道2个2得4。请观察小棒图说一说1个2得几乘法算式怎样列? 怎样编成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1=2;1个2是2;一二得二。 2、教学例2(讲解3的乘法口诀) (1)让学生们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 ①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 ②师:请同学们用小棒摆好3个三角形 ⑧师:观察,摆一个三角形用3跟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几个3根,是几根? 摆3个三角形要用几个3根,是几根? (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2个3根,是6根?摆3个三角形要用3个3根,是9根) 42 师板书:1个3是3、2个3是6、3个3是9 (2)问:一份是3、两份是2个3、三份是3个3、谁能用三个算式表示摆1个、2个、3个三角形所用的小棒的根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3、3+3=6、3+3+3=9 1×3=3、2×3=6、3×3=9 (3)指导学生编3的乘法口诀 师:我们已经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编出3的乘法口诀呢? (4)教师板书出三句3的乘法口诀 3、师:我们已经编完了2、3的乘法口诀,1乘以1表示什么意思?1乘1得几呢?根据你们列出的算式能否编出的乘法口诀呢? 4、归纳整理 (1)我们已经编出了1 ,2 ,3、的乘法口诀, 同学们看一下,1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的乘法口诀呢? (2)想一想,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2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与前一句的积相差几?3的乘法口诀呢?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练而迅速的记住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读1、2、3乘法口诀。试记乘法口诀。(2)背1~3的乘法口诀 2、发展性练习 (1)教师慢慢的把口诀中的积擦掉。每擦掉一个积,就让学生背一句乘法口诀。 (2)打乱口诀的顺序,在黑板上任意指一句,由学生说出完整口诀。 看卡片说口诀。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后记】 42 第4课时 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摆正方形的数学学习活动,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 2、熟记4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归纳口诀和编儿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讲解4的乘法口诀) (1)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依次摆出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 (2)看着这些正方形,说一说,摆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分别要用几个4根小棒,要用多少根小棒? (3)看着小棒图,用适当的算式表示这几幅图。(可以分别的用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来表示) (4看着这些算式试着编出4的乘法口诀。 (5)全班交流 (6)教师随着学生们的汇报板书: 1个4 4×1 =4 一四得四 2个4 4+4=8 4×2=8二四得八 3个4 4+4+4=12 4×3=2三四十二 4个4 4+4+4+4=16 4×4=16四四十六 (7)教师讲解:在“三四十二”,“四四十六”这两句口诀编写时,凡是积大于10时,为了读写方便,就不要“得”字了,直接写出积就可以了。 二、完成练一练1、 2、 3题。 【教学后记】 42 第5课时 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算一算的学习活动中,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 2、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1.一人根据算式口算出结果,另一人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3= 4×1= 2×2= 2×4= 2×3= 3×1= 1×2= 4×4= 2.同桌的人互相背一背1~4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1)出示准备题:每次加5,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2)问:每次加5,也就是后一格比前一格多1个5,第一个格是1个5,后面格子应分别是几个5相加呢?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强化每个格是几个5,并板书:1个5, 2个5, 3个5, 4个5, 5个5。 2.探究发现 (1)学习口诀:“一五得五”(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出示五星红旗的图片(做成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一个五星有五个角)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一个五星有五个角,也就是1个5,可以列一个乘法算式表示:5×1=5,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 (教师板书:5×1=5 一五得五) (2)学习口诀:“二五一十”(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再出示二个五星,问:现在有几个角,是几个几? 问:2个5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板书:5×2 = 10二五一十) 学习口诀:“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学生自主探索) 第三、四、五句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题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 42 推。学生独立编写并填书,教师再依次出示三个五星,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从准备题表格中找出算式得数,编出相应的口诀。教师板书三个算式和三句乘法口诀。 (3)问:看一看这五个算式和五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 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5,后半句都表示得数。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5,一个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5或0。 三、巩固练习 1.对口练。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出对应的口诀。 2. 5×2+5= 5×3+5= 5×4+5= 5×3= 5×4= 5×5= 问:这道题的上下两个题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上下两个题目的结果相同。2.下面一题书写起来比上面的题目简单。2个5再加上1个5是3个5;3个5再加上1个5是4个5 , 4个5再加上1个5是5个5。) 四、身边的数学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试着讲解。师再做补充。 生:指名说一说。 师:可以,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交流不同方法。 五、归纳质疑 师:×××同学道接就列出了3×5=15的乘法算式,真棒,谁来读读这个乘法算式? 生:2人读后,全班齐读。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后记】 第6课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意识。 42 【教学重点】 学习归纳6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口诀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聪明,学会了许多知识.怎么样把你们的才能展示一下好吗? 生:(1)背诵《青蛙歌》。(复习1—5的乘法口诀) (2)小小神算手口算,说出是用哪句口诀算的。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兔博士也蹦蹦跳跳地跑来了,它是怎么跳的呢? 提问:兔博士第一次从0跳到几?接下来它要继续跳,每次跳的长度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会跳到几?第三、第四次呢? 生:看图填空。(复习连续加6的计算,为学习6的乘法口诀作准备)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6的乘法口诀,我想大家这么聪明,一定会自己编出口诀。 二、探索新知 师:(出示蜜蜂图)提问:1只蜜蜂有多少条腿?怎样列乘法算式求这个问题?(学生列式) 师:那么2只蜜蜂有多少条腿?怎样列算式?3只,4只,5只,6只呢? 生:在本子列算式,求2只,3只…6只蜜蜂的腿数。 列完后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师: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算式编一编6的乘法口诀?在编口诀之前,根据以往学习口诀的经验,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口诀里一定都有哪个字?这个字在什么位置? 生:先想老师提的问题,然后小组合作编口诀,最后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会编口诀了对这些口诀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其他口诀的含义呢? 生:同桌互相说口诀的含义。 师:对于这些口诀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最后背诵。 三、巩固练习 说一说: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你能根据口诀求那些算式的积? (2)算一算:练一练的口算题。 四、实践应用 (1)看图列算式练习第三题。 42 (2)小组合作编《蜜蜂歌》小组内先写一写。再交流。 (3)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问题要用6的乘法口诀去解决?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角的认识 第1课时 认识角、画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道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大小不同的角。 【教学难点】 会用直尺画大小不同的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人新知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图)这幅图上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摆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几根小棒?(全班汇报交流) 生1: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用三根小棒摆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3: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正方形; 生4: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菱形; 生5:我用两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角; …… 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把用两根小棒摆成的图形,放在投影上展示。 (针对教材呈现的用四根、三根、两根小棒进行再加工,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字路口的情景图,图中蕴含了很多图形,让学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这个开放情境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图形,同时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认识角 师:刚才经过大家的认真观察、积极动脑,我们摆出了许多图形。其中像这样用 42 两根小棒摆出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图形角。哪个是角呢?角就是这两根小棒相夹的部分。请大家也像这几位同学这样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拼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哪是角?把你拼得角用手势告诉老师。 (揭示角、摆角、指角、用手势比划角,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下面进一步认识角打下了基础。) 三、探究与体验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拼得角都是固定的角,下面大家想不想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大家用准备好的两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学生操作) 师:把你做的角举起来,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生1: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2: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生3:我发现两条纸板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符合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同桌交流,发现并进一步理解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移动一条硬纸板都可以形成哪些角呢?请大家举起来(找几人回答)同桌互相比较一下谁得角大?谁的角小? 师:总结,也就是说可以形成这几种类型的角(电脑出示实物图)如果把这几种角画下来是这样的(电脑出示角)这就是角,我们把它叫角1、它叫角2、它叫角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我们把这两条道线叫角的两条边(出示)这个点叫角的顶点。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积极动脑认真操作我们认识了角,并制作了一个活动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折纸的游戏好不好? 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彩纸折一个角,折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是角的边,哪是角的顶点? 生:交流(找4一5人展示)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安排用彩纸折角的游戏,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角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地方有角,谁来说一说你在哪见过角?(指名说)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把数学知识扩展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教室中找出了许多角,并能笔画出哪是角,虽然找出了许多角,但学生仍有语言未尽的感觉。 42 四、学习画角 师:大家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角? 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应怎样画。请大家自己试着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角的边和顶点。 五、实践与应用 1、出示教材32页2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问题讨论”栏目,哪些图形里有角。哪些图形里没有角?说明理由。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和画直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角。 3、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会在方格纸上画角。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红领巾、流动红旗、标志牌实物或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他们各有几个角。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都是三角形,都有三个角。 二、认识直角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一副三角尺,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发现的很多,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与肯定。然后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3个角,①比较三角尺与红领巾、流动红旗、标志牌上的角有什么不同。 ②引导学生找出三角尺中的最大角。教师告诉学生:三角板中这个最大的角叫直角。请同学们指出三角尺中的直角,摸一摸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 ③找身边的直角。“在我们身边的物品上的就有很多的直角,请你们找一找。” 2、折直角。 42 ①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得到一个直角,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折一折。学生先独立折直角,再同桌交流自己的折法,最后全班交流。 ②教师在黑板上画直角,告诉学生画道角的方法。学生试着画一画并把直角用符号表示出来。 三、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1、出示书中的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比较。 ①教师在黑板上画书中31页所示的3个大小不同的角。 ②判断三个角的大小。“谁能判断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是怎样判断的?能按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先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判断直角 ①让学生判断一下,这三个角中有没有直角。 ②教给学生判断直角的方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教师示范。 ③学生自己操作,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分别量一量书中31页所示的3个大小不同的角找出其中的直角。 3、认识锐角、钝角。 ①鼓励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书上的3个角比较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结合操作进行充分的交流。 ②揭示锐角、钝角。教师告诉学生: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⑧请同学们说出红领巾、流动红旗、标志牌上的角各是什么角。 四、观察钟表,辨认角 教师用钟面教具演示,边操作边讨论。 1、(拨2时整),2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什么角?(锐角) 教师提问:什么时间分针和时针还能组成锐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钟面演示。 2、(拨3时整),3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什么角?(直角) 教师提问:什么时间分针和时针还能组成直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钟面演示。 3、(拨9时30分),9时30分时针和分针组成什么角?(钝角) 教师提问:什么时间分针和时针还能组成钝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钟面演示。 4、同桌合作练习,一人拨表,一人说表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一定时间互换,教师巡视指导,强化对角的认识。 五、问题讨论 判断下面各图各有几个角?有没有直角? 42 ①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 ②班内交流:判断有没有直角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 认识除法(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 份的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 【教学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情境谈话引出本课课题。 1、出示课件。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松鼠)秋天到了。松鼠妈妈去森林里采了10颗松果让他们去分。如果你是松鼠兄弟你打算怎样去分?谁来说一说?教师指名答,板书分法。 2、讨论。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好最公平。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共识:每只松鼠分5颗松果最公平。因为分得一样多。 3、动手操作。 出示课件。 师:要想两只松鼠分的同样多,应该怎样去分呢?请大家拿出10个小圆片代表10颗松果,分一分吧。(学生动手操作) 师:谁到黑板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42 4、出示课件,边演示边说。 师:帮小松鼠分松果,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先两个两个的分再一个一个,还可以一人五个。不管用哪种方法去分,每只松鼠最后都得到了同样多的松果。那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5、出示课件。 师:谁试着把刚才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说一说。有(10)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5)颗松果。 二、练习 1、出示课件。 师:有12块糖,每人分( )块。你们看这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2、分糖。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平均呢?请大家拿出12个花片代表12块糖。来分一分吧。找学生在黑板上边说边演示。 3、摆圆片。按要求动手圆片,再填空。 4、看图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5、按要求填空。若有难度可摆圆片。总结:份数越多,每份分得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分得越多。 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通过劳动获得了香甜的果实,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认识除法(除法算式)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表示的过程,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体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42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1)教师出示题目: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8个苹果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苹果。 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课件。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苹果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以此类推道到分完。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4个。 ④师生小结:8个苹果,分在2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个。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2、结合例题,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 (2)教师问学生“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苹果是几个?(8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8÷) ②把8平均分成几份?(2份)把“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 ③每份是几?(是4),教师把“4’’写在等号后面(板书:4)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8÷2=4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8÷2=4”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2等于4〔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二、分萝卜 1、教师出示例2,让学生用学具实际分一分,在把结果填在书上。 2、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3、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42 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四、练一练。 完成1、2、 3题。 1、第一题学生动手分一分,写出除法算式。第2、 3题指导学生明白题意,再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后记】 第3课时 认识除法(分几份)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第二种分法”,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而且知道这种分法与第一种分法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到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2、实物演示 ①出示: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或实物投影)显示。 ③问:根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6÷3=2) ④问: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算式中6叫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 ⑥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6除以3等于2、 ⑥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 42 二、探究新知 1、分桃子 (1)出示6个桃子,每盘放2个,可以放几盘?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4)教师找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二 (5)问“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能分成几盘?” 2、分足球 (1)出示20个足球,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 (2)提问:“每只筐里装5个”,是什么意思?(每5个放一筐,就是说每份是5个,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在分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桃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的分一分。 (4)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的全过程 师生小结:20个足球,每5个放一筐,放了4盘. (5)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谁能把刚才我们分桃子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20÷5=4(盘)) (6)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先叫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 (7)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时板书:有20个,每5个分一份,分成了4份。 3、对比感悟 (1)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一个分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谁能简单说说今天学习的这种分东西的方法? (今天学习的是第二种分东西的分法,也就是一份一份分东西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和一份的数各是多少,求能分成多少份 (2)问: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 ) 4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2、看一看这两道题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小,分得的份 数就越多; (2)反之,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大,分得的份数就越多少。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完成练一练 1、第1题叫学生读算式,并说出各数的名称。 2、第2题,使学生理解,按要求让学生自己做,然后进行交流。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4、第4题,可以让学生用花片代替骨头分一分,独立把算式填完整。 【教学后记】 第4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条件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选择合适的条件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图列除法算式 2、想口诀,写得数。 3×4= 5×6= 6×4= 3×3= 3、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又学习了认识 除法,你想过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板书: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4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鱼缸图和第1题,让学生列式计算,再交流。 2、出示3个鱼缸图和第2题,让学生列式计算、再进行交流。 3、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 如,每5条放在1个鱼缸,需要几个鱼缸?1个鱼缸里放3条鱼,需要几个鱼缸?…… 三、巩固练习 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 )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2、看一看这两道题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小,分得的份数就越多; 反之,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大,分得的份数就越多少。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再交流。 2、先让学生看懂图意,自己完成算式。 交流后。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12架飞机,还可以怎样编组? 【教学后记】 第5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教学目标】 1、结合简单实际问题,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较简便。 2、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愿意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教学重点】 怎样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 42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出示口算题卡片,说一说怎样计算乘法的? 2×3 4×4 6×5 3×4 5×6 4×5 2×6 4×6 3×5 2×5 4×3 3×1 2、背1~6的口诀 3、对口令 二、自主探索 1、创设情景(出示挂图)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熊猫玩具店。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10元钱能买几个皮球? 2、列式。指名说一说。 3、探索方法:你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能卖几个?同桌讨论。 交流想法得出: (1)可以借助摆学具 (2)每次减5、连续减去2次,正好减完。 (3)想( )个5是10、2个5是10。 (4)想乘法。 4、从这些方法看,你认为怎样算的又对又快? 得出:想乘法口诀方便或乘法。 5、提出(2)15元可以买几架玩具飞机? 学生解答,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求商时应怎样想,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算得快。 6、提出(3)20元钱能买几辆玩具车?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想口诀的。 7、学生自己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三、试一试 1、出示:20+4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求商,比一比谁快? 2、30+5= 想:五( )得三十,商是( ) 24÷6= 想:( )六二十四,商是( )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想的方法,同时指名板演 四、想一想 1、( )×2=4 3×( )=9 ( )×4=4 4+2= 9÷3= 4÷4= 42 二( )得四 三( )得九 ( )四得四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乘法中( )的乘数是怎样想的?除法又是怎样想的?。 2、看一道乘法算式,能说出有关的两道除法算式吗?老师 出示乘法算式,学生除法算式。 同桌活动:一人说乘法。另一人说两道除法算式。 五、练一练 【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第1课时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用相同颜色的花片表示菊花的数量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2、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类统计的作用,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是什么花?还见过什么样的花?自己喜欢什么颜菊花? 二、探究与体验 1、学生数一数每种菊花各有多少? 要求:找一种容易数的形式,并提出“做一做”。 2、集体进行订正。 3、出示第二幅情境图: 学生仿上活动。 4、说一说:每种水果各是多少?哪种水果多? 42 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6、班上交流同学们的问题。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2)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 2、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 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 3、积极参与统计活动,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完成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夏天都有哪几种天气吗?谁来说一说? 生:阴天、晴天、雨天。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天气有关的知识─统计。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图,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小组合作统计这个月的天气情况,给学生充分的统计时间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讨论一下,统计数据时如何做到不重不漏。 3、交流各自的统计方法和结果重点交流学生不同的统计方法。 4、根据统计情况,学生填写统计表然后观察统计表,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5、用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课堂练习 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 42 四、课堂小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并适时总结。 【教学后记】 第3课时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3) 【教学目标】 1、经历把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根据整理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并让学生体验,“正”字方法可使记录简单明了。 【教学难点】 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并让学生体验,“正”字方法可使记录简单明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互动激趣 伴随快乐大本营片头曲,师生互动。 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快乐猜猜猜。 师描述出大风车。动画城。七巧板,东方儿童等儿童节目的特征。让学生猜节目名称。 例如:教师描述: 《大风车》:我们在中央1、中央7和少儿频道中都能看到它,它以一种儿童玩具命名,小主持人有屠化,张静,刘慈航等七人,小栏目有《玩偶1牵1》《顽皮家族》、《新闻袋袋裤》,片头曲是~~~。(哼唱) 《动画城》: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儿童节目,主持人有小鹿姐姐,小蜻蜓,哆来咪,达达狼,现在正上演《哪吒传奇》。 《淘学小顽童》:河北电视台周日晚播出,成成主持,口号是—一一有理,快乐无罪。 《东方儿童》: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以教学为主的一档儿童教育、益智类节目, 42 人物有“快乐教授”、“天线宝宝”。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随时停止描述) 请更多的学生发言。 师问:在这些儿童节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目? 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这节课我从游戏快乐猜猜猜引入,师生互动中进人统计活动,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师: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让人看出喜欢这4个电视节目的人数吗?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你想用什方法进行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1、小组合作收集数据。 小组调查: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只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儿童节目,由组长负责记录。(利用1号表单) 小组汇报:你们组是怎样进行调查记录的。 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 方案一:交流各组统计方法,如出现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哪种方法可使记录简单明了?并且明确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简单明了。 方案二:如没出现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教师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大家,提示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统计,并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再统计一次,体验这种方法记录简单明了的优越性。 学生完成1号表单。小组长汇报(调查记录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的方格里用自己组表示的符号记录。 3、分析统计结果 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应用实践,提高认识。 1、师:轻松一下,咱们来做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并用正字统计法,记录胜负结果。师发2号表单。学生做游戏,并记录。 2、同学们都很喜欢电视节目,那么,每天你看多长时间的电视?学生先说一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填在表中。 师: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讨论交流,对看电视这件事的看法。 四、课外延伸。 师:播放2004年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拼搏领奖的镜头,在浓浓的爱国氛围中, 42 师布置作业。 统计出2004年奥运会中国与其他各国金牌数,填人统计表。 提出问题:作为一个跨世纪的小学生为了能让我国的体育事业向着高水平发展,请献上你好的想法和建议,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和父母、同学合作完成。 【教学后记】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第1课时 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理解、掌握7的乘法口诀。 2、记住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相关的乘法计算。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自编口诀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会编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交流。 小组合作,反馈编口诀情况。表扬一些编得好的同学,鼓励其他同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整利用口诀解决问题。 二、巩固应用,游戏辅助。 一个星期有几天,说一说。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 怎样算更简便? 学生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 1、按顺序齐背口诀。 2、指名背口诀。 3、看算式背口诀。 4、师生对口令背口诀。 5、 8×7 =7×7+() 7×6+7=()×() 9×7-7=()×7 三、回顾总结,引发疑问。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一个口诀对应两个乘法算式。 2、练习: 42 (1)每个人7个本,分给5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多少个本? (2)现在有14个苹果,7个梨,7位小朋友怎么分最合理? 3、预习8的乘法口诀。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8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理解、掌握8的乘法口诀。 2、根据已有的推理能力,让学生自己编乘法口诀,再小组规范。 3、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编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交流 小组合作。反馈编口诀情况。 (表扬一些编得好的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在小组中展示每个学生的备学作业纸。由组长检查发现问题集中讨论,最终定稿,由指定同学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整理。) 二、巩固应用 引导学生说说口诀有什么特点,如何记忆更好记。 1、记口诀 (1)读2遍口诀,自己记一记。 (2)边擦口诀边记,看谁记的通数多。 (3)背口诀,体会一下哪几句最难背,自己重点记那几句。 (4)对口令,师生之间对,学生之间对。 (5)把口诀补充完整。 ( )八十六 五八( ) 七八( ) ( )八三十二 八( )六十四 2、利用口诀求积我们自己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下面我们用刚学的乘法口诀求积。 (1)看卡片口算,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42 8×5= 8×4= 8×2= 8×7= 8×3= 8×8= 8×6= (2)看得数说口诀及算式。 下面的数是哪句口诀的得数,可以计算哪几道乘法算式? 56 64 24 上面这些数除了是8的乘法口诀的得数,还有哪些口诀的得数也是这三个数?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3、 8×7=7×7=( ) 8×8+8=( )×( ) 9×8-8=( )×8 4、数学游戏:摘苹果 春天到了,我们给果树浇水、施肥,秋天苹果获得大丰收,哪个同学愿意帮助摘苹果? (可以画一棵苹果树: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写得数以8的乘法口诀得数为主,也可以有前面学过的题。有6个筐。每个筐上有四道乘法算式。没有得数。每组派一个代表,摘一筐苹果,即算出算式的得数去摘苹果,贴在等号后面。本组同学可以帮助,看哪组摘得又对又快) 三、回顾总结,引发疑问 1、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一个口诀对应两个乘法算式。 2、每个汉堡8元,我想买3个,一共需要多少钱? 【教学后记】 第3课时 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根据已有的推理能力。通过备学让学生自己编9的乘法口诀再小组规范。 2、能够熟记9的乘法口诀。 3、用口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编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交流 小组合作,反馈编口诀情况。 (表扬一些编得好的同学。鼓励其他同学。) 42 二、观察9的口诀发现规律。 在小组中展示每个学生的备学作业纸。由组长检查,发现问题集中讨论,最终定稿,由指定同学汇报。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整理。 1、指算式,说说有什么特点? 一个乘数都是9、另个乘数一道比一道多1、积一道比一道多9。 找到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记9的乘法口诀。比如忘了“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谁知道可以怎么办? (想相邻的口诀,五九四十五,45+9=54、或者七九六十三,63-9=54} (9的乘法口诀还有哪些规律呢?请看这张表。(课件出示) 每横行有10个数,每横行最后一个数是10,20,30,40,…,90,请你从每行中找出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把它圈起来。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1个9是9、比10少1 ;2个9是18。比20少2;3个9是27、比30少3,9个9是81、比90少9。 这个规律也能帮助我们熟记9的乘法口诀,比如七九(),70-7=63,七九六十三。 2、同学们仔细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积,除9以外都是两位数,这些两位数,把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有什么特点?(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是9,1+8=9、2+7=9、3+6=9,…, 8+1=9。 3、9的乘法口诀的积,除一九得九外,其它的积互相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二九十八,九九八十一,18、81两位数字交换了位置:你们还能找出几组这样的口诀吗? (三九二十七,八九七十二,27、72;四九三十六,七九六十三,36,63;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45、54) 4、还可以用“手指法”来帮助我们记住9的乘法口诀。(师比划) 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弯曲手指的左边表示积的十位上的数字,右边表示积的个位上的数字。 以上规律,都可以帮助我们熟记9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巩固记口诀 1、读两逼口诀,自己记一记。 2、边擦口诀边记,看谁记的逼数多。 3、背口诀,体会一下哪几句最难背,自己重点记一记。 4、对口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我们今天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同学们可以结合规律来记,会更快更准。 【教学后记】 42 第4课时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 2、初步体会“倍”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3、在用已有生活经验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学会求一个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猜谜语激趣,教师口述大象的谜面。让学生猜谜。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谜面是:耳朵像蒲扇 身子像小山。鼻子粗又长,帮人把活干。 学生猜出谜底是大象。 师:对!是大象。你们知道吗? 二、了解“倍”的概念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了解草地上有2头大象1头小象。 课本第80页就有大象一家人观察图 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生:2头有大象,1头小象。它们一家在草地上玩耍。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象和小象的多少关系,结合讨论,教师介绍2头大象、1头小象。就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使学生较道观地感受“倍”的含义。 师:他们家有2头大象,1头小象,大象多。还是小象多? 生:大象多。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比小象多这件事吗? 学生可能说: 1、大象比小象多一头。 2、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3、小象的头数是大象的一半。 第二种说法学生说不出,教师道接讲授。如果第三种说法没有出现教师不予介绍。 师:2头大象1头小象,我们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教师板书:2头大象1头小象,大象头数是小象的2倍。 42 3、提出用“倍”来说一说自己家大人和手。小孩人数的关系,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师:哪个同学家是3口人?请举手。谁能用“倍”来说一说你们家大人和小孩的人数关系?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三、理解“倍”的含义 1、让学生看书中的情境图,说一说 图中都有谁,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使学生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我们学会了用“倍”来说明三口之家大人和小孩的人数。还有许多事情也可以用“倍”来说明。请同学们看课本80页下面的图。图中有谁? 生:小兔和兔妈妈。 师:它们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 生1:它们在拔萝卜。它们拔了一些萝卜、在说话。 生2:小兔说:“我拔了3个萝卜”兔妈妈说:“我拔了6个。” 师:根据兔妈妈和小兔了拔萝卜的个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到: (1)兔妈妈拔的多,小兔拔的少。 (2)兔妈妈比小兔多拔3个萝卜。 (3)兔妈妈拔的萝卜的个数等于2只小兔拔的萝卜的个数。 (4)兔妈妈拔的萝卜的个数是小兔拔萝卜个数的2倍。 (3)、(4)两种说法出现后,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提出与兔妈妈和小兔拔的萝卜个数相关的数学问题。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问题的机会。最后教师概括兔妈妈拔了6个,小兔拔了3个,我们就说兔妈妈拔萝卜的个数是小兔拔萝卜个数的2倍。 师:小兔子拔了3个萝卜,兔妈妈拔了6个萝卜,是2个3、也就是说一个兔妈妈拔的萝卜个数等于2只小兔拔的个数,我们就说兔妈妈拔的萝卜个数是小兔拔萝卜个数的2倍。 板书: 兔妈妈6个(3+3)小兔3个兔妈妈是小兔的2倍 师: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谁知道8是几的2倍10是几的2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出8是几的2倍。10是几的2倍的问题,鼓励学生回答,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鼓励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数的2倍。 生1 :8是4的2倍,因为8里面有2个4. 生2:10是5的2倍,因为10面有5个2。 师:现在。请同学们举出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数的2倍。学生独立思考、写 42 数。然后交流。 4、提出“举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 数3倍”的要求。鼓励同桌讨论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最后。让学生写出除法算式。 师:刚才例子举得都很好。现在老师提一个比较难的要求、谁能举出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数的3倍。同桌可以讨论一下。同桌讨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写的数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案: 12和4、因为12里面有3个4 所以12是4的3倍。 15和5、因为15里面有3个5 所以15是5的3倍。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举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再计算出来。学生写算式,然后交流。 四、丰富“倍”的概念 小黑板出示问题和信息图,让学生了解两种球的价钱和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师:同学们看小黑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1:有两个球,篮球28元,排球7元。 生2:问题是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 师: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呢?想一想,并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算式是什么?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1、买一个排球7元,买两个14元 买三个21元,买4个28元,所以买 一个足球的钱可以买4个排球。算式 是:7+7+7+7=28(元) 2、4个7元是28元,买一个篮球 的钱能买4个排球,算式是:4×7=28(元) 。买一个排球7元,28元里面有个7元,就能买4个排球。算式是:}28÷7=4 师: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就是看28里面有几个7元。8里面有4个7元就是说篮球的价钱是排球的4倍。求篮球的价钱是排球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8÷7=4 师:下面做练一练第1题,请同学们拿出蓝色和红色花片,摆一摆再填空。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用小黑板呈现 42 下面的题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 第二行摆10朵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倍。 师:请大家看第2题,先看图再独立解答,自己完成。 师:谁来说一说你写的算式,是怎样想的? 生:算式是:8÷2 = 4、因为母鸡有8只,公鸡有2只,S里面有4个2,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师: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摆再计算,然后回答问题。教师再适当补充一些同样填空的练习。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交流时鼓励学 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 【教学后记】 第八单元 探索乐园 【教学目标】 1、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稍复杂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 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找数字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春节期间最高兴的事情,然后启发学生庆祝春节中有规律的现象。 师:同学们,春节过得很高兴吧!谁愿意把你们最高兴的事情给大家说一说?(请几个人发言) 师:春节期间,街道、商店等公共场所都增加了许多装饰品,营造喜庆的氛围,哪个同学发现了有规律摆放的现象:〔学生可能说出,街道挂的彩条、商场楼顶的彩灯等。 师:同学们真细心,能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三个图形来“创造”规律,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索 把图形有规律地摆一行。在九宫格里有规律地摆图形。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图片各三张,把它们有规律地摆成一行。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摆的情况。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摆法呢?告诉大家你摆的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进行启发式对话。学生可能有图形位遭不同的摆法,让学生充分交流o (1)出示九宫图,提出“要使每行或每列的图形相同”的要求。让学生把图片各3张摆在九宫格里。学生摆,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不同的排列方法个别指导。 (2)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规律是什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摆法的机会。 (3)提出“要合每行和每列的图形各不相同,应该怎样摆放”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摆一摆。(4)交流学生不同的摆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说,教师摆。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结果的机会。 (5)探索、总结图形排列规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了解方格中图形摆放的变化规律。 三、课堂练习 【教学后记】 4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