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 定位置 一、教材分析: 第一课是在学生现有的对于“定位置”的生活经验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说说你的位置;位置“接力”;教学楼的位置;远洋船的位置。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方位的理解;明确物体运动的时间、方位或距离都是明确物体位置的因素;进一步加深对“方位”的理解,知道确定方位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现所教的三年级学生是典型的农村小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对位置的认知经验往往比城镇孩子弱,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内容: 说说你的位置;位置“接力”;教学楼的位置;远洋船的位置。 四、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能力目标 (1)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测。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要求学生对物 体的位置观察时作记录,通过比较分析后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乐于与人合作。 五、教学资源。 1、教学生认识新词汇“参照物”。为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其运动而选作的另一物体叫做参照物或参照系。教师通汽车行驶相对路旁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和公转的现象等。 2、教学生认识新词汇“坐标”。在需要定量描述物体运动时,要描述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就要在参照物上建立坐标系。 六、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 1、问题情境 以三位坐在教室的小朋友对妍妍座位的描述,,提出问题:为什么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妍妍的座位到底在那里呢?讨论回答完毕后,教师再在教室安排同一情境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 2、说说“你”的位置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知道确定物体是相对的,知道在参照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上课开始,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一定会有很多描述。他们可能会说“我在靠近门窗的一边”、“我在某某的左面”、“我在某某的右面”等等。当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不借助其他物体,能不能说清楚自己的位置?”从而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位置的确定是相对的。 在这个活动6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用“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排”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列”或“从前往后数你在第几座” 或“从前往后数,你在第几座”的方式说出自己的位置,并发给学生一些空表格(每一个格子代表一个座位),在第几排与第几列交叉的地方做上记号,这个格子代表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坐标图”的方法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简明扼要讲述“参照物”、“坐标”的词汇,但不需要太强调,只是让学生知道能用这样一种形式对位置进行描述就可以了。 3、位置“接力” 这是一组游戏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生的方位的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写有“左“、右”、“前”、“后”等方位和写有“1、2、3、4”等数字的两种卡片,上课时,先让一位学生起立,由老师随机抽出两张,根据卡片显示,下一位学生立即起立,确认无误后前一位学生坐下。站错或起来的较慢者失败。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座位排序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卡片,应尽量不要出现选定的位置不存在的现象。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方位与距离都是确定物体的因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按书中插图那描述出1——4号楼的位置;还可以带学生到大门口去,说一说本校各个楼房的位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带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的教学楼或升旗台等等。可以分小组进行,不同的小组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回到教室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书中的插图进行描述;如果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实地观察,除了指导利用各种方位词来描述以外,还可以利用时间和距离等来进行描述,如距离参照物体大约有多远或大约走多长时间、走多少步等等。 4、远洋船的位置 让学生认真阅读达利船长进行交流,解决“达利船长是怎样知道船的位置”的问题。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达利船长的故事,了解确定方位的方法,加深对“方位”的理解。 教学反思: 学生对“参照物”、“坐标”所相关知识的物体的具体描述的语言表达力,可能有含糊不清的现象,教师应耐心听学生表述,并随后加以整理复述,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第2课 辨方向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2页至第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辨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 辨方向 儿歌: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反思: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通过背儿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到学校操场上进行观察、辨认及做记录,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获得感性资料,为正确判断方向奠定基础。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整理记录,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规定。最后进行巩固反馈,题目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能书面练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课 看地图 (1) 教学内容:教村第9页至第11页。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进行位置确认。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 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针) 三、 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 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 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 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省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省的地图?让学生找出我省广州的位置和中山的位置,说说广州在中山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 珠海在广州的_____方向 (2) _____大致在惠州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广州的西南方向, (3)广州的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一课,是"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后半部分的内容。在该单元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本课我设计在课前让学生超前预习: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这一方面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布置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找的答案涉及面广,在课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学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用来解决"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在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将知识进一步内化。接下来,先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说出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最后利用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四个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反思: 学生对各个位置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进行了生活实际操作,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能利用太阳的高度分辨方向. 看地图(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12、16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书本第16页。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越秀花园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越秀花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广州桂花中学又在什么方向? 三元购物中心在广州桂花中学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越秀花园广州博物馆=儿童乐园广州艺术博物馆玩,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3、完成画学校地图 (1)先让学生想清楚,确定学校有什么建筑物,辨方向,弄清图上方位。然后画出大概的方位图。 4、进行简单的地图历史进行讲解。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教学反思: 第4课 物体的特征 教材分析: 《物体的特征》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物质与材料》单元中的一部分。生活中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物体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的。本课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从身边实际、生活经历中认识具体的事物,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以及测量手段了解物体的特征,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使学生从对物体的具体认识逐渐向抽象的概念过渡,为今后建立物质概念和学习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并能用适当的词汇较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2)初步了解并判断物体的材料构成情况。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比较的方法,能用各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能对物体的轻重进行估量。 (3)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量。 情感与态度: 1)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2)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物体的特征和长度的测量.天平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看了许多书,了解了很多知识,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课件出示谜语并演示) 谜语一: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香皂) (师:你猜得真准!你能否告诉我你怎样猜到的?归纳:抓住了香皂的颜色、遇水起泡泡的化学反应等来猜的,颜色、化学反应等就是香皂主要特征) 谜语二: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雨伞) (师:你真是一个猜谜语大师!你是如何想到的?归纳:抓住了伞的材料、用途等主要特征来猜的。下面,我再出一个看谁能最快猜出?并说说你猜谜的方法。) 谜语三: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西瓜) 2、师总结:平时我们观察物体要善于抓住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用途、沉浮等主要特征,我们向别人介绍物体的时候,也要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这些特征。(课件出示这句话) 3、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展示交流,任务驱动 1、师:下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件"宝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谁能够又快又准确地将它们描述出来?(问题驱动,课件并展示玩具熊猫、储钱罐) (老师引导学生可以用看形状、颜色;摸质地、材料;听声音;闻气味等方法进行观察) 2、小组相互交流从家中带回来的自己喜爱的物品1--2件,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三、活动激趣,弄清材料 1、师:听了同学们刚才的描述,看来大家已基本掌握了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许多同学在描述中介绍了物体的材料或者质地。的确,物体是由材料构成的,大家知道有哪些材料吗?(让学生自由说) 2、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适时归纳:物体都是由材料组成的。橡胶、塑料、陶瓷、玻璃、钢铁、化学纤维、动物毛皮等都是制造各种生活用品和工农业生产用品的常用材料。 3、活动一: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知道下列常用物品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请同学们将对应的关系用线条连接起来。(课件出示连线内容,左边出示小图片,右边出示材料)并请同学们操作电脑连线。 气球图 钢铁 皮鞋图 塑料 汽车轮胎图 动物毛皮 酒杯图 橡胶 铁轨图 玻璃 4、活动二:看来这个问题是简单了点儿,许多同学很快就能将线连好,这也说明了平时我们爱观察。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杯子,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了?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课件出示,并发下观察记录表) 杯子的名称 制造杯子的材料 杯子的作用或特点 酒杯 玻璃 用来装酒 纸杯 纸 用来盛水喝 磁化杯(保温杯) 陶瓷 装开水,保温 金属杯 装东西 不易破碎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不同材料做成的物体形状、体积可能不同,质量的大小也可能不一样;也有的物体形状、体积相同,但制造的材料不同,它们质量的大小可能也不一样。 5、活动讨论: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仓库,说说平时我们在学校和教室观察到同种物体由哪些不同材质构成的?(引申学生观察到如垃圾桶有塑料、铁等做成;扫帚由塑料、植物茎叶等做成) 6、游戏竞赛: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可见同学们对事物观察得非常仔细。下面请各组开展竞赛。第一、二组:开展把手伸进袋子里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第三、四组:描述一种物品(可让学生到网上收集),让同学猜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评判标准:猜中的次数多的为胜。) 四、板书设计: 物体的特征 制作所用的材料 橡胶、塑料、陶瓷、玻璃、钢铁、化学纤维、动物毛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会测量长度。 知识目标:天平的用法。长度的测量。 情感态度: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天平的用法 教学难点:用天平测量小物品的质量。 教学方法:演示与实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实验探究,测量物体的质量 1、观看一则《曹冲称象》动画片。师:看了这个短片后,大家知道了曹冲是利用方法来测得大象的重量的?(水的浮力)(课件出示动画片) 2、师:我相信同学们也会像曹冲一样聪明,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几件物品,请大家估算一下这些物品的质量,将你的结果写在形成性报告里。(见附件) 3、想知道你们估算得准确吗?说说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估算结果。 4、学生自由交流。 5、实验操作,师生互动。 师动:老师现场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的左侧的托盘放物品,用镊子把砝码放在右侧的托盘上(师提示一定要用镊子的原因是怕砝码受到腐蚀),调节天平平衡,砝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生动:让学生用天平称出估算物品的重量来,将结果写在形成性报告里,比较一下你估算的水平。 6、讨论探究:怎样用天平将一个小纸杯的重量测出来。(可先测出100个纸杯重点,再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动手操作,长度的测量 1、大家知道"量体裁衣"这个成语吗?有谁敢向大家说说这个词的意思?(这个词的原意是指按照身材裁衣裳),要想把衣服裁好,首先就要知道自己的身高。大家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的?(自由交流) 2、通过交流,老师归纳:看来许多同学都是通过皮尺和一些专用的量身高的工具进行的。下面老师给一些皮尺给每个小组,让同学们互相测验同学们的身高,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性,要求测量三次,然后算出几次测量结果的平均数,并将结果填在形成性报告中(见附件) 3、师:同学们测得非常认真。但是现在老师要将皮尺收回来,你们没有测量工具时,如何测量课桌、教室的长度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4、通过讨论,师归纳:在没有测量工具时,可利用自己的身体或身边的物体估量被测物的长度。下面请同学们两人小组互动测量自己身体每个部位,主要是拇指宽、四指宽、脚长、两臂水平伸展后两中指指尖距离长度等。并让学生记住自已的身体部位的长度。 5、运用自己身体部分的长度,现场测量课桌、教室的长度,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看误差为多少? 6、测量工具的简介: 皮尺、米尺、学生尺、螺旋测量器、千分尺。 测量下面物品用什么工具: 操场、桌子高度、头发的粗细、铜线的粗细。 7、任务布置:请同学们上网了解更多的测量工具,或向出售测量工具的商店进行调查。 三、板书设计: 物体的特征 质量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天平 尺子 左盘:物品 右盘:砝码(用摄) 多测量求平均值更准确。 微调:游码 物品的质量=砝码+游码 测量和填表。 教学反思: 第5课 物体的分类 教学目标: 1、 能按材料种类对物体进行分类。 2、 知道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物体进行分类。 3、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4、 意识到材料可回收利用。 教学难点:如何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一、教学过程: 1、 学生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观察比较书包里物品,以材料作为分类标准对书包里的物品物品进行分类。 提出问题:书包的书是按什么方法进行分类的? 2、 让学生知道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物体进行分类;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3、 观察比较各种物品,自己确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4、 观察图片: 问题情境:教材呈现的情境是波波的凌乱的房间。通过收拾整理房间的物品这一具体任务,如果把物品进行分类的疑问。为了增加学生对分类活动的兴趣,采用组内竞猜的形式一个学生先根据特性把一组物体分成几类排列列在大纸上,并在每类物体的周围用笔画一个圆圈。让学生猜他们分类的理由,随后调换角使每个学生都有分类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分类活动中及时列出对物体进行分类的类别。 提出问题:物品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 二、 废品的分类回收。 1)、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分类方法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2)、是意识到材料可回收利用。 3)、解释废物回收利用,回收原材料和重新利用它们的过程称为废物回收。可被回收利用的材料范围很广,包括汽车燃料、轮胎、电池等。回收利用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玻璃、纸张和塑料等。 4)、教育学生应该学会哪里废物是可回收的,让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去把一些有用废物进行分类,并把这些教会家里人。 5)、学生之间分组活动,谈谈哪些废物是可利用的,并完成废物登记 三、活动 让学生设计如何在学校开展废物回收活动。 四、板书设计: 物体的分类 按材料分 书包 废品站 回收利用:金属、玻璃、纸张、塑料等 物体的分类 五、教学反思: 第6课 材料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材料在吸水、耐热、承重力等方面的性能。 2)、初步感知材料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3)、知道材料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乐于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材料在吸水、耐热、承重力等方面的性能。 2)、知道材料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教学环境:本班教室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 1、 引出:以主题人物拟用自动浇水器解决外出旅行时没有人浇花的难题为问题情境,引出用什么材料做自动浇水器这一具体任务,让学生产生研究材料性能的欲望。 2、 学生自行讨论,想象生活中哪些材料吸水性比较好,并进行讨论。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4、 教师做实验,出示棉线、尼龙线、毛线、铜线等材料进行吸水实验。把各种材料的一端分别放入试管,过一段时间后再观察水落石出位下降的情况,来判断材料的吸水性。 5、 把实验结果与学生之间分析进行比较,用证据来证明各种材料的吸水性。希望学生把材料的性能与用途联系起来。并让它用来自动浇水器的材料。 二、选择购物袋 1、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听材料有着不同的用途。 2、学生自行讨论。思考制作购物袋的材料应具备什么性质? 3、教师提出根据不同的需要怎样选择购物袋的问题,要求学生不仅把材料的性能与购物袋的用途联系起来,并且还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明自己选择不购物袋的观点。 4、教师讲解纤维、塑料、纸的制作原料和自然分解的情况等背景资料,提示和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自己的选择。 5、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6、教师加以总结,并针对购物袋的使用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懂得使用购物袋的各种特性进行比较,在不同情况下各种材料的购物袋的用途。 7、让学生知道用布袋、竹袋等可以反复使用的包装物代替塑料袋,是控制塑料袋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绿色意识"。 三、介绍 为什么要控制“白色污染”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成本低等优点,自从问世以来,便被广泛地用于工业、农业、生活中,深受人们的欢迎。然而使用后,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处理却是一件麻烦事。 塑料包装材料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它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因此,如果处理不当便会污染环境。由于塑料包装物以白色见多,所以人们把由这类物品引起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现在人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控制和治理白色污染:一是回收利用;二是减少或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三是开发并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或纸制品,以取代那些不易降解的塑料包装物。 新型耐高温陶瓷材料 不久前,以色列研究人员已开始小规模生产一种新型耐高温陶瓷绝缘材料。这种材料可能会替代目前使用的石棉和其他具有潜在危险的陶瓷纤维。新材料是一种陶瓷泡沫,内含94%至96%的空气,可以耐摄氏1700度的高温。 石棉可能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严重的肺部疾;代替石棉的陶瓷纤维也会产生针状的尘埃,吸入后仍然会对肺部造成危害。新型的陶瓷泡沫所产生的尘埃与空气常见的尘埃相似,因此不会造成与陶瓷纤维相同的危害。 这种新型泡沫的成分是氧化铝--一种普通的耐高温陶瓷,但它超常的绝缘能力源于材料内部的许多小气泡。这种泡沫还可用作其他的用途,例如隔音和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四、板书设计: 第6课 材料的性质 一、制作自动浇水器 考察材料的吸水性 二、选择购物袋。 1、讨论:猪肉、蔬菜、蛋糕、衣服各用什么袋子合适? 2、布袋、塑料袋、纸袋的特点(质量、透明度、吸油性、吸水性、承重性、耐热性、耐蚀性) 第二课时 设计包装盒 教学目标: 1、为小麦饼设计邮寄包装盒 2、初步感知材料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培养综合利用材料的性质解决生活问题。 4、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利用材料的性质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用途设计包装盒。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环境:本班教室。 教学教程: 一、情境导入 要把小麦饼邮寄到外地,就需要制作一个包装盒,在搬运中难免碰撞,为了使饼干不会烂,应当设计一个盒子,请同学开动脑筋, 二、分析:1包装盒用来装什么? 这种饼干是什么样子的?有油,易碎。 出示任务: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材料的性能来设计。可考虑用什么材料做,做成什么样子,为什么这样做。填写下表: 我设计的包装盒 材料 工具 样子(画图) 意图(优点与缺点) 三、展示评介, 同学的设计有什么优点? 我的设计有什么要改进的? 四、总结:本节课同学们能积极思考,认真分析问题, 板书设计: 设计包装盒 邮寄饼干:油、易碎 我的优点: 要改进的地方: 我的材料:木头 画图: 第7课 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 (2)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2、能力培养目标 自动搜索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材料。 3)、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重难点: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 教学环境:多媒体。 教学准备: 教学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 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 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娃娃---布和棉花; 小刀---金属铁;报纸---纸; 陶瓷----泥土;钥匙----金属铁、铝或铜; 房子----铁、木、泥土、石头、沙子等;杯子---塑料或金属…… B、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 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 C、请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D、检查:下列物品有几种材料制成的? 1、饭桌、2、保温杯、3、铅笔、4、手电筒、5、衣架、6、沙发…… 2、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A、什么是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或形成的材料。 人造材料:把天然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变成人们所需要的材料。 B、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石油、 木头、 棉花、 沙子 人造材料:塑料、 凳子、 衣服、 砖头 C、了解人造玻璃这种人造材料的制成过程 3、寻找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 三、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板书设计: 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 人造材料:塑料、凳子、布、 砖 教学反思: 第8课 蜻蜓与麻雀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先从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入手,按照"空中飞"的运动方式,对昆虫(代表动物为"蜻蜓")与鸟类(代表动物为"麻雀")两种动物类群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在观察比较各类动物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教材力图通过这种编排方式,以小见大,让学生能从身边的常识出发,学会科学学习的方法。 在活动的选择上,强调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观,主要安排了一些观察活动,以小组研讨的方式展开,让学生通过对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材料的观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学习知识,提高探究的能力。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鸟类和昆虫类的不同,激发学生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 (一) 科学知识: 1、认识昆虫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观察昆虫、鸟类的实物或标本和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二)能力培养: 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比较的方法。 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和外形的不同,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动物。 四、教学方法:讲解、启发、讨论、 五、教学准备 1、教具:鸟类和昆虫类的标本若干,演示课件。 2、学具:蜻蜓和麻雀标本或实物、模型、探究活动记录卡等。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1、谈话: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大家知道哪些动物是在天上飞的呢?这些在天上飞的动物是同一类动物吗? 2、学生自由回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交代本课探究任务。 (二)指导观察方法,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1、活动一: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1)谈话:蜻蜓和麻雀能在天空飞行,靠的是什么?(翅膀)它们的翅膀一样吗? (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 (3)各小组领蜻蜓和麻雀标本观察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价 2、活动二: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1)谈话:蜻蜓和麻雀外表上只是它们的翅膀不同吗?外形上还有其它不同吗?我们来继续观察它们的其它部位,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呢? (2)引导学生了解观察顺序 (3)学生分小组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4)组织学生表达与交流 (5)结合学生汇报情况小结评价 (三)拓展应用: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1、出示燕子或鹰标本,让学生说说它是蜻蜓还是麻雀的伙伴,为什么? 2、玩给蜻蜓和麻雀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将昆虫和鸟类图片贴在吹塑纸上) 3、展示交流 4、结合分类情况讨论两类动物外形上的共性,认识鸟类和昆虫类。 教学板书: 蜻蜓与麻雀 蜻蜓 麻雀 翅膀有什么不同:小、光滑、透明、不可收拢 大、多羽毛,可展开,可收起 身体有什么不同 分头、胸、腹、足、翅膀 分为头、颈、胸、腹、尾、四肢 足的不同:四条 二条,有爪 昆虫类 鸟类 教学反思: 第9课 鲫鱼与青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 2、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鲫鱼与青蛙的区别。 3、观察多媒体软件,指认两栖类、鱼类的主要器官。 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观察生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2、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室.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小蝌蚪四次变态发育最终长成了青蛙,而小鲫鱼在长成大鱼的过程中,只有体重和身长的变化,而没有外形变化。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观察比较一下青蛙和鲫鱼。看它们有哪些不同,各有什么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9、鲫鱼和青蛙 二、观察比较 归纳特征 1、出示课件:鲫鱼和青蛙 问:你们打算怎样观察比较它们呢? 师:正确的方法是:先观察整体的特征,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 2、小组观察并记录,师巡视参与指导。 我的发现: 3、各小组汇报。师结合汇报情况以课件形式板书。 鲫鱼:纺锤形、有鳞、鳃、鳍 青蛙:皮肤裸露有斑纹、头大、眼鼓、四肢前短后长 4、小结:像青蛙这样既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是两栖动物(板书:两栖类); 像鲫鱼这样一生都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鱼类(板书:鱼类)。 5、两栖类和鱼类各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呢?小组再次观察做好记录。 6、生汇报。师用课件演示板书。 两栖类:皮肤裸露,个体发育有变态,生活于水中的幼体以鳃呼吸,陆地生活的成体以肺呼吸。 鱼 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平衡与运动。 过渡:了解了两栖类和鱼类的特征后,我们来认识下这些动物: 7、出示课件:图片(带编号及名字) 各小组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一下,它们应该怎样分类。 8、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理由。 9、师小结学生分类情况。 三、总结回顾 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说说你学了这节课之后的感受或想法。 四、板书设计 鲫鱼与青蛙 鲫 鱼: 纺锤形、有鳞 青 蛙:皮肤裸露有斑纹、头大、 鳃、鳍 眼鼓、四肢前短后长 鱼 类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两栖类:皮肤裸露 用鳍辅助平衡与运动 个体发育有变态 生活于水中的幼体用鳃呼吸 陆地生活的成体用肺呼吸 五、教学反思: 第10课 壁虎与小猫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运动方式的区别,让学生认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学习一些观察方法。 2、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壁虎和小猫各具有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对壁虎和小猫感兴趣的问题。 教 具 :壁虎、盛壁虎的容器、壁虎标本、小猫、放大镜 教学方法:讲解、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环境:本班教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本课研究的课题。 1、出示壁虎标本。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2、检查你捉到的壁虎,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 3、观察你带回来的小猫,说说是谁养的? 学生各抒己见,回答。 学生回答。 初观察两种动物,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情趣,为探究这两种动物铺垫。 二、观察壁虎和小猫的运动方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壁虎与小猫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观察自己带来的壁虎和小猫,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用?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4、它们的运动器官有什么区别? 5、多媒体提供它们运动的观察材料和资料。 6、多媒体显示它们不同的运动器官。 学生观察回答。 填写观察记录单。 学生讨论,以组为单位,汇报活动情况。 学生讨论,展开猜想。 1、 让学生了解壁虎和小猫身体的相似和不同的运动。 2、 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主体作用。 三、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 1、请同学们拿出放大镜:你能用它干什么?(观察壁虎) 2、应该用哪些好的方法去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 3、独立完成这项活动,将观察的结果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和记录。 4、友情提示:开展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记录。 学生对他人的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 并完善自己的记录。 1、培养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记录的科学研究习惯。 2、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拓展 你还想了解它们的哪些方面?找到和你观察同样问题的伙伴,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对壁虎和小猫有继续探究的欲望。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 壁虎 与 小猫 运动方式 运动器官 外 形 六、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一、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 2、了解壁虎和小猫运动方式的区别。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3、对壁虎和猫的运动器官的区别作出猜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难点 能对壁虎和小猫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五、教师、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捉到壁虎,盛放壁虎的容器。 2、供学生实验用的壁虎标本,放大镜、猫的图片。 3、在家带回来的小猫,放在笼子里。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壁虎标本。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2、检查你捉到的壁虎,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 3、观察你带回来的小猫,说说是谁养的? 二、观察壁虎和小猫的运动方式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壁虎与小猫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 观察自己带来的壁虎和小猫,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用? 3、 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4、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它们的不同运动。) 5、 展开猜想:它们的运动器官有什么区别? 6、 多媒体提供它们运动器官的资料。 三、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 1、请同学们拿出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壁虎) 2、 应该用哪些好的方法去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 3、 独立完成这项活动,将观察的结果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和记录。 4、 友情提示:开展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 5、 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它的外形及表格。) 四、 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壁虎的观察,进一步了解了它们的运动和外形特点。你还想了解它们的哪些方面?找到和你观察同样问题的伙伴,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 壁虎 与 小猫 运动方式 爬 走、跳 运动器官 脚有吸盘 肉垫 外形 相同:头、颈、躯干、尾、四肢。 五、教学反思: 第11课 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学目标: 1、 认识周围常见植物,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2、 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3、 培养观察、分类的能力。 4、 比较归纳灌木和乔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特点。 5、 欣赏各种美丽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1)、归纳灌木和乔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特点。 2)、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 1、 教师引申问题:植物园里种植的植物为什么要区分呢? 提示:可以从同一区所种植物的共同特征出发,了解人们分区种植植物的意图。 2、 活动:以"以虚拟的情境,真实的活动"作为呈现方式。学生从观察同一区所种植物的共同特征出发,了解人们分区种植植物的意图。 3、 从教材中的方位图提出问题: 1)、植物都分了区,为什么要分区呢?让学生见几种常见的植物分区,开始对植物以植物所在区域的特征进行观察活动。 2)、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灌木区和乔木区、阳生植物区和阴生植物区这两类植物分别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3)、学生讨论,分别列表列出它们之间不同点,不同的特性,并作出小组总结。 4、教师让学生着重观察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特点,并联系所在芡植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让学生认识到各种植物的结构是与它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5、各小组作小组讨论结果。 6、总结。 7、教师呈现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植物,让学生认识,并指明它们的特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植物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第11课 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本区植物共同特点 本区环境特点 其它发现 灌木区 乔木区 阴生植物 阳生植物 六、教学反思: 第12课 海洋生物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及其他信息源,了解和搜集有关海洋及海洋生物的信息。•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海洋生物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通过交流与分析,探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适应性。 2、知识与技能:•观察海洋生物的外形,并将观察的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相联系,认识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认识更多的海洋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认识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的科学学习意识。•通过交流分析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体验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合作与交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师生、学生之间自主互动地学习。 学生准备:了解和搜集有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师:(演示课件)看到这么美丽的海底世界,同学们一定很想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海洋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听听。在这么热闹的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你能认识多少呢? 学生说(关于他了解的海洋生物)。 师:关于大海,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2、老师这儿也有海洋里的一些动植物,你认识它们吗?(播放课件),边看边与你的同伴小声地交换一下你的意见。 3、关于海洋,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说。 师:你们想研究的问题很有价值,但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我们这节课只能研究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海洋里的动物及它们适应环境的本领。 海洋里的植物及它们适应环境的本领。 师:海洋里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样的生存本领?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 4、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对海洋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你还想更多地了解海洋生物吗?对你所感兴趣的图片、文字资料进行保存,然后全班交流。 5、小结:通过学习,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些海洋生物的知识,特别是它们适应环境生存的本领。书上还有许多这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希望同学们都能了解海洋,热爱海洋,开发海洋,为海洋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板书设计 第五课 海洋生物 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 特点:大的,发光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