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生物同步苏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九)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时跟踪检测(九)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RNA 是遗传物质 C.DNA 是遗传物质 D.糖类是遗传物质 解析:选 C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有毒的 S 型细菌和无毒的 R 型细菌混合后注 入小鼠体内,结果在小鼠体内能找到的细菌是( ) A.有毒的 S 型细菌 B.有毒的 R 型细菌 C.无毒的 S 型细菌 D.有毒的 S 型细菌和无毒的 R 型细菌 解析:选 D 无毒 R 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 S 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能找到无毒 R 型菌和有毒 S 型菌。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需要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那么该实验中所 用的同位素名称及此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部位分别是( ) A.35S、R 基 B.35S、氨基 C.32S、羧基 D.32S、R 基 解析:选 A 根据两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可知,标记蛋白质应选用同位素 35S;由氨基 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中的硫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 R 基中。 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 32S 和 35P,以 证明( ) A.DNA 是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S 是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 D.P 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解析:选 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 体内,不能说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S 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 是 DNA 分子的特征元素。 5.关于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②“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②实验时,若 32P 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保温时间过长,则上清液中可检测到 32P B.①中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和 R 型活细菌混合后,R 型细菌全部转化为 S 型细菌 C.②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裂解细菌,释放出噬菌体 D.①②实验结果表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选 A ②实验时,若 32P 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保温时间过长,则细菌裂解, 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上清液中可检测到 32P。 6.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给小鼠注射 R 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B.用含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 35S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D.用含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解析:选 A R 型细菌无毒,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失去侵染能力,因此分别给小鼠注 射 R 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7.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A.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解析:选 C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必须寄生在 细菌体内才能生活。所以噬菌体繁殖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都来自细菌。 8.赫尔希和蔡斯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与无 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 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含 32P 的培养基培养 T2 噬菌体可获得被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 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噬菌体的 DNA 分开 C.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 D.该实验结果说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选 C T2 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 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该实验结果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遗 传物质,也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二、非选择题 9.下面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 (2)该实验是在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 的化学成分。 (3)在对 R 型细菌进行混合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图所示实验,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5)为验证上面的假设,他们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中加入 DNA 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他们 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实验图解可看出,这是在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 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的 DNA,是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2)该实验是在格里菲思实验的 基础上为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成分而设计的。(3)该实验是将 S 型细菌打碎,分 离并提纯其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后分别加入到 R 型细菌培养基中。(4)艾弗里的肺炎 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5)为了验证所作假设,又将能够水解 DNA 的 DNA 酶与 S 型细菌的 DNA 混合后加入到培养基中,结果培养基中只长 R 型细菌。(6) 要进一步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还需将这些物质分别加 入培养基中,看结果是不是只长 R 型细菌。 答案:(1)艾弗里 (2)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 转化因子 (3)分离并提纯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4)DNA 是遗传物质 (5)分解从 S 型细菌中提取的 DNA 培 养基中只长 R 型细菌 (6)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培养基中只长 R 型细菌 蛋白质、 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一、选择题 1.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证实了它的化学成分是( ) A.DNA B.RNA C.多糖 D.蛋白质 解析:选 A 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证实了它的化学成分是 DNA。 2.S 型细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 型细菌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 DNA 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C.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D.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解析:选 A 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使 R 型活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所以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可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 3.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其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都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 DNA 分开 解析:选 D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艾弗里设法将 S 型细菌的蛋白质和 DNA 分开, 然后单独地和 R 型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在浸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 35S 和 32P 标记噬菌体的 蛋白质和 DNA。 4.如果用 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让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与亲 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在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检测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检测到 15N、35S B.可在 DNA 中检测到 15N、32P C.可在外壳中检测到 15N D.可在 DNA 中检测到 15N、32P、35S 解析:选 B 子代噬菌体是以未标记的细菌提供的原料合成的,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 外壳中找不到标记元素,而在 DNA 中可找到 15N、32P。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衣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解析:选 A 由于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侵染细菌的过程,指导蛋白质 合成的 DNA(模板)来自噬菌体,而核糖体、酶和氨基酸等原料都来自细菌。 6.赫尔希与蔡斯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 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温(侵染)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带有放射性 B.32P 标记 T2 噬菌体 DNA 在细菌体内复制时,需要噬菌体携带到细菌体内的酶 C.在此实验中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含有放射性 D.离心时间过长或搅拌不充分是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析:选 A 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就会从细菌中释放出来;而侵染 时间过短,有的噬菌体 DNA 没有进入细菌,都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7.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A.都是 DNA B.都是 RNA C.DNA、RNA D.RNA、DNA 解析:选 C 烟草是细胞类生物,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但它的细胞核遗传物 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 DNA;烟草花叶病毒属于 RNA 病毒,只有 RNA 一种核酸,因此 它的遗传物质是 RNA。 8.烟草花叶病毒(TMV)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将 TMV 变种 X 的蛋白质外壳和变 种 Y 的核酸组成新病毒,感染烟草后可以得到大量病毒,这些病毒为( ) A.变种 X B.X 蛋白质包裹 Y 核酸的病毒 C.变种 Y D.Y 蛋白质外壳包裹 X 核酸的病毒 解析:选 C 由题意知,重组病毒的 RNA 来源变种 Y,因此由重组病毒感染烟草后可 以得到的病毒是变种 Y。 9.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B.真核细胞内的 DNA 是遗传物质,原核细胞内的 RNA 是遗传物质 C.人体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 RNA D.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解析:选 D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人体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二、非选择题 10.1952 年,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大肠杆菌、T2 噬菌体为材料进行科学研究。他 们首先在分别含有 35S 和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上述大肠杆菌来培养 T2 噬菌 体,再用得到的 T2 噬菌体分别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如图一),并经过保温、搅拌器搅 拌、离心等步骤进一步开展实验(如图二)。 其实验包括 4 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2P 和 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请据图回答: (1)噬菌体的成分简单,只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是证实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 很好的实验材料。 (2)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实验步骤中的序号表示)。 (3)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在离心管中放射性较高的部位应分布 在试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且成分简单,只含有 DNA 和蛋白质,所以是证实哪一 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很好的实验材料。(2)实验步骤是先用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再将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3)在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便于检测放射性。(4)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 35S 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经过搅拌 后离心,在离心管中放射性较高的部位是上清液。(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 传物质。 答案:(1)DNA 蛋白质 (2)②①④③ (3)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4)上清液中 (5)DNA 是遗传物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