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内能检测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内能检测试卷

检测内容:第十三章内能 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9 题为单选题,10 题为多选 题,漏选得 2 分,错选得 0 分) 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增大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减小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势能减小 D.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势能 增大 2.(2019·重庆 A 卷)如图所示是重庆人喜欢吃的酸辣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A.煮酸辣粉前,锅中已沸腾的水温度一直升高 B.煮酸辣粉时,通过做功改变了酸辣粉的内能 C.酸辣粉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D.酸辣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2019·毕节)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C) 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 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 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4.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5.(2019·威海)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6.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 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 B.甲液体的吸热能力比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C.甲液体的比热容与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5∶8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7.今冬的第一场大雪过后,老师带领着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堆雪人的活动,活动结束后, 老师问大家:在今天的活动中都涉及到了哪些物理知识?以下同学们的回答中错误的是(D) A.雪能堆成雪人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手摸到雪感觉凉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 C.雪在手上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D.由于雪的温度低,所以雪不具有内能 8.茶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寒冷的冬季,回到家里,闻着茶香,品一杯 热茶,浑身上下都会有暖暖的感觉。在品茶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闻到茶香是一种扩散现象 B.感觉到茶水热是因为茶水含有的热量多 C.喝茶感觉身体变暖是茶水将温度传递给了身体 D.茶水变凉的过程中内能不发生变化 9.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 1kg,丙物体质量为 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 1℃,吸收的 热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 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小 C.甲的温度升高 1℃,需吸收 2000J 的热量 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 1℃,甲比乙放出的热量多 10.(多选)《舌尖上的中国 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 之美。小明想:我们抚顺也有非常著名的小吃,下列对这些小吃认识正确的是(BCD) A.麻辣拌“拌”目的是用做功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 B.苏耗子能够维持一定的形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煮熟的冷面“变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减少内能的 D.铁锅炖鱼加热后才能闻到香味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 11.如图所示为卫生间香皂盒,用强力胶将香皂盒粘贴在光滑的墙壁上,说明物体的分 子间存在相互的__引力__,静止的香皂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__平衡__(填“平衡”或 “相互作用”)力,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香皂的香味,这是__扩散__现象。 12.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内的水蒸气会把瓶塞顶起。在这个过程中,暖水瓶内的 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__降低__(填“升高”或“降低”),内能__减小__(填“增大”或 “减小”)。 13.(2019·重庆)如图所示,重庆网红“木桶鱼”是在木桶里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 调制好的鱼和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的做法。则质量为 1kg 的鹅卵石从 300℃降到 250℃ 放出的热量是 4×104J;用锅盖紧密盖住木桶,桶内气压升高,则汤的沸点会升高(填“升 高”“降低”或“不变”)。[c 鹅卵石=0.8×103J/(kg·℃)] 14.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1 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选择酒精作为测温物质制造的 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很低;选择水银作为测温物质制造的温度计,灵敏度最高。 物质名称 水 水银 酒精 凝固点/℃ 0 -38.8 -117 比热容/[J·(kg·℃)-1] 4.2×103 0.14×103 2.4×103 15.如图所示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象可以看出,在一 年中,曲线 A 所表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大(填“大”或“小”),根据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 热容大的特点,曲线 A 表示的是内陆(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为了 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应该在城市多建造人工湖(其他正确答案也可)。 16.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甲所示),通过__热传递__方式改变牛奶的内 能,图乙是 250g 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__2.1×104____J。[c 牛奶=4.2×103J/(kg·℃)] 第 16 题图 第 17 题图 17.(2019·徐州)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量取沙子和水时,要保证 它们的质量相等;用酒精灯分别加热沙子和水,沙子和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如果采用 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方式,得到的图象应是甲、乙两种图象中的乙。 三、简答题(6 分) 18.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活塞与玻璃筒的内壁接 触紧密且能自由移动,用手用力、迅速地将活塞压下去,会看到硝化棉燃烧。请问: (1)该实验被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实验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情况是怎样的? (3)棉花的内能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的? 答:(1)空气。(2)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热传递。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2 分) 19.(8 分)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如下几个实验: (1)图 1 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__分子间有间隙__。 (2)图 2 实验中,图 a 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 b 是浸过肥皂水 的铁丝圈,图 c 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 d 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 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__分子间有引力__。 (3)图 3 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 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 10 日后”“静放 30 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__ 甲__(填“甲”“乙”或“丙”)量筒是表示溶液静放 30 日后的实验现象,现象说明了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0.(14 分)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少量的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 出现了__白雾__,说明瓶内的水蒸气__液化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可以看到的小水 滴,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膨胀对外__做功__,温度__降低__,内能__减少__。在这一过程 中的能量转化是__内能__转化为__机械能__。 21.(10 分)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 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沙子的__初温、质量__相同。 (2)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各自升高的温度; 方法二:__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的加热时间__。 (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__使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 同__。 (4)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__沙子__升高的温度更高。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 水的导热性好,而沙子受热不均匀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 22.(6 分)(2019·呼和浩特)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Q 吸=cm(t-t0),Q 放=cm(t0-t)。已知铁的 比热容为 0.46×103J/(kg·℃),铝的比热容为 0.88×103J/(kg·℃)。 (1)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为 2g,温度从 800℃降低到 700℃,放出多少热量? (2)相同质量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上升温度较高的是铁(填“铁”或“铝”)。 解:(1)铁钉的质量 m=2g=2×10-3kg, 铁钉的温度从 800℃降低到 700℃,放出的热量: Q 放=c 铁 m(t0-t)=0.46×103J/(kg·℃)×2×10-3kg×(800℃-700℃)=92J。 (2)已知铁和铝的质量相同,并且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铁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 所以由公式Δt= Q cm 可知,铁升高的温度较高。 23.(8 分)吃早饭时,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 250g 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 由 12℃升高到 42℃,妈妈至少要用 60℃的热水多少千克?[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设该牛奶的比热容为 2.5×103J/(kg·℃),不计热量损失,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牛奶吸收的热量: Q 吸=c 奶 m 奶(t-t0)=2.5×103J/(kg·℃)×0.25kg×(42℃-12℃)=18750J, 热水放出的热量:Q 放=Q 吸=18750J, 由 Q 放=c 水 m 水(t0′-t)得: m 水= Q 放 c 水(t0′-t) = 18750J 4.2×103J/(kg·℃)×(60℃-42℃) ≈0.25kg。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