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大庆四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检测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期文学一直与民间文化交织复现,并通过多样化的路径与呈现方式对其进行反映。 因此,借由民间文化的理论视野来考察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创作,是我们认识新时期文学思潮 变迁与创作资源重组的一个特殊切入点。 民间文化介入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路径,其一是作为艺术审美领域的文化符号,其二是作 为精神文化范畴的原型母题。在新时期文学作品中,象征作家精神文化记忆的文化符号和审 美意象,多以环境气候、社会风俗、地方语言、象征器物、民间传说、传统文艺样式等形式 存在于作品中。如陈忠实《白鹿原》中的厚重土地,路遥作品中的黄土颂歌,贾平凹笔下灵 秀的陕南风光,均对秦地独特的自然生态文明着墨不少。他们所描画的地理文化环境,凝结 成表征陕西的地域文化符号。 作为精神文化范畴的原型母题,是民间文化介入新时期文学的另一种路径。这种深藏于 人类文明史源头的原型母题,常以宗教崇拜与母性崇拜两个层面呈现出来。阿来的长篇小说 《尘埃落定》,则通过藏族土司、继承者、汉族妻子、贫民奴隶等一系列人物,体现宗教文化 对民族心理构成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铁凝的作品《麦秸垛》中仁义、包容、宽厚的大芝 娘,以原始的母性光芒辐射开来,具有人类起源之母的原始神话意味。 民间文化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可以从文化资源、文化空间与文化因子三个层面 进行观照。作为文化资源的“民间”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乡土作家笔下,常被用来阐发他 们对现代社会文明与生态意识的批判性思考。如周大新的长篇小说《湖光山色》,讲述了现代 社会文明辐射乡村之后,民间文化与城市物质观念之间的“交换”与搏斗。在这场文化交换 中,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被支付,历史文化古迹也在现代文明的“入侵”之下走向颓败。在与 现代社会的较量中,“民间”常被视作人类精神园地的最后净土。 作为空间场景,民间文化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大致存在着以下三种表现方式。其一, 作家对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的真实还原;其二,关注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 其三,象征作家的精神家园。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新时期作家中出现了一支书写城市民间的 创作队伍,他们均致力于再现早期城市民间中底层人民的生活情状,池莉等人的写实小说即 - 2 - 为例证。而史铁生的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则将乡村生活的日常美学与地域风光的自然 审美相结合,点染出清平湾这一原始素朴的理想原乡。 作为文化因子,民间文化深存于民族文化品格之中,主要以儒家文化中的“仁”“义” 观、济世精神、耕读情结等传统文化价值为中心。在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中,为官一生 的向喜,为追求理想人格而退居乡间故土,以化粪场为命运归宿,显示出儒家文化传统中济 世精神向耕读情结的转化。 建基于民间文化土壤的新时期文学创作,绕开了传统的“脸谱化”书写,是审视世界、 思考人性的重要收获。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种书写的局限性。其一,民间文化精神的包 容性与开阔性,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消解道德文化体系的“是”“非”判断。其二,从民间文 化中汲取养分的新时期文学,在走向开源的收获与成就中,出现了过度倚重民俗与地域文化、 堆砌拼贴民间文献等程式化问题,从而削弱其现实性与思想性。事实上,在文学作品中,民 间文化资源应该首先被表现为一种气息与精神,而不是用以点缀的佐料。在更为开放的场域 中呈现民间文化资源,使各种正面的、积极的文化力量共存共生,才是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 中较为合理、健康的存在方式。 (摘编自惠雁冰、左雨浓《民间文化与新时期文学创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精神文化范畴的原型母题,民间文化主要从宗教崇拜与母性崇拜介入新时期文学。 B. 民间文化在新时期文学中作为空间场景的存在方式,没有关注到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 地带的冲突。 C. 铁凝的小说《笨花》是民间文化作为文化因子存在于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典范之作。 D. 将民间文化资源作为创作的主要资源是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中合理、健康的存在方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民间文化介人新时期文学的路径和存在方式两个方面来论述,层次分明。 B. 文章以陈忠实的《白鹿原》为例来论证民间文化常作为审美文化符号介入新时期文学。 C. 文章论证民间文化作为空间场景三种表现方式时,将池莉与史铁生的作品进行了对比。 D. 文章结尾论述了建基于民间文化土壤的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优势与弱点,具有辩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间文化存在于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因此通过民间文化的理论视野就可以把握住新时期文 学创作的思潮变迁。 B. 在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社会风俗、地方语言、民间传说等民间文化常常作为文化符号和审 - 3 - 美意象介入到作家的创作中。 C. 民间文化精神的包容性与开阔性容易消解道德文化体系的“是”“非”判断,给新时期文 学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 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现实性与思想性,会因过度倚重民俗与地域文化、堆砌拼贴民间文献等 程式化问题而受到削弱。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 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 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 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 项,正确。 B 项,曲解文意,“没有关注到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说法不当,依据文中第 五段“文中作为空间场景,民间文化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大致存在着以下三种表现方式。 其一……其二,关注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 可见“关注乡村民间与城市民 间交叉地带的冲突”就是民间文化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表现之一,而“如 80 年代期……” 中“如”说明只是举例中没有列举关注到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的例子,并不 能得出民间文化“没有关注到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的结论。 C 项,于文无据,选项中说“铁凝的小说《笨花》是典范之作”,依据原文第六段“作为文化 因子,民间文化深存于民族文化品格之中……在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中……显示出儒家 文化传统中济世精神向耕读情结的转化。”只是说铁凝的小说《笨花》向喜这一人物形象上 有民间文化因子的存在,没有信息显示《笨花》是典范之作。 D 项,曲解文意,“民间文化资源作为创作的主要资源是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中合理、健康的 存在方式”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民间文化资源……不是用以点缀的佐料。在更为 开放的场域中呈现民间文化资源,使各种正面的、积极的文化力量共存共生,才是民间文化 在当代文学中较为合理、健康的存在方式。”可知,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中合理、健康的存 在方式是“在更为开放的场域中呈现民间文化资源,使各种正面的、积极的文化力量共存共 生,”而不仅仅是不做点缀的佐料而作为创作的主要资源。 故选 A。 - 4 -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 项,“将池莉与史铁生的作品进行了对比”说法错误,文中只是分别举例来论证民间文化在 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大致存在着不同表现方式,并没有进行对比。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 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 项,说法绝对,“通过民间文化的理论视野就可以把握住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思潮变迁”表述 绝对化,依据原文第一段“借由民间文化的理论视野来考察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创作,是我们 认识新时期文学思潮变迁与创作资源重组的一个特殊切入点。”可知,民间文化的理论视野 只是一个特殊的切入点。 故选 A。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 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 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 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 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 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 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 - 5 - 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 年 2 月 3 日,全国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以降低集中办公带来的 疫情传播风险。数据显示,76.8%的新春居家办公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 在线办公软件(如考勤签到、会议沟通、项目管理/协助、在线审批等)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特定场所,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并未 像国外发达地区一样得到较好的发展,大众对居家办公模式的认知相对片面。 目前中国在线办公软件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互联网企业,以办公软件作为其他业 务的廉价获客渠道,这种类型软件相对简单,覆盖面广,但不深入,如钉钉、企业微信等; 一类是专业在线办公软件,功能深入,但较为单一,如 CRM 系统。 (摘编自《疫情防摔下全国近两亿人开启居家办公模式》) 材料二: 在家办公不是没有好处,比如,没有太多协同性的工作,理论上完全适合在家办公,对 北上广深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们来说,还节省了大量通勤的时间。 理论上,没有了上班的仪式感,人会在潜意识里变得放松,适度的放松,或许也会提高 效率。但也会怕,怕的是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这些会成为思想的病毒,严重影响到工作效 率。 在家办公为什么会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因为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信息不对称。在 家办公,你和公司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公司没法全面掌握你工作的过程,只能 100%地根 据结果来“评价”你是否努力,前者可能导致你过度放松,后者则会导致你过度紧张和焦虑。 在家办公,要么是工作对家庭和生活的进一步挤压,要么是“散事”对工作的入侵。你 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取舍和平衡,这也意味着,在家办公并不会比正常上更轻松。工作是 有短期、长期明确目标导向的,而家庭和生活则不然——家,是一个放松、舒适的生活场景, 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太多琐碎任务的场景,这个场景,天然和工作不兼容。只有处理好额外的 任务和“工作”才能愉快地在家办公。 (摘编自《在家办公:当职场人的梦想照进现实?》) - 6 - 材料三: 远程办公看似很诱人,但是实际操作却面临许多挑战。并非所有人员和工作都适合远程 办公,企业需要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评估哪些人员和工作适合远程办公。 比如,可以带回家和独立完成的灵活工作,相对来说容易安排远程办公;工作日程固定、要 求相互依赖和人与人交流的工作,比较难以安排远程办公。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也因人而异。 相对来说女性承担较多的家庭职责,对远程办公的需求更大。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不希望在 工作时间离群索居,一些人害怕因远程办公而被孤立。缺少规划意识和自律能力的员工,参 与远程办公可能会出现工作拖延问题。 远程办公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工作,企业要为员工配备相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 高效完成工作。在远程办公和协同办公的软件应用方面,阿里巴巴的“钉钉”、腾讯的“企 业微信”、字节跳动的“飞书”等都是典型代表。 来自企业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员工打消对远程办公的顾虑。对于规划意识不强的员工, 要通过考勤、打卡、验收等方式使其增强时间观念。企业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 技术来增强“在场感”,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避免因为远程办公而感到孤 立。除了企业,一些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也可以考虑采取灵活的办公方式。特别是同疫情防 控直接联系不大的公共部门,可以通过灵活办公来减少员工通勤和接触,避免由此导致的聚 集性疫情。 (摘编自《防疫时期的灵活办公应该如何安排》)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降低集中办公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我国 76.8%的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 公软件。 B. 目前我国在线办公软件主要有互联网企业所供软件和专业在线办公软件,两者各有优劣。 C. 信息不对称会让在家办公的人出现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的状态,而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利 于工作。 D.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些党政部门也可如企业这样做,采取远程办公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 员工接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企业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的发展不如国外发达地区,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没有认识 到远程办公的重要性。 B. 在家办公的人既要顾及单位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是否满意,也要顾及没有公司的监督是否会 - 7 - 导致自己过于放松。 C. 家庭和生活的场景天然和工作相矛盾,这就意味着无论怎样调和,都不可能达到自由自在 地在家办公。 D. 不同的人群有着各自的具体情况,他们对居家办公的需求也不同,企业不希望性格开朗和 合群的人在家进行办公。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企业应如何应对来自远程办公的挑战。 【答案】4. A 5. B 6. ①企业要评估适合远程办公的人员和工作,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②企业 要为在家办公的员工配备相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高效完成工作。③企业可以运用一些技术, 增强“在场感”,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我国 76.8%的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公软件”分析有误。从文中“76.8% 的新春居家办公者表示其所在企业”的信息可知 76.8%并不是所有企业数而是指在家办公 者。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 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A 项,因果分析不当,原文“大众对居家办公模式的认知相对片面”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远程办 公的重要性。 C 项,“这就意味着无论怎样调和,都不可能达到自由自在地在家办公”表达绝对,根据文中 “只有处理好额外的任务和工作’,才能愉快地在家办公的信息可知,将家庭生活场景与工 作处理好了是能在家里愉快地办公的。 D 项,“企业不希望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在家进行办公”分析有误,不是“企业不希望”而是 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自己不希望在家工作。 故选 B。 - 8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 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 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 本题要求分析“企业应如何应对来自远程办公的挑战”,相关内容主要在材料三:“并非所 有人员和工作都适合远程办公,企业需要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评估哪些人 员和工作适合远程办公”“远程办公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工作,企业要为员工配备相 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高效完成工作”“对于规划意识不强的员工,要通过考勤、打卡、验 收等方式使其增强时间观念。企业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技术来增强“在场感”, 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避免因为远程办公而感到孤立”。据此分点表述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松之风 侯军 ①我对松树的认知,是从一根房梁开始的。那时我只有十几岁,每天就睡在阁楼上。忽 然有一天,一个并不经常来往的堂叔来到我家,跟父亲嘀咕了一个晚上。转天,父亲就让我 去跟奶奶睡了,说要把阁楼拆掉。 ②我问奶奶为什么。奶奶说,你老伯的儿子要学拉大提琴,老师要给孩子亲手做一把好 琴,说是必须要用老松木才行。你老伯也不知怎么打听到咱家有一根房梁是老松木的,就是 搭阁楼用的那根。这是给孩子学本事的大事,你爸跟我一商量,我就说,不就是一根木头吗? 给他吧! ③从此,我记住了这根房梁,也记住了做好琴必须用老松木。我的潜意识里就一直萦绕 - 9 - 着一个臆想:当那根房梁变身为大提琴之后,会发出何等美妙的声音呢? ④对松的印象伴随某种美妙的旋律,深深烙在我心底。稍长,学唱《沙家浜》——“要 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呐——”天长日久,心底又萌生一个向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泰 山顶上,去看看那个“一青松”。 ⑤我第一次去泰山是 1980 年。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却发现泰山顶上哪里只是“一青松” 啊,漫山遍野都是青松。 ⑥后来,所见的古松名松越来越多。我发现几乎所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有松树的身 影,“天下名山松占多”,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暮色苍茫中,我去看过庐山的“劲松”, 虬枝盘绕,苍劲峥嵘;在北岳恒山,我登上“虎风口”,看过号称恒山十八景之一的“虎田 悬松”;在南岳衡山,我也曾来到“磨镜台”观松。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黄山的松,黄 山最出名的那棵“迎客松”堪称是黄山的名片。真是奇松与怪石并峙,苍崖共云海同天。 ⑦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松树情结。追溯源头,大概与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那句赞语有关: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此,松柏成为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武的象征。一 般而言,无论植物还是动物,一旦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就会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慢 浸入到这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 ⑧历代文人笔下,松树时常被比拟为各种奇谲而跌宕的人生范式,让风霜欺凌它,让厄 运笼罩它,让不公缠绕它,然后看它从容看它隐忍,进而让它抗争让它崛起,最终赢得生命 的重生。在陶渊明笔下,“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在李白 笔下,“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在杜荀鹤笔下,“自小刺 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诗人们悲叹的是松树的 命运多舛,更是人生的跌宕不平;诗人们赞的是松的品格,更是在表达对世间高尚人格的向 往。 ⑨其实,松树值得赞美的品格,并不仅仅是岁寒后凋。在我看来,还有它的开阔胸襟和 包容精神。它为众多弱小的生命提供食物和生存环境,让它们依附自己高大的身躯繁衍生存。 松树的奉献精种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它全身都是宝:躯干是栋梁之材,也是造纸的上等原 料;枝叶可以入药;松树分泌的油脂不仅可以制作体育运动不可缺少的松节油,还是油画家 常用的油彩调和剂;松香不仅可做香料,还是各种胡琴不可或缺的发声辅料;即便是松根和 残枝,也可以烧制松烟,成为制墨必备的黑色涂料…… ⑩如今,我已年近花甲,与书翰笔墨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殊不知,与书翰笔墨打交道, 其实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松树打着交道——每天用的纸张,或许就是松树原浆制造的;挥 - 10 - 毫写字,那研的墨也是用惯了的老松烟;墙上悬挂着自书的刘长卿名诗:“冷冷七弦上,静 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读书时见松入眼,聆曲常思大提琴…… ⑪听着那低婉浑厚、沉郁高邈的旋律,我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阵阵松涛,想到大提琴的 松木面板,想到刘长卿的“松风古调”,进而想到孔夫子的“岁寒后凋”——是的,在这里, 松是一种风,是风格风韵风采风骨,是有声有色有温度的——“静听松风寒”。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中老松木的房梁为堂伯的儿子做了一把大提琴,既开启了我对松树的认识,又体现了家 中长辈乐于助人的品质。 B. 第⑦段引用孔子赞颂松树的话语,赋予了松树象征意义,结构上开启下文,从描写现实中 的松树转入对松树精神气质的描写。 C. 第⑨段作者采用排比的手法和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松树的多种用途,展现出松树浑身是宝 的特点,同时也为后文做了铺垫。 D. 本文叙写了作者在人生不同阶段对松树的认知,同时本文多处引用诗文,既丰富了文章的 内涵,又增强了文学色彩。 8.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章中作者写了松树的哪些优秀品格?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7. C 8. 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突出了松树的风格风韵,抒发了对松树的赞美。 ②结构上照应前文,“松是一种风”直接点题,大提琴的松木面板、刘长卿的诗句、孔子的 话语,都与前文内容相呼应,使得表达更深入,结构更完整。③以诗句结尾,增强了作品的 文采,意境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9. ①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武。②胸襟开阔,包容奉献。③隐忍、抗争、崛起。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 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第⑨段作者采用排比的手法”错误,第⑨段中的句子句式不一致,不是排比修辞,运 用的是“铺陈”的手法。 故选 C。 - 11 -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结构和重要段落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联系全文对文章的 段落进行分析,然后从内容、结构、表达等多个角度回答。 先从思想内容上考虑,最后一段揭示了主题了,总结了全文;再从篇章结构方面思考,最后 一段明显有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的作用;最后从表达方面思考,分析句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技 巧及其达到的表达效果。 依据原文第四段“是的,在这里,松是一种风。是风格风韵风采风骨,是有声有色有温度的” 可知,文章最后一段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抒发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喜 爱之情。从结构上来说,最后一段照应前文,“松是一种风”直接点题,使得文章结构紧凑 完整。同时,以诗句结尾,增强了作品的文采,使得文章的意境更加高远。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赏析物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 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由“从此,松柏成为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武的象征”可以概括出:不惧严寒,顽强 不屈,坚忍勇武。由“其实,松树值得赞羡的品格,并不仅仅是岁寒后凋。在我看来,还有 它的开阔胸襟和包容精神。它为众多弱小的生命提供食物和生存环境,让它们依附自己高大 的身躯繁衍生存。松树的奉献精种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可以概括出:胸襟开阔,包容奉献。 由“历代文人笔下,松树时常被比拟为各种奇谲而跌宕的人生范式,让风霜欺凌它,让厄运 笼罩它,让不公缠绕它,然后看它从容看它隐忍,进而让它抗争让它崛起,最终赢得生命的 重生”可以概括出:隐忍、抗争、崛起。 【点睛】散文规范性答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认真审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 一,审题干。题干是问题之所在,它在某种程度上为答题指明的方向。第二,审材料。有些 题干后附有一些文字材料(比如词语或者句子),这些材料对答题的区域和重点作了隐性的规 定。 二、理清思路,明确答题步骤。理清答题思路是准确答题的保障。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 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第二,根据审题的结果,准确 地找出相关的答题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理清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先后 次序。第四,根据赋分值,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 三、简洁表达,明晰答题语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答题的呈现形式。第一,答题语 - 12 - 言要简明扼要。第二,答题语言要表意明确。尽量不要使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尽量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尽可能结合文本进行答题。 四、规范书写,整洁答题文面。生语文素质的基本体现。所以,工整清楚的卷面是提高得分 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答题时不可小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 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 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 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 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让能词才 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 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 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 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 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 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 获捍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无寸金, 廪.无颗粒,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王重荣 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 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 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 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C. 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 13 - D. 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褐: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 牧伯:州牧、方伯的合称。汉代以后常用牧伯来称呼州郡长官。 C. 帑廪:粮仓和国库。帑是装粮食的仓库,廪是收藏钱财的库房。 D. 食邑,文中指的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让能才能突出。关东打仗,书诏堆积,文思敏捷,落笔无需修改,论事切中关键,得到 了皇帝的赏识,升任为户部侍郎。 B. 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让能出宫随驾;后来皇上 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始终不离左右。 C. 杜让能谦逊谨慎。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 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 D. 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很多官员归附,面对种种困境,皇 帝束手无策,让能提出了解决方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 (2)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黄巢进犯京都,杜让能奔赴皇帝的所在地,被授予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官职。 (2)当时朝廷大臣中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很多,掌管司法刑狱的官署奏请皇帝对他们处以极刑, 以期警诫谨慎侍奉君主。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这天夜里,杜让能在宫中值班,听到发生变乱,步行出宫随驾。走 出京城十余里,得到一匹走失的马,没有缰绳、笼头,杜让能解下官服衣带系住马头乘坐”。 “让能宿直禁中”中,“宿直”需要地名宾语,不能断句,应是“宿直禁中”,排除 AC; - 14 - “出城十余里”中,“十余里”说的是出京城,应是“出城十余里”,排除 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 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 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C 项,“帑廪:粮仓和国库。帑是装粮食的仓库,廪是收藏钱财的库房”错误,帑廪:国库和 粮仓。帑,贮藏钱财的府库。廪本指粮仓,引申指粮食。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C 项,“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 错误,据原文“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 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可知,“让能 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是在皇帝当面称赞他忠心时说的话。 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犯”,进犯;“行在”,皇帝的所在 地;“拜”,授予。(2)中“极法”,极刑;“戒”,警诫;“事”,侍奉。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15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考中进士,初入仕途任咸阳县尉。宰相王铎镇守汴州,奏请朝廷委 任他为推官。后入朝任长安尉、集贤校理。他母亲去世,杜让能守孝,以能尽孝闻名。守丧 期满,淮南节度使刘邺征召他任掌记室,后获得殿中省职务,赐给绯色官服。入朝任监察。 牛蔚镇守兴元,奏请朝廷委任他为节度使判官。 黄巢进犯京都,杜让能奔赴皇帝的所在地,被授予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官职。不久他以 本官职任知制诰,正式授任为中书舍人。进宫向皇帝谢恩时,皇上当面赐给他金紫朝服,不 久召入内廷充任翰林学士。这时,皇帝在蜀州,关东正在打仗,征调民力、财物,安抚战区 军民,文书、诏令堆积。杜让能文才敏捷,落笔不加修改,论事切中机要,僖宗很赞赏他, 升任为户部侍郎。杜让能随从僖宗返京,升任为礼部尚书,晋级为银青光禄大夫,封爵为建 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沙陀军逼近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这天夜里,杜让能在宫中值班,听到发生变乱, 步行出宫随驾。走出京城十余里,得到一匹走失的马,没有缰绳、笼头,杜让能解下官服衣 带 系住马头乘坐。僖宗在凤翔,朱玫的叛军突然到来,僖宗急忙奔往宝鸡,近身侍臣中只有 杜让能一人随从。次日,孔纬等六七人赶来。邠州的军队攻打宝鸡关口,僖宗逃奔梁州、汉 州,栈道被石协毁坏,在崎岖险阻的偏僻小路上,杜让能始终不离僖宗左右。僖宗对杜让能 说:“朕违背道义,再度招致流离迁徙的祸患。在险阻艰难之中,你一直在我身边,古人所 讲的忠于职守,你可以说当之无愧了!”杜让能谦让地说:“我家世代历受重任,蒙受国家 优厚恩惠,陛下不以我为愚,提拔担任近侍职务。面临祸难苟且逃避,这是做臣子的耻辱; 能为国君捍卫疆土,这是做臣子的幸运。”到达褒中,杜让能晋升官阶为金紫光禄大夫,改 任 兵部侍郎,任同平章事。 这时,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全国的州郡附从的有十分之六七,朝廷的贡赋几乎 - 16 - 断绝。朝廷的官员仅有十几个人,僖宗出行所带的府库财帛、粮食告罄,随从护驾的卫兵已 经食不果腹。僖宗忧伤落泪坐卧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杜让能首先陈论大计,请求派重要大 臣出使河中,以大义晓谕王重荣,王重荣果然奉诏请求为国雪耻,筹划讨伐叛军。京都平定 收复后,杜让能被授官为特进、中书侍郎、兼任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晋封为襄阳郡开 国公,食邑二千户。僖宗在凤翔时,李昌符作乱,突然生出祸变,杜让能单独步行前往侍奉。 当时朝廷大臣中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很多,掌管司法刑狱的官署奏请皇帝对他们处以极刑,以 期警诫谨慎侍奉君主。杜让能一再力争,使其中十分之七八的人得以保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慈湖夹阻风(五首)① 苏轼 其二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其五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②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注释]①这组诗为苏轼被贬岭南惠州、坐船经过安徽当涂的慈湖夹时所写。阻风,为风所阻。 ②并,傍。 14.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于路途所见所感中寄寓哲理思考。 B. 诗中描写的江水接天和月光平铺江面的情景,都体现诗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C. 山前墟落可供落脚,水路狭窄客船难行,写出诗人慈湖夹之行的不同际遇。 D. 第二首诗与《赤壁赋》都写到清风与明月,但它们所营造的意境有所不同。 15.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14. B 15. (1)第一首诗从消沉到豁达(或“由低落转为愉悦”)。面对水天茫茫 感叹归路迷茫,看到有人卖饼,又听到前有墟落可以落脚,喜从中来。(2)第二首诗从豁达到 勇敢无畏(或“由愉悦转为低落”)欣赏江上的月色,又唤来行帆的清风,心情舒畅;船行水 村时,又不由感叹人生艰难。 【解析】 【14 题详解】 - 17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 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 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 项,“都体现诗人豪迈旷达的情怀”错,“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暗示此时诗 人处境艰难,山峦重重,水浪遮天,看不清前途的路,此处并未体现诗人豪迈的情怀。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 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 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 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析两首诗情感的不同之处,第一首诗苏轼坐船经过安徽当涂的慈湖夹 时,两岸无数青山,江面水浪滔天,看不清前面的路途,面对眼前的景象,诗人结合自身的 处境,内心充满忧愁,愁闷之际忽听卖饼的叫喊声,内心忽的一喜,仿佛在漂泊中找到可依 靠的地方。此诗中诗人人由被贬后内心的消沉落寞转为喜悦。 第二首诗前两句说,躺在船上,看到天边月落的地方云横千丈,啊,天将破晓了,老船工急 急爬起来,呼唤得半帆清风,加紧开船。三四句说,暂且傍着临江的小村,倾斜摇荡地驶过 险段,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人世间又有何处不是峭壁危岩呢!此诗中诗人由看淡人 生起伏到无所畏惧,小诗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借助日常景物表现作者直面现实,不避艰险, 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 “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 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3)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阿房宫赋》一文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二者不可得兼 (2). 舍生而取义者也 (3). 何方圜之能周兮 - 18 - (4). 夫孰异道而相安 (5). 无边落木萧萧下 (6). 不尽长江滚滚来 (7). 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 (8).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本题要关注如下提示信息,如(1)中 “在处理‘生’和‘义’ 两者的关系时”,(2)中“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坚定不移的决心”,(3)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4)中“告 诫 人 们 如 果 不 吸 取 历 史 教 训 就 会 重 蹈 覆 辙 ” 。 默 写 的 时 候 要 注 意 如 下 词 语 : “兼”“圜”“孰”“萧”“鉴”。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6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茶不仅是“喝”的。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从“喝”到“吃” 的转变,既满足了味蕾,也丰富了茶的食饮文化。 有古为今用、 的传统吃法。刚采下的鲜嫩茶青,经过蒸汽杀青,使用特质碾茶炉 烘烤制成干茶,再通过精制工艺及专用碾磨设备,形成了一种独特细腻的粉末——抹茶。在 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碾茶的古老,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愈发魅力彰显。 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 。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 和,用茶筅搅拌均匀,蘸润笔尖,便仿佛拥有了“ ”的魔力。如今,在许多世界美食 中都可觅得抹茶的踪迹。 ( )。铸铁壶,外观厚重朴拙,轻叩仿佛可以听闻咕嘟咕嘟的煮茶声,能更好地烘 托熟洱、陈年铁观音等发酵茶的风味;银壶,手工雕刻的繁复花纹盘桓壶身,用它煮茶,洁而 不染异味,茶香更和顺韵长。 茶的器具有各种材质,然而其中所盛放的茶之精髓却 。早在 10 多年前,我国的医 书上就有茶叶可以杀菌、止痢的记载。科学研究表明,这主要源于茶叶中的精华物质茶多酚。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先进,抹茶愈发魅力彰 显。 B. 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愈发彰显魅力。 C. 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抹茶愈发魅力。 - 19 - D. 脱胎、得益于先进的古老碾茶、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愈发魅力彰显。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同材质的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品鉴 B. 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人来品鉴 C. 不同类型的品鉴,应针对不同材质的茶器 D. 茶器的材质不同,品鉴的类型不同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历久弥新 进退维谷 点石成金 一如既往 B. 老而弥坚 欲罢不能 画龙点睛 一如既往 C. 历久弥新 欲罢不能 点石成金 恒久不变 D. 老而弥坚 进退维谷 画龙点睛 恒久不变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 不变的。 A 项,语序不当,状语“在现代饮食环境中”应在“愈发”前面;“得益于栽培和加工技术的 先进”应改为“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 C 项,成分残缺,“魅力”缺少谓语。 D 项,不合逻辑,搭配不当,“脱胎、得益于先进的古老碾茶、栽培和加工技术”应改为“脱 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 - 20 - 中。 B 项,不合语境,前后句子中没有阐述品鉴的人。 C 项,主语应该是以“茶器”为主。 D 项,该段主要强调茶器的材质,以茶器为主语更好。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 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老而弥坚:人虽 已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此处形容茶的传统吃法,应用“历久弥新”。 第二处,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欲罢不能:想停止却不能停止。此处用“欲罢不能”符 合语境。 第三处,点石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 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此处说点茶的魔力,应用“点石 成金”。 第四处,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恒久不变:指永恒长久 不变。此处形容茶之精髓,应用“恒久不变”。 故选 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 《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了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编写 - 21 - 的。” C. 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 就以权利相诱。 D. 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把握常见标点符号的 用法,还要把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用法。本题要求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 B 项,《序言》书名号使用错误,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 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此处应用双引号; C 项,“为饵”后的逗号应改用分号,因为“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和“你迷信权利, 他就以权利相诱”是并列关系; D 项,“解冻迅速”和“操作方便”后的两个顿号应改用逗号。 故选 A。 21.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 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比喻) B. 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 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比喻) C. 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 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夸张、对偶) D. 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 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反 问、排比)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把握常见修辞 手法的特点以及效果,然后结合选项的分析进行判断。常见修辞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等。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项,“‘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正确。 - 22 - B 项,“比喻”错误,这句话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 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 C 项,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 庄稼的特征,正确; D 项,“不是……?不是……”连用两个反问,“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 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 套用了排比,正确。 故选 B。 2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您送给我的这张非常珍贵的照片,唤起了我对童年的记忆,我将好好惠存! B. 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数学题典》,如 有拾到者,请速还我! C. 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 给他回个电话。 D. 犬子将于国庆结婚,婚宴地点在朝阳街友谊大酒店,恭请老同学届时光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语言运用的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 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 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 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选项 A,“惠存”是请别人保存自己赠送的物品,此处主客颠倒;选 项 B,“请速还我”语气过于生硬,不符合失物启事的语境;选项 C,“家父”是对自己父亲 的称呼,此处应该用“令尊”。故答案选 D。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拼图游戏中,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而这些小小的拼图单片, 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 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其实,每一天,每个人,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当 然,一幅完美的宏大图景,也会让每一块拼图单片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 23 - 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此有怎样的思考? 又 应该有怎样的行动?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新时代新青年 “为天下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我们应当思索,作为中 国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当立何志向,有何理想。 中国之崛起,中国之日强,亦代表着国民的自强,我们迎难而上的背影,我们手拉手顶 起千斤巨石的力量,一切的一切,都在表现着:今日之中国正积赞着新鲜的血液,东方巨龙 正在蓄势腾飞。 新时代的我们要敢拼搏。跳水名将伏明霞在位亚特兰大奥运会做准备时,大大小小的伤 痛不断发生。但是,顽强的拼搏精神驱使着她,坚强的斗志激励着她,因此,她把一切伤痛 抛诸脑后,带伤上场。正是这种拼搏精神,才让她走向了成功的彼岸。拼搏精神是成功的前 提。拼搏精神是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走在中国的富强之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 新时代的我们要勇于创新。创新是追求、是信念、是无畏,是一种越过冷漠荒原后,看 到绿洲的快乐。“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先后用了六年时间,做了三千多个杂交组合,历经 千次失败,终于找到了他心中最满意的成果。他凭借着这份执着与追求,一次次挑战奇迹, 在连野草都无法正常生长的沙漠,养出了世界又一奇迹沙漠水稻。他开创了一次又一次震惊 世界的绿色革命。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没有创新,社会就无法前进 没有创新,国家也无法发展。”纵观古今,凡有成者,无不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的动力。 新时代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世上有三样东西是追不回来的:一是说出的话,而是泼出去 的水,三是错过的机遇。机会,往往是被善于发现的人抓住。2015 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奖委员会对屠呦呦的出高度评价: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能极大地降低疟疾 患者的死亡率,为人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武器,以对抗每年困扰着亿万人的疾病,这在提升 人类健康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 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善于发现即在平静中发 现波澜,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善于发现是建筑祖国高塔的材料。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行动展现新时代。在新的 - 24 - 时代里,中学生要具备新的形象:勇于拼搏,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为新中国补一块砖,天 一片瓦。在新时代做与祖国同步发展的新青年。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由三段话组成: (1)第一段从“拼图游戏”切入,阐明一个事物的哲理:拼图单片与完整拼图的关 系——既独立(特征)又不可替代(价值),前提是“恰当的位置”。可见,一个事物只有在 恰当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其个体的价值,才能成为整体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关键词是:孤立的 个体、恰当的位置、不可替代的存在。 (2)第二段谈到“人”这一个体与“宏大图景”的关系。人,个体个性独立,但又与时 代图景紧密相连,只有成为“宏大图景”中一块“拼图单片”,才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考生在前文物理寓意的基础上,读出本段的比喻含意,才能对命题含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即:人是宏大图景的一部分,只有与宏大图景“相融”,才能发挥其个体的“独特”作用, 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关键词:每个人、宏大图景、独特又相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3)第三段对写作意图进一步限制,即“宏大图景”指向“中华民族复兴”,人限制为 “新时代的青年人”,并提出写作指向:思考与行动。 (4)综合以上三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个体 整体 条件 价值 拼图单片 完整拼图 恰当位置 不可替代 每个人 时代图景 独特又相融 各得其所 各尽所能 新时代青年 中华民族复兴 -- --- 参考立意: 1、从个体与整体的角度,可立意为“新时代青年的位置与价值”; 2、从人才的品质的角度,可立意为“时代青年需要独立自由,又需要胸怀家国理想“; 3、从人才的价值的角度,可立意为 “只有把自我放到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才是让自 身的价值最大化”; - 25 - 4、从人才的意识的角度,可立意为“新时代青年要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时代洪流”; 5、从人才的多元发展角度,可立意为“新时代青年要有独立个性、自由思想、社会理想、 国家情怀、世界视野”; 素材积累: 1、与国偕行,强国有我。青年兴则国兴。青年一代,有梦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 有希望。前有投笔从戎的五四青年,后有投笔下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前敢为人先高举“科学、 民主、进步”大旗的青年,后有 90、00 后青年投身科研领域前沿;:前有为国流血牺性的五 四青年,后有为国守边疆的北大青年……新的时代,青年们与国同行,奋斗不止,复兴祖国。 2、青年有为,奋斗无悔。复兴路犹长,奋斗正当时。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奋斗是青春最 美的颜色。无论是在广阔东北黑土地上奔走的秦玥飞,还是在病床上坚持自主创新研发的邹 勇飞;无论是海南“最美”村官张译尹,还是壮烈牺牲的歼 15 飞行员张超,他们都以自己青 春的奋斗姿态,在祖国的复兴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时代同心同向,为祖国的复兴贡献 自己的力量。 3、最高领导人说过,“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 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 章!”青年科学家摘得学科“王冠上的明珠”,年轻的奥运冠军能够让国歌响彻寰宇,技术 工人可以锻造分毫不差的“匠心”……每一个创新的成果,每一次目标的实现,哪怕是跨越 一个小小的障碍,都留下我们向上的印迹,焕发璀璨的光芒,给人以自信的力量,照亮前行 的路程。 层次分析: 本文由张载名言引出话题:作为中国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当立何志向,有何理想。然 后从三个角度进行论证分析:第一,新时代的我们要敢拼搏;第二,新时代的我们要勇于创 新;第三,新时代的我们要善于发现。最后总结全文。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