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和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为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提供能量 B. 蛋白质与糖类的结合物具有保护作用 C. 糖类可以调节某些激素分子的分泌 D. 某些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A、为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的直接物质是ATP,A错误;‎ B、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表面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B正确;‎ C、血糖浓度过高可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C正确;‎ D、葡萄糖可以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细胞,D正确。‎ 故选A。‎ ‎2.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与其膜结构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细胞核 B. 吞噬细胞中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 C. 物质进出细胞可以只消耗ATP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D. 核孔是细胞核内外物质运输的通道,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核孔数量较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物质以胞吞和胞吐形式进出细胞时不需要载体但消耗能量。‎ ‎【详解】A、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细胞核,构成核膜,A正确;‎ B、溶酶体中具有多种水解酶,故吞噬细胞中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B正确;‎ C、物质以胞吞、胞吐形式进出细胞,只消耗ATP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 D、核孔是细胞核内外物质运输的通道,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核膜有消失和再现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与其膜结构的关系,解题关键是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3.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的分泌均存在分级调节 B. 激素均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合成 C.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D. 激素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并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详解】A、不是所有激素都存在分级调节,A错误;‎ B、植物激素的产生没有特定的内分泌腺,B错误;‎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正确;‎ D、激素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但并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答时需要结合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进行分析。‎ ‎4.乙肝疫苗是一种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是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浆中,分离出乙肝表面抗原,经处理制成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结合并裂解乙肝病毒 B. 第一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 C. 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 D. 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后能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免疫预防是根据特异性免疫原理,采用人工方法将抗原(疫苗、类毒素等)或抗体(免疫血清、丙种球蛋白等)制成各种制剂,接种于人体,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达到预防某些疾病。‎ ‎2、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相比较,首次感染抗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 ‎【详解】A、抗体和抗原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更多的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消化,但不能将病毒裂解,A错误;‎ B、第一次接种乙肝疫苗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进而产生记忆细胞,B正确;‎ C、乙肝疫苗作抗原可以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C正确;‎ D、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后刺激机体产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短时间内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免疫学的应用,明确乙肝疫苗的作用。‎ ‎5.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B 长期使用农药会定向改变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 C. 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突变后的基因都能遗传给后代 D. 细菌和病毒也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错误; ‎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害虫的抗药性是自身变异的结果,但是农药的长期使用会对害虫加以选择,使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B正确;‎ C.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属于可遗传变异,如果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细菌和病毒也能发生基因突变,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 故选B。‎ ‎6.关于人体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形态相同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形态有差异 C.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使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的过程:‎ 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是来自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态相同,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形态基本相同,但如果该个体是男性,则X和Y染色体移向一极,形态不同,B正确;‎ C、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加倍有4组,C错误;‎ D、精细胞的形成是经过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研究人员分别用30%蓝紫光+70%白光、30%红光+70%白光和10%白光处理烟草。结果表明:与相同光照强度的白光处理比较,蓝紫光处理下的光合放氧速率最低。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烟草叶肉细胞中,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主要用途有___________(答2点)。请从光反应的角度分析,蓝紫光处理下的光合放氧速率最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是好氧细菌趋氧引起的,而不是好氧细菌趋红光和蓝紫光引起的。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素 (2). ATP的合成和水的光解 (3).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但在细胞中含量低,所以吸收的能量少 (4). ‎ 可将用等量的死水绵制成临时装片,将其放在密闭且透明的小室中暗处理一段时间,之后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临时装片。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片中好氧细菌应该均匀地分布在水绵体表面上 ‎【解析】‎ ‎【分析】‎ 叶绿体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1)植物细胞中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色素是叶绿素;植物吸收光能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同时将水进行光解;植物细胞中主要吸收蓝紫光的色素是类胡萝卜素,在细胞中含量低,所以光反应速率低,导致氧气释放速率较低。‎ ‎(2)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是因为好氧细菌趋氧引起的,若要排除好氧细菌趋红光和蓝紫光引起的,可将用等量的死水绵制成临时装片,将其放在密闭且透明的小室中暗处理一段时间,之后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临时装片。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片中好氧细菌应该均匀地分布在水绵体表面上。‎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功能,解答(2)需要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实验设计。‎ ‎8.下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回答问题:‎ ‎(1)生长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的分子,在其合成部位_________经过一系列转化可转变成生长素。‎ ‎(2)据图可知甲是背光侧,乙是向光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若要证明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可以取甲、乙处作________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观察作出比较。‎ ‎(3‎ ‎)乙侧伸长长度小于对照组,但没有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两重性是指_________(答3点)。‎ ‎【答案】 (1). 信息 (2). 色氨酸 (3). 甲侧生长素浓度比乙侧高 (4). 纵切 (5). 既可以促进发芽、也可以抑制发芽,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解析】‎ 分析】‎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生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 ‎【详解】(1)生长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化可转变成生长素。‎ ‎(2)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生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所以甲侧是背光侧;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所以选择甲乙处做纵切片制成装片观察。‎ ‎(3)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表现为:既可以促进发芽、也可以抑制发芽,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识记生长素的作用,理解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用微生物制成生物菌剂,可用于修复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回答问题:‎ ‎(1)当生活污水过度流入湿地生态系统,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有机物中的__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输入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_________(“等于”、“小于”、“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4‎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存在分层现象,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由于_________等因素,决定了水稻田中的动物也存在分层的现象。‎ ‎【答案】 (1). 自我调节能力 (2). 蛋白质 (3).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4). 大于 (5). 输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生活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6). 光照 (7).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解析】‎ ‎【分析】‎ 流经某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般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但被生活污水所污染的生态系统中除此之外还包括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该类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数量较多。‎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详解】(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故生活污水过多地流入湿地生态系统,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组成生物体的大分子物质中,含有S元素的物质最可能是蛋白质。‎ ‎(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生活污水中包括较多有机物,故输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生活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而流经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4)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导致了湿地中动物的分层现象。‎ ‎【点睛】此题较为基础,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教材相关知识及专业术语,并能结合题干分析作答。‎ ‎10.下图为某家族色盲的遗传图谱。□表示正常男性。■表示色盲男性。○表示正常女性。X表示无色盲基因的染色体。Xb表示具有色盲基因的X染色体。⑧为初生女婴。请依据图示并结合性染色体与色盲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⑧若不患色盲,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⑧若患有色盲,则其基因直接来自亲本__________(填代号)。‎ ‎(2)③的色盲基因来自亲本__________(填代号)。‎ ‎(3)①和②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④和⑤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 ‎【答案】 (1). XBXb (2). ④⑤ (3). ① (4). XBXb、XBY (5). XBXb、XbY ‎【解析】‎ ‎【分析】‎ 该色盲症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 ‎(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1)由于⑤是该病的患者,所以其基因型是XbY,⑧若不患色盲,则其基因型为XBXb,⑧若患有色盲,则其基因型是XbXb,致病基因来自于其父母④⑤。‎ ‎(2)③为色盲患者,而②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XBY,因此③的色盲基因来自亲本①。‎ ‎(3)③为色盲患者,而①②表现正常,则其基因型为XBXb、XBY,⑥为色盲患者,因此④为携带者,⑤患病,则其基因型为XBXb、XbY。‎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结合系谱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将普通大麦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可以得到麦芽汁浸出液。在麦芽汁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蛋白胨、葡萄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某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四环素以抑制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四环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碳源外还有__________。碳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从得到的上述真菌中分离、纯化某特定的酶,常用的方法是电泳法和凝胶色谱法。电泳法分离酶,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凝胶色谱法最先分离出来的是分子量____________(填“大”或 “小”)的酶分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酶的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反应速度指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菌 (2). 选择 (3). 氮源、无机盐 (4). 蛋白质、核酸 (5). 带电性质的差异,分子本身大小、形状不同 (6). 大 (7).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8). ‎ 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解析】‎ ‎【分析】‎ 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微生物培养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过程中,为了消除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可在凝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SDS可以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量远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之间的电荷的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详解】(1)四环素可抑制细菌的生长,而不抑制真菌的生长,所以M培养基若用于某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四环素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加入了四环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基中的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碳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含碳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 ‎(3)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了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所以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有带电性质的差异,分子本身大小、形状不同。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即最先分离出来的是分子量大的酶分子。‎ ‎(4)酶反应速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长春花所含有的长春碱对治疗急性白血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为研究不同浓度的Ca2+对长春花愈伤组织生长和长春碱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用含不同浓度Ca2+的固体培养基培养长春花愈伤组织,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 Ca2+对愈伤组织生长及长春碱含量的影响 回答问题:‎ ‎(1)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的组织块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_________。组织块形成愈伤组织的关键过程称_________。‎ ‎(2)固体培养基应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________。在培养过程中,要适时向瓶中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_________(答2点)。‎ ‎(3)据图可知:Ca2+浓度的增加对_________有利,但却不利于_________的积累;Ca2+浓度为__________时对提高长春碱的产量最有效。‎ ‎【答案】 (1). 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更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2). 脱分化 (3). 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 (4). 防止杂菌污染,促进细胞有氧呼吸 (5). 愈伤组织的生长 (6). 长春碱 (7). 220mg/g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从图中看出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鲜重先增加后不变,长春碱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220mg/g时达到最大。‎ ‎【详解】(1)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更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所以需要外植体中需要带有形成层;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 ‎(2)培养基需要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作用是防止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通入无菌空气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促进细胞有氧呼吸。‎ ‎(3)从图中看出Ca2+浓度的增加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利,不利于长春碱的积累;在220mg/g时对提高长春碱的产量最有效。‎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考生需要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掌握原理,同时从图中分析出Ca2+浓度对愈伤组织含量和长春碱的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