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奇妙的克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奇妙的克隆》

‎ ‎ 学 科 语文 课 题 ‎ 《奇妙的克隆》 ‎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过程 方法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情感 态度 ‎1、体味文中科学家锲而不舍、严谨求实、追求高远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2、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热爱科学、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 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 ‎《奇妙的克隆》  (板书课题)   ‎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能调换顺序吗?‎ 明确: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自读课文 思考 回答 偶像话题更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明确课堂的认知目标。‎ 使学生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并梳理层次和顺序,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三、研读第一部分,学习说明方法。‎ ‎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克隆”一词也经常被用到,只不过我们平时所说的克隆含义更加灵活、更加广泛。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可以叫做克隆的例子吗?‎ ‎2、 我们这篇文章是科学家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那就决定了文章的内容应该是准确严谨。他肯定不会像我们一样去理解“克隆”的含义。他要告诉你一个最准确的答案,什么是“克隆”?‎ 明确: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英文名“Clone”(克隆)。‎ ‎3、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句式表达,找出来 如:A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B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 C(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D 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 E 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 ‎4、我们把这种说明的方法叫做 “下定义 ”,  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考考大家:这部分除了运用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之外,还运用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例子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6、探究:‎ ‎(1)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 ‎(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 ‎ ‎ 明确: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 学生举例,畅所欲言 学生找到,大声念出。‎ 学生找句子,读出来 思考下定义的作用,并回答 思考并回答 将科学术语通俗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下定义的语言特点:科学,准确,严密,凝练。‎ 体会第一段文字的特点:大量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判断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理解科普文写法上具有通俗易懂和生动形象的特点。‎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 实验对象 ‎ 研究成果 ‎ 时间 ‎ 说明方法 ‎ 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 ‎ 克隆含义——克隆实验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由底到高)——克隆造福人类  ‎ ‎  ‎ 鱼类 ‎ ‎  ‎ 鲫鱼 ‎ ‎1979 ‎ 下定义 ‎ 作诠释 ‎ 举例子 ‎ 列数字 ‎ 打比方 ‎ 鲤鲫鱼 ‎ ‎  ‎ ‎  ‎ 两栖类 ‎ ‎  ‎ 爪蟾蜍 ‎ ‎1962 ‎ 黑斑蛙 ‎ ‎1978 ‎ ‎  哺乳类 ‎ 鼠 ‎ ‎  ‎ 多利羊 ‎ ‎1996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并默读读第二、三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二、研读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理清说明顺序 完成表格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1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2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1“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勾勒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我们介绍了中外科学家所进行的克隆实验及实验进展情况,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克隆绵羊‘多利’”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默读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 完成表格 思考并回答 复习回顾说明对象及本文的说明顺序,并从第二和第三部分提取信息。为下个环节理清说明顺序做铺垫。‎ 梳理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理清说明顺序。并理解说明顺序的作用。‎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这一突破意味着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危害于人类。‎ ‎2文章第二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小标题“克隆鲫鱼出世前后”显示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便于勾勒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2.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并提示:关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应考虑如下一些内容:这部分内容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一条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以此来看,关于“时间顺序”的判断是不准确的。‎ 那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第三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举例子的方法在在说明文中经常用到,作者在文中列述科学家在那些动物身上做过克隆实验的例子:鲫鱼、鲤鲫鱼——蟾蜍(非洲爪蟾)、黑斑蛙——鼠、绵羊 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动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这体现了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什么精神?‎ 明确:追求高远,追求极限,不满足于现实,勇于探索。‎ 二、找句子,感悟精神 这篇文章看似很理性客观。其实,在文章不经意的描述中,有很多能够体现科学家们勇于探索,乐于实践,甘于奉献,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句子,请找出来,画一下:‎ 明确:385天59代,10微米;189个,只有两个,80多天,8厘米;247次失败等等。‎ 思考并回答 找出能体现科学家探索精神的句子,体会科学家崇高品质。‎ 从第二部分列举实验例子来切入话题,揭示科学家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精神。‎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小结:‎ 同学们找的很认真,所以说,大家也很有科学精神。这些数字都体现了科学家勇于进取、严谨求实的精神。任何一项真正惠于人类的科学技术没有不历经艰辛,曲折向前的。科学的道路,注定要经受考验,失败成其艰辛,而艰辛才正成其价值和魅力。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来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三、迁移延伸 文章说: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请你用你熟悉的事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李时珍遍尝百草,勇于实践,将生命置之度外,才著成了古今中外医学上的一枝奇葩《本草纲目》‎ 居里夫人清贫为人、淡泊名利,用毕生精力献身实验室,为人类提取了新的化学元素,堪称典范。‎ 本文的作者谈家桢院士100年的生命里,有70年是全身心致力于遗传学,可以说,科学就是他的生命。我们阅读文章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对科学的热爱与崇敬。文章的题目“奇妙的克隆”,“奇妙”就是神奇美妙,我想不沉浸到对科学的热爱中的人是不能体会这种奇妙所在的 四、研读第四部分 文章最后一部分说:“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又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加的进行曲”,请在文中找出这里的“悲”和“喜”分别指哪些内容?‎ 明确:喜——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扩大具有高附加值的动物种群);有效挽救这类珍稀动物 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悲——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五、拓展提升:‎ ‎1 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选自2000.11《文汇报》)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请同学们用理性的眼光讨论这一问题。‎ ‎ 2展开想象:“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站在科技发展的尖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命?‎ 感受科学精神的伟大,理解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之可贵。‎ 积累名人事例。‎ 理解名人的刻苦钻研精神。‎ 寻读课文,找出科技进步给人类影响的语句。理解“悲”“喜”的含义。‎ 思考,讨论克隆人的做法,思考科技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 想象,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并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伟大精神。‎ 调用学生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视野。深入理解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部分内容,正确看待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意识。‎ 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 联系自身的想象使学生认识个体生命的意义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小结: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何其宝贵,它绝不只是一个生物个体那么简单,它应该拥有无上的尊严,生命因其唯一而宝贵!难以想象,假如人的生命也被克隆,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的生命是无法复制也不容复制的!要想让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活得更好的唯一办法不是克隆,而是:珍爱生命。最后,让我们用八个字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热爱科学  敬畏生命 思考感悟科技进步和生命伦理的关系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感,严肃看待科技,敬畏科学的思想。‎ 作 业 设 计 ‎1.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2.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3. 在与同学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就“我看克隆”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条理清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相 关 链 接 一、克隆人体胚胎细胞引起恐慌,全球反对“克隆人”‎ 本报记者樊宏伟综合报道:11月25日,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宣布该公司首次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人体胚胎细胞,在世界各地引起轩然大波,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虽然该公司称他们的目的不是克隆人,而是利用克隆技术治疗疾病,但还是遭到众多批评。美国总统布什表示,百分之百反对任何形式的人类克隆。美国国会参议员则称,将会很快通过法案禁 相 关 链 接 止所有克隆研究。巴西、德国、意大利等国和欧盟的发言人也均对此发表反对意见,认为科学研究不应超过伦理界限,有必要加强立法。‎ 不过,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达施勒的态度比较中立,他建议国会应该把生殖性的克隆实验和治疗性的克隆区分开来。‎ 世界上第一头克隆头“多利”的创造者之一维尔穆特赞同这一建议。维尔穆特一直反对克隆人,他认为,先进技术细胞公司更可能是出于商业目的,而不是技术上的考虑,从科学成就上来说,他们取得的不过是个小突破。‎ 在科学界内,不少生物学家对这一做法则嗤之以鼻,认为这一实验结果没有科学意义,而且是对生物伦理的严重挑衅。法国国家农艺学研究所动物克隆专家让·保罗·勒纳尔表示,先进细胞技术公司所使用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克隆多利羊的方法,而且美国科学家仅获得含有6个细胞的人类早期胚胎远不能满足需要。‎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伦理学家麦吉博士甚至怀疑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宣布的真实性,因为实验的很多细节还没有公开。‎ 二、我国正在规范干细胞和克隆技术研究 本报记者曾伟报道:克隆人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如何让克隆技术不是给人们出难题,而是在人类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凌松教授。‎ 李教授说:“目前公认的国际规范有三点,一是坚决反对克隆人,二是不能将人的精原细胞与动物杂交,三是对用于实验的胚胎干细胞来源要进行限制并作出具体规定。在我国相关规定和法律没有出台之前,我们的研究将按照国际规范行事。”‎ ‎“对于一些国际规范模糊不清的‘灰色区域’,不同国家做法也不一样,比如信奉基督教的英国人规定,体外授精14天后的受精卵不得用于实验,而以色列则没有这样的规定,对于这些‘灰色区域’,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具体分析。”‎ 据了解,目前,虽然国际上普遍对克隆人即生殖性克隆持反对态度,但对治疗性克隆,也就是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干细胞以用于对病变组织和器官进行替代治疗,则基本认同。但专家认为,目前能用于临床的治疗性克隆技术尚处于细胞替代性治疗阶段,真正克隆出可用于移植的人类组织和器官,现在还为时尚早。‎ ‎“干细胞和克隆研究需要相当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良好的道德基础,”李教授强调说,“涉及这个领域的研究机构必须具备相当的实力和资质,否则很容易造成失控。”‎ 据悉,目前,一个由国家有关部门召集、有生物学家和伦理学家参与的专家小组正在对我国干细胞及克隆技术研究现状进行评议,一个旨在规范我国干细胞和克隆技术研究的“审查委员会”‎ 三 、克隆人真的会出现吗 ‎1996年7月,历史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dolly),在英国苏格兰诞生,成为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羊。《纽约时报》称:“一个成年哺乳动物的克隆提供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例子,说明技术是如何超出引导它的道德和社会伦理的。”随之而来的是克隆鼠、克隆牛、克隆猪、克隆猴、克隆鸡等“克隆动物”在世界各地相继问世。克隆人呼之欲出,并重新引发了技术与伦理的激烈碰撞。‎ ‎1998年1月,美国一位名叫理查德·锡德的科学家在芝加哥宣布了他的克隆人计划。此言一出,举世震惊。更是引起一系列戏剧性的连锁反应,大声呵斥者有之,呼吁立法者有之,学术批判 相 关 链 接 者有之。当然,也有捧场者,如期望一解膝下无子的荒凉者。‎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对DNA结构的研究获得成功;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对“克隆蛙”试验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这两件大事引起了有关克隆人的最初辩论,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人们普遍认为从生物的角度上来讲,克隆人是不可能的,不过是一堆“科学幻想”罢了。但是,1978年6月1日《华盛顿邮报》报道,有4名著名生物学家认为克隆人也许会很快问世,由此带来的问题将超出今天的伦理、法律和社会传统的思考范围。‎ ‎1998年,美国科学家由老鼠细胞克隆出来的50只小鼠这一事实,说明克隆羊可以进一步缩减为一个简单的过程,在显微镜下就可以随意创造出克隆体。日本人培育出来的8头克隆牛也被认为是克隆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克隆牛的成功率为80%。专家们推断,今天克隆人随时可能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不能不触发更为实际的生活伦理思考。‎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教授西沃尔指出,克隆人是无法阻止的。“如果有家庭需要,克隆就可以使孩子们诞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帮助不孕者的角度,美国芝加哥肯特法学院的安德鲁教授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如果克隆技术和现在的生育技术一样有效,而且成本更低,那么,医生们可能觉得克隆人是合乎道德的。克隆人对于试管婴儿、借腹怀胎者来讲,不过是一种新的生殖方式。但是西沃尔则认为,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这不仅仅是一个不孕治疗的问题,也不是在人工受孕基础上的简单跳跃。‎ 与克隆人相关的医学研究是克隆人体胚胎干细胞,英国科学家绘出了新的蓝图: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利用人体细胞克隆出早期胚胎,让它在实验室里发育6~7天,然后阻止它继续发育,从中提取胚胎干细胞;由于这种细胞具备分裂人体各种细胞的能力,可用来在体外培育出与提供细胞的个体特征完全相同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根据英国科学家的乐观预测,该项技术可再造人的神经组织、心脏肌肉、骨骼组织、皮肤组织、血液细胞、并节组织、肝脏组织、眼组织等,可以有效地治愈眼病、心脏病、心肌梗塞、传染性肝炎、肝硬化、癌症、骨髓病、帕金森氏综合症等许多困扰人类的疾病,并解决器官移植中排异反应和供体器官严重缺乏的两大难题。这项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它的实用方面,它还可以揭示生命发育的奥秘。在体外培养人类胚胎干细胞、观察它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将有助于了解一个人类受精卵如何精确地分化发育出各种完全不同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生命个体发育中的调控、生命起源与意识产生并列为生命科学的三大难题,因此观察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的生长过程,对弄清上述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随着克隆技术的日渐完善,一些专家们相信,一定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尝试着克隆人。“当第一个克隆人睁开他或她的小眼睛的时候,新的纪元就开始了。”然而,这才仅仅是开始,随之而来的近期结果将不能不使人担忧它的负面影响。例如,备受关注的克隆羊,情况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一是衰老速度比正常羊快。一个有趣的科学和哲学问题是,它们的“生物年龄”和“出生年龄”不符。多利的DNA取自一只6岁的老羊,多利的出生年龄已有3岁,按DNA推测,它的生物年龄应该是9岁。换句话讲,它即克隆了基因,也克隆了年龄,即“多利是披着羔羊皮的老羊”。人们不禁要问,从一个50岁的人那里克隆出来的克隆人可以活多久?二是不明原因的死亡率过高。英国罗斯林研究院的“克隆羊之父”威尔姆穆特估计,由于程序的不稳定性,50%的克隆婴儿将胎死腹中,而出生的婴儿中有1/5将面临夭折。‎ 克隆人还将导致人类基因库的单一性。因为,“克隆”技术仅是“复制”,而“两性”繁殖将出现基因的新的组合。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的前途不利,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无性繁殖自有其限度。利用体细胞生产各种克隆体虽数量无限,但质量无法保证。从遗传的角度而论,通过父母的结合使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相混合,有可能使子女在质量上超过父母,单靠体细胞做无性繁殖,子女的质 相 关 链 接 量根本无法超过母体。在自然界,生命繁殖开始时都是无性的,后来才发展成为有性。有性繁殖增加了变异的可能性。无性繁殖导致群体的每个个体都一样,从而增大了这个物种被消灭的风险。而 有性繁殖则使生物的可能变异在群体中大大增加,从而增强了物种的竞争力、适应力。这是生物进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生物需要多样性,人类同样需要多样性。如果人类都“优生”成为理想之人,很可能一种怪病毒就会使全人类遭到灭顶之灾。‎ 克隆人引发的争议已涉及到世界范围。近年来,科学技术专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法学家、政策分析家、伦理学家及有关国际组织多次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发表声明,提出建议,呼吁立法。我国政府也表明对克隆人的立场:不赞成、不支持、不允许、不接受。‎ 围绕克隆人问题,目前人们的疑虑多为,想象和推论。有些人乐观地渴望着通过克隆制造一批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明星和英雄等杰出人才;有人则悲观地担忧克隆出希特勒、墨索里尼等一批残暴的恶魔。实际上,这些设想是不现实的。一个人的智力、思想,是由先天遗传性与后天的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成果。另外,克隆的“伟人”或“恶人”即使把其细胞核中所有的基因都保存下来,由于这些基因是处于另一个生命的卵的细胞质中,所以基因的表达会受到细胞质的调控,不是一成不变的。很难想象,21世纪能克隆出与20世纪的爱因斯坦一模一样、在科学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一旦克隆人流行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复杂而纷乱。比如说,如果一个妇女生育了自己的克隆人,这个孩子该是她的女儿还是妹妹?再比如,这个孩子长大后与她母亲相貌酷似,这会给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又比如,如果父母生了一个克隆儿子后离异了,这时,母亲每天看见世界上她最憎恨的那个人的“复制品”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应该承认,克隆人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模式,使生育与男女结合紧密联系的传统模式发生改变,降低了自然生殖过程在夫妇关系中的重要性,使人伦关系发生模糊、混乱乃至颠倒,进而冲击传统的家庭观以及权利观与义务观。尽管由于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的不同,使伦理观也因国家、民族等的不同而不同。人类一旦从有性繁殖转为无性繁殖,夫妻、父子等基本的社会人伦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克隆人与细胞核的供体既不是亲子关系,也不是兄弟姐妹的同胞关系。他们类似于“一卵多胎同胞”,但又存在代间年龄差。这将在伦理道德上无法定位,法律上的继承关系也将无从定位。试问,“克隆人”有无在“生物学父母”“代理母亲”和“社会父母”中选择父母和更换父母的自由?抚养“克隆人”的义务和权利归属于谁?“克隆人”对谁的遗产具有继承权?从医学伦理角度审视,可以发现这些父母都是不完全的父亲和母亲,可说是父将不父,母将不母,子将不子,地道的“三不像”。在这样组合的家庭中,伦理的模糊、混乱和颠倒,很容易导致心理和感情上的扭曲,播下家庭悲剧的种子。‎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段:达摩克里斯总梦想着坐上众神之王的位子,于是宙斯请他上来一坐,当他真的坐上王位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悬着一把锋利的宝剑。人类似乎也面临与达摩克里斯相同的问题,既创造了高科技文明,也把头顶的这把剑磨得异常锋利。同样,克隆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应在向前飞奔的时候,抽空看看头上的这把利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