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诗歌阅读 考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ww.ks5u.com 考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尺水兴波,精心对照见真章 突破一 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 【迁移拓展】 1.请填写下表,把握各种修辞手法。 修辞 内涵 作用 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做比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① 比拟 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 ② 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 ③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④ 双关 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⑤ 答案 ①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②使描绘的事物更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 ③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④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⑤使诗歌的内蕴丰厚,余味深长 2.完成以下问题。 (1)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简析。 答案 比喻。诗歌巧妙地以“螺” 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比拟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 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3)夸张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请对第三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4)借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诗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5)双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请对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表达了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问题。 点绛唇·丁未①冬过吴松②作 姜 夔 燕雁无心, 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 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注】 ①丁未: 即公元 1187 年(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②吴松: 即今吴江市。 第四桥: 城外的甘泉桥。 天随: 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身处晚唐末世, 举进士不第, 只好退隐江湖。 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两句。 答案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场雨。此处将本形容人生活贫苦的“清苦”用于写山,使无情物着有情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苍凉之感。(答寓情于景亦可。青山清寂愁苦,天空昏暗欲雨,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内心的千愁万苦。) 2.(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 ①比拟、排比。(明技巧)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释运用)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析作用)③“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释运用)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析作用) 突破二 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迁移拓展】 1.请填写下表,把握诗歌中常见的各种表达方式。 记叙 记述事情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的经历。往往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其结果几方面 议论 对人和事物进行评价、论说,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观点、见解 抒情 ① ②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 描写 白描 细节描写 ③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答案 ①直接抒情 ②间接抒情 ③正侧结合 2.完成以下问题。 (1)直接抒情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直接抒情。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 (2)间接抒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这首诗歌景和情的关系如何?请加以简析。 答案 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3)白描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诗歌运用了白描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4)细节描写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正侧结合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对诗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 前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后两句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即练即悟】 3.(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王 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 诗歌描写了李将军的居住环境——“冷静”,书房的陈设——“墨画”“一架书”等,借环境描写来烘托李将军有文人的趣味;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侍儿知礼数”,从旁衬托出李将军知书达理、富有文化修养等特点。另外,李将军最突出的特点是喜爱置身书房“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体现了他喜爱读书、个性狂放的一面。答题时要点明手法,将手法的运用同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分析。 答案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4.(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解析 分析叙述手法的作用,自述口吻,真实,动人;时间顺序,脉络清晰;客观呈现,寄寓诗人更深的情感。分析对比及作用,贫苦农民采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形成人与马的强烈对比;其他对比为富家与贫家之比,作用是表现贫富差距之大和诗人批判之深。 答案 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请简要分析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情。 答案 细节描写,“起坐”写出对友人到来的期盼之情。以景衬情,以晚钟、疏雨衬托此时诗人的情绪的沉郁直抒胸臆,尾联用“不相顾” “空复情”表达友人不来的怅惘。心理描写(幻觉),颔联写诗人在等待中以至于出现了幻觉,充分体现出其急切诗人由“朝”及“晚”,一直在等待友人的到来,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写诗人一往情深。 突破三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比兴等。 【迁移拓展】 1.请填写下表,了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内涵 作用 对比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① 衬托 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② 渲染 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的表现手法 ③ 用典 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④ 比兴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托物寓情,是寄托,也是联想。比兴常连用 ⑤ 动静结合 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 ⑥ 虚实结合 “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 ⑦ 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⑧ 调用多种感官 视觉描写为主,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⑨ 答案 ①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②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 ③营造某种氛围,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 ④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⑤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⑥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 ⑦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⑧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⑨增强描写的立体感,多方面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 2.完成以下问题。 (1)对比 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 (2)衬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手法与对比有何不同? 答案 衬托。作者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此处衬托与对比不同,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3)渲染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诗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4)用典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词句中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用意? 答案 诗句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5)比兴 《孔雀东南飞》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有何作用? 答案 该句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的想象,不由得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到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6)动静结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7)虚实结合 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景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词中“春风十里”是虚景,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是实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8)点面结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请赏析诗歌写景的表现手法。 答案 点面结合。“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9)调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结合等) 试赏析《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是如何描写蜀道的。 答案 使用夸张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即练即悟】 6.(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 解答本题要明确前六句的思想内容,依次从中找出对比点,并分析这些对比表现了精卫怎样的形象特点。首句中的“终年”与“寸诚”,用时间之长与寸心(决心)对比,凸显精卫决心之坚;三、四句的“山石细”与“海波平”,用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出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五、六句的“功难见”与“命已轻”,用任务重功业难成与生命有限对比,表达出精卫不能实现抱负的命运之悲。 答案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7.(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山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解析 “更待”一词表明这两句都是想象之景、想象之事,可判断是虚写。“一切景语皆情语”,“夜深”同游,“秋风”“斜月”之下有“钓舟归”,营造了清幽的美好意境,同时体现了诗人心情的闲适之意。 答案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8.(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 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答案 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突破四 结构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 【迁移拓展】 1.请填写下表,了解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技巧。 结构技巧 内涵 作用 卒章显志 在诗歌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 ①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 ② 抑扬 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 ③ 铺垫 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④ 答案 ①增加诗文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②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③无论先扬后抑还是先抑后扬,都是突出强调后者 ④增加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形象更鲜明 2.完成以下问题。 (1)卒章显志 李白《行路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结尾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诗歌主题,表达了实现理想的豁达。 (2)以景结情 请赏析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两句。 答案 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3)抑扬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请赏析诗歌运用的结构技巧。 答案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 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4)铺垫 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案 “我言秋日胜春朝”为下文赞美秋日作了铺垫。 【即练即悟】 9.(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①迮:狭窄。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解析 尾联“丹枫”点明季节。尾联写景可知是以景结情。 答案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5分钟 90分) 1.(2020·成都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 适 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②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①动:近。②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解析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诗歌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春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答案 B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示例:①对比: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五、六句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惹动诗人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七、八句化用《击壤歌》,描写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隐居生活,赞叹其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2.(2020·重庆南开中学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贼退示官吏注(节选) 元 结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注】 代宗广德元年,蛮族盗贼攻入道州,把城内的财物几乎抢劫一空才离开。第二年,盗贼又攻破永州和邵州,不再进犯道州的边境而退。此时元结任道州刺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田租赋税有固定期限,日上三竿还能安稳酣眠,写出了诗人一身轻松、尽享隐逸之乐的状态。 B.七、八两句写道州城池太小,老百姓贫苦不堪,连贼人都对他们怀有同情之心,无意洗劫。 C.“迫之如火煎”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眼见百姓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而心急如焚的心理状态。 D.诗人想辞官归隐,与一般隐逸者向往田园山水志趣不同,更多的是对官府横征暴敛的抗议。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C项,“直抒胸臆”错,该句直陈实事,描写了官府横征暴敛、陷民于水火的情景。故选C。 答案 C ★(2)这首诗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举三例加以赏析。(6分)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结合诗句说明修辞手法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指出该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昔日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如今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对比中突出了官吏的横征暴敛;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与如今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的对比突出官不如贼,暴虐无度;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官府横征暴敛的不满。 答案 ①昔日“井税有常期”和如今“迫之如火煎”对比,突出了官吏的横征暴敛;②“城小贼不屠”与官吏“迫之如火煎”对比,突出官不如贼,暴虐无度;③官府横征暴敛和诗人宁愿辞官归隐对比,突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④昔日的太平与现在的纷然对比,突出时局的动乱;⑤过去的诗人尽享山林之乐,而现在的诗人备受为官之苦,突出对官府横征暴敛的不满。 3.(2020·桂林市、崇左市仿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9分) 太常引·客中闻歌 项鸿祚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杨枝①飘泊,桃根②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注】 ①杨枝:唐诗人白居易侍妾樊素,因善歌《杨柳枝》得名。②桃根:晋代王献之妾桃叶之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人用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新春图,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也是一种别具魅力的美,只是让人在欣喜之余又夹杂一丝遗憾。 C.词的最后三句与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心情和意绪都非常相似。 D.“杨枝”和“桃根”是两位女子的名字,词人在此运用典故,主要目的是点出自己的身不由己、卑微渺小。 解析 本首词是咏羁旅客愁,情感是伤感郁闷的,A项“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传递的是喜悦欢快之感。 答案 A ★(2)本词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了词人的情感?(6分) 答案 ①反衬(乐景衬哀情)。②用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之景,来与词人的愁绪形成对照。③表达了词人羁旅他乡、身不由己、卑微渺小的愁绪苦闷。 4.(2020·汕头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江景,并交代了行程的时间和地点:日暮时江边渡口。 B.颔联由近而远,由岸上而江中,写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 C.颈联“数丛沙草群鸥散”所展示的画面与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相类似;“万顷江田一鹭飞”则与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 D.尾联诗人触景兴感,萌生遐思,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愫。 解析 B项,应该是“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 答案 B ★(2)尾联诗人借范蠡辞官而去的典故,意在表达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范蠡因与越王勾践难共安乐,因此急流勇退,放浪江湖。作者借此一是揭露了君主与臣子可共难而不可同乐的社会现象,二是暗寓自己的归隐实乃失意后的无奈,三是含蓄写出自己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表达出淡泊仕途、厌倦名利的心境。 5.(2020·广州综合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注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 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解析 “跌宕起伏的心情”不正确。 答案 B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答案 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6.(2020·长望浏宁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 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栏干的角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明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 B.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 C.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得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 D.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结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 解析 “相思意,何时足?”意思是说尽管来信中满纸是相思的文字,却也解除不了读信人相思的煎熬,并不是说来信人的相思之意难以表达。 答案 C ★(2)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试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以景衬情。翠竹青青,千山碧绿,芳草萋萋,杨柳依依,一片大好春光,而有情人天各一方,只留得闺中人独守空楼,本是美好的春色却让相思者徒增怨恨。②以事写情。倚楼独立,远眺千山,反复读信,翘首月下,这些行为细节无不表现出女主人公极度的相思。③以典寓情。风摇翠竹,吹箫声断,芳草离恨,都在典故的化用中寄寓着相思的离愁。④直抒胸臆。“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发内心深情和苦楚。(答出任意三点记满分) 7.(2020·上饶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忆 昔注 陆 游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 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 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注】 此诗写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当时诗人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佑观,任闲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壶浆马首泣遗民”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泣”指宋军为他们留下了深切同情的眼泪。 B.“夜栖”和“昼上”,使一个不辞劳苦、以全部精力投入北伐准备工作的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指日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颈联“逡巡”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表现了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 解析 “泣”指遗民们因在被占区受到屈辱,热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而留下的眼泪。 答案 A ★(2)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对比;②本诗首联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受到遗民慰问的盛况,颔联写作者昼夜辛苦经营,积极投入北伐准备工作,颈联用“岂知”转折,至末二句写诗人灯下披览史书,联想自己,不由得悲从中来。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③表达了一个志士空怀报国雄心、壮怀不得伸的悲愤心情。(如答“虚实结合”也可酌情给分) 8.(2020·东北三省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9分) 出 关① 吴兆骞 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②喧喧驿骑尘。 敢望馀生还故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③雪,柳色初开紫塞④春。 姜女石⑤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注】 ①诗人流放宁古塔县途经山海关时所作。②筚篥(bì lì):军中乐器。③黄龙:边塞名,借指宁古塔。④紫塞:此指山海关。⑤姜女石:清朝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出关数里有姜女祠,祠前土丘为姜女坟,望夫石在其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山海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行至此处回望,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 B.首联中的“边楼”“嶙峋”“筚篥”写出了山海关崇山峻岭、有戍边的将士把守的情况。 C.第三句写出了诗人虽遭流放,但相信自己一定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 D.第四句写作者因连累双亲而自责,抒发了不忍离开故土、挂念双亲的情感。 解析 C项,“相信自己一定”错,“敢”是“岂敢”之意,是不敢奢望能回到故乡。 答案 C ★(2)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 ①对比:将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与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虚实:虚写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实写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两相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仅答出情景关系,酌情给分)②用典:通过写只有“傍关”的百姓是“汉家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和因发配边塞而产生的孤独、失落之感。 9.(2020·广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龙阳县歌① 刘禹锡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②,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微服巡察龙阳县后所作。②篱落:篱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县衙门前的祥和场景,地面洁净,百姓正在整理渔网。 B.第三、四句重在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所以用孩子围观与黄犬怒吠来反衬。 C.龙阳县河滩一带地势平旷,绿草如茵,环境优美,县衙很少有官吏出入。 D.本诗叙写作者微服巡察的所见所闻,写景叙事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 B项,主人的热情好客与孩子围观、黄犬怒吠并非形成反衬。 答案 B ★(2)“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用鹧鸪绕篱与橘柚垂芳,描摹当地充满生机而又美丽的乡村风貌;②动静结合(或“绕”和“照”两字精练传神),表现了百姓生活的安宁祥和;③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10.(2020·枣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寒节日寄乡友 齐己注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 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 【注】 齐己:俗名胡德生,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古寺家”点明了诗人的僧侣身份,“寥寥”这一叠词既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寂,又抒发了诗人凄冷之感。 B.“踏青思故里”句写诗人置身野外,看到和自己家乡相同的风景,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表达委婉含蓄。 C.“垂白”以极简洁之语,写诗人年迈,照应“岁岁”,让诗人的情感更显得沉郁,也显出乡友之情的真挚。 D.“归恨共无涯”呼应了“岁岁逢寒食”,让诗歌在时间维度上向着未来和历史两个方向延展,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解析 B项,“看到和自己家乡相同的风景”理解有误,踏青思故里,可倒装为“思故里踏青”,而眼前唯有“寥寥古寺家”。 答案 B ★(2)这首诗在景情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杨花”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稀疏雨”“冷澹霞”,寄寓着诗人寒食节期间内心的孤冷悲戚之情;“沧浪”“湘水”寄寓着诗人归家不得的无奈和遗憾。②想象、对比。设想故里的乡友们踏青的情景,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并与眼前自己孤单面对杨花开落形成对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