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 少年闰土|部编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 少年闰土|部编版 (1)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我”对闰土的回忆,写出我与闰土相识、相处(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的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及分别的过程。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充分感受闰土的人物形象。‎ 课前谈话:畅谈鲁迅,了解背景 师: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 生:鲁迅 师(出示图片):对于鲁迅先生,你有哪些了解?看过他的什么书?(畅谈) ‎ 请看大屏幕,自己读。‎ 鲁迅先生不愧为大文豪,一生写了这么多作品。毛泽东同志对他有着崇高的赞誉。 师(简介鲁迅):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简介故乡)请个同学读一读。你觉得《少年闰土》大概出现在小说《故乡》的哪个位置?‎ 教学过程:‎ 一、 齐读课题。(亲切地再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师梳理板书)‎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你能读懂些什么。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打上记号。(生自由读书5分钟,师巡视时提示一些词语的读音) 2、检查词语 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出示)‎ 哪些词语容易读错写错,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字音字形)请你带着大家读。‎ 再读读这些词,发现了吗,带拼音的字有什么特点?多音字 (出示)‎ 5‎ 这些多音字还有哪一种读音?同桌说一说。哪个字有困难?‎ 这些红色的词语哪一个你特别不理解?(出示)‎ 请你挑选自己觉得难读难写的字再读一读,记一记。‎ ‎3、读了课文,你知道闰土给我讲了哪些事?(检查朗读:四件事)哪件事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四件趣事)它就像一个特写的镜头,总在我的脑海浮现。(读第1小节)‎ 随机点拨:谁也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闰土给我讲的其他的事?(不但读通顺了,还读出情感来了,真了不起!)   师:闰土给我讲的事就这些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看跳鱼后的省略号知道的。‎ 生:我是从16自然段中的无穷无尽知道的。‎ 师:这四件事是留给我印象较深刻的。‎ 师:这样的事你们经历过吗?听说过吗?‎ ‎(没有)‎ 师:像这样没有经历过的,没有听过的事就叫做――‎ 生:希奇事。新鲜事。有趣的事 过渡:你还解决了黑板上哪些简单的疑问? ‎ 三、重点解决个别问题(名字来历、相识、关系等)‎ ‎1、我和闰土是怎样相识的?‎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什么叫忙月?‎ 讲究你理解吗?‎ ‎1、讲求,重视。2、值得注意或研究、分析的内容。3、精美别致。‎ ‎(还读懂了什么?)(“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后来又成了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2、两人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闰土留给我怎样的印象?(跳读课文,找一找)‎ 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外貌 仔细读读,闰土的外貌给你怎样的印象?(可爱、健康)提示:注意这几个字(圆、小、明晃晃) 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提示:紫色)健康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闰土生活在海边的农村,经常风吹日晒变成紫色)‎ 这是一个多么讨人喜欢的农村少年?(读)真可爱 ‎(这么可爱的少年,我们是怎么相识的?)‎ ‎3、(梳理板书)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问题,老师把它擦掉了。同学们,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辟,刚才你有没有读出新的疑问?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句子含义)读书就要学会边学边思。‎ 5‎ 四、教学“ 看瓜刺猹”‎ ‎1、 同学们,下面我们走进这位农村少年。请你用心去读一读课文中有关看瓜刺猹的内容,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任务的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划一划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在边上写写批注。(学生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2、反馈交流(出示对话)(先读句子再把你的理解说给大家听)‎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没一般的滑……”‎ 理解得真好,请你读一读。‎ ‎(1)点拨:理解中进行朗读指导。‎ 你觉得读得怎么样?如果声音这么大,猹全部都给吓跑了呀,猹是特别警觉的动物,你们要注意(师用低低地声音说“月亮底下”) 十分好奇:管贼吗?‎ 生小声地读“月亮底下……它不咬人吗。   师:担心哪孩子   生急一些:它不咬人吗   师:非常担心哪   生更急一些:他不咬人吗?   生:接着往下读   师:快刺啊,快刺   生:接着读   师: 这畜生好伶俐。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我觉得应该在轻轻地走过去后,特别在看到猹时,要非常快的刺,不然它也跑了 ‎(2)多种形式读(语言、动作)‎ 我:好奇、佩服、羡慕 闰土:干脆利索、得意 自由读、分角色读(评价)、挑战读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过渡:闰土将讲得有声有色,以至于30年过去了,提起闰土,我的脑海里总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哪个自然段直接描绘了这幅画面的内容?‎ ‎1、好好品读,除了语言,你还从哪里读懂了闰土的勇敢?带、捏、刺   ‎ 生:你想在这样的西瓜地里,一个人没有,夜深人静,他就能去看瓜刺猹多了不起。‎ 师:你说的太好了,相信你读得更棒!(挑战读)‎ 5‎ ‎ 师:这个捏还能换成什么词?   生:握。   生:拿。   师:还有吗?   生:抓。   师:抓也行。   生:我想换成拎。   师:有这么多词语,可不可以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动作要小一点,捏的动作很小,很轻。动作大一点了,猹就跑了。就要轻轻走过去,就不会跑。   师:好,用捏我们可以体会闰土蹑手蹑脚的样子。‎ ‎2、第一句话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反馈:金黄的、深蓝的、碧绿的 师:这些词能去掉吗?‎ 生:这样定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好地体会要表达的内容。‎ 生:我读出了一个美好的月夜! ‎ 师:请你读。不仅要读出美,还要读出月夜的静。(宁静、美丽、辽阔)‎ ‎3、下面请同学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幅完整的画,。读出月夜的美与闰土的勇敢!(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师:多么迷人的月夜呀,多么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呀,早已飞到那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虽然我并没有亲眼所见,但闰土看瓜刺猹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 出示:‎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4、指导背诵 师:多么美好的画面!能把它定格在脑海中吗?‎ 师提示:可以利用文章插图来记,一种可以借助关键词句来记。‎ 生自由识记。‎ 展示:(提示:背诵的时候,把我们刚才体会的情感融进去!)‎ ‎5、升华情感 师:这既是一幅画,更像一首诗,这诗一样的画面在我的头脑中浮现了将近30年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一样的韵律。(配乐)‎ 深蓝的天空中 挂着 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 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 有一个 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 尽力地刺去。‎ 5‎ 那猹 却将身一扭,‎ 反从他的胯下 逃走了。‎ 师:真了不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六、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着重抓住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读懂了闰土年少健康天真活泼,机智勇敢。下节课,我们就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去读懂其它的趣事,去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闰土,(板书:……)还要去解决这些剩下的疑问。‎ ‎2、布置作业 片段:外貌描写 ‎  ‎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