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练习: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综合检测(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练习: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综合检测(七)

单元综合检测(七)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宣城高一期末)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 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按照共产主义原 则来调整产品”是指( ) A.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解析:选 B。根据题目中“共产主义原则”“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可知,材料反映 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 B 项。 2.(2019·石家庄高一检测)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 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 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 )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解析:选 C。材料中称这种经济政策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正常’形式”, 表明了布哈林对政策的肯定,结合材料中“内战”“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可知,该经 济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C 项正确。 3.(2019·宜昌高一期末)有苏联领导人在 1925 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 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 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 ) A.国家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B.目的是战胜国内外一切反动军事威胁 C.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D.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解析:选 D。据材料“1925 年”“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可知,这是 新经济政策,材料“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说明其目的是利用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选 D 项。 4.(2019·宜昌高一调研)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 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这一思 想( )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 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解析:选 D。部分发展商品经济,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是列宁对社会主义 建设的正确探索,故选 D。材料强调发挥商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属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探索, 当时计划经济体制还未建立,A 项错误;大工业的基础地位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但 材料中思想强调的是通过商业建立农业与大工业的经济联系,B 项错误;此时的苏俄(联)没 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 项错误。 5.(2019·南京高一检测)下图为苏联 1 公担稞麦可交换的物品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 化的原因是( ) A.集体农庄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B.工业发展快导致农业严重滞后 C.农产品低成本制约了价格上涨 D.农业劳动转为工业发展的资金 解析:选 D。观察示意图可知,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差越来越大,这是斯大林执政时 期实施农业集体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和原料的结果,当时牺牲农业来支持发展工 业,故选 D。 6.(2019·银川一中高一期中)列宁在 1922 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 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 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迅速实现 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析:选 C。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主要依靠的是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 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C 项正确。A、B 两项发生在“斯大林模式”形成之前,D 项为工业化打下基础,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7.(2019·漳州高一期末)1964 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 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 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 A.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B.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 D.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解析:选 D。根据材料可知,这是苏联政府在试图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来调动 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故选 D 项。 8.(2019·洛阳高一期中)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后,承认物质利益对经济发展作用, 国家对经济效益好、上交利润多的工矿企业给予奖励,允许企业对成绩好的工人给以奖赏, 拉开企业和劳动者收入差距。对赫鲁晓夫上述举措的正确认识是( ) A.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商品市场的作用 B.与新经济政策有相通之处 C.颠覆了“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建设思想 D.使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解析:选 B。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存在,实行按劳分配,与材料中重视物质利益,承 认个人和企业自己利益有相似之处,故选 B。 9.(2019·襄阳高一调研)据统计,苏联“十五”(1976-1980 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 比“七五”(1961-1965 年)计划期间增长 50%。这表明( ) 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也给予一定重视 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 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解析:选 A。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964-1982 年)苏联农业取得一定的成就, 故选 A。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B 项错误;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C 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于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 项错误。 10.(2019·邢台高一期末)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 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 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体现出( ) A.指令性计划减少 B.商品经济发展 C.计划体制的弊端 D.公有制被打破 解析:选 C。材料反映了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而轻工业落后的局面,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 下的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失调问题,故选 C。 11.(2019·晋中高一联考)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 2 亿吨左右徘徊,1984 -1986 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 2.6%,而 1987-1989 年下降为 1.5%。1986-1989 年,进口粮食 1.37 亿吨,年均进口量为 3 430 万吨。材料表明( )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B.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D.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 解析:选 D。材料表明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并没有带来粮食产量的增加,因此未达预期, 故选 D。 12.(2019·临沂高一月考)戈尔巴乔夫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他“改革”,苏联体制上的问 题还可以“再拖上一段时间”,不会这么快丧命。这说明( ) A.戈尔巴乔夫改革客观上延缓了苏联解体的到来 B.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 C.苏联解体是国内外因素在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路线催生下的产物 D.苏联解体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直接原因是西方和平演变 解析:选 C。从材料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国内外危机加剧,从而使苏联解 体,故选 C。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A 项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 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解决,B 项错误;西方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6 分,共 52 分) 13.(2019·驻马店高一期末)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 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 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 1921-1927 年是苏 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 世纪 30 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 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 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 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材料二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 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 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 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材料三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 1977 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 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 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 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曼·罗兰所说苏联 30 年代“这些 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8 分) (2)材料二中的“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请用全球史观评价他的 贡献。(8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前一种“组织方式”弊端的主要表现。以后一种“组 织方式”为开端,我国的经济体制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10 分) 解析:(1)第一小问“退却年代”指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第二小 问即回答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第一小问是指罗斯福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小问从全球史观角度评价罗斯福的贡献,结合其对 当时欧洲其他国家以及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 回答。(3)第一小问分析计划经济模式在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方面的弊端;第二小 问结合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举措回答。 答案:(1)“退却年代”:指实行新经济政策。 理解: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 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 (2)贡献: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评价: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表现:“一大二公”,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 度集中。(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调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4.(2019·江苏名校高一联考)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 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 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 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 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 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 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 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 1953 年的九月全会上, 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 80 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 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 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 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 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 年,经过 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 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8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6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6 分)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6 分) 解析:(1)第一小问由“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 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等信 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回答。(2)由“赫鲁晓夫指 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 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 1953 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 种植玉米”等信息分析回答。(3)由“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 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等信息概括回答。(4)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减耕减产;补贴农业;颁布农业法案。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2)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种植玉米。 (3)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发挥市场作用。 (4)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