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每课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稚子弄冰 村晚 2 祖父的园子 3*月是故乡明 4*梅花魂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 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局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 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 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 动人民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 材。 反复朗读,感情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受诗 词的意境,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诵出诗歌的意境,是我这节课设想达成的目 标。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步骤是: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 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二、在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三、 迁移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二,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整节课下来,学生没有进入诗歌的意境,始终游离 于诗歌之外,我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累,课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原因之一:在教学第 一步骤,给学生自主读诗的时间有点少,集体朗读不能代替个人自读。读不好,教学第二个 环节自然不好深入。原因之二:引导学生借注释,明诗意,悟诗境时,教学策略过于简单。 学生们对诗歌的第四句“也傍桑阴学种瓜”最易理解,也最容易感受孩子的勤劳,但对诗中 体现的孩子的天真可爱,学生不容易感受,教学时我以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感悟是不可 取的。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爱,应该下功夫琢磨。“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忙碌景象,距离现在孩子的生活也比较遥远,如何引导他们感受农村男 女夜以继日,辛勤劳作的劳动场面,进入诗歌描写的意境,读懂作者的情怀,若适时补充一 些人们劳动的画面,学生应该更容易入境。教学策略的单一,导致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引领学 生扎扎实实地进入诗歌的意境,因而整节课学生始终游离于诗歌之外。 我想,今后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策略,达成教学 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探索,真正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应 该付诸于实践的首要任务。 稚子弄冰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传播,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中国告急!然教育一线的同仁们却 并没有因为疫情的恐怖而停下我们追逐教育梦想的脚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不出门,不扎 堆,不聚会成了疫情期间的新时尚,也是我们为国家做贡献的一种特殊途径。故此,教师网 络直播授课应运而生。 最近,作为体育教师的我直播了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稚子弄 冰》一诗。我的设计思路整体是这样的:先用游戏导入,引出稚子弄冰这首诗;然后进行作者 的简介,引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接下来学习诗中的两个重点生词;通过诗词的学习,达到 了对全诗的整体认知,学生再根据节奏朗诵整首诗;然后带领学生来赏析整首诗,在赏析之 后总结出小孩子弄冰的四个步骤:金盆脱冰、彩丝穿征、敲磬穿林、碎作玻璃;最后进行整 首诗的课堂总结。 直播进行完,总体情况还是可圈可点的。经过和其他语文老师的沟通交流,有两点深 刻反思:第一点在这首诗中提到了古代的两种乐器,一种是钲,一种是磬,我在讲的时候只 是说了它们的释义,但并没有以图例的形式展示出来,专家老师建议用图片的形式直观地展 示出这两种乐器,这样通过图例让学生能更清晰地能够认识古代的乐器;第二点,我可以先 让学生弄清楚稚子弄冰的过程,总结出四个步骤,但总结的金盆脱冰,彩丝穿钲,敲磬穿林, 碎作玻璃四个步骤可以进一步的浓缩为四个动词脱、穿、敲、碎,然后根据这四个动词来穿 起整首诗,再由学生根据注释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于是,我就立即修改了课件。 反思后,改进的课堂流程注重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而我原来的设计却忽略了 这一点;对弄冰四个步骤的进一步浓缩,能够使学生在背诵本首诗的时候有了把握点。统编 教材注重了语文要素的融合和学习能力的输入,这一点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时刻关注。特殊时 期,网络授课,居家学习也是佷不错的选择,祝愿所有的老师们、同学们学有所获、学有所 乐! 村晚 《村晚》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目,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从整 堂课来看学生在老师不断的引导和提示下,二声部演唱的非常和谐。可见王老师平时非常注 重课堂常规,重视学生的声音,因而学生的基础特别扎实。每次听王老师的课总是让我受益 匪浅,王老师不但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而且能非常好的运用到教学中去。术业有专攻,很 敬佩王老师那种刻苦钻研的教学态度,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体会到音乐的美, 体会到合唱的魅力。对于刚接触合唱课不久的我来说更需要王老师那种“钻”的精神,多听 多练,从一点一滴做起。 2 祖父的园子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 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 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 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 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 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 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 达方式。《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 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 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 14、17 自然 段时,学生不由地笑了,他们被新鲜的语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响了,于是我请读 的学生坐下,让全班同学自由放声读起来,发现他们读地特别有劲,我也暗暗高兴,因为他 们对这篇文章一定感兴趣。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 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 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 ABB 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 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 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 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 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 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 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 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 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 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 受。 另外课文第 17 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 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学生就说黄瓜也像 人一样,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绪,爱耍小脾气,生活无拘无束。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 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 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 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思维自由洒脱,想 说的话特别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 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 了,一觉醒来……”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 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 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了较好的效果。在续写完成之后再欣赏《祖父的园子》中的精彩描绘, 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 使学生感受更深刻。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 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3*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 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那淡淡的描写,含蓄隽永的语言和娓娓诉说的真情,的确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这也正是 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极佳切入点。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创设情境,调动语感 我在课前几分钟用多媒体展示月景图片,并播放《彩云追月》的背景音乐,营造浓浓的 见月思乡的氛围,引发学生自由练说:想到了哪些古诗名句,想到哪些成语、哪些人?在引 导学生回忆了经典的咏月思乡名句后,我会对他们的回答一一给予肯定,并继续以抒情的语 句来激发学生们的情思:“同学们说得很好,思乡之情最为苦,孤月离愁断肠人。今天我们 就一起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故乡,看看那一个让他情有独钟、魂牵梦萦故乡是怎样的 情景”。这样创设情境,巧妙调动学生语感,自然引导进入课文。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小月亮”悟情感。 季羡林先生在文中不只一次把故乡的月亮称为“小月亮”,此时我引导学生:月亮难道 还有大小之分吗?学生立即投入到阅读中,他们先是找到五处所谓的“大月亮”,这五处都 是作者在风光旖旎的地方看到的月亮,其美妙是无与伦比的。作者的“小月亮”地处穷乡僻 壤,实在是很平凡的,因此,“小月亮”含有平凡的意思,然而就是这个平凡的月亮,伴随 作者度过那个美丽的童年,和作者一天长大,是作者情感所托,是作者乡思、乡情的凝聚点。 因此“小月亮”更是平凡而难以割舍的思乡情怀。 (2)多种方法认识汉字。 学好语文的第一要点是会识字,五年级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汉字的方法。本课 要求会认识 14 个生字,这些生字笔画多,就是有的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准确读音。教学中, 我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这些生字的。“垠”,学生编成儿歌: “有金是银,有土也是垠,有了黑土地,才能一望无垠。”这样既学习生字,又增强学生的 环保意识,一举多得。 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一些句子,和学生平时接触到的文章略有不同,学生读来觉得有点 儿拗口,学生们不管是说话还是朗读,都有点儿紧张,语速较快,同时学生的期待感不高, 我想:也许是他们缺乏自信,心理素质不高的原因吧。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培养他 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增强他们敢于锻炼自己的勇气。 4*梅花魂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 生.下面,我从以下两点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 透过窗口看世界,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学的一个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借助小 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研究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必须充 分利用此窗口为阶梯,创造性地去拓展文本相连的以外的内容,适时地引进推荐给学生,既 扩大阅读的量,又能为深度理解文本服务.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欣赏完美丽 的梅花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用多媒体出示王冕的《墨梅》, 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 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 入两首现代的诗歌《游子情怀》和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 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 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 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孩子们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 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拨开层层迷雾,让诗性的阳光洒进孩子的语 文生活,让我们的学生更多一份语言的醇厚与灵动,更多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广.我们愿做 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二, 点燃孩子的激情,提升生命的价值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 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我知 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 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有情真真,意切 切感受.因此,整节课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渐入佳境,尤 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小脸通红, 情绪高涨,他们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说他们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 刚强不屈的梅花.望着他们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们一同成长, 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可以看出,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 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 我分明看到了文本的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当学生感到有一滴 圣洁的露珠滴落到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 翼感动莫明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提升.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 时间不够等.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 际。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设计这一教学内容的意图有二,一是 通过交际引导学生了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有心动 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二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本次口语交际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讲自己了解到的大人们的童年故事,达到训练口语表 达、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着重在讲故事的技巧方面下功夫,通过调动学 生的回忆、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试讲、小组互讲、组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放开,不断 改进,最终达到把故事讲精彩的目的。 成功之处: 1.因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所以在导入中回扣课文,既复习了 前面的内容,又为本活动作了铺垫。 2.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中掌握本次口语交 际的要点。 不足之处: 有些孩子注意力好分散,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注意倾听。因为小组较多,所以我并 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那一刻,我长大了》,是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选择成长 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 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是本 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 的记忆。“冰心如是说。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往事。通过学习《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 花魂》几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往事。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一个时刻、某 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 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教学难点是: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成功之处 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反思修改作文,完成实 现作文教学的一课一得,关注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的问题,有利培养学生完成 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 习作热情。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 从评价修改来看,运用个人修改、小组交流、全班评价、修改誊抄等方式引导学生修改 自己的习作。培养了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 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但是我认为自己还应该更加重视与学 生的对话,努力做到将自己融入孩子们当中,注重以动情的言语将学生的心拉近,让学生感 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身边亲人的关爱和呵护。 教学之路的探索永无止境,我将更加脚踏实地,以生为本,探索更加适合自己、更加有 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学相长。 语文园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