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8 静夜思 教学反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8 静夜思 教学反思

静夜思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古诗《静夜思》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也把它背得滚瓜 烂熟。面对这样熟悉的古诗,老师还有什么可教给一年级孩子的呢? 首先,应花精力突破识字的难点。 新教材要求孩子识记的字特别多。《静夜思》一文因诗文短小,生字不算多, 但也有 10 个。如何让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诗中字词的认识上呢?这时,组织 孩子评价他人读音的缺陷,一起讨论生字的字形,就能找到他们对于古诗的新鲜 感。诗中三拼音较多,又大多是带“ang”的后鼻音,读准确还不是很简单的事。 所以要在这些三拼音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采用孩子们喜欢的识字方法进行识 字教学,亦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掌握古诗的内容和含义。 其次,引导孩子们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仍然 是熟诗教学的必要目标。 不足之处: 面对一年级的孩子,只采用深入分析和繁琐讲解的方法,则事倍功半,效果 不佳。所以一定要凭借优美的音乐和诗意的画面,采用一年级孩子乐于接受的方 式进行教学。引导他们体会时,也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避免空洞的说教。 (二)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 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 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 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 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一、教学效果 1.猜谜语导入,增加兴趣。利用“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 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这个谜语导入新课,现在开始抓住了学生 的学习热情。 2.创设情境,复现生字。将本课生字藏在星星的小图片中,利用多种形式读 生字,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3.借助插图,反复诵读,体会诗意。将课文插图放映在多媒体上,并播放配 乐,让学生看着插图,跟着配乐来朗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成功之处 1.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 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 均用力。 2.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 学习的快乐。 4.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办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 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 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 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 后每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三、不足之处 1.识字时,只用图片吸引学生反复读,未能让学生说一说识字方法。在识 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2.李白是这首诗的作者,学生对于李白并不陌生。但是也只是浅显的认识李 白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课上我没有对李白做出详细一点的介绍,如果学生听 了我的介绍,说不定对于本首诗的理解会更加容易一点。 四、改进措施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处理 要有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课上应该让学生交流对诗歌作者李白的认识,调动学生已知经验,关注学生已知 世界,注重孩子的个性体验,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会丰富了学生的 视野,同时为整体感知诗意作好情感铺垫。 (三) 《静夜思》这首古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是我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 白的经典诗作,它语言凝练,感情真挚,反映了外出游子的深夜思乡之情。《静 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 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 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一、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 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尤其不能拘束了学生的想象力,应在 教学中把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 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 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 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 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 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 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 神积淀。 二、成功之处:在介绍背景解诗题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标十 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 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 进行口语交际。”所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学生在介绍李白和写作背 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 内容做好准备。在理解诗意时我注重多让学生朗读、交流。这样既不会破坏诗歌 的朦胧美,又可以促使他们动脑思考,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 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没错, 学生们喜欢读书,喜欢多种形式、变着花样读书! 三、不足之处:1.导入的图片没有契合这首诗的意境,因为选的是现代都市 的月夜图。我当时备课时只是考虑到图片中有圆圆的月亮就能体现是夜晚的景象, 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也没有多想。2.没能加强对学生朗读古诗的指导训练, 读的形式较单一。我之前想的是老师范读再领读,学生模仿,再男女生比赛读。 结果学生因为之前就能背下来,张嘴就是之前的唱读,很难纠正过来。 四、改进措施:只有把蕴藏于知识体系中的潜在的方法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 直接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启迪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 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