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教学工作常规实施方案
教导处范文之教学工作常规实施方案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新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依据《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初中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和《烟台市初中作业基本规范》我校结合实际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工作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本常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总则、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和教科研常规五部分。 一、总 则 教学工作常规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教学工作的政策要求,以及新的课程理念,借鉴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制定的教学工作规范。建立与遵循教学工作常规,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地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以保证学校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 本常规力求体现正确的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管理的艺术性,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 本常规由学校具体落实执行,教务处予以指导并检查。 本常规是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基本常规要求,请各位教师认真遵照执行。 二、教学管理常规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各处室、年级组要科学组织协调教学全过程,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工作指挥系统,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以及本校实际,制定和完善以人为本的促进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备课、上课制度,学校会议制度,教师办公制度,学生管理和德育制度,防流控辍制度,学校考勤制度,校园环境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教师和学生评价及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师监考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和电教管理制度,图书阅览管理制度,中学生一日常规要求等。 制定工作计划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分别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各类教学计划要做到内容科学,任务明确,措施具体,操作性强,全面反映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学校要对各处室、各部门以及学科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执行。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工作安排和实施的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课程改革精神,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工作目标、重点推进的工作和具体保障措施。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教研、科研工作计划(含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各处室、教研组、备课组要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各自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各处室、教研组、教师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分别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备课组制定备课组教学计划,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学习困难学生帮助转化和特长生培养计划等。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学年或学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教科书等情况的分析;教学进度及课程活动安排;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任课教师要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出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且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学科教学方案。 合理安排课程 严格按照部颁《课程计划》要求,合理安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科学编排课程表,做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开学后及时将课程表及任课教师安排表报教育局和教科室审查备案。 落实领导听课、指导教研活动制度 每学期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不少于3O节,教务主任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建立学校领导每周一次的“集体调研课制度”,共同听课、评课,把握教学实情。中层以上领导分工负责学科教研活动并全程参与教研活动。 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建立“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一线的教学常规检查系统,对教学常规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校每月至少详查一次,并做好纪录,纳入教师业务考评档案。 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实行单元抽测、期中、期末检测制度,单元抽测由年级组组织,期中、期末检测由学校组织。期末检测题由教科室提供。单元抽测、期中、期末检测要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备课组长要做好详细的试卷分析上交教务处存档备查。 建立学校教学管理及教师业务档案 包括各种计划及活动记录、总结。对教师业务检查的记录要完整、规范、详实。业务档案填写要全面、规范、认真。 落实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按区教科室下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价,记入教师个人教学业务档案。 落实集体备课管理制度 加强集体备课的领导与管理,认真组织和落实集体备课,做到时间“制度化”,研究“程序化”,任务“责任化”。集体备课每周组织一次,推行利用网上资源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 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对学科竞赛严格执行上级有关管理办法,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自愿报名,严禁搭车收费。切实加强对教材、教辅的管理,严把教材、教辅资料的入口关,严禁省颁教学用书目录之外的教辅资料进入学校。 三、教师教学常规 教师教学常规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评价与反思。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1.教师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材内容间的相互联系,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把集体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富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科,学科教师要基本做到“三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量,杜绝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教学进度不一,内容不一和作业量攀高的现象。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体现集体智慧并具有使用价值的个性化教案。教师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倡和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电子备课。学校要求,工作四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要写出书面详案,老教师,可以自主选择采用电子教案和书面教案。 2.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求思想正确、知识无误、环节齐全、教法得当、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程序设计合理,科学地体现课堂教学的问题主线、学生活动主线和思维主线。教学设计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要充分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情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实现对知识理解和把握。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3.教学设计要加强对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以及个别差异的分析,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制定相应措施及应对策略。 4.依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型课堂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科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5.教师应从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写出教学后记。 6.认真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充分而科学预设的基础上、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设计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各项:课题、课型(新授、复习、讲评、实验、语文英语的作文指导等)、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媒体准备、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活动及思维对话的预设、练习及作业设计、教学后记及反思等内容。教师必须在超前备课的基础上,提前一周时间写好教学设计。 总之,备课要做到:脑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备课标胸有全局、备教材心中有数、备学生心中有人、备教法灵活有序、备课后反思教学相长。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必须树立“每堂课都是唯一的”理念,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1.教师上课要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2.教师在上课时要衣着得体、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不随便出入教室、会客、接听电话等。严禁携带影响教学的物品上课,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提前上课、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拖堂、不早退。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教学用语要准确、简练、生动。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条理、清晰。 3.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性,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由讲授走进探究与合作,给学生更多动脑、动口、动手自我训练的时间。讲解时间不超过20分钟。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又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简练,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板书规范、条理;演示正确、清楚;对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得当。 4.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 5.要确定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学生提出、研究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思维对话,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最终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6.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7.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特别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有效,课堂教学无无效环节。 8.教学过程和谐,教学方法得当,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好。当堂目标,当堂完成,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评价学生要多元化。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善于树起大拇指,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 9.要做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予与纠正,提倡教师写教学日记或教学随笔。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业布置应严格执行省、市有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及规范要求。 1.作业要预先精心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能力发展要求,多设计有思维含量的作业,以此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既要考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考虑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可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控制巩固性作业量,双休日与节假日作业提倡布置以探究性、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的作业。巩固性作业要类型化,即学生做会一道题就能会做这一类型的题,预习性作业要熟读教材,把握重点,发现问题,尝试做课后题。作业要典型、有计划,作业适量,难易适度,按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分层布置作业,作业布置力戒一刀切。 3.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编制作业与练习,重视对学习内容的巩固。作业布置要限时限量,初中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切实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杜绝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要注重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教师要对学生所有作业认真对待,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有反馈。建立作业批改制度,把学生作业中的独创性见解、典型错误,作为讲评辅导的依据。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共同性问题应及时讲评,及时订正,对个别问题,进行面批面改和个性化指导。 5.选做作业提倡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批阅、评价、修改作业,培养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的能力。 6.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形式: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作业本检查。对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检查情况及时予以反馈,并作为考核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依据。 7.要建立健全学生作业审批、公示、问责和监测机制。要对每位教师的作业量、作业内容与形式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作业批改是否及时做详细记录,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期中、期末),并列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范畴。 (四)自习与辅导 辅导包括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帮助,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要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和假期生活的指导,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1.通过开展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书本知识,开阔视野,充分发展个性,体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2.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既要及时弥补其缺陷,又要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3.要指导学生参与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办专题讲座,组织文艺、体育、科学、阅读、综合实践等兴趣小组,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等。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五)评价 1.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学校应建立适应本校实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2.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检测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要认真探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检查、测验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内容的特点,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4.期中和期末考试要以诊断性评价为主,评价要全面诊断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研究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等。学校要对各班级各学科考试情况进行全面的诊断与分析,为今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学校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或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或教师进行排队。 5.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评制度,既要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修养。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项目。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要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的唯一标准的做法。提倡同年级同学科教研组成员的捆绑式评价,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推动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6.要落实好单元达标制度,加强单元达标试题命制的研究工作,把命制单元达标试题的过程转换成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的过程,要引领和指导教师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7.县市区教学管理部门要指导学校做好期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学校应严格遵守考试管理有关规定,杜绝违背教学规律、违背考试管理有关规定、加重教师与学生负担、违背办学规范的现象发生。 (六)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结束,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师德水准、专业水平、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并加以分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思考如何完善和提高。 2.反思教育理念。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是否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师生观是否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观是否有利于个人专业的发展。 3.反思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是否符合现代科技知识发展的要求;自己的知识更新是否跟上或超越教育的要求;教育教学能力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的需要。 4.反思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落实,以及落实效果;反思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及时加以调节和纠正;同时反思落实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5.教师要把教学反思作为推动自己专业发展的动力。在反思自己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和体系。研究当代学生心理,适应教育教学变化需要,丰富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学生学习常规 各学校对学生学习常规的要求要有具体的细则,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一)预习 养成课前预习习惯。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难易适当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态度要认真,阅读、思考和做习题紧密结合。遇到疑难问题,应先思考,并做出标记,或与家长同学展开讨论,或查阅资料,或进行观察、调查、实验。预习要讲求方法,合理安排预习内容和时间。预习要注意质量,明确学习重点、难点,为上好新课做准备。预习要做好笔记。要坚持周前预习和课前预习,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二)上课 上课要全身心投入。上课前应做好课前的知识、精神、物质准备。上课全神贯注,积极参与探究、合作、实践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参与看、听、读、写、议、练等课堂活动。实验课认真观察,按要求的方法、步骤、操作规程积极动手,完成当堂学习内容。要多提问、多发言,多讨论,善于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发言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认真完成课堂训练,并能举一反三。记好课堂笔记,读写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指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 (三)复习 复习要讲究方法。当天复习新学知识,单元结束要系统复习,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复习。复习时把读书、回忆、解题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在复习过程中,认真整理复习笔记,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概括。 (四)作业 作业要独立完成。不抄写别人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养成先复习后作业,及时进行自我检查的好习惯。注意总结规律,善于用多种方法解题。 (五)阅读 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外阅读、听广播、看电视、上因特网及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等,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同时养成写日记和及时写读后感的习惯。 (六)考试 要正确对待考试。考试前搞好复习,考试时,充满自信,养成健康的应试心理。遵守考试纪律,不作弊不抄袭。考试做到诚实、守纪、细心、认真、沉着,努力取得优异成绩。拿到试卷后,先通览全卷,再合理安排答题顺序,答题时,先认真审题,正确把握题意,再正确解答,答卷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检查,答卷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对批改后的试卷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 要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首先要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形成问题意识。在课题展开阶段,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探究的方式)。在课题探究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使用亲身实验的学习方法,做到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的探究,防止浅尝辄止。其次,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认真做眼保健操、课间操。课间注意休息,做到科学用脑。主动参加各项文娱活动,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陶冶情操。 五、教研科研工作常规 1.健全教研科研组织。加强学校教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形成“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一线的教科研网络。 2.制定教科研工作计划。各级教研组织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在开学初制定,经全组成员讨论通过后,在开学一周内交教导处(教科室)审定执行。 3.教育理论学习。学校有学习制度,对学习时间、内容、进度、考核等有具体要求。教师有必要的课改学习材料,学校为教研组至少订二份教学专业杂志。教师有业务学习笔记,每学期笔记和学习体会不少于5000字。每学期举行教学指导讲座不少于两次。积极倡导创建学习型组织。 4.校本教学研究。各学校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活动,举行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实验课,进行教材通研、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讲课比赛、论文评选、课件评选、案例评选、教育叙事评选等群众性常规教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教师施教水平的提高。 5.教师培养。采取得力措施,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使用和管理。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每人必须主持或参与一项教科研实验项目,带好一名青年教师或一个教研组。 6.建立评优激励机制。深入开展教学教研单项奖和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等系列评优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基本功、学科基本功和教学能力。 7.课题研究。 进一步加强教改课题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发挥课题研究引导教学,促进教改的重要作用。课题的选取与研究,要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注重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重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研究要遵循教育科研的基本模式,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过程记录、有总结。每学期至少组织二次课题专题研究分析会。学校领导对本校承担的重点课题分工负责,并给予重点支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