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培优补差辅导专题讲座-平面向量单元易错题分析与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数学培优补差辅导专题讲座-平面向量单元易错题分析与练习

平面向量易错题解析 赵玉苗整理 1、你熟悉平面向量的运算(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数量积)、运算性质和运算的几何意义吗? 2、你通常是如何处理有关向量的模(长度)的问题?(利用 2 2||   aa ; 22|| yxa  ) 3、你知道解决向量问题有哪两种途径?(①向量运算;②向量的坐标运算) 4、你弄清“ 02121   yyxxba ”与“ 0// 1221   yxyxba ”了吗? [问题]: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两个实数的乘积有什么区别? (1) 在实数中:若 0a ,且 ab=0,则 b=0,但在向量的数量积中,若   0a ,且 0  ba ,不能推 出   0b . (2) 已知实数 )(,,, obcba  ,且 bcab  ,则 a=c,但在向量的数量积中没有   cacbba . (3) 在实数中有 )()( cbacba  ,但是在向量的数量积中 )()(   cbacba ,这是因为 左边是与  c 共线的向量,而右边是与  a 共线的向量. 5、向量的平移公式、函数图象的平移公式你掌握了吗? 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你掌握了吗?三角形内的求值、化简和证明恒等式有什么特点? 1、向量有关概念: (1)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注意向量和数量的区别。向量常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注 意不能说向量就是有向线段,为什么?(向量可以平移)。如已知 A(1,2),B(4,2),则把向量 AB  按向 量 a  =(-1,3)平移后得到的向量是_____(答:(3,0)) (2)零向量:长度为 0 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 0 ,注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3)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与 AB  共线的单位向量是 | | AB AB    ); (4)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叫相等向量,相等向量有传递性; (5)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a 、b 叫做平行向量,记作: a ∥b , 规定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平行。提醒:①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但共线向量不一定相等;②两个向量平 行与与两条直线平行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个向量平行包含两个向量共线, 但两条直线平行不包含两条直 线重合;③平行向量无传递性!(因为有 0  );④三点 A B C、 、 共线  AB AC  、 共线; (6)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 a 的相反向量是- a 。 如下列命题:(1)若 a b  ,则 a b  。(2)两个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相同。 (3)若 AB DC  ,则 ABCD 是平行四边形。(4)若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 AB DC  。(5)若 ,a b b c     , 则 a c  。(6)若 // , //a b b c     ,则 //a c  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答:(4)(5)) 2、向量的表示方法:(1)几何表示法:用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如 AB ,注意起点在前,终点在 后;(2)符号表示法: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如 a ,b , c 等;(3)坐标表示法:在平面内建立 直角坐标系,以与 x 轴、 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 i , j 为基底,则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 可表示为  ,a xi y j x y     ,称  ,x y 为向量 a 的坐标, a =  ,x y 叫做向量 a 的坐标表示。如果向量的起点在 原点,那么向量的坐标与向量的终点坐标相同。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 e1 和 e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1 、 2 ,使 a= 1 e1+ 2 e2。如(1)若 (1,1),a b   (1, 1), ( 1,2)c   ,则 c  ______(答:1 3 2 2a b  );(2)下列向量组中,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基底的是 A. 1 2(0,0), (1, 2)e e    B. 1 2( 1,2), (5,7)e e    C. 1 2(3,5), (6,10)e e   D. 1 2 1 3(2, 3), ( , )2 4e e     (答:B);(3)已知 ,AD BE   分别是 ABC 的边 ,BC AC 上的中线,且 ,AD a BE b     ,则 BC  可用向量 ,a b   表 示为_____(答:2 4 3 3a b  );(4)已知 ABC 中,点 D 在 BC 边上,且   DBCD 2 ,   ACsABrCD , 则 sr  的值是___(答:0) 4、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 与向量 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 a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   1 , 2a a   当  >0 时, 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同,当  <0 时, 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反,当  =0 时, 0a   ,注意:  a ≠0。 5、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两个向量的夹角:对于非零向量 a ,b ,作 ,OA a OB b     , AOB    0    称为向量 a ,b 的夹角,当 =0 时, a ,b 同向,当 = 时, a ,b 反向,当 = 2  时, a ,b 垂直。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如果两个非零向量 a ,b ,它们的夹角为 ,我们把数量| || | cosa b   叫做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或点积),记作: a  b ,即 a  b = cosa b  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 量积是 0,注意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再是一个向量。如 (1)△ABC 中, 3||   AB , 4||   AC , 5||   BC ,则 BCAB _________(答:-9); (2)已知 1 1(1, ), (0, ), ,2 2a b c a kb d a b              , c  与 d  的夹角为 4  ,则 k 等于____(答:1); (3)已知 2, 5, 3a b a b        ,则 a b  等于____(答: 23 );(4)已知 ,a b   是两个非零向量,且 a b a b      ,则 与a a b   的夹角为____(答: 30 ) (3) b 在 a 上的投影为| | cosb  ,它是一个实数,但不一定大于 0。如已知 3||   a , 5||   b ,且 12  ba ,则向量  a 在向量  b 上的投影为______(答: 5 12 ) (4) a 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 a  b 等于 a 的模| |a  与b 在 a 上的投影的积。 (5)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设两个非零向量 a ,b ,其夹角为 ,则: ① 0a b a b       ; ②当 a ,b 同向时,a  b = a b   ,特别地, 22 2 ,a a a a a a         ;当 a 与b 反向时,a  b = - a b   ;当 为锐角时, a  b >0,且 a b  、 不同向, 0a b   是 为锐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当 为钝 角时, a  b <0,且 a b  、 不反向, 0a b   是 为钝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③非零向量 a ,b 夹角 的计算公式: cos a b a b       ;④| | | || |a b a b     。如(1)已知 )2,(   a , )2,3(   b ,如果  a 与  b 的夹角为锐角,则 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 4 3    或 0  且 1 3   );(2) 已知 OFQ 的面积为 S ,且 1  FQOF ,若 2 3 2 1  S ,则  FQOF, 夹角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 答 : ( , )4 3   );( 3 ) 已 知 (cos ,sin ), (cos ,sin ),a x x b y y   a  与 b  之 间 有 关 系 式 3 , 0ka b a kb k       其中 ,①用 k 表示 a b  ;②求 a b  的最小值,并求此时 a  与 b  的夹角 的大小(答: ① 2 1( 0)4 ka b kk     ;②最小值为 1 2 , 60   ) 6、向量的运算: (1)几何运算: ①向量加法: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但“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不共线的向量,如此之 外,向量加法还可利用“三角形法则”:设 ,AB a BC b     ,那么向量 AC  叫做 a  与 b  的和,即 a b AB BC AC        ; ②向量的减法:用“三角形法则”:设 , ,AB a AC b a b AB AC CA             那么 ,由减向量的终 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注意:此处减向量与被减向量的起点相同。如(1)化简:① AB BC CD     ___; ② AB AD DC     ____;③ ( ) ( )AB CD AC BD       _____(答:① AD  ;② CB  ;③ 0 );(2)若正方 形 ABCD 的边长为 1, , ,AB a BC b AC c        ,则| |a b c    =_____(答:2 2 );(3)若 O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 2OB OC OB OC OA        ,则 ABC 的形状为____(答:直角三角形);(4) 若 D 为 ABC 的边 BC 的中点, ABC 所在平面内有一点 P ,满足 0PA BP CP      ,设 | | | | AP PD    , 则  的值为___(答:2);(5)若点O 是 ABC△ 的外心,且 0OA OB CO      ,则 ABC△ 的内角 C 为____ (答:120 ); (2)坐标运算: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  ,则: ①向量的加减法运算: 1 2(a b x x    , 1 2 )y y 。如(1)已知点 (2,3), (5,4)A B , (7,10)C ,若 ( )AP AB AC R      ,则当  =____时,点 P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答: 1 2 );(2)已知 1(2,3), (1,4), (sin ,cos )2A B AB x y且 , , ( , )2 2x y    ,则 x y  (答: 6  或 2  );(3)已知作 用在点 (1,1)A 的三个力 1 2 3(3,4), (2, 5), (3,1)F F F      ,则合力 1 2 3F F F F      的终点坐标是 (答:(9,1)) ②实数与向量的积:    1 1 1 1, ,a x y x y     。 ③若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则  2 1 2 1,AB x x y y   ,即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 段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如设 (2,3), ( 1,5)A B  ,且 1 3AC AB  , 3AD AB  ,则 C、D 的坐标分别是 __________(答: 11(1, ),( 7,9)3  ); ④平面向量数量积: 1 2 1 2a b x x y y    。如已知向量 a =(sinx,cosx), b =(sinx,sinx), c =(- 1,0)。(1)若 x= 3  ,求向量 a 、 c 的夹角;(2)若 x∈ ]4,8 3[  ,函数 baxf  )( 的最大值为 2 1 , 求  的值(答: 1(1)150 ;(2) 2  或 2 1  ); ⑤向量的模: 22 2 2 2 2| | , | |a x y a a x y       。如已知 ,a b  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 60 ,那 么| 3 |a b  =_____(答: 13 ); ⑥两点间的距离:若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则    2 2 2 1 2 1| |AB x x y y    。如如图,在平面斜坐 标系 xOy 中, 60xOy   ,平面上任一点 P 关于斜坐标系的斜坐 标是这样定义 的:若 1 2OP xe ye    ,其中 1 2,e e   分别为与 x 轴、y 轴同方向的单 位向量,则 P 点斜坐标为 ( , )x y 。(1)若点 P 的斜坐标为(2,-2),求 P 到 O 的 距离|PO|; (2)求以 O 为圆心,1 为半径的圆在斜坐标系 xOy 中的方程。(答: (1)2;(2) 2 2 1 0x y xy    ); 7、向量的运算律:(1)交换律: a b b a      ,    a a    , a b b a      ;(2)结合律:   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a b a b            ;( 3 ) 分 配 律 :    ,a a a 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  a b c a c b c            。 如 下 列 命 题 中 : ①   cabacba )( ;②   cbacba )()( ;③ 2( )a b    2| |a   22 | | | | | |a b b       ;④ 若 0  ba ,则 0  a 或 0  b ;⑤若 ,a b c b      则 a c  ;⑥ 2 2 a a  ;⑦ 2 a b b aa       ; ⑧ 2 22( )a b a b      ;⑨ 2 22( ) 2a b a a b b         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答:①⑥⑨) 提醒:(1)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区别:对于一个向量等式,可以移项,两边平方、 两边同乘以一个实数,两边同时取模,两边同乘以一个向量,但不能两边同除以一个向量,即两边不能约 去一个向量,切记两向量不能相除(相约);(2)向量的“乘法”不满足结合律,即 cbacba )()(  , 为什么? 8、向量平行(共线)的充要条件: //a b a b     2 2( ) (| || |)a b a b      1 2 1 2x y y x  =0。如(1)若向 量 ( ,1), (4, )a x b x   ,当 x =_____时 a  与 b  共线且方向相同(答:2);(2)已知 (1,1), (4, )a b x   , 2u a b    , 2v a b    ,且 //u v   ,则 x=______(答:4);(3)设 ( ,12), (4,5), (10, )PA k PB PC k     ,则 k=_____时,A,B,C 共线(答:-2 或 11) 9 、 向 量 垂 直 的 充 要 条 件 : 0 | | | |a b a b a b a b               1 2 1 2 0x x y y   . 特 别 地 ( ) ( )AB AC AB AC AB AC AB AC            。如(1)已知 ( 1,2), (3, )OA OB m    ,若 OA OB  ,则 m  (答: 3 2 );(2)以原点 O 和 A(4,2)为两个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OAB, 90B   ,则点 B 的坐标是________(答: (1,3)或(3,-1));(3)已知 ( , ),n a b 向量 n m  ,且 n m  ,则 m  的坐标是________(答:( , ) ( , )b a b a 或 ) 10.线段的定比分点: (1)定比分点的概念:设点 P 是直线 P 1 P 2 上异于 P 1 、P 2 的任意一点,若存在一个实数  ,使 1 2PP PP  ,则  叫做点 P 分有向线段 1 2PP  所成的比,P 点叫做有向线段 1 2PP  的以定比为  的定比分点; (2) 的符号与分点 P 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当 P 点在线段 P 1 P 2 上时   >0;当 P 点在线段 P 1 P 2 的延长线上时   <-1;当 P 点在线段 P 2 P 1 的延长线上时 1 0    ;若点 P 分有向线段 1 2PP  所成 的比为  ,则点 P 分有向线段 2 1P P  所成的比为 1  。如若点 P 分 AB  所成的比为 3 4 ,则 A 分 BP  所成的比为 _______(答: 7 3  ) (3)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设 1 1 1( , )P x y 、 2 2 2( , )P x y , ( , )P x y 分有向线段 1 2PP  所成的比为  ,则 1 2 1 2 1 1 x xx y yy           ,特别地,当  =1 时,就得到线段 P 1 P 2 的中点公式 1 2 1 2 2 2 x xx y yy     。在使用定比分点的坐 标公式时,应明确 ( , )x y , 1 1( , )x y 、 2 2( , )x y 的意义,即分别为分点,起点,终点的坐标。在具体计算时 应根据题设条件,灵活地确定起点,分点和终点,并根据这些点确定对应的定比  。如(1)若 M(-3,-2), N(6,-1),且 1MP MN3     ,则点 P 的坐标为_______(答: 7( 6, )3   );(2)已知 ( ,0), (3,2 )A a B a , 直线 1 2y ax 与线段 AB 交于 M ,且 2AM MB  ,则 a 等于_______(答:2或-4) 11.平移公式:如果点 ( , )P x y 按向量  ,a h k 平移至 ( , )P x y  ,则 x x h y y k        ;曲线 ( , ) 0f x y  按 向量  ,a h k 平移得曲线 ( , ) 0f x h y k   .注意:(1)函数按向量平移与平常“左加右减”有何联系? (2)向量平移具有坐标不变性,可别忘了啊!如(1)按向量 a  把 (2, 3) 平移到 (1, 2) ,则按向量 a  把点 ( 7,2) 平移到点______(答:(-8,3));(2)函数 xy 2sin 的图象按向量  a 平移后,所得函数的解析式是 12cos  xy ,则  a =________(答: )1,4(  ) 12、向量中一些常用的结论: (1)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要注意运用; (2)|| | | || | | | | | |a b a b a b          ,特别地,当 a b  、 同向或有 0   | | | | | |a b a b       || | | || | |a b a b      ; 当 a b  、 反 向 或 有 0   | | | | | |a b a b       || | | || | |a b a b      ; 当 a b  、 不 共 线  || | | || | | | | | |a b a b a b          (这些和实数比较类似). ( 3 ) 在 ABC 中 , ① 若      1 1 2 2 3 3, , , , ,A x y B x y C x y , 则 其 重 心 的 坐 标 为 1 2 3 1 2 3,3 3 x x x y y yG         。如若⊿ABC 的三边的中点分别为(2,1)、(-3,4)、 (-1,-1),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为_______(答: 2 4( , )3 3  ); ② 1 ( )3PG PA PB PC       G 为 ABC 的重心,特别地 0PA PB PC P       为 ABC 的重 心; ③ PA PB PB PC PC PA P           为 ABC 的垂心; ④向量 ( )( 0) | | | | ACAB AB AC       所在直线过 ABC 的内心(是 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⑤| | | | | | 0AB PC BC PA CA PB P          ABC 的内心; (3)若 P 分有向线段 1 2PP  所成的比为  ,点 M 为平面内的任一点,则 1 2 1 MP MPMP       ,特别地 P 为 1 2PP 的中点 1 2 2 MP MPMP     ; ( 4 ) 向量 PA PB PC   、 、 中 三终 点 A B C、 、 共 线  存 在实 数  、 使 得 PA PB PC     且 1   . 如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O 为 坐 标 原 点 , 已 知 两 点 )1,3(A , )3,1(B , 若 点 C 满 足   OC   OBOA 21  ,其中 R21, 且 121   ,则点 C 的轨迹是_______(答:直线 AB) 例题 1 已知向量           2sin,2cos,2 3sin,2 3cos xxbxxa  ,且 ,2,0     x 求 (1) ba   及 ba   ; (2)若   babaxf   2 的最小值是 2 3 ,求实数  的值. 错误分析:(1)求出 ba   = x2cos22  后,而不知进一步化为 xcos2 ,人为增加难度; (2)化为关于 xcos 的二次函数在 1,0 的最值问题,不知对对称轴方程讨论. 答案: (1)易求 xba 2cos  , ba   = xcos2 ; (2)   babaxf   2 = xx cos222cos   = 1cos4cos2 2  xx  =   12cos2 22  x     2,0 x  1,0cos  x 从而:当 0 时,   1min xf 与题意矛盾, 0 不合题意; 当 10   时,   2 1,2 312 2 min  xf ; 当 1 时,   ,2 341min  xf 解得 8 5 ,不满足 1 ;综合可得: 实数  的值为 2 1 . 例题 2 在 ABC 中,已知    kACAB ,1,3,2  ,且 ABC 的一个内角为直角,求实数 k 的值. 错误分析:是自以为是,凭直觉认为某个角度是直角,而忽视对诸情况的讨论. 答案: (1)若 ,90BAC 即 ,ACAB  故 0 ACAB ,从而 ,032  k 解得 3 2k ; (2)若 ,90BCA 即 ACBC  ,也就是 0 ACBC ,而  ,3,1  kABACBC 故   031  kk ,解得 2 133 k ; (3)若 ,90ABC 即 ABBC  ,也就是 ,0 ABBC 而  3,1  kBC ,故   0332  k ,解得 .3 11k 综合上面讨论可知, 3 2k 或 2 133 k 或 .3 11k 例题 4 已知向量 m=(1,1),向量 n  与向量 m  夹角为  4 3 ,且 m  · n  =-1, (1)求向量 n  ; (2)若向量 n  与向量 q  =(1,0)的夹角为 2  ,向量 p  =(cosA,2cos2 2 c ),其中 A、C 为ABC 的内角,且 A、B、 C 依次成等差数列,试求 n  + p  的取值范围。 解:(1)设 n  =(x,y) 则由< m  , n  >=  4 3 得:cos< m  , n  >= nm nm     = 2 2 2 22    yx yx ① 由 m  ·n  =-1 得 x+y=-1 ② 联立①②两式得      1 0 y x 或      0 1 y x ∴ n  =(0,-1)或(-1,0) (2) ∵< n  , q  >= 2  得 n  · q  =0 若 n  =(1,0)则 n  · q  =-10 故 n  (-1,0) ∴ n  =(0,-1) ∵2B=A+C,A+B+C= B= 3  ∴C= A 3 2 n  + p  =(cosA,2cos2 12 c ) =(cosA,cosC) ∴ n  + p  = CA 22 coscos  = 2 2cos1 2 2cos1 CA  = 12 2cos2cos  CA = 12 )23 4cos(2cos   AA  = 12 2sin2 3 2 2cos2cos   AAA = 12 2sin2 32cos2 1   AA = 12 )32cos(   A ∵00 ∴当 m>0 时,2mcos2>0,即 f( ba   )>f( dc   ) 当 m<0 时,2mcos2<0,即 f( ba   )为锐角,求实数 x 的取值范围. 解:要满足< ba , >为锐角 只须 ba  >0 且 ba  ( R ) ba  = xmx mx 1 2 = 1 22   mx xmxmx = 01 mx x 即 x (mx-1) >0 1°当 m > 0 时 x<0 或 mx 1 2°m<0 时,x ( -mx+1) <0 , 01  xmx 或 3°m=0 时 只要 x<0 综上所述:x > 0 时, ),1()0,(  mx  x = 0 时, )0,(x x < 0 时, ),0()1,(  mx 例题 8 已知 a=(cosα,sinα),b=(cosβ,sinβ),a 与 b 之间有关系|ka+b|= 3 |a-kb|,其中 k>0, (1)用 k 表示 a·b;(2)求 a·b 的最小值,并求此时 a·b 的夹角的大小。 解 (1)要求用 k 表示 a·b,而已知|ka+b|= 3 |a-kb|,故采用两边平方,得|ka+b|2=( 3 |a-kb|)2 k2a2+b2+2ka·b=3(a2+k2b2-2ka·b) ∴8k·a·b=(3-k2)a2+(3k2-1)b2 a·b = k kk 8 )13()3( 2222 ba  ∵a=(cosα,sinα),b=(cosβ,sinβ),∴a2=1, b2=1, ∴a·b = k kk 8 133 22  = k k 4 12  (2)∵k2+1≥2k,即 k k 4 12  ≥ k k 4 2 = 2 1 ,∴a·b 的最小值为 2 1 , 又∵a·b =| a|·|b |·cos ,|a|=|b|=1 ∴ 2 1 =1×1×cos 。∴ =60°,此时 a 与 b 的夹角为 60°。 错误原因:向量运算不够熟练。实际上与代数运算相同,有时可以在含有向量的式子左右两边平方,且有 |a+b|2=|(a+b)2|=a2+b2+2a·b 或|a|2+|b|2+2a·b。 例题 9 已知向量 (cos ,sin )a   , (cos ,sin )b   , 2 5 5a b   . (Ⅰ)求 cos( )  的值;(Ⅱ)若 0 2   , 02     ,且 5sin 13    ,求sin 的值. 解(Ⅰ)    cos sin cos sina b       , , , ,  cos cos sin sina b          , . 2 5 5a b    ,    2 2 2 5cos cos sin sin 5         , 即   42 2cos 5     .   3cos 5     . (Ⅱ) 0 , 0, 0 .2 2                 3cos 5    ,   4sin .5     5sin 13    , 12cos .13       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                  4 12 3 5 33 5 13 5 13 65          . 例题 10 已知 O 为坐标原点,点 E、F 的坐标分别为(-1,0)、(1,0),动点 A、M、N 满足| | | |AE m EF  ( 1m  ), 0MN AF   , 1 ( )2ON OA OF    , //AM ME   . (Ⅰ)求点 M 的轨迹 W 的方程; (Ⅱ)点 0( , )2 mP y 在轨迹 W 上,直线 PF 交轨迹 W 于点 Q,且 PF FQ  ,若1 2≤ ≤ ,求实数 m 的范围. 解:(Ⅰ)∵ 0MN AF   , 1 ( )2ON OA OF    , ∴ MN 垂直平分 AF. 又 //AM ME   ,∴ 点 M 在 AE 上, ∴ | | | | | | | | 2AM ME AE m EF m       ,| | | |MA MF  , ∴ | | | | 2 | |ME MF m EF     , ∴ 点 M 的轨迹 W 是以 E、F 为焦点的椭圆,且半长轴 a m ,半焦距 1c  , ∴ 2 2 2 2 1b a c m    . ∴ 点 M 的轨迹 W 的方程为 2 2 2 2 11 x y m m   ( 1m  ). (Ⅱ)设 1 1( , )Q x y ∵ 0( , )2 mP y , PF FQ  , ∴ 1 0 1 1 ( 1),2 . m x y y         ∴ 1 1 0 1 ( 1 ),2 1 . mx y y          由点 P、Q 均在椭圆 W 上, ∴ 2 0 2 2 2 0 2 2 2 2 1 1,4 1 1 ( 1 ) 1.2 ( 1) y m ym m m             消去 0y 并整理,得 2 2 1 1 m m m     , 由 2 2 11 21 m m m    ≤ ≤ 及 1m  ,解得1 2m ≤ . 基础练习题 1、设平面向量 a =(-2,1),b =(λ,-1),若 a 与 b 的夹角为钝角,则λ的取值范围是( ) A、 ),2()2,2 1(  B、 ),2(  C、 ),2 1(  D、 )2 1,(  答案:A 点评:易误选 C,错因:忽视 a 与b 反向的情况。 2、O 是平面上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 ),0[), |||| (   AC AC AB ABOAOP ,则 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正确答案:B。 错误原因:对 ),0[), |||| (   AC AC AB ABOAOP 理解不够。不清楚 || AB AB || AC AC 与∠BAC 的角平分线有关。 3、若向量 a =(cos,sin) , b =  sin,cos , a 与b 不共线,则 a 与b 一定满足( ) A. a 与b 的夹角等于- B. a ∥b C.( a +b )( a -b ) D. a ⊥b 正确答案:C 错因:学生不能把 a 、b 的终点看成是上单位圆上的点,用四边形法则来处理问题。 4、已知 O、A、B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 O(0,0),A(3,0),B(0,3),是 P 线段 AB 上且 AP =t AB (0≤t≤1) 则OA ·OP 的最大值为 ( ) A.3 B.6 C.9 D.12 正确答案:C 错因:学生不能借助数形结合直观得到当OPcos最大时,OA ·OP 即为最大。 5、在 ABC 中,  60,8,5 Cba ,则 CABC  的值为 ( ) A 20 B 20 C 320 D 320 错误分析:错误认为  60, CCABC ,从而出错. 答案: B 略解: 由题意可知 120,CABC , 故 CABC  = 202 185,cos      CABCCABC . 6、已知向量 a =(2cos,2sin),(  ,2 ), b =(0,-1),则 a 与 b 的夹角为( ) A.  3 2 - B. 2  + C.- 2  D. 正确答案:A 错因:学生忽略考虑 a 与b 夹角的取值范围在[0,]。 7、如果 , 0a b a c a        且 ,那么 ( ) A.b c  B.b c  C. b c  D. ,b c   在 a  方向上的投影相等 正确答案:D。 错误原因:对向量数量积的性质理解不够。 8、已知向量 (2,0), (2,2), ( 2 cos , 2 sin )OB OC CA a a     则向量 ,OA OB   的夹角范围是( ) A、[π/12,5π/12] B、[0,π/4] C、[π/4,5π/12] D、 [5π/12,π/2] 正确答案:A 错因:不注意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9、设 a =(x1,y1),b =(x2,y2),则下列 a 与b 共线的充要条件的有( ) ① 存在一个实数λ,使a =λb 或b =λa ; ② |a ·b |=|a | |b |; ③ 2 1 2 1 y y x x  ; ④ (a +b )//(a -b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答案:C 点评:①②④正确,易错选 D。 10、以原点 O 及点 A(5,2)为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OAB,使 90A ,则 AB 的坐标为( )。 A、(2,-5) B、(-2,5)或(2,-5) C、(-2,5) D、(7,-3)或(3,7) 正解:B 设 ),( yxAB  ,则由 2222 25|||| yxABOA  ① 而又由 ABOA  得 025  yx ② 由①②联立得 5,25,2  yxyx 或 。 ),(-或 52)5,2(  AB 误解:公式记忆不清,或未考虑到联立方程组解。 11、设向量 ),(),,( 2211 yxbyxa  ,则 2 1 2 1 y y x x  是 ba // 的( )条件。 A、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分不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正解:C 若 2 1 2 1 y y x x  则 bayxyx //,01221  ,若 ba // ,有可能 2x 或 2y 为 0,故选 C。 误解: ba //  01221  yxyx  2 1 2 1 y y x x  ,此式是否成立,未考虑,选 A。 12、在  OAB 中, )sin5,cos5(),sin2,cos2(   OBOA ,若 5OBOA , 则 OABS =( ) A、 3 B、 2 3 C、 35 D、 2 35 正解:D。 ∵ 5OBOA ∴ 5cos||||  VOBOA (LV 为OA 与OB 的夹角)     5cossin5)cos5()sin2(cos2 2222  V ∴ 2 1cos V ∴ 2 3sin V ∴ 2 35sin||||2 1  VOBOAS OAB 误解:C。将面积公式记错,误记为 VOBOAS OAB sin||||  13 、 设 平 面 向 量 a )()1,()1,2( Rb   ,, , 若 a 与 b 的 夹 角 为 钝 角 , 则  的 取 值 范 围 是 (A) A、 ),(),(  222 1 B、(2,+ ) C、(— ),  2 1 D、(- ), 2 1 错解:C 错因:忽视使用 0ba 时,其中包含了两向量反向的情况 正解:A 14、设 cba ,, 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互不共线,以下四个命题: ①   0)(  baccba ② a b a b      ③     垂直不与cbacacb  ④若 cbaba 与则  , 不平行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正确答案:(B) 错误原因:本题所述问题不能全部搞清。 15、若向量 a =  xx 2, ,b =  2,3x ,且 a ,b 的夹角为钝角,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错误分析:只由 ba , 的夹角为钝角得到 ,0ba  而忽视了 0ba  不是 ba , 夹角为钝角的充要条件,因 为 ba , 的夹角为 180 时也有 ,0ba  从而扩大 x 的范围,导致错误. 正确解法: a ,b 的夹角为钝角,    xxxba 23  0432 2  xx 解得 0x 或 3 4x (1) 又由 ba , 共线且反向可得 3 1x (2) 由(1),(2)得 x 的范围是       3 1,           ,3 40,3 1  答案:       3 1,           ,3 40,3 1  . 16、已知平面上三点 A、B、C 满足 ABCACABCBCABCABCAB  则,5||,4||,3|| 的值等于 ( C ) A.25 B.24 C.-25 D.-24 17、已知 AB 是抛物线 )0(22  ppyx 的任一弦,F 为抛物线的焦点,l 为准线.m 是过点 A 且以向量 )1,0( v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 (1)若过点 A 的抛物线的切线与 y 轴相交于点 C,求证:|AF|=|CF|; (2)若 BApOBOA ,(02  异于原点),直线 OB 与 m 相交于点 P,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3)若 AB 过焦点 F,分别过 A,B 的抛物线两切线相交于点 T,求证: ,BTAT  且 T 在直线 l 上. 解:(1)设 A( ), 11 yx ,因为导数 p xkp xy AC 1,  所以 , 则直线 AC 的方程: ).,0(:0),( 11 1 1 yCxxxp xyy  得令 由抛物线定义知,|AF|= 1y + 2 p ,又|CF|= 2 p -(- 1y )= 1y + 2 p ,故|AF|=|CF|. (2)设 ),,(),,(),,( 2211 yxPyxByxA 由 0 4 )(,0,0 2 2 2 21 21 2 2121 2  p p xxxxpyyxxpOBOA 得 2 21 2pxx  . ① 直线 OB 方程: ,2 2 xp xy  ② 直线 m 的方程: 1xx  , ③ 由①②③得 y=-p,故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y=-p(x≠0). (3)设 ).,(),,(),,( 002211 yxTyxByxA 则 p xkp xk BTAT 21 ,  因为 AB 是焦点弦,设 AB 的方程为: ,22 2 pyxpkxy  代入 得 .,1,,02 2 21 22 BTATkkpxxppkxx BTAT  故于是 由(1)知直线 AT 方程: .,, 011010 1 01 1 pypyxxyxp xyyxp xy  即 同理直线 BT 方程: .,, 022020 2 02 2 pypyxxyxp xyyxp xy  即 所以直线 AB 方程: 00 pypyxx  , 又因为 AB 过焦点, 2,2 00 2 pypyp  即 ,故 T 在准线上. 18、如图,已知直线 与半径为 的⊙ 相切于点 ,动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若 .||2 PDd  (Ⅰ)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Ⅱ)若轨迹上的点 与同一平面上的点 、 分别满足 0,3,2  PMGMPGGMPDMPDCGD , 求以 、 、 为项点的三角形的面积 解:(Ⅰ) ).1,0(2 2|||,|2  d PDPDd ∴点 的轨迹是 为焦点, 为相应准线的椭圆 由 .1.1,2,1,2 2 2  bcacc a a ce 于是解得又 以 所在直线为 轴,以 与⊙ 的另一个交点 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所求点 的轨迹方程为 .12 2 2  yx (Ⅱ)  ,2||,2 GDDCGD 为椭圆的左焦点 又 .0)(,0  PMPGGMPMGMPGGM 由题意, 0,0  PMPGGM (否则 、 、 、 四点共线与已经矛盾) .||3||||.0,0)()( 22 PDMPPGPGPMPMPGPGPM  又∵点 在椭圆上, .22 3||,2 2||,222||||  PGPDaPDPG 又  90,,2||  PDGRtPDGGD 为 .2 222 2 2 1  PDGS 、已知 O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定点,动点 P 满足 ) sin||sin|| ( CAC AC BAB ABOAOP    , ),0( 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D) A.内心 B.垂心 C.外心 D.重心 20、已知向量 ba, 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 向量 c 满足 |||| b bc a ac  .则向量 c 用向量 ba, 一定可以表示为 (C) A. bnamc  且 1,,  nmRnm . B.          |||| b b a ac  R C.          |||| b b a ac  R D.          |||| b b a ac  R  ,0 , 或          |||| b b a ac  R  ,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