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模拟题精析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复习模拟题精析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2010·杭州模拟)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上海这个深受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将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如果世博会上海举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 )‎ A. 看电视剧 B. 到徐园观看电影 C. 穿上中山装 D.品尝西餐 ‎【解析】选A。电视出现在中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情,因此答案为A。‎ ‎2.(2010·三明模拟)“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中国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后期 B.鸦片战争后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元旦”“鞠躬”等信息可以判断,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3. (2010·湛江模拟)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外来文化的影响 ‎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C.人们的思想解放 ‎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解析】选C。从服饰的变化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的解放。‎ ‎4. (2010·浙江三校模拟)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他的择偶条件为:(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该征婚启事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婚姻自主的要求②女子教育的开始普及③删繁就简的婚俗④封建思想的痕迹 ( )‎ ‎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是对封建思想的挑战,④错误。‎ ‎5.(2010·集宁模拟)“来是康母(come)去是狗(go)”,“一个铜板叫文到来(one dollar)”曾经是近代风靡上海的“洋泾浜”英语。这种现象是 ( )‎ A.崇洋媚外心态的反应 B.殖民同化政策的反映 C.中外交流的需要 D.当时的上海英语教育水平很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洋泾浜”英语是近代上海半殖民地化的体现。‎ ‎6.(2010·北京模拟)右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 D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 ‎【解析】选A。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是在辛亥革命前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是在“九五”期末。‎ ‎7. (2010·泰安模拟)“西洋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如不变通,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之。”上述一段文字,为清代哪一历史事件之背景描述 ( )‎ A.革命运动 B.保路运动 C.维新运动 D.洋务运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和向西方学习“器物”的愿望,应为洋务运动。‎ ‎8.(2010·广州模拟)‎1878年3月7日,上海《申报》馆启示:“如远近诸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排印。”这主要反映了( )‎ A.维新运动时期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 B.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C.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兴起的洋务运动等给报刊业带来的变化 D.当时中国商人惟利是图 ‎【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时间“1878年”可排除AB两项,上海《申报》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有利于国人认识世界,D项不正确。‎ ‎9. (2010·吉林模拟) 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 ‎【解析】选B。 阅读理解材料得出。‎ ‎10. (2010·太原模拟) 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上海社会风俗的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 ‎11. (2010·淮安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老大新,老二旧,老三破”,是反映上一代上海市民消费观的经典说法,如今上海市民消费观大有改变。“花钱买时间”已是普遍现象;……“花钱买健康”也成为上海市民日常消费的一部分;……其他如各个时节的花卉展、球赛、业余艺术培训、古典的或现代的音乐会、市内外及出境旅游 等,也都是这几年上海市民时兴的消费动向。……相当多的上海市民不再固守“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消费贷款。‎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变化中的上海市民消费观》‎ 材料二 50年代、60年代,那个时代谈不上消费,没有消费品的市场,是极度的短缺,消费是被动的,生产是主动的,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你就消费什么样的东西,没有企业家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问题。所以那个时候人的消费观念,甚至是没有消费观念,因为这个消费不是积极和主动的。  ‎ ‎——《谁在左右我们的消费观》 李义平 ‎ 材料三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消费是形成市场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和繁荣。从我国现实来看,当前由金融危机影响的全球经济危机仍然不断蔓延,在出口形势严峻、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的形势下,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表示:2009年将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论消费观的现代化》北京日报‎2009年2月16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上海市民消费观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原因。‎ ‎(3)你认为应该树立怎样的科学消费观?(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得出。第(2)题,从生产力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得出。第(3)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由被动消费到主动消费;由保守消费到超前消费。‎ ‎(2)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政府的提倡号召;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建立与完善。‎ ‎(3)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www.jb1000.com 教学资源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