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2020 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 且过点 ( 3,1) ,其中 1sin( )2 2 pq- =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A. 3 2 0x y   B. 3 4 0x y   C. 3 0x y  D. 3 3 6 0x y+ - = 2.设 ,A B 是椭圆 2 2 : 112 2 x yC   的两个焦点,点 P 是椭圆C 与圆 2 2: 10M x y  的一个交点, 则 PA PB  ( ) A. 2 2 B. 4 3 C. 4 2 D. 6 2 3.已知 2a  , 2b  ,且 ( )b a b   ,则向量 a  在b  方向上的投影为( ) A.1 B. 2 C. 2 D. 2 2 4.某人坚持跑步锻炼,根据他最近 20 周的跑步数据,制成如下条形图: 根据条形图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周跑步里程逐渐增加 B.这 20 周跑步里程平均数大于 30km C.这 20 周跑步里程中位数大于 30km D.前 10 周的周跑步里程的极差大于后 10 周的周跑步里程的极差 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i  ( ) A.3 B. 4 C.5 D. 6 6.在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是线段 1 1AB BC, 的中点,以下结论:① 1AA 丄 MN ; ② MN 与 AC 异面;③ MN 丄面 1 1BDD B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7.已知         sin cos 2 cos tanf a            ,则 31( )3f  的值为( ) A. 1 2 B. 1 3  C. 1 2  D. 1 3 8.若函数 2( ) ( 2) ( 1) 3f x k x k x     是偶函数,则函数 32)( 2  xkxxg 的递减区间是( ) A.  ,1 B.   ,1 C.  1, D.  1, 9.为了了解本地区大约有多少成年人吸烟,随机调查了 个成年人,结果其中有 个成年人 吸烟.对于这个关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的方式是普查 B.本地区约有 %的成年人吸烟 C.样本是 个吸烟的成年人 D.本地区只有 个成年人不吸烟 10.已知集合 { |( 3)( 1) 0}A x x x    , { 1| 1}B x x  ‖ ,则 RC A B  ( ) A.[ 1,0) (2,3]  B. (2,3] C. ( , 0) (2, )  D. ( 1,0) (2,3)  11.已知 1.50.5a  , 6log 15b  , 5log 16c  ,则 A. b c a  B. c b a  C. a b c  D. a c b  12.设 ( )f x 在定义域内可导, ( )y f x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导函数 ( )y f x 的图像可能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复数 z 满足 0zz z z   ,则 z 对应点的轨迹是________. 14.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算筹记数的方法是:个 位、百位、万位……的数按纵式的数码摆出;十位、千位、十万位……的数按横式的数码摆出.如138 可用算筹表示为 1 9 这9个数字的纵式与横式表示数码如上图所示,则 23 3416 27 的运算结果可用算筹表示为 ___________.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α的终边经过点 P(﹣1, 3 ),则 sinα=_____. 16.将底边长为 2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沿高线 AD 折起,使 60BDC   ,若折起后 A 、 B 、 C 、 D 四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则球O 的体积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a,b, c R 且 2 3 1a b c   ,求证: 2 2 2 1 14a b c   . 18.已知数列   ,n na b 满足: 1 11 2 , , 2n n n na a n b a n b       . (1)证明数列 nb 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 nb 的通项; (2)求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 nS . 19.(本小题满分 14 分) 四棱锥 P ABCD 中,PD PC ,底面 ABCD 为直角梯形,AB BC ,AB CD∥ , 2CD AB , 点 M 为 CD 的中点. (1)求证: AM ∥平面 PBC; (2)求证:CD PA . 20.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O 为极点,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圆 1C 和直线 2C 的 极坐标方程分别为 4sin  , cos( ) 2 24     . (1)求圆 1C 和直线 2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求圆 1C 和直线 2C 交点的极坐标. 21. 如图,已知双曲线   2 2 2: 1 0xC y aa    的右焦点为 F ,点 ,A B 分别在C 的两条渐近线上, AF x 轴, AB OB , / /BF OA (O 为坐标原点).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 (2)过C 上一点   0 0 0, 0P x y y  的直线 0 02: 1x xl y ya   与直线 AF 相交于点 M ,与直线 3 2x  相交于点 N ,证明:点 P 在C 上移动时, MF NF 恒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22.已知函数     f x x x m x n   . (I)当 2n  时,若函数  f x 在 1,3 上单调递减,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II)若 0, 2 2m n m n    ,且过原点存在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与曲线  f x 均相切,求 m 和 n 的值. 23.某学校为了了解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单位:h ),随机选择了 n 名同学进行调查,下表是这 n 名同学的日睡眠时间的频率分布表: (1)求 n 的值,若 20a  ,将表中数据补全,并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2)统计方法中,同一组数据常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例如区间 4,5 的中点值是 4.5 )作为代表, 若据此计算的上述数据的平均值为 6.52 ,求 ,a b 的值,并由此估计该学校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 在 7 小时以上的概率. 【答案与解析】 1.B 先求出直线的斜率,代入点斜式方程,再转化为一般式,即可得到答案 1 2 2sin      , 1cos 2    , 2  3   则 tan 3   直线方程为:  1 3 3y x    ,即 3 4 0x y   故选 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的斜率,较为基础. 2.C 由题意知  22 2 2 4 3 2 40 PA PB a PA PB c        ,  2 2 2 2PA PB PA PB PA PB     ,解得 2 8PA PB  ,  2 2 2 2 32PA PB PA PB PA PB      , 4 2PA PB  ,故选 C. 3.B 设 a  和b  的夹角为 ,根据已知得 2cos 2   ,再求出向量 a  在b  方向上的投影. 设 a  和b  的夹角为 , 因为 ( )b a b   , 所以 2 2( )= 2 2 cos 2 0, cos 2b a b a b b               . 所以向量 a  在b  方向上的投影为 2 cos 2  .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考查向量投影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 握水平. 4.D 由统计图表可知,周跑步里程的变化情况,也可判断平均和中位数,极差从而可选出答案. 解:从统计图表看,周跑步里程并不是逐渐增加,所以 A 不正确; 从表中看,20 周中,周跑步里程大于 30km 的有 6 周,所以平均数和中位数都不可能大于 30km,所 以 B,C 不正确; 由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可得,前前 10 周的周跑步里程的极差为 10km,后 10 周的周跑步里程的极差 小 10km,所以 D 正确 故选:D 本小题主要考查统计图表等基础知识;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考查统计思想. 5.C 分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即可. 详解: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 1, 1, 2 lg1 2, 2x i t i      , 不满足 1t  ,执行循环体, 2, 3, 2 lg3, 3i x t i     ; 不满足 1t  ,执行循环体, 3, 9, 2 lg9, 4i x t i     ; 不满足 1t  ,执行循环体, 4, 27, 2 lg 27, 5i x t i     ; 满足 1t  ,退出循环,输出 i 的值为 5. 故选:C. 点睛:(1)条件结构中条件的判断关键是明确条件结构的功能,然后根据“是”的分支成立的条件 进行判断; (2)对条件结构,无论判断框中的条件是否成立,都只能执行两个分支中的一个,不能同时执行两 个分支. 6.C 连接 1 1 1, ,B C BD B D ,由中位线定理可判断②;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判断①;由线面垂直的判断和 性质可判断③. 连接 1 1 1, ,B C BD B D , 由 MN 为 1ACB 的中位线可得 / /MN AC ,故②错误; 由 1AA  平面 AC ,可得 1AA AC ,即有 1AA MN ,故①正确; 由 BD AC , 1AC B B ,可得 AC  平面 1 1BDD B , / /AC MN , 即有 MN  面 1 1BDD B ,故③正确,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的定义以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属于中档题. 解答空间几何体中垂直关系 时,一般要根据已知条件把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时要正确运用 有关的定理,找出足够的条件进行推理. 7.C 分析:由已知得 f(a)=       sin cos 2 cos tan            =  sin cos cos tan       =﹣cosα,由此能求出 f( 31 3  ) 的值. 详解: ∵f(a)=       sin cos 2 cos tan            =  sin cos cos tan       =﹣cosα, ∴f( 31 3  )=﹣cos( 31 3  ) =﹣cos(10 + 3  ) =﹣cos 3  =﹣ 1 2 . 故答案为 C.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值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合理运用.一 般sin cos sin cos    , ,sin *cos  ,这三者我们成为三姐妹,结合 2 2sin cos 1   , 可以知一求三. 8.D 试 题 分 析 : 若 函 数 是 偶 函 数 , 需 满 足    xfxf  , 则 01 k , 所 以 1k , 那 么   322  xxxg ,函数的对称轴是 1x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1, ,故选 D. 考点:函数的基本性质 9.B 试题分析:调查方式显然时抽样调查, A 错误.样本是这 个成年人. C 也错误,因为是样 本中只有 个成年人不吸烟,显然 D 不正确.故应选 B.. 考点:样本估计总体的应用. 10.A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化简集合 A , B 利用集合的交、补运算求得结果. 因为集合 { |( 3)( 1) 0}A x x x    , { 1| 1}B x x  ‖ , 所以 { | 3A x x  或 1}x   , { | 2B x x  或 0}x  , 所以 { | 1 3}RC A x x    , 所以 RC A B  { | 2 3x x  或 1 0}x   ,故选 A.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考查集合的交、补运算. 11.A 1.5 1.5 6 5 5log 15 log 15 log 16 2 2 0.5     b c a   故选 A 12.D 先从 f(x)的图象判断出 f(x)的单调性,根据函数的单调性与导函数的符号的关系判断出导函 数的符号,判断出导函数的图象. 由 f(x)的图象判断出 f(x)在区间(﹣∞,0)上递增;在(0,+∞)上先增再减再增 ∴在区间(﹣∞,0)上 f′(x)>0,在(0,+∞)上先有 f′(x)>0 再有 f′(x)<0 再有 f′ (x)>0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正负之间的关系,即当导函数大于 0 时原函数单调递增, 当导函数小于 0 时原函数单调递减,属于基础题. 13.圆 2 2 2 0x y x   设 z x yi  ,代入 0zz z z   整理化简即可. 解:设 z x yi  , 则       0x yi x yi x yi x yi      , 整理得 2 2 2 0x y x   , 即 z 对应点的轨迹是圆 2 2 2 0x y x   . 故答案为:圆 2 2 2 0x y x   . 本题考查共轭复数的概念,复数的运算及复数的几何意义,是基础题. 14. 先算出 23 3416 27 72  ,再根据表示数码写出相应结果. 解: 23 3416 27 72  , 从题中所给表示数码知 72 可用算筹 表示. 故答案为: . 本题主要考查指数运算,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5. 3 2 根据正弦函数定义求结果. 因为角α的终边经过点 P(﹣1, 3 ), 所以 2 2 3 3sin 2( 1) ( 3)      故答案为: 3 2 本题考查正弦函数定义,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16. 7 21 π54 如图所示,在长宽高分别为1,1, 3 的长方体中,球心 O 位于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上, 设球心坐标为点 O,由题意可得:  2 2 21 32 R R       ,解得: 7 2 3 R  , 则球 O 的体积为: 34 7 21 3 54V R   . 点睛: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 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 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 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 17.证明见解析. 构造柯西不等式,即可得出结果. 由柯西不等式,得      22 2 2 2 2 21 2 3 1 2 3 1a b c a b c            , ∴ 2 2 2 1 14a b c   . 当且仅当 1 2 3 a b c  , 即 1 14 a , 2 14 b , 3 14 c 时取等号. 本题考查了柯西不等式的应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一般题目. 18.(1)见证明;(2) nS 2 12 2 2 n n n    (1)由 1 2 1n na a n    变形得    1 1 2n na n a n     ,即 1 2n nb b  ,从而可证得结论成立, 进而可求出通项公式;(2)由(1)及条件可求出 2n na n  ,然后根据分组求和法可得 nS . (1)证明:因为 n nb a n  , 所以 n nb a n  . 因为 1 2 1n na a n    所以    1 1 2n na n a n     所以 1 2n nb b  . 又 1 2b  , 所以 nb 是首项为 1 2b 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所以 12 2 2n n nb    . (2)解:由(1)可得 2n n na b n n    , 所以  1 2 32 2 2 2n nS       1 2 3 n        2 1 2 1 1 2 2 n n n   2 12 2 2 n n n    . 证明数列 nb 为等比数列时,在得到 1 2n nb b  后,不要忘了说明数列中没有零项这一步骤.另外, 对于数列的求和问题,解题时要根据通项公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属于基础题. 19.(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1) , , 2AB CD MC MD CD AB  ∥ , AB  CM 且 AB CM , 四边形 ABCM 为平行四边形,………………………………………………3 分 AM BC ∥ , 又 ,BC PBC AM PBC  面 面 AM PBC ∥面 ;………………………………………………………………7 分 (2) PC PD ,M 为 CD 的中点,  PM CD ………………………………………………………………………9 分 又 , ,BC AB AM BC CD AB ∥ ∥ CD AM  ……………………………………………………………… ……11 分 = , ,AM PM M AM PM PAM又 面 ,  CD PAM 面 , PA PAM 面 , CD PA  .……………………………………………………14 分 (注:证明逻辑段若缺少条件,则该逻辑段及以下过程均不给分) 20.(1)  22 1 2: 2 4, : 4 0C x y C x y      ;(2) 4, , 2 2,2 4           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修内容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要学会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化,包括点的坐标 转化与曲线方程的转化,利用公式 2 2 2cos , sin ,x y x y        ,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 坐标方程,联立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方程组的解写出交点的坐标,再把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 试题解析: (1)由 2 2 2cos , sin , , 4sinx y x y           ,即为 2 4 sin   ,即有 2 2 4x y y  , cos( ) 2 24     ,即为 2 2( cos sin ) 2 22 2     ,即 4 0x y   ,即有 2 2 1 2: ( 2) 4, : 4 0C x y C x y      ; (2)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后,即 2 2 4 0 4 0 x y x y y        ,计算得出直角坐标为 (0,4) , (2,2) ,则交点 的极坐标为 (4, )2  , (2 2, )4  . 【点睛】本题考查选修内容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要学会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化,包括点的坐标转 化与曲线方程的转化,不论是点的坐标转化与曲线方程的转化,都是利用公式 2 2 2cos , sin ,x y x y        进行转化,求两条直线或曲线的交点坐标,需要联立方程组 解方程组,得出方程组的解写出交点的坐标. 21.(1) 2 2 1.3 x y  (2) 2 3 3 MF NF  (1)确定 a 的值即可求出双曲线C 的方程,由直线OB 和 BF 方程联立求出点 B 的坐标,再根据 AB OB ,即 1AB OBk k   ,即可求出 a 的值; (2)联立直线l 和直线 AF 的方程求出点 M ,联立直线l 和直线 3 2x  的方程求出点 N ,即可得 到 2 2 MF NF 的表达式,再根据点  0 0,P x y 在双曲线 C 上,化简即可得到 2 2 4 3 MF NF  ,即命题得证. (1)设 (c,0)F ,因为 1b  ,所以 2 1c a  . 由题意可得,直线 OB 方程为 1y xa   ,直线 BF 的方程为 1 ( )y x ca   ,联立解得 ( , )2 2 c cB a  , 而直线 OA 的方程为 1y xa  ,则 ( , ),cA c a ∴ 3 .ABk a  又因为 AB  OB,所以 3 1( ) 1a a     ,解得 2 3a  ,故双曲线 C 的方程为 2 2 1.3 x y  (2)由(1)知 3a 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0 0 01( 0)3 x x y y y   ,即 0 0 3 3 x xy y  因为直线 AF 的方程为 2x  ,所以直线l 与 AF 的交点 0 0 2 3(2, )3 xM y  , 直线l 与直线 3 2x  的交点为 0 0 3 33 2( , )2 3 x N y  ,则 2 2 0 2 2 2 0 0 4(2 3) 9[ ( 2) ] MF x y xNF    . 因为  0 0,P x y 是 C 上一点,则 2 20 0 1.3 x y  ,代入上式得 2 2 2 0 0 2 22 2 200 0 0 4(2 3) 4(2 3) 4 9[ ( 2) ] 39[ 1 ( 2) ]3 MF x x xy xNF x         ,故所求定值为 2 3 3 MF NF  . 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方程的求法,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以及双曲线中的定值问题的解法应用,意在考查数学的数学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2.(I) 15[ , )4  ,(II) 2 1, 2 1m n    (I)先求得函数的导数,根据函数  f x 在区间 1,3 上为减函数,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求得 m 的取值范围.(II)设切点的坐标,利用导数求得切线方程,并将原点坐标代入切线方程,求得切点 的横坐标,由此求得两条切线的斜率,利用斜率乘积为 1 求得 mn 的值,结合 m n 的值解方程求 出 ,m n 的值. (I)当 2n  时, 3 2( ) ( 2) 2f x x m x mx    ,则 2( ) 3 2( 2) 2f x x m x m    ,函数 ( )f x 在 [1,3]上单调递减,则有: (1) 3 2( 2) 2 0,{ (3) 27 6( 2) 2 0, f m m f m m             解得 15 4m  ,故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15[ , )4  ; (II)设切点 0 0( , )Q x y , 3 2 0 0 0 02 2y x x mnx   则切线的斜率  ' 2 0 0 03 4 2k f x x x mn    ,所以切线的方程是  3 2 2 2 0 0 0 0 0 02 2 3 4 2y x x mnx x x mn x x         又切线过原点,则 3 2 2 3 2 0 0 0 0 0 02 2 3 4 2x x mnx x x mnx       ,所以 3 2 0 02 2 2 0x x  ,解得 0 0x  ,或 0 2x  . 两条切线的斜率为 1 (0)k f mn  ,  ' 2 2 2k f mn   ,所以 1 2 1k k   ,所以  2 2 1mn mn   ,所以 1mn  , 由 0, 2 2m n m n    得 2 1, 2 1m n    . 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考查有关切线方程的问题,考查方程的思想,属于中 档题. 23.(1) 50n  ,图形见解析;(2) 15a  , 15b  . 0.38 (1)由题意可得 6 500.12n   ,当 20a  时,对应的频率为 20 0.450  ,故b 对应的频率为 1 0.12 0.2 0.4 0.08 0.8     ,故频率 0.2 对应的频数为50 0.2 10  ,0.08 对应的频率为 50 0.08 4  ,故可得到完整的频率分步表,由此画出频率分步直方图. (2)由题意可得 50 6 10 4 30a b      ,且 4.5 0.12 5.5 0.2 6.5 7.5 8.5 0.08 6.5250 50 a b          ,由此求得 a 和b 的值,从而求得学生的睡 眠时间在 7 小时以上的频率. 解:(1)由题意可得 6 500.12n   ,当 20a  时,对应的频率为 20 0.450  ,故b 对应的频率为 1 0.12 0.2 0.4 0.08 0.8     , 故频率 0.2 对应的频数为50 0.2 10  ,0.08 对应的频率为50 0.08 4  . 故表格中的数据分别为: 序号i 分组(睡眠时间) 频数(人数) 频率 1 [4 ,5) 6 0.12 2 [5 , 6) 10 0.20 3 [6 , 7) 20a  0.4 4 [7 ,8) 10b  0.2 5 [8 ,9) 4 0.08 频率分步直方图为: (2)由题意可得 50 6 10 4 30a b      , 且 4.5 0.12 5.5 0.2 6.5 7.5 8.5 0.08 6.5250 50 a b          , 即 30a b  ,且13 15 420a b  ,解得 15a  , 15b  . 故学生的睡眠时间在 7 小时以上的频率等于 15 0.08 0.3850   . 本题主要考查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用样本的频率估计总体的频率,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 学思想,属于基础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