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课件4 人教版必修4
第 3 课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1564—1616),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20 岁后他来到伦敦 , 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 , 后在剧团做演员、 导演、编剧。莎士比亚勤奋好学 , 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 , 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 , 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一生共写了 37 个剧本、两首长诗和 154 首十四行诗。代表作有历史剧 《 亨利四世 》《 理查三世 》 等 , 喜剧 《 仲夏夜之梦 》 走近作者 《 威尼斯商人 》《 第十二夜 》 等 ,“ 四大悲剧” 《 哈姆莱特 》 、 《 奥赛罗 》 、 《 李尔王 》 、 《 麦克白 》, 经典爱情剧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 写作背景 《 哈姆莱特 》 这部悲剧的基本情节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这个故事最早见于 12 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编写的 《 丹麦史 》 中。 16 世纪 80 年代 , 先后有法国、英国的剧作家据此以中世纪式的复仇为主题改编成戏剧。 1601 年 , 莎士比亚根据这些材料 , 并把英国当时的现实注入到 12 世纪丹麦王子的故事中 , 用人文主义观点 , 把一个单纯为父报仇的故事 , 改编成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悲剧。 此时的英国 , 社会矛盾激化 , 宫廷生活挥霍浪费 , 社会动乱不堪 , 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 , 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 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 : 父亲暴亡 , 叔叔克劳狄斯篡位 , 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 , 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 , 又怕泄露心事 , 又怕鬼魂是假的 , 怕落入坏人的圈套 , 他心烦意乱 , 郁郁 剧情梗概 寡欢 , 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 , 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 , 想方设法要除掉哈姆莱特。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 , 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 , 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却劝说哈姆莱特要忍让 , 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自己的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 , 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 交加。奸王克劳狄斯利用奥菲莉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 , 密谋在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时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 , 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 , 王后饮了毒酒 , 克劳狄斯也被刺死。 《 哈姆莱特 》 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 , 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 对以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 , 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 , 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出现的一种新思潮 , 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 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基本内容。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 , 其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 , 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 , 使人觉醒 , 使人们把关注重点由来世转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崇尚科学实验的精神。 人文主义 结构图解 1. 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个片段 , 情节紧张激烈 , 扣人心弦。仔细阅读这一部分 , 说说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答案 : 在这个片段中 , 在场的几个主要人物是 : 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其中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 , 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 : 乔特鲁德夹在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 , 左右为难 , 关键时候爱子心切 ; 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 , 不过由于他不 重点突破 习惯使用阴谋手段 , 加之哈姆莱特事先向他做了诚恳的表白 , 因此他既仇恨哈姆莱特 , 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乔特鲁德、雷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展。 比剑中 , 第一、二回合 , 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决心杀死哈姆莱特 , 他出手比较犹豫 , 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克劳狄斯迫不及待要致哈姆莱特于死地 , 在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取胜后 , 他就用一杯毒酒为哈姆莱特祝贺 , 哈姆莱特谢绝了他这种伪装的善意 , 而乔特鲁德或许是 想缓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的关系 , 也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这杯酒有问题 , 因此她不听劝阻地替哈姆莱特喝下了这杯酒。 在克劳狄斯的压力下 , 雷欧提斯终于向哈姆莱特发起攻击 , 以剑尖上染有剧毒的利剑刺中了哈姆莱特 , 而哈姆莱特夺过他的剑也刺中了他。临死前 , 雷欧提斯后悔自己不该参与克劳狄斯的诡计 , 向众人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 , 哈姆莱特得以抓住最后机会杀死克劳狄斯 , 为父亲复仇。 3. 本文节选的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 ? 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 答案 : 悬念 :① 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 , 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 ② 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 ? ③ 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 ? ④ 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 ? 好处 : 每一个悬念都围绕着克劳狄斯的毒计能否得逞和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 , 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 ( 观众 ) 的心 , 使读者 ( 观众 ) 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 答案 : 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 , 拘谨守礼 , 套话连篇 , 咬文嚼字 , 而且反应迟钝 , 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 , 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 , 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 , 制造出不少笑料。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 , 作者却饶有兴致地描 4. 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 , 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 , 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 , 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 , 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 , 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 ? 绘了奥斯里克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 , 以及哈姆莱特对他的嘲弄。这种情节是插科打诨性质的 , 具有调节欣赏者的情绪、活跃场上气氛的作用。 5. 这一节主要展示了哈姆莱特的哪些个性 ? 解析 : 从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冲突中可以看出哈姆莱特嫉恶如仇、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从哈姆莱特恳求霍拉旭中可以看出哈姆莱特对未来充满希望。 答案 : 嫉恶如仇、勇敢 , 对未来充满希望。 6. 你对哈姆莱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结局是怎么看的 ? 解析 :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回答这一问题。哈姆莱特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 , 也有其内在性格过于内向、审慎的主观原因。 答案 : 此结局不是偶然的 , 而是早期人文主义者性格发展的必然 , 是新旧时代转变的必然。 关于哈姆莱特这一角色 , 争议最多的是他迟迟不行动起来为父亲报仇的原因。你认为造成哈姆莱特行动迟缓的原因是什么 ? 观点争鸣 思路提示一 : 英国诗人和评论家柯勒律治在 《 莎士比亚和其他戏剧家的讲演和注释 》 一书里说 :“ 莎士比亚将这一角色放在必须当机立断、马上行动的环境里。哈姆莱特勇敢 , 对于死无所谓 ; 但是他由于敏感而动摇 , 因为多思而拖延 , 在努力下决心的过程中失掉了马上行动的能力。”也就是说 , 他的感官与思考器官之间失掉了平衡 , 想得太多了 , 从而失掉了采取行动的力量。 思路提示二 : 哈姆莱特的思想感情与引起它们的客观事物不相称 , 感情超过了客观事物。也就是说 , 客观事物不足以引起这样强烈的或这类的感情。哈姆莱特有一种将问题抽象化的能力 , 他在头脑中创造了一个根据他的想象而形成的世界 , 而他自己又将它当作真实的世界。这种抽象化倾向 , 以及其他种种 , 乃是他拖延不采取行动的主要原因。 思路提示三 : 哈姆莱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 , 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 , 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发现他面临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弑君篡位的问题 , 可以一刀将他叔父杀死了事。问题太复杂 , 太可怕了 , 他感到他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哈姆莱特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 那就是他比别人看得更远 , 认识更为深刻。他的拖延并非由于想得太多 , 而是因为他看到了他的任务的复杂性。整顿乾坤一事使他犹豫起来 ,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缺乏处理这样的大事的胆识与能力 , 他踌躇了 , 以致造成了悲剧。 1. 人物形象鲜明 , 富有个性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 , 富有个性 , 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语言和行动。这都是由他们特殊的地位、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所处的处境决定的。如哈姆莱特深沉冷静 , 极有理智 , 勤于思考而又十分忧郁和犹豫。 写法借鉴 2. 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 哈姆莱特 》 善于在内外两重矛盾冲突中 , 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 , 展示人物性格 , 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 , 构成了剧中主人公所处的外部斗争 ; 与此同时 , 哈姆莱特还进行着激烈的内心矛盾斗争。二者相辅相成 , 互相推进 , 使情节更具吸引力 , 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 独白与旁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 剧本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 , 剧本都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 , 表现他的内心活动 , 把人物矛盾推向白热化。 4. 动作化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 动作化 : 如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 , 既有些得意 , 又对雷欧提斯的状态有些纳闷 , 因此脱口说了一句 :“ 你怎么说 ?” 雷欧提斯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但还是迟疑不决。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醒他 :“ 你怎么一点不起劲 ? 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 ; 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终于 , 雷欧提斯冒失地刺出致哈姆莱特死命的一剑。动作化的人物语言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展示了人物性格。 性格化 : 作品中很多的对话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 , 哈姆莱特的语言有这样几个特点 : 直率 , 不加掩饰 ; 喜欢用比喻 , 喜欢嘲弄人 , 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 , 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 , 却做出亲热和善的样子。他的一些语言 , 如“来 , 哈姆莱特 , 来 , 让我替你们两人和解和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等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