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课件3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课件3 人教版必修4

第 3 课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学习目标 1. 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 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 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莎士比亚美丽的故乡 —— 英国伦敦 威廉 · 莎士比亚( 1564-1616 )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 伟大的 戏剧家 和 诗人 ,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 · 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 《 圣经 》 ,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莎士比亚 人生经历 1564 年 4 月 23 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 , 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18 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 8 负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22 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 1588 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三,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 ! 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 《 哈姆雷特 》 《 错误的喜剧 》 。 1599 年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 1612 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绵还乡,四年后就与世长辞。  艺术成就介绍 威廉 · 莎士比亚( 1564—1616 )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亚化”,称赞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他历史剧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转折时期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 他创作了 37 部戏剧, 2 部长诗, 154 首十四行诗,特别是悲剧和喜剧,是世界文坛上的艺术珍品。四大悲剧是代表他最高成就的作品。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 哈姆雷特 》 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 《 奥赛罗 》 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 《 李尔王 》 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 《 麦克白 》 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 经典爱情剧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戏剧创作最高成就 《 哈姆莱特 》 《 哈姆莱特 》 又名 《 王子复仇记 》 ,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剧本。习惯上将本剧与 《 麦克白 》 、 《 李尔王 》 和 《 奥赛罗 》 一起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写作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 文艺复兴 ”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 人。本剧 取材于 12 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 ※ 影响历史进程的 100 本书之一 ※ 人类有史以来杰出的经典戏剧 ※ 哈佛大学 113 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 1986 年法国 《 读书 》 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完成于 1601 年的 《 哈姆莱特 》 ,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 --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 《 哈姆莱特 》 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 —— 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别林斯基   宁可不要 100 个印度, 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 英国谚语 1984 年选举世界 10 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 (1564—1616 年 ) 名列第一。他被誉为“ 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 ”,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难怪英国有了这句谚语。虽然这话有浓厚的殖民色彩,但莎士比亚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 哈姆莱特 》 概况 据专家考察, 《 哈姆莱特 》 是 1600 年以后莎士比亚在第二个时期创作的一个五幕剧,据说是根据观众的记录本出版的。 《 哈姆莱特 》 的素材来源于丹麦的一个历史史话,在原剧中,只有王子复仇一个单一的故事,而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中,对 《 哈姆莱特 》 的冲突和线索加以改变,安排了几重线索纠葛在一起。 《 哈姆莱特 》 第一幕主要是表现哈姆莱特的父亲、丹麦老王的鬼魂来告诉王子哈姆莱特他的死因:哈姆莱特的叔父谋害了他,然后和哈姆莱特的母亲结婚。 这就是哈姆莱特身上的双重悲哀: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就此揭示了悲剧的前因。 第二幕中哈姆莱特开始变得郁郁寡欢并装疯,他与叔父克劳狄斯互相试探,哈姆莱特准备证实鬼魂的话后再实施复仇计划。 第三幕中哈姆莱特把鬼魂所讲的谋杀老王的情节编成戏演给新国王、自己的叔父克劳狄斯看。果然叔父没看完戏就愤然离开,两人都知道对方已经知道真相,对立的冲突暴露:哈姆莱特要报仇,而克劳狄斯要杀死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还没有想到具体的复仇计划,克劳狄斯就安排了一系列计划,想借英王的手杀死哈姆莱特,被哈姆莱特识破,更对他的叔父怀有满腔仇恨。 哈姆莱特进内宫见母亲时,路遇叔父克劳狄斯独自跪在神像前忏悔。这对身带佩剑的哈姆莱特是一个复仇的好机会,他却开始犹豫。 因为按西方的基督教观念,人在临死之前忏悔,无论他犯了什么罪行,灵魂也会得到宽恕和拯救。 想到父亲因为没有进行临终忏悔就被叔父谋害,所以灵魂永远在地狱受煎熬;为了不让叔父的灵魂进天堂,哈姆莱特一时犹豫,放过了克劳狄斯,反而使叔父有机会谋害自己。 第三幕中,哈姆莱特在宫内和母亲谈话。证实父亲是被叔父害死后,他不禁激动地谴责母亲,在母亲面前大发莱霆,哈姆莱特的母亲惊恐不已。 哈姆莱特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躲在帷幕后的大臣波洛涅斯以为哈姆莱特要杀死王后,一时多事,大喊“救命”。被哈姆莱特当作其叔父误杀。 由此剧本多了一条线索。 哈姆莱特与叔父克劳狄斯之间有杀父之仇;到了第三幕结尾时,哈姆莱特又误杀了波洛涅斯,与其子莱欧提斯之间有了冤仇。 到了第四幕,这两个冤仇进一步发展。哈姆莱特识破叔父要借英王之手加害于自己的阴谋;而莱欧提斯听说父亲被杀害,因父亲被恋人杀死而发疯的妹妹奥菲莉娅又落到河里淹死,令他非常痛苦。 剧本中出现双重的仇恨纠缠在一起。 第五幕中,两个仇恨的年轻人相互比剑,而真正的罪人克劳狄斯却在旁边观战。等到真相大白,身中毒剑的莱欧提斯临死前说出克劳狄斯的奸计,哈姆莱特终于杀死克劳狄斯,报了父仇。但他的母亲已无意中替他喝了毒药而死,哈姆莱特自己也与仇人同归于尽。 整个悲剧在舞台上的一片悲哀中结束。 地点   丹麦宫廷 人物   哈姆莱特  王子    克劳狄斯  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    乔特鲁德  王后    波洛涅斯  大臣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莉娅  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   王子挚友 奥斯里克 大臣    罗森格兰兹 王子同学,背叛王子    吉尔登斯吞 王子同学,后背叛王子 剧中人物 讨论人物关系 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 是叔侄又是仇人 哈姆莱特与王后乔特鲁德: 是母子,又有着母嫁仇敌的隔阂 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 是恋人,又有因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所产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 国王克劳狄斯与王后乔特鲁德: 原为叔嫂后结为夫妻,但克劳狄斯有着毒杀乔鲁特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 奥菲利娅: 既深爱着哈姆莱特,又与其有着杀父之仇,与波洛涅斯有着骨肉亲情。 雷欧提斯: 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 结论 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 亲情 爱情 友情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 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 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节选剧情结构 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 主旨 “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 哈姆莱特 “ 这是一株橡树给我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嫩的花朵的花瓶里。” —— 歌德 这一著作不能只读一次;应该一读再读。它和畅销小说不同,它是无穷尽的宝藏。 《 哈姆莱特 》 会随你的年纪的增长、人生体验的深刻丰富,而变成另外一个 《 哈姆莱特 》 。 ——《 一生的读书计划 》 课外拓展阅读 《 哈姆莱特 》 全剧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 威尼斯商人 》 《 李尔王 》 作 业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试用语言描绘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 ( 200 字左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