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二轮专题复习 天冲刺练 第天 Word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二轮专题复习 天冲刺练 第天 Word含答案

www.ks5u.com 第7天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的这种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历来为文人所称赏。‎ B.截至2013年9月底,匹克公司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大幅减少,而在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老股东大幅减持,更无异于釜底抽薪。‎ C.赵本山的小品作为一种讽喻艺术,天生就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一种代表下层民众情趣和社会正义感的艺术表达形式。‎ D.电视剧《兵王》的主角沈笑,曾经玩世不恭,经常违背上级的命令,头角峥嵘, 但经过一番磨炼之后,竟然成长为一代兵王。‎ 解析 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A项,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B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D项,头角峥嵘: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针对朝鲜的第三次核试验,美国国务卿克里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举行会谈, 就“联合国安理会要迅速制定制裁决议”达成一致。‎ B.陕西神木县公安局近日开展重人重户清理整顿工作,尤其对公务人员、企业老总、个体老板、社会知名人士等人群进行了重点核查。‎ C.试飞取得圆满成功的运—2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运输。‎ D.作家写出的文学作品缺乏生活的深厚底蕴,更缺乏民族的独特风格,这是目前阻碍中国文学不能获得许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解析 B项,不合逻辑。“社会知名人士”与“老总、老板”概念不清。C项,成分残缺。在句尾加上“任务”。D项,句式杂糅。“这是目前阻碍……最大障碍”一句杂糅,应当删去“阻碍”。同时还应删去“不能”。‎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家”作为社会关系的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又铸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②这既为中国人提供了一套安身立命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 ③在今日中国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春运也应该是饱含希望与温情的 ⑤行孝、团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最美的情感 ⑥从这个角度来说,春节是温馨祥和的 ‎                  ‎ A.④①②⑤⑥③ B.③⑤②①⑥④ ‎ C.④①⑥②⑤③ D.③⑤⑥④②①‎ 解析 ③承首句,⑤②①是一层意思,⑥承前面,④承⑥。‎ 答案 B ‎4.下面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 ①情景一: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帮你们战胜困难,今后我们还将鼎力相助。”‎ ‎ ②情景二:同学聚会。一位同学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久仰了。 ‎ 特别想念你,一切都好吧? ”‎ ‎ ③情景三:博客留言。鄙人30岁华诞之际,感谢各位朋友的垂念,朋友们的祝福之语,如和煦春风,温馨动人!‎ ‎ 答: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________改为________‎ 解析 “鼎力”指能够扛(gāng)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久仰”有形容仰慕已久的意思,表示敬慕,这里想表达很长时间没见面很想念对方的意思,只能用“久违”。 “华诞”和“诞辰”都是称对方生日的敬辞,多用在祝贺别人生日时使用,不能用以自称。这里是介绍自己的情况,用“生日”比较合适。‎ 答案 ①“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②“久仰”改为“久违”。③“华诞”改为“生日”。‎ ‎ 5.春联是独特的文学形式,为春节增添了喜庆气氛,请在以下两联中,任选一联,对出下联或上联。(5分)‎ ‎ ①桃李迎春,北国江山丽;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山欢水笑,又度佳节天下春。‎ 解析 此题需要考生掌握对联的特点: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答案 ①龙蛇献瑞,南疆岁月新 ②蛇至龙回,重开新岁人间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也。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好学洽闻,雅称儒宗。建武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免,复归教授。安贫乐道,恬于进取,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显宗闻彪名,永平六年,召拜谒者,赐以车马衣服,三迁魏郡太守。肃宗即位,以病免。征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数陈政术,每归宽厚。比上疏乞骸骨,拜为奉车都尉,秩中二千石,赏赐恩宠,俟于亲戚。‎ 建初七年,车驾西巡府,以彪行太常从。数召入,问以三辅旧事,礼仪风俗。彪因建言:“今西巡旧都,宜追录高祖、中宗功臣,褒显先勋,纪其子孙。”帝纳之。行至长安,乃制诏京兆尹、右扶风求萧何、霍光后。时光无苗裔,唯封何末孙熊为酂侯。建初二年已封曹参后曹湛为平阳侯,故不复及焉。乃厚赐彪钱珍羞食物,使归平陵上冢。还,拜大鸿胪。‎ 是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咎在州郡。有诏下公卿朝臣议。彪上议曰:“伏惟明诏,忧劳百姓,垂恿选举,务得其人。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然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贡举皆得其人矣。”帝深纳之。‎ 彪以世承二帝吏化之后,多以苛瓤为能,又置官选职,不必以才。因盛夏多寒,上疏谏曰:“臣闻政化之本,必顺阴阳。伏见立夏以来,当暑而寒,殆以刑罚刻急,郡国不奉时令之所致也。农人急于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此其巨患也。夫欲急人所务,当先除其所患。……又谏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通才謇正,有补益于朝者。又御史外迁,动据州郡。并宜清选其任,责以言绩。其二千石视事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赏,勿妄迁徙。惟留圣心。”书奏,帝纳之。‎ 元和二年春,东巡狩,以彪行司徒事从行。还,以痛乞身,帝遣小黄门、太医问病,‎ 赐以食物。彪遂称困笃。章和二年夏,使谒者策诏曰:“彪以将相之裔,勤身饬行,出自州里,在位历载。中被笃疾,连上求退。君年在耆艾,不可复以加增,恐职事烦碎,重有损焉。其上大鸿胪印绶。其遣太子舍人诣中臧府,受赐钱二十万。”永元元年,卒,诏尚书:“故大鸿胪韦彪,在位无愆,方欲录用,奄忽而卒;其赐钱二十万,布百匹,谷三千斛。”‎ 彪清俭好施,禄赐分与宗族,家无余财。著书十二篇,号曰《韦卿子》。‎ ‎(选自《后汉书》)‎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服竟,羸瘠骨立异形      竟:终了,完结。‎ B.比上疏乞骸骨 比:等到。‎ C.农人急于务而苛吏夺其时 夺:占有,耽误。‎ D.在位无愆,方欲录用,奄忽而卒 愆:过失、过错。‎ 解析 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数陈政术,每归宽厚”可知,比:连续,接连几次。所以选B。‎ 答案 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 以,介词,趁着、乘着。A项,对于/被;B项,就/竟然;C项,表并列/表转折。‎ 答案 D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韦彪“宽厚”的一组是(  )(3分)‎ ‎                  ‎ ‎①征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数陈政术,每归宽厚 ②乃厚赐彪钱珍羞食物,使归平陵上冢 ③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 ④其二千石视事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赏,勿妄迁徙 ⑤君年在耆艾,不可复以加增,恐职事烦碎,重有损焉 ⑥彪清俭好施,禄赐分与宗族,家无余财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 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章及句意来判断是否体现韦彪“宽厚”。②是君王对韦彪的优厚赏赐;⑤是君王对韦彪的体谅。所以选C。‎ 答案 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韦彪孝顺父母,当父母去世后,守孝三年,闭门不出,服丧完毕,形容憔悴。他好学博闻,被称为“儒宗”。安贫乐道,淡于进取,三辅诸儒莫不仰慕。‎ B.韦彪被征召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多次陈述为政之术,每每归政于宽厚。这体现了他以简为务、不求苛刻的论政观点。‎ C.韦彪上书君王说:“二千石上任已久,且能为官吏民众创造便利平安的,应增秩禄重赏,不要随便迁徙。”这是因为自己属于二千石的官职,是为自己考虑。‎ D.针对郡国贡举大多不按功名次序,以致职守日益懈怠而吏事荒疏的现象,韦彪认为关键是要选拔好有才能的二千石的官职。‎ 解析 “这是因为自己属于二千石的官职,是为自己考虑”错,由文章塑造的韦彪的形象特征可知,并不是为自己考虑。‎ 答案 C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安贫乐道,恬于进取,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二千石视事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赏,勿妄迁徙。(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乐”“于”“莫”“简”“务”“虽”“为……所”“秩”“妄”。‎ 答案 (1)安心守贫,把学道作为一件乐事,淡泊功名,三辅的各位儒士无不敬仰他。‎ ‎(2)国家以选拔贤能为要事,贤才应以孝顺品行为首。‎ ‎(3)那些二千石管理政事即使时间长了,但被官吏百姓们认为是合适的,应增加他们的俸禄并给予重赏,不要随便调动他们。‎ ‎【参考译文】‎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韦彪孝德品行纯净至诚,父母去世,他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长达三年,一直不离开服丧所住的墓旁小屋。服丧期满,他瘦骨嶙峋,人都变了形,后来经过好多年的医疗才恢复健康。‎ 他喜好学习,见识广博,被称作是儒学宗师。建武末年,推举为孝廉,拜任郎中,因病免官,又回乡教授学生。安心守贫,把学道作为一件乐事,淡泊功名,三辅的各位儒士无不敬仰他。‎ 显宗听到韦彪的名气,在永平六年,召见他任命为谒者,赐给他车马衣服,三次升迁后任魏郡太守。肃宗登位,他因病免官。受召任左中郎将、长乐卫尉,多次提出治政建议,常以宽厚为宗旨。屡次上书请求告老回乡,拜任为奉车都尉,官阶为中二千石,受到赏赐和宠信,像皇帝的亲戚一样。‎ 建初七年,皇上巡视西部,任用韦彪暂以太常职位跟随。多次受到召见,问他有关三辅的前尘往事,以及礼仪风俗。韦彪乘机建议说:“这次您西上巡视老都城,应追记高祖、中宗时的功臣,嘉奖褒扬他们祖上的功劳,记载他们的子孙世系。”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走到长安,皇上下令京兆尹、右扶风的地方官寻访萧何、霍光的后代。当时霍光没有后人,只封了萧何的裔孙萧熊为酂侯。建初二年,已经封了曹参的后人曹湛为平阳侯,所以这次不再封曹氏。于是赏赐韦彪许多钱物美食,让他回平陵上坟。回朝后,拜任他为大鸿胪。‎ 这时议论政事的人有很多说各州郡封国推荐的人都不是依据功勋门第,所以太守不努力尽忠职守而政事渐渐荒疏,过错在于州郡。皇上命令把这事交朝廷的大臣们商议。韦彪呈上建议说:“陛下的诏书,为百姓福祉而担忧劳心,垂施恩泽选才举能,力求得到真正的人才。国家把选拔贤才作为紧要任务,贤才应以孝顺的行为为最重要的。孔子说:‘‎ 伺候父母亲孝顺的人可以把这种孝顺转变成对国君的忠诚,因此寻找忠诚一定要到有孝子的人家里。’忠孝的人,心地厚道;老练的官吏,心地刻薄。选拔官吏应当以才能品行为先要,不能单纯以功勋门第论。但选官吏最主要的,在于选太守。太守贤明,那么选举就能选拔到合适的人才了。”皇上深深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韦彪认为当时承接光武、孝明两位皇帝吏治之后,人们把官员的苛刻看作是能力,而且认为设置官吏选任职务,不一定凭才能。乘着盛夏多冷天的反常现象,他上书劝谏说:“我听说政策教化的根本,一定要顺应阴阳。现在立夏以来,应当炎热反而寒冷,大概是因为刑罚苛刻急迫,郡国不依节令处理政事所导致的。农民急着要忙农事而苛刻的官吏耽误农时,税赋徭役应按常规微调而贪婪的官吏剥削百姓的钱财,这是百姓的大难。想要实现百姓所急需的政策,就应当首先消除他们的大难。……另外谏议的职位,应当起用公平正直的人,学识广博又严肃正直,对朝政有帮助的。另外御史外放任职,动辄任州郡太守。都应当公正地选拔任职人,拿建议与政绩来要求他们。那些二千石管理政事即使时间长了,但被官吏百姓们认为是合适的,应增加他们的俸禄并给予重赏,不要随便调动他们。希望皇上留意。”奏章呈上去,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元和二年春,皇上到东部巡视,让韦彪代理司徒跟随前往。回朝后,韦彪因病请求退休,皇上派遣小黄门、太医慰问他的病,赐给他食物。韦彪终于病重。章和二年(88)夏,派谒者赐给他诏书说:“韦彪身为将相的后裔,勤于修身,谨言慎行,出自州里,在朝多年。中间身染重病,接连上书请求退职。君年事已高,不能再加委任,怕官事繁琐,对身体更有损害。交上大鸿胪官印吧。派遣太子舍人去中臧府,接受赏钱二十万。”永元元年,去世,皇上下诏书给尚书:“前任大鸿胪韦彪,做官时没有过失,正想继续任用,突然去世。特赐钱二十万,布一百匹,谷物三千斛。”‎ 韦彪清廉节俭,喜欢施舍,把俸禄与赏赐品分给同宗族的人,家中没有节余的钱财。著书十二篇,名叫《韦卿子》。‎ 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 登盘山绝顶 戚继光 ‎ 霜角一声草木衰,云头对起石门开。‎ ‎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①舞剑台。‎ ‎ 【注】 ①李将军:指汉将李广,他与匈奴战,无不胜,匈奴畏服。‎ ‎(1)前四句写了哪些寒秋景物?渲染出怎样的氛围?(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此题考查诗歌意象与意境的内容,只要找出诗歌前四句描写的意象,结合诗意分析这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氛围即可。描写了霜天、衰草、朔风、落叶、归鸦、诗意悲凉的号角声吹动深秋的草木,瑟瑟哀鸣。云头从山脚两边涌起,揭开下面隐藏的石门。喝着边地的酒,被寒冷的北风一吹,醉意全消。数不清的暮鸦,成群飞回落叶萧疏的树林,渲染了边塞的肃杀、悲凉的氛围。‎ ‎(2)此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诗歌后四句运用了典故,结合注释和诗歌大意“‎ 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祸根,情愿终生到老戍守边疆。对有功的名将应刻石勒名,谁有这样的资格呢?只有像名将李广、李靖这样制止外敌入侵的英雄,才配享有这种荣誉”,表达了诗人希望打败敌人,终生卫国,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描写了霜天,衰草,朔风,落叶,归鸦。渲染了边塞的肃杀、悲凉的氛围。‎ ‎(2)①希望打败敌人,终生卫国。②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