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最新热点素材反污名要尊严
反污名 要尊严 【素材回放】 暑假来临,不少家长们会让孩子们去上补习班。2017 年 8 月初,成都某培训机构的广告牌上,打出了“学渣逆袭班”的 概念,工作人员称覆盖单科成绩 120 以下的学生,这种提法引 来网友争议。多数人认为,培训机构营销手段激进,不考虑学 生感受,拒绝去此类补习班。也有人表示,“当学渣已经很多 年了,对于学渣这个词已经自动免疫了”。 “学渣”本是学习不理想学生的一种自嘲,没想到摇身一 变,竟然成了培训机构所主打的概念,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人 们常说,人类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难不成那些自愿以 及被逼进入“学渣逆袭班”学习的孩子,其本身或者父母有“自虐”或“被虐”倾向? 【素材解读】 在眼球效应时代,“学渣逆袭班”吸引注意力的,不仅在于“学渣”一词,还在于人人 都渴望的“逆袭”。为了打破“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将来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 旋”,通过教育分层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成为不少人不可绕行的路径。“学渣逆袭班” 说到底,就是在迎合学生和家长的成功焦虑。商业营销和宣传为了博人眼球,本无可厚非。 但“学渣逆袭班”的另类提法,却存在伤及无辜、触犯法规以及践踏教育规律三大弊病,如 此罔顾底线的创新,究竟是在愚弄谁?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很少有家长能“免俗”,但不管 怎样,遵循常识和规律应当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否则,极易被某些充斥虚假色彩的营销宣传 蒙蔽双眼,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旦出了问题,向谁讨要说法?浪费钱财事小,耽误 孩子事大,能不慎欤? 【适用话题】 哗众取宠 粗鄙的炒作 “学渣”提法有人格侮辱色彩 培训机构当然应该对自己虚假营销宣传负责,“病急乱投医”的家长也同样需要深刻反思 与其纠结于是否被“学渣”二字侮辱,不如好好规划未来的人生道路,只要拼搏努力,一样 可以收获别样精彩 如果内心强大、舍得下苦功夫,“学渣”依然可以逆袭成“学霸”,倘若躺在“学霸”的“安 乐椅”上不知进取,终有一天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学渣” 锐评】 “学渣逆袭班”引争议彰显网络语言的现实尴尬 “学渣逆袭班”的新闻一经发布,便引来网络的一片哗然,认为培训机构此举是粗鄙 的炒作者居多,为培训机构的教育营销喝彩的也不乏其人。究其原因,乃为人们对“学渣” 这一网络词语的认知不同。“学渣逆袭班”引发争议,彰显了网络语言的现实尴尬。 “学渣”是最近几年产生的一个网络词语,“学渣”不是“渣”,也不同于我们以往 所认知的“差生”等概念。“差生”是外界对当事人带有歧视的评价,而“学渣”一般不带 有贬义,与学霸相对,是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是他们压力释放的一种方式。 随着这一词语的广泛使用,偶尔,也有人会用来作为同学间善意的调侃。甚至,许多成绩理 想的学生也开始用学渣表示自谦。可见,“学渣”一词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解嘲的黑色幽默。 即便是当前流行的网络词语,在现实中也会遇到理解上的尴尬。网络语言往往在特定的 受众群体中较为流行,特定群体之外的人在理解上就可能会有分歧。新闻中李先生的不快即 源于此,他的理解明显倾向于传统意义的“渣”,因此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样的称呼是一种歧 视。另外,培训机构也无限扩大了“学渣”的范围,“单科成绩在 120 分以下的学生”若都 是学渣,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被界定其内了。在词语的理解上,李先生和培训机构都走了极端。 自我解嘲不回避自我的缺点与丑处,并引申发挥,是一种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 态和胸怀。在某俱乐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服务员倒酒时,不慎将啤酒洒到一位宾客那光 亮的秃头上。服务员吓得手足无措,全场人目瞪口呆。这位宾客却微笑地说:“老弟,你以 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这位宾客借助自嘲,既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怀,又维护了自我 尊严,在场的人闻声大笑,尴尬局面即刻被打破了。如果是服务员说“我以为这种治疗方法 对你会有效”,那就变成了一种恶毒的人身攻击了。“学渣”一词亦如此,如果来称呼别人, 那就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 。 即便是当前流行的网络词语,在现实中会遇到使用上的尴尬。培训机构的广告牌上,打 出了“学渣逆袭班”的概念,作为培训机构,无非是想以新奇夸张的广告语言增强宣传的效 果。遗憾的是,当你称呼别人为“学渣”时,这称呼里便含了贬义的歧视,缺少了对求学者 平等相待的尊重。在更多不了解这一网络词语的民众眼中,“学渣”有人格污染的嫌疑,因 此将网络词语应用到现实社会中时,最好提前评估此举带来的各方面效应。 词语作为当代社会构成的一部分,也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不断发展 变化的,有待时间的检验和相关部门的规范。如“洪荒之力”“点赞”等那些充满正能量、 雅俗共赏的词语很快就会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生活的流行语。然而,也有一部分粗俗低劣缺 乏文化内涵的词语出现,相信它们最终会烟消云散。还有一些如“学渣”之类的词语,尚未 形成统一认识,正等待着时间的检验。对此类词语的采用上尤其要体现对现实生活的关怀, 如此一来才能规避尴尬的风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