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0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0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Word版含答案

‎[最新考纲]‎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考纲解读]‎ ‎1.识记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 ‎3.会分析、评价不同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条件。(重难点)‎ ‎[思维导图]‎ 第20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为主。‎ ‎3.区位条件 ‎4.生产经营特点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读“某区域略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D.混合农业 ‎2.不属于该地区发展该种农业的区位优势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 C.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 D.丰富的劳动力 ‎3.关于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利工程量小 B.机械化水平高 C.小农经营的粗放生产 D.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结合经纬度位置和曼谷湾可确定本区域的主要国家是泰国,其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与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无关。第3题,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低,为小农经营的精耕细作农业。‎ ‎4.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有什么特点?‎ 答案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这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便于水田管理。‎ ‎(2)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7·海南地理,3~5‎ ‎2015·安徽文综,29‎ ‎2014·广东文综,9‎ 给出亚洲季风区某区域图,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名称、分布、特点、条件进行设问,难度较小。‎ 考向一 季风水田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及影响 ‎(2017·海南地理)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 A.技术要求高 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 D.单位面积产量低 ‎2.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基地 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3.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 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 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答案 1.D 2.B 3.A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可知由于种植杂交水稻,导致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第2题,乙村是观光农业村落,该村落种植的农作物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第3题,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甲类村位置较偏僻,乙类村坐落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旁,横断山脉南部坡度陡,地形起伏大,丙类村地形起伏也大;当地商品粮以水田作物为主。‎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季风水田农业区域图或相关文字材料 判断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其变化,变化原因及影响等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区域特征,依据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分析 考向二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第4题。‎ ‎4.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答案 B 解析 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农田地块小,机械化水平低,A项错误;季风水田农业需要的水利工程量大,B项正确;乙地劳动力丰富,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善于精耕细作,属集约型农业,C项错误;乙地的水稻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D项错误。‎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季风水田农业区域图或相关文字材料 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区域特征,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考点二 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2.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和;④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 ‎①交通运输便利;②市场广阔;③地广人稀;④机械化水平高;⑤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3.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4.作物:(以上图为例)主要以A小麦和B玉米为主。‎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密不可分,现分析如下:‎ 区位因素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沃的黑土)‎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 市场广阔,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 和农业的现代化 人口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拓展延伸 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1)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不同之处:美国商品谷物农场一般由家庭经营,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有大面积的可耕荒地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对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借鉴意义:①扩大生产规模;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发展先进的科技和科技服务体系;④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读下图,完成第1题。‎ ‎1.对M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场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②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其基本特征 ‎④多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场经营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商品谷物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以家庭大农场经营为主,商品率高。‎ ‎(2018·乌鲁木齐测试)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季风水田农业 B.自给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3.依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可能分布在(  )‎ A.英国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德国 答案 2.C 3.B 解析 从图中的农事安排可知该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并对产品进行售卖,所以为商品谷物农业,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 ‎4.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 ‎(3)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kg·hm-2)‎ ‎7 500‎ ‎6 750‎ 结合表中信息,分析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的区位条件。‎ 答案 (1)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 (2)热量不足。 (3)美国玉米带纬度偏低,热量较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降水量较多,玉米生长期长;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近五年来,该考点没有考查 以区域图的形式展示区域信息,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条件和特点。难度较小。‎ 考向一 商品谷物农业的判读与分析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农业科技先进使单产较高,而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能,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2题,我国东北地区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农业区 位优势是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大,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A、C、D三项内容东北地区均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典型农业区域图、关联图或相关文字 判读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结合区域地理特征,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考向二 不同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及区域农业发展问题 ‎3.(2018·东北三校模拟)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图甲中A、B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甲图所示区域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 乙图所示区域为混合农业。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2)A农业带种植春小麦,B农业带种植冬小麦。‎ ‎(3)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 ‎(4)水资源缺乏。 该区域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降水稀少。‎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典型农业区域图、相关文字材料 判读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结合区域地理特征,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课时作业 ‎(2018·昆明模拟)读“我国水稻优势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水稻优势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劳动力丰富 ‎2.东北逐步成为我国稻米优势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改善 B.机械化水平提高 C.农业技术革新 D.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答案 1.A 2.C ‎(2018·赣州调研)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林果业。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图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种植青稞 B.b地种植花卉 C.c地饲养水牛 D.d地发展林果业 ‎4.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地广人稀 B.大牧场放牧业 雨热同期 C.乳畜业 市场广阔 D.季风水田农业 劳动力丰富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d位于丘陵山区,适宜发展林果业;该地位于东南沿海,a地地形平坦,可发展水稻种植;b地靠近公路,可以发展乳畜业,养殖奶牛;c地靠近城市和河流,水源充足,可发展花卉业。第4题,该地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2018·成都模拟)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游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6.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市场 C.交通 D.劳动力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由图中的经纬度与黑海、波罗的海等信息可知,①地位于乌克兰,是重要的黑土分布区,故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第6题,②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 ‎(2017·吉林省吉林调研)2016年7月16日,地处长江沿岸南洞庭大通湖垸的乐园村进入了繁忙的“双抢”时节。“双抢”是指南方水稻一般种两季,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秧苗插下后得六十多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时间紧迫,因此要适时抢收抢种。目前,全村有400多人外出打工,95%的土地实行信托流转。由“大地农业”等8个农业专业公司和大户,经营着全村4 600多亩成片流转的土地。据此回答7~9题。‎ ‎7.“双抢”是因为(  )‎ A.收割,犁田,插秧十分繁忙 B.在锋面雨来临之前抢收粮食 C.晚了季节,收成将大减,甚至绝收 D.避免台风造成粮食减产 ‎8.乐园村在“双抢”时节可能遇到的困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烈日、酷暑和高温 B.灌溉水源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农业生产机械的动力不足 ‎9.“农业专业公司”和“大户”的经营方式带来的影响是(  )‎ A.增加耕地面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 B.再现耕牛遍地、农民弯腰割稻、手工栽插火热的劳动景象 C.将以秸秆还田为重点,推进秸秆焚烧工作 D.加快“双抢”进度,缩短“双抢”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答案 7.C 8.C 9.D 解析 第7题,结合材料信息,南方双季稻,“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水稻插下后得六十多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抢的是时间。第8题,“双抢”时节正值7月,此时长江流域伏旱,“烈日、酷暑和高温”、“灌溉水源不足”都是可能的。土地流转,农业专业公司和大户经营着全村4 600多亩土地,说明机械化已大部分替代了人力,可能出现农业机械的动力供应不足。第9题,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粮食产量,但土地面积不会增加,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产量;由于机械化替代人力,不可能再现耕牛遍地、农民弯腰割稻、手工栽插火热的劳动景象;可以提高对秸秆的处理方式、效率等,但不是“重点”,同时,秸秆焚烧易造成环境污染;企业化管理,机械化、专业化经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双抢”进度,缩短“双抢”时间。‎ ‎(2018·云南高三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平原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乳畜业 D.种植园农业 ‎11.从环境效益考虑,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最大好处是(  )‎ A.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 B.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频率 C.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D.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污染 答案 10.B 11.D 解析 第10题,结合“平原区”和“茶园”说明是我国南方平原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第11题,图示主要反映出对排泄物的利用,所以环境效益是废弃物被充分利用减少了污染,所以D正确。‎ ‎(2018·天津耀华中学模拟)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读表回答12~13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施用量(kg)‎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产量(kg)‎ ‎1 956‎ ‎977‎ ‎2 495‎ ‎3 150‎ 人均产量(t)‎ ‎121.7‎ ‎140.6‎ ‎6.1‎ ‎79.2‎ 人均耕地面积(hm2)‎ ‎145.6‎ ‎186.6‎ ‎2.1‎ ‎37.9‎ ‎12.甲、乙两国如果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其努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 A.缩小生产规模 B.扩大耕地面积 C.减施有机肥料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3.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人均产量高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人均耕地面积大 答案 12.D 13.C 解析 第12题,比较四个国家可发现,甲、乙两国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产量具有明显优势,应该是商品谷物农业;但与丙、丁比较,甲、乙两国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所以其发展方向应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13题,通过每公顷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等数据,可排除A、B、D三个选项;同时丙、丁两国每公顷肥料施用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说明投入科技、劳动力较多,所以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14.(2018·广东茂名五校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秋田县,因盛产著名品牌的“秋田小町”大米而闻名于世,是日本提供商品大米最多的县份,供应东京等大城市。‎ 材料二 秋田县某个传统的农家,有100多亩稻田,2个人种植管理,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运输机、无人直升机等一应俱全,直升机有2米多长,可喷洒农药和低空巡视。(下图)‎ 材料三 本州岛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1)和秋田县气候直方图(图2)。‎ ‎(1)简述秋田县是日本提供商品大米最多县份的原因。‎ ‎(2)分析“秋田小町”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3)简述我国洞庭湖平原全方位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政府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案 (1)种植面积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品质优良;人口较少,本地消费量少。‎ ‎ (2)地形平坦广阔,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科技水平高,品种优良;几乎没有工业污染,适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科学采收、储运和加工,保证大米的自然风味及高品质。‎ ‎(3)进行土地流转,把家庭承包的小面积稻田集中起来;加强稻农技术培训,提高机械设备的操作水平和维护保养能力;政府提供资金补贴,降低稻农购买全套机械设备的压力;政府做好信息交流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境内大部分地区是平原和低地,地广人稀。该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早在苏联时期就已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北部地区是粮食 主要产区,粮食大量出口,但粮食产量波动大;南部部分地区农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1)分析哈萨克斯坦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2)分析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3)要改善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发展不利条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平原和低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广;地处中亚内陆,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黑土分布广,有机质和腐殖质丰富;历史悠久,很早就实现了规模化和机械化;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2)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只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北部水分条件好,土壤肥沃,但热量较差,水热组合差;降水变率大(或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波动大;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农业生产贸易受限制。‎ ‎(3)针对热量条件不足——提高农业技术,如使用农用塑料薄膜,培育耐寒品种。‎ 针对水热组合差——跨流域合理调水;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保证农业用水灌溉。‎ 针对交通不便——加强交通运输建设,使粮食贸易线路畅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