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9-1农业的区位选择(讲义)-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9-1农业的区位选择(讲义)-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九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 农业区位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因地制宜)。‎ ‎(二)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 分析要点 气候 光照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 ‎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如西欧因光照不足,只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其农业以乳肉畜牧业为主 ‎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热量 ‎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 降水量 ‎①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量过多则易造成洪涝灾害,过少则易造成旱灾 气温日较差 ‎①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要注意日温差过大对农作物易造成冻害 ‎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如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 地形 ‎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中央大平原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 ‎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 ‎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 土壤 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如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 水源 既包括天然的河流、湖泊等,也包括水库等蓄水工程,是对降水的调节、补充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市场 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农业 交通运输 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政策 政策一般对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 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 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着产品成本和质量 农业技术 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 工业 工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机械、化肥以及农药等。‎ 环境 工业少,环境优良,发展绿色农业 信息 技术 利用互联网可以扩大市场销售范围,增加经济效益 二、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的一般方法 农业区位分析设置的角度一般有四类:‎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即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 ‎2.关键因素法 即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类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它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详见下表所示:‎ 类型 含义 主要区位因素 某一区域某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条件)。分析主要因素,即要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 该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充足的光照 限制性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的某一条件不能满足,其他条件都能满足,那么这个缺乏的条件即为限制性因素,如缺水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赞成:从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生长阐述;××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促进当地人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港口工程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反对:主要从不利于生态环境、人类发展的角度作答,角度要多样化。‎ ‎(角度二:是否可以发展加工工业,有利条件)‎ ‎4.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1)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影响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市场是变化最大的因素。市场的规模、产品的价格乃至政府的政策等都将直接影响市场,进而会影响农业区位。‎ ‎(2)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技术进步也极大地改变了农业区位。‎ 现代交通条件的进步大大缩短了农产品的运输时间,加之保鲜和冷藏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例如,铁路、水路及航空运输等条件的改善会直接影响某一地区的农业发展。‎ 三、农业区位的选择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生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 自然条件 农业类型或作物 ‎ 自然条件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  ‎ 林业 山地或丘陵 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或水库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地区 苹果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典型案例]‎ 举例 主导因素 推论 古巴的甘蔗 热量 其他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国家 河西走廊的粮、棉 灌溉水源 其他内陆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蛋鸡场 城市发展 其他城市郊区的副食品基地 美国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和农场经营专业化 科技进步 其他发达国家 丹麦乳畜业 城市及市场需求  ‎ 西欧其他各国 美国东南部蔬菜、花卉基地,我国南方蔬菜基地 交通运输条件、保鲜冷藏技术 世界范围内的区域专业化生产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将地形、气候因素叠加起来,初步确定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 首先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 ‎3、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区位 世界上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也称“工业原料作物”、“特用作物”、“工艺作物”,指主要供作工业原料的作物,按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淀粉作物、嗜好作物、饮料作物、橡胶作物、染料作物、药用作物、香料作物、芳香油作物等)的分布 名称 主要分布区 生长习性 农业区位的选择 粮食作物 水稻 ‎“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 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34°N)‎ 玉米 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 喜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小麦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 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春小麦一般春播夏收 糖料作物 甘蔗 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亚洲,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 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甜菜 亚欧大陆、北美的中温带地区,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饮料 茶叶 亚洲的印度、中国、斯里兰卡 喜高温多雨、怕涝 红壤等酸性土壤 咖啡 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埃塞俄比亚等 喜高温多雨 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 可可 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现以非洲为主,拉丁美洲亦生产 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分配均匀 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保护,本身抗风力弱。所以在热带雨林带海拔较低处,可可树生长茂密。‎ 纤维 剑麻 剑麻原产于墨西哥,从西沙尔港出口,因而也叫“西沙尔麻”。现非洲的坦桑尼亚占世界总产量的60%。‎ 喜高温耐旱 黄麻 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区。孟加拉国黄麻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黄麻在我国南方种植很广,浙江省最多 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 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亚麻 温带地区的中国、俄罗斯等 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 长日照作物 橡胶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喜高温多雨 棉花 美国中央大平原、埃及、中亚;我国则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南疆 喜高温 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水果 柑橘 原产于我国,北起秦岭南麓,南到雷州半岛,西起藏南察隅,东到台湾岛都有出产。‎ 喜温润,怕寒冷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苹果 辽宁、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出产最多 喜光、较耐寒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油料作物 花生 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产量占全国1/3以上 喜温干燥、砂质壤土 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 油菜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以及华南地区;四川产量全国第一 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热森林地带。‎ 芝麻 原产于非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暖温带、亚热带种植最多,主要分布在河南 喜温耐旱 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不耐涝。‎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油棕 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热森林地带。‎ 喜高温多雨、充足阳光和湿润肥厚的沙壤土 大豆 原产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东北黑龙江为最多。‎ 为中温作物 要求积温在2000℃—3000℃,需水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 出口农产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等地 ‎【知识小结】‎ ‎1.鹅卵石、砂对作物的影响 ‎①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增强,夜间降温快,增加昼夜温差,利于糖分积累和光合作用 ‎②防止水分蒸发,利于地表水下渗,保持土壤水分 ‎③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2.农作物品质好 ‎①(纬度低)热量资源丰富,热量充足;(气候干旱,降水少;海拔高)光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 ‎②(深居内陆,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养分)积累 ‎ ‎③灌溉水源充足(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 ‎④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种植经验丰富 ‎ ‎⑤冬季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 ‎ ‎⑥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病虫害、菌类少 ‎ ‎⑦距工业发达地区远,无污染 ‎ ‎3.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①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提供丰富有机质 ‎②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 ‎③地形平坦,降水相对较少,风力及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有机质易留存 4. 温室大棚VS地膜 温室大棚:‎ 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①塑料大棚在北方地区:主要是起到春提早、秋延后的保温栽培作用,不能进行越冬栽培。‎ 在南方地区:除了冬春季节用于蔬菜、花卉的保温和越冬栽培(叶菜类)外,还可更换成遮阳棚,用于夏秋季节的遮荫降温和防雨、防风、防雹等。塑料大棚一般室内不加温,靠温室效应积聚热量。‎ ‎②“南沙温室”具有防台风、防暴雨、防高温、防腐蚀作用。  ‎ 地膜覆盖 :‎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  ‎ 区别与联系 ‎(1)共同点:同是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起到保温作用,用以增加农作物产量,延长作物生长时间及上市时间(早熟和晚熟市场),其目的是为了经济效益。‎ ‎(2)不同点 ‎① 应用地域:在我国地膜覆盖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塑料大棚南方北方均可应用。‎ ‎② 应用时间:地膜覆盖一般应用于春季,塑料大棚一般在北方应用于春秋,南方应用于夏冬。‎ ‎③ 所起作用:a.地膜覆盖:春季一般起增温、保土、保水作用;夏季果园里一般起增加光效的作用;夏季田地里也可以起到减少土壤水分,固根、增产的作用。b.塑料大棚:冬春季节主要起到保温作用兼有保水作用;夏秋季节(黑色)一般起到保水作用防雨、防风、防雹。‎ ‎④ 农作物品种:个人觉得大棚中的农作物附加值更加高,且集约化水平更高。‎ ‎⑤ 保温差异:地膜覆盖主要是对地温的提高,塑料大棚主要是对气温的提高。‎ ‎⑥ 危害:地膜覆盖易破、不易回收,影响土壤结构、土壤水肥运动,大棚危害较小。‎ ‎【课堂练习】‎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答案】1.C 2.A 3.B ‎【解析】1.读“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符合题意。故选C。‎ ‎2.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错误。故选A。‎ ‎3‎ ‎.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错误。故选B。‎ ‎(2019年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4—6题。‎ ‎4.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6.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答案】4.B 5.C 6.A ‎【解析】4.读图结合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可知,②地块距离宅基地距离最近,最便于农户种植蔬菜。故选B。‎ ‎5.结合关键信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民进城落户”,可推测该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的机械化;但由图可知该农户的地块分散细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投入大、产出低,操作不便,因此农户不会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故选C。‎ ‎6.‎ 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田地集中连片;种田专业户粮食种植技术水平高,投入使用农业机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又因为该村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农产品的消费量减少,该村农产品的剩余量增加,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大量农民进城,农用地面积可能提高,但不会减少;农业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农产品种类可能减少。故选A。‎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解析】以云南省大理宾川县“治贫先治水”的发展理念为例,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和脱贫致富相结合,凸显国家建设伟大成就。注意审题,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可以从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等方面思考,而不需要分析其地形、土壤、市场等条件。宾川县纬度在26°N左右(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纬度低、全年气温高,生长期长,热量条件适宜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生长;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干热,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有机质积累,水果品质高,竞争力强。‎ ‎(2019年北京卷•节选)8.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10分)‎ ‎【答案】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多种”“优质”等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区域地理环境进行解答。老挝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水热条件充足,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该地地形复杂,垂直差异大,可以发展多种种植,如在气候较温凉地区可以种植玉米等;根据材料,“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说明该地工业少,环境污染少,农作物品质优良;并且农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节选)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的矛盾,要结合题干要求从气候条件和用途来分析。由材料可知,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而我国热带面积较小,因此产地范围较小,产量较低;另外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剑麻的质量较差;而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剑麻纤维的利用领域较广,需求量大,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2)本题主要考查农场兴建的区位因素。要结合图示信息从区域交通、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基洛萨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首都与港口,对外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本题主要考查剑麻要及时加工的原因。主要从剑麻的特点和区域气候的特点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剑麻生长在热带,温度高,降水多;刚割下来的剑麻叶片的水分含量大,如果不及时加工,则非常容易腐烂,从而会破坏纤维的质量,进而影响品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