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共115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共115张PPT)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一 地质作用与板块构造 【 必备知识回顾 】 1. 地质作用 :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的 _____ 地球外部的 _______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 _________ 使地表趋于 _____ 关系 地球的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热能 太阳能 高低不平 平坦 2. 板块构造 :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 回答问题。 (1) 板块划分 : 地球表层的 _______ 并不是完整一块 , 而是 被 _______ 分割成六大板块 , 其中 A 为 _________ 、 B 为太 平洋板块、 C 为 _______ 板块 ,D 为美洲板块、 E 为 _____ 板块、 F 为南极洲板块。 岩石圈 断裂带 欧亚板块 印度洋 非洲 (2) 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边界类型 示意图 明显地形 实例 生长边界 ←→ 陆地内部张裂 :_____ 东非 大裂谷 海洋内部张裂 :_____ 大西洋 中脊 裂谷 海岭 边界类型 示意图 明显地形 实例 消 亡 边 界 ↓ ↑ 碰 撞 边 界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 山脉和 高原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 边界类型 示意图 明显地形 实例 消 亡 边 界 ↓ ↑ 碰 撞 边 界 大洋板块与大 洋板块 洋中 _____ 、 _____ 新西兰南北二岛 俯 冲 边 界 大陆板块与大 洋板块 海岸山脉、 陆缘岛弧、 海沟 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 岛弧 海沟 【 知识链接 】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 (1)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 地壳比较活跃 , 因此多火山地震。 (2) 地中海 —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以及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 地壳比较活跃 , 多火山地震。 【 典型考题研磨 】 【 典例 1】 下图示意 平顶海山 ❶ 的形成过程 ❷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平顶海山 (    ) A. 为褶皱山 B. 由沉积岩构成 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 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2) 此处最有可能位于 (    ) A. 太平洋西北海域 B. 太平洋东北海域 C. 大西洋中部海域 D. 印度洋东部海域 【 透析图文抓题眼 , 抓关键 】 岩浆喷发 生长 侵蚀 【 尝试作答 】 (1)   D   ,(2)   C   。   【 解题技法 】 板块边界与板块分布的判断方法 (1) 板块边界。生长边界主要分布在大洋中 , 如在大西洋中部呈“ S” 形分布 , 在印度洋中呈“入”字形分布 ; 而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沿海或大陆内部。 (2) 板块分布。赤道经过六大板块 , 自西向东依次为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仅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大洋部分组成 , 其他板块均既有大陆部分 , 也有海洋部分。 (3) 地貌类型。岛弧、海岸山脉和海沟多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高大的山脉、高原多是由陆地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 大洋中脊、海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 如典例 1 图中海底岩浆喷出的位置位于大洋中脊 , 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成为海岭 ); 大陆中的裂谷往往是陆地板块张裂形成。 【 高考模拟精练 】 1. 某年 3 月 P 地 ( 位置见下图 ) 发生强烈地震 , 引发大规模海啸 , 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P 地位于 (    ) A. 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 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 解析 】 选 A 。日本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即挤压带。 2. 下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 , 植被消失殆尽。 1987 年 , 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 , 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K 岛处于 (    ) 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 解析 】 选 C 。根据经纬度可知 , 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 , 属于亚欧大陆的岛弧链 , 位于欧亚板块 ; 其南部为印度洋板块。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 , 称之为热点。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 , 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 , 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 ( 如图所示 ) 。读图回答 3 ~ 5 题。世纪金榜导学号 08620012 3. 下列时段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    ) A. 距今 60 ~ 100 百万年 B. 距今 100 ~ 120 百万年 C. 距今 120 ~ 140 百万年 D. 距今 140 ~ 160 百万年 4. 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 (    )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5. 由岛链的分布可知 , 此板块的运动方向为 (    ) A. 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 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C. 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 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 解析 】 3 选 A,4 选 D,5 选 B 。第 3 题 , 速度 = 距离 ÷ 时间 , 从图中可以看出距今 60 ~ 100 百万年时间是其他三个的两倍 , 但是火山锥的距离远小于其他三个的两倍 , 所以速度最慢。第 4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热点在距今 20 百万年火山锥附近 , 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热点位于甲点的西北方向。第 5 题 , 从图中时间的先后顺序可知板块的运动方向为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 加固训练 】   下图中甲地与丙地分别可能形成 (    ) A. 海沟和岛弧       B. 海沟和褶皱山 C. 海岭与海沟 D. 海岭与褶皱山 【 解析 】 选 C 。图中甲位于岩浆喷出的板块生长边界 , 形成大洋中脊或海岭。丙位于大洋板块俯冲部位 , 是海沟。 考点二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 必备知识回顾 】 1. 褶皱 : 读褶皱示意图 , 回答问题。 (1) 褶皱 : 强烈的 _____ 和 _________ 使岩层发生弯曲。 碰撞 水平挤压 (2) 类型 : 图中位置 甲 乙 名称 _____ _____ 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 _____ _____ 岩层一般 _________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 较 ___, 两翼岩 层较 ___ 中心部分岩层较 ___, 两翼岩层较 ___ 图示 背斜 向斜 向上 拱起 向下弯曲 老 新 新 老 图中位置 甲 乙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 _____ 常形成 _____ 或 _____ 侵蚀后地貌 ___________ _____, 常被侵蚀成谷地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常 形成山岭 图示 山岭 谷地 盆地 背斜顶部受 张力 向斜槽部岩性坚 硬不易被侵蚀 2. 断层 : 读断层示意图 , 回答问题。 (1) 断层 :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 , 发生 _____, 两侧的岩 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 _____ 。 (2) 对地貌的影响。 断裂 位移 代号 名称 对地貌的影响 原 因 实例 丙 地垒 形成 _____ _____ 或 _____ 断层中两侧岩层陷落 , 中间岩层突起 _____ 、 _____ 、 _____ 丁 地堑 形成 _____ 或 _____ 中间岩层相对下沉 _________ 、 _________ 戊 断层 线 _____ 、 ___ 、 _____ 岩石破碎 , 易受风化侵蚀 东非大裂谷 块状 山地 高地 华山 庐山 泰山 盆地 谷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沟谷 泉 湖泊 (3)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 具体如图所示 : 背斜 向斜 背斜 3.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 (1) 火山喷发 : 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形成 _______ 、火山口 等地貌。 (2) 地震 : 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火山锥 【 典型考题研磨 】 【 典例 2】 ( 2017· 天津高考)读下图,该图地貌景观显示的 岩石类型 ❶ 和主要的 地质构造 ❷ 最可能是 (    ) A. 岩浆岩、褶皱     B. 沉积岩、褶皱 C. 岩浆岩、断层 D. 沉积岩、断层 【 透析图文抓题眼 , 抓关键 】 地壳运动 沉积 褶皱 【 尝试作答 】   B   。   【 解题技法 】 判断地质构造类型的方法 (1) 区分两种褶皱。 ①当岩层形态完整时 , 可根据岩层的弯曲判断褶皱 , 如典例 2 图中岩石倾斜 , 说明岩层弯曲 , 属于褶皱。也可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判读背斜与向斜 , 如下图中①为背斜 ,② 为向斜。 ② 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 , 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 ;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科学的依据。例如 , 下面四幅图中 A 、 C 为背斜 ,B 、 D 为向斜。 (2) 断层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 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 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 若只有断裂但无错动、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 地质学上将断裂称为节理 ) 。 【 高考模拟精练 】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 , 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 ( 用 T 表示 , 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 1 、 2 题。 1.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 , 正确的是 (    ) A. 向斜 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 背斜 西侧小 2. 矿产调查发现 , 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 , 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解析 】 1 选 C,2 选 B 。第 1 题 , 图中自谷底向东西两侧分 别为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 其地层年代由新变老 , 因此 为向斜构造。对比两岸河流阶地地貌形态可知 , 西侧阶 地沉积物较少 , 同一阶地的高度较高 , 说明该侧地壳抬 升幅度大。第 2 题 , 贵重金属矿产形成于内力作用的岩 层中 , 而此河段的河床岩层均为沉积岩 , 因此贵重金属 矿产是由河流自上游携带在此沉积形成的。根据河水深不易开采可推测 , 贵重金属矿产应存在于靠近谷底的阶地 T 1 的沙、卵石沉积物中。甲为黏土层 , 丙、丁位于山地 , 不会有来自上游的物质。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 , 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 , 观测出露的地层 , 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 3 、 4 题。世纪金榜导学号 08620013 地层 新老 关系 地层 代号 观测点 坐标 新 ↓ 老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3. 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 A. 南北方向        B. 东西方向 C. 西北 - 东南方向 D. 东北 - 西南方向 4. 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 【 解析 】 3 选 D,4 选 C 。第 3 题 , 由观测点 C 、 D 、 S 地层不同点的坐标可判断后一观测点位于前一观测点的东南方向 , 这与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相垂直 , 故构造线方向为东北 - 西南方向。第 4 题 , 从表格可知 ,C→D→S 是由新到老 , 而 A 、 B 地质剖面图是背斜或向斜的两翼中的一侧 , 不能确定新老关系 ;C 为背斜 , 中间老、两翼新 , 即 C→D→S 由新到老 ,;D 为向斜 , 中间新、两翼老。  某勘探组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后 , 得到下表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 500 米的三个探测点 , 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区的海拔 ( 单位 : 米 ), 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 ( 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 单位 : 米 ), 据此回答 5 、 6 题。 地点 甲 乙 丙 数据 (m) 500/300 300/50 500/300 5. 乙地地形可能属于 (    ) A. 向斜谷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背斜山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乙地地形成因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 适合在乙地寻找油气 C. 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可选择乙地 D. 甲丙处钻井会发现同一含煤层 【 解析 】 5 选 B,6 选 A 。第 5 题 , 根据海拔数字判断乙处为一谷地 ; 从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分析 , 该段岩层向上拱起 , 为背斜。综合分析应为背斜谷。第 6 题 , 背斜谷主要是由于外力侵蚀而形成的。 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必备知识回顾 】 1.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 : 风化 搬运 固结成岩 2.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表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 , 碎屑状风化物残留在地表 , 形成风化壳 ( 注 : 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 普遍 ( 例 :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表形态 分布地区 侵蚀作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 , 形 成 _____ 、风蚀洼 地、 _______ 、风蚀 蘑菇、 _________ 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 例 : 雅丹地貌 ) 戈壁 风蚀柱 风蚀城堡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表形态 分布地区 侵蚀作用 流 水 侵 蚀 侵 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 加宽 , 形成“ __” 型 谷 , 使坡面破碎 , 形 成沟壑纵横的地表 形态。“红色沙 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 ( 例 :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 V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表形态 分布地区 侵蚀作用 流 水 侵 蚀 溶 蚀 形成漏斗、 _____ _____ 、溶洞、 _____ 、峰林等喀斯 特地貌 , 地表崎岖 , 地 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 ( 石灰岩 ) 分布地区 ( 例 :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 冰川 侵蚀 形成 _____ 、角峰、 __________ 、冰蚀平 原、 _________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 例 : 挪威峡湾、中欧 — 东欧平原 ) 地下 暗河 石林 冰斗 “U” 型谷 冰蚀洼地 沉 积 作 用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表形态 分布地区 冰川 沉积 杂乱堆积 , 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沉 积 作 用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表形态 分布地区 流水 沉积 形成 _____ ___( 河流出 山口 ) 、 _______( 河 流入海口 ) 、 _________ ( 河流中下游 ) 颗粒 ___ 、 比重 ___ 的先沉积 , 颗粒 ___ 、 比重 ___ 的 后沉积 河流出山口、入海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 例 : 长江三角洲、恒河平原 ) 冲积 扇 三角洲 冲积平原 大 大 小 小 沉 积 作 用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表形态 分布地区 风力 沉积 形成 _____( 静止 沙丘、移动 沙丘 ) 和沙 漠边缘的 _________ 颗粒 ___ 、 比重 ___ 的 先沉积 , 颗 粒 ___ 、比 重 ___ 的后 沉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 例 :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 ) 沙丘 黄土堆积 大 大 小 小 【 知识链接 】 流水、风力的侵蚀和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和风速的关系 (1) 速度与侵蚀、搬运。河流的流速越快 , 对地表的侵蚀能力越强 , 搬运作用也就越强 ; 风速越大 , 风蚀作用越强 , 风的搬运能力也就越强。 (2) 根据速度变化解释地理现象。 ①一般来讲 , 流水从上游到下游流速越来越慢 , 因此从上游到下游河床由“ V” 型谷变为较宽的河槽 , 沉积物也由大颗粒的砾石到砂砾再到泥沙 ; 上游山麓出口处形成冲积扇 , 中游形成冲积平原 , 下游形成河口三角洲。 ② 风速的变化也导致了风力对地表的风蚀程度的差异 , 同时搬运的物质也随着风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 颗粒大 , 比重大的先沉积 , 颗粒小、比重小的尘土可以飘到远方。 【 典题考题研磨 】 【 典例 3】 ( 2017· 全国卷 Ⅱ )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❶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 除甲地洪积扇 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❷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 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❸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 A. 坡度和缓       B. 岩石裸露 C. 河流、沟谷众多 D. 降水集中 (2)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 , 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① 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 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 海拔较高 B. 土层浅薄 C. 光照不足 D. 水源缺乏 【 透析图文抓题眼 , 抓关键 】 流水堆积 浅薄 小 迎风 东南 低 长 大 强 【 尝试作答 】 (1)   C   ,(2)   B   ,(3)   B   。   【 解题技法 】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地貌表现 (1)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 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 , 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 , 多角峰、冰斗、“ U” 型谷、冰碛丘陵等。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 , 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 流水作用 : 上游侵蚀 , 中游搬运 , 下游沉积。因此 , 上游多为高山峡谷 , 中游河道变宽 , 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 如典例 3 贺兰山区河流以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 , 出山口时流速下降 , 以沉积作用为主 , 形成洪积扇 , 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山麓边缘。 ) 具体如下图所示 : ② 冰川作用 : 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 ; 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 : 在风源地附近 , 以侵蚀作用为主 , 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 在风力搬运途中 , 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 高考模拟精练 】    (2016· 全国卷 Ⅰ)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 , 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1 ~ 3 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 08620014 1.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 , 海岸线 (    ) A. 向陆地方向推进   B. 向海洋方向推进 C. 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2.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 , 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A. 形成新的贝壳堤 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 形成河口三角洲 D. 迫使河流改道 3.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 位置稳定 , 泥沙沉积量小 B. 位置稳定 , 泥沙沉积量大 C. 位置多次变动 , 泥沙沉积量小 D. 位置多次变动 , 泥沙沉积量大 【 解析 】 1 选 C,2 选 B,3 选 D 。第 1 题 ,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 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贝壳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 贝壳在同一海岸地带堆积 , 形成时间长 , 这就要求海岸 线位置稳定。第 2 题 , 可逐项分析如下 : A 项 , 由材料可 知 , 贝壳堤的形成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而成 , 而此 题表述是海水搬运泥沙堆积。 B 项 ,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 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 , 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 形成新的 海岸 , 长期堆积 , 使得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变大。 C 项 ,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河流搬运泥沙在入海口堆积 而形成 , 并非海水搬运泥沙堆积而形成。 D 项 , 贝壳堤以 及海水堆积泥沙形成新的海岸 , 量小 , 强度低 , 并不能迫 使河流改道 , 且河流改道应在内陆地区发生 , 不会在河 口发生。第 3 题 ,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 由多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可说明河口线经多次位置的变动 , 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大。   (2018· 吉林模拟 ) 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据此完成 4 、 5 题。 4. 该地海岸沙丘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 风力堆积作用 B. 河流堆积作用 C. 海水堆积作用 D. 冰川堆积作用 5. 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要风向可能是 (    ) A. 西北风 — 东南风 B. 东北风 — 西南风 C. 南风 — 北风 D. 东风 — 西风 【 解析 】 4 选 A,5 选 B 。第 4 题 , 读图可知 , 该地区主要地貌为新月形沙丘、沙脊等 , 这些地貌主要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 5 题 , 读图可知 , 该地新月形沙丘主要呈西北 — 东南走向排列 , 说明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 西南风。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 , 回答 6 、 7 题。 6. 该河谷 (    ) A. 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 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 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 呈“ V” 型 , 适宜修建水库 7. 本次洪水 (    ) A. 水位上升时 , 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 水位下降时 , 河流含沙量增加 C. 流量增大时 , 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 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 解析 】 6 选 A,7 选 D 。第 6 题 , 岩层①和岩层②分别为页 岩和石灰岩 , 均为沉积岩 , 分布上岩层②在岩层①上部 , 因此岩层①形成的年代早于②。河谷两岸相同岩层的 高度错动位移 , 是断层的结果 , 断层构造多裂隙 , 修建水 库容易渗水 , 产生水库塌陷、地震等灾害。从岩层①和 岩层②的剖面看 , 岩层①缺失更严重 , 说明岩层①更容 易被侵蚀。第 7 题 , 三个时期河床底部沉积物的变化说明 , 水位上升时期底部沉积物减少 , 河流搬运作用增强 , 同时含沙量增大。由于搬运使河床底部沉积物减少、水位加深 , 河流含沙量增大 , 导致侧蚀作用加强 , 河床变宽。 ( 金榜原创 ) 米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 该县东部丹娘乡境内雅鲁藏布江河床上的沙洲和岸边的沙丘是比较独特的地貌景观。结合下图 , 回答问题。 (1) 雅鲁藏布江谷地地热资源丰富 , 简要说明其成因。 (2) 说出丹娘乡选址时考虑的有利条件。 (3) 指出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原因。 (4) 试分析丹娘乡境内雅鲁藏布江河床上沙洲和河岸沙丘的形成过程。 【 素养链接 】 【 尝试作答 】 (1)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板块的碰撞边界 ( 板块消亡边界 ) 上 , 地壳运动活跃 , 岩浆活动剧烈 , 地壳破碎 , 使地球内部的热量 ( 地热 ) 容易沿破碎缝隙传到地表 , 形成丰富的地热资源。 (2) 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区 , 地形较为平坦开阔 ; 距河流较近 , 取水较为方便 ;( 接近 3 000 米等高线 ) 地势较高 , 不易遭受洪水的威胁。 (3) 内力作用 : 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两大板块碰撞后形成断裂带 , 地势较低 ; 外力作用 : 雅鲁藏布江流水的侵蚀作用。 (4) 沙洲的形成过程 : 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 , 搬运能力强 , 河流含沙量较多 ; 丹娘乡境内河段落差变小 , 水流速度减慢 , 流水堆积作用明显 , 形成沙洲。 沙丘的形成过程 : 冬春季节降水少 , 河流水位降低 , 露出水面的沙洲面积大 ; 多大风天气 , 风的搬运作用强 , 受江边山地的阻挡 , 风速减慢 , 沙粒堆积于河岸山坡 , 形成沙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